堯山廟會

堯山廟會

堯山廟會是融民間藝術、宗教信仰、物資交流、文化娛樂為一體的中國傳統民俗文化盛會。中國農村廟會興起的時間較早,最早在夏商時代就已經形成。作為一種中國社會風俗,它的形成有深刻的社會原因和歷史原因。從今天廟會的某些遺存來分析,廟會的興起應與祭祀有關;佛教傳入我國後,寺廟相繼興建吸引部分善男信女,對廟會的發展也起到了推動作用。同時它又和中國民間自娛及信仰活動融合在一起,使廟會具備深厚的社會民眾基礎,也寄託了中國勞動人民一種祛邪、避災、祈福的美好願望。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堯山廟會
  • 分類:中國民俗文化
  • 地區:河北省隆堯縣
地理位置,歷史沿革,前景,

地理位置

堯山位於河北省隆堯縣城西8里處,含南山堯山和北山宣務山,是堯的封地,中華民族的文明發祥地之一,歷史十分悠久、文化積澱深厚。這從眾多的史料中可以得到印證。"從《尚書》、《山海經》到《左傳》、《史記》……從漢代建於山頂的堯祠、立於柏人城西門內的徐整碑到東魏武定三年的彭樂記功碑,從元代郝經撰的唐帝廟碑、楊剛中撰的舜禹殿碑到清乾隆時柏鄉人韓瑤所撰的'萬古流芳'碑,都記載著宣務山是我們祖先父系氏族社會後期部落聯盟領袖陶唐氏的封地,山以西的柏人城是他所建的國都。"(張志春《人傑地靈宣務山》)
又由於此山是在華北平原的腹地突兀而出,格外引人注目,由此山興起的廟會也十分有名氣,堯山廟會以其獨持的祈福安慰及撫恤、親情友情的溝通、物資交易和民間自娛、文化交流等功能歷久不衰。

