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山

基山

基山,位於魯西北平原上的基山,在陵縣境內,與臨邑縣交界,依山建有村莊,名子也