歷史沿革

堯山廟會以祭祀而興,以求神拜佛而影響日大。祭祖是祭祀的主要活動之一,據史料記載:至少從漢代起宣務山頂上就建有堯祠,以後歷代都在宣務山上建有唐帝廟以及禹舜殿,每年官府和民間都要擇良辰吉日上山祭祖。隋朝時,佛學翻譯大師彥在宣務山上修築隆聖寺;唐朝時,官府也曾左山上開鑿許多石室,建塔立碑,摩崖造像,拜佛之風遂起。明朝在南山建有堯帝廟,北山上修有三天閣、大悲殿、大佛殿等殿閣。清朝康熙年間,堯帝廟遷往北山上,祭祖和拜佛合流。之後,廟會從祭祀、拜佛逐漸發展到雜神信仰以滿足大眾需求。
堯山廟會每年共有農曆四月初一、六月初一、十月初十、十二月初一等4次,其中規模最大的是農曆四月初一的廟會。據清乾隆年間柏鄉人韓瑤所撰的"萬古流芳"碑載:"四片上旬,廟門洞開,則四方遠近,百里內外,或乘騎以賓士,或攜男女以徐步,或千人百人林林起會於廟頂,或五步,十步歷歷叩謝以拜神,迤邐而來,絡繹不絕。"說的是堯山廟會的盛況。為何堯山廟會有這樣大的吸引力和誘惑力呢?"萬古流芳"碑載:"山頂築有菩薩廟一座,感無不通,求無不應,凡為父母之疾,為兒女之厄者,處心祝禱、無不靈驗,以故焚香還願之人,無時不有。"堯山廟會輻射區域因此遠在百里以外,香客、遊人眾多,為香客、遊人提供食宿的聚落式茶棚應運而生。"茶棚顧名思義即燒茶舍水和小憩的地方,但是,聚落式茶棚是為滿足外縣村民食宿而建的。其建制是冀南式四合院,有神壇房、臥房、伙房、雜房及廁所、院門等,在宣務山的東南麓及附近各村、各縣村鎮紛紛購買'飛地',建聚落式茶棚百餘座,形成一個小村,街巷縱橫、鱗次櫛比,每年四月廟會期間,人馬鼎沸,徹夜燈火,鼓樂喧天,香菸瀰漫,熱鬧非凡。"(宋孟寅、馬冀夫《漫話堯山廟會"茶棚"文化》
堯山廟會的影響和盛況從這裡也可以得到印證。堯山的最高峰叫猴祖峰(猴祖山),因宣務山有蒼岩山之皇姑下廟而稱。舊時山頂有猴祖廟,系三皇姑之猿猴徒弟,得道後稱"猿猴祖師"。這從蒼岩山的碑文可以得到印證。通到山頂這條路因為是求神拜佛、遊玩觀光的必經之路,所以被稱作"神道",因開採山石,"神道"和猴祖蜂(猴祖山)的位置古今相去不少。
宣務山上今存的大小廟宇很多,均是今人在文革以後捐資所建。儒、釋、道等神均有供奉如:三皇姑廟、三清廟、關帝廟、財神廟、觀音廟、玉皇廟、藥王廟等。
如今,堯山廟會上祭祖已不再盛行,求神拜佛、積德還願之風沿襲至今。它的影響也在百里內外,包括周圍的十幾個縣、市。堯山四月初一的大會前後,善男信女們自發組織起來分乘汽車、拉拉機、農用三輪車、機車、腳踏車、馬車等,很多帶著鑼鼓旗幟,成群結隊,浩浩蕩蕩而來。山門山下、人山人海、萬頭攢動。他們或為福壽財運,或為婚姻災病,或求子求女,或求醫問藥……求神拜佛本來是中老年人的事情,但是由於種種原因,一部分青年人也加入到求神拜佛的隊伍中來,為滿足人們的求神拜佛願望,古今堯山廟會的行會時間都在十天至半月之間,甚至更長。
四月初一堯山廟會的神道兩邊,可以看到很多殘疾人和窮苦人,他們在那裡搭建臨時住所,或跪或站或臥同人們行乞,衣衫破舊、面容憔悴。過去一些民間組織對這些人施粥、布茶、舍饅頭等,今天人們把供品如蛋糕、餅乾等點心,其他如小麥、玉米、小米等食物送給他們,也有送一些錢財的,樂善好施也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之一,這多少也彌補了社會撫恤功能的不足,對社會穩和發展是有益的。
人們虔誠地祭祖、敬神拜佛,目的是不忘根本,不忘先人;多做善事,多出好心;淨化心靈、教化眾生,以求得自身心理的平衡、心靈的撫慰;讓祖先和神佛保佑眾生幸福平安。應該說這對凝聚人心、社會穩定是有積極意義的。
堯山廟會也是一個溝通親情、友情、傳播信息的大會,廟會上幾乎所有的親朋相聚一處,談談國事、論論家常,一段時間大事小情相互了解,這也是解決家庭、親朋之間--些重大問題的討論會,說明廟會上親朋互動,不只是吃頓飯、喝場酒那么簡單。吃飯並不重要,重在見個面、敘敘舊,再結識一些新的親友,擴大自己的社交面。古代堯山廟會還是有私情的男女幽會的日期,廟會又為他們提供了互訴衷腸、以解相思之苦的絕好場合。受傳統思想影響,大姑娘、小媳婦平時大門不出、二門不邁。但是,廟會這一天他們可以燒香拜佛,參加群體敬神活動;也可以去廟會上購物或閒逛,廟會上青年男女很多,他們可以物色自己的意中人,並進行交流和交往,直到今天廟會仍然是農村青年男女交往和交流的重要場所之一。
堯山廟會還是一個物資交易的大會,因為往來的人員多,加之行會時間長,歷年來雲集四面八方的各種商賈。過去,多以交易物品種類分幾個市場進行,如:桿子市、山貨市、席市、布市、牲口市、豬市、鐵器市、木器幣……出售求神拜佛的各種供品、各種紙錢的攤點很多、幾乎連在一起,成為堯山廟會上一道獨特的風最。今天,堯山廟會上服裝、鞋帽、種子、農具、布匹、玩具、鮮花、大小家電等物資的品種及交易量是過去無法企及的。
堯山廟會更是一個文化和民眾自娛活動的盛會。屆時,地方戲曲如河南豫劇、河北梆子威縣亂彈等在行會期間均有上演,此外,扭秧歌、二貴摔跤、拉碌碡、踩高蹺、跑旱船、武術及鑼鼓表演等民間自娛活動吸引眾多民眾觀看,在堯山廟會上你還可以看到很多民間手工藝品,如糖人、面人、面老虎、風箏、風車、泥模等等。堯山廟會上也有敬神的舞蹈,民間習慣稱之為"跑功"。活動沒有固定模式,動作套路比較簡單,也可隨心所欲地變化花樣。演唱的形式分對唱、輪唱、齊唱等,唱詞通俗押韻,具有鮮明的地方特色,在跑功的隊伍中既有六七十歲的老太太,也有二三十歲的少婦,她們可以連續跑功、唱念數小時,人一旦被某種意識所控制,精神亢奮可以持續很久,這是一個很好的例證。新中國成立後,當地政府組織宣傳、科技、文教、衛生、司法、農業等部門,用歡樂喜慶的形式、通俗易懂的語言,適時進行移風易俗、男女平等教育,如:反對包辦婚姻、提倡婚姻自由;反對迷信,提倡科學;反對愚昧落後,提倡學習文化科學知識等。同時宣傳先進典型、進行革命傳統教育、法制教育等活動。這必然會提高廣大民眾的科學文化水平,增強廣大民眾的法制意識。近幾年在廟會期間進行各種類型的"三下鄉"活動,特別是舉辦專家諮詢會,分發科技圖書,包括蔬菜林果、養殖、衛生保健等方面,為大眾文化活動增加了嶄新的內容。

前景

堯山廟會隨社會的發展,在保持獨特文化內涵的同時又進行必要的新陳代謝,使得堯山廟會得以持久延續。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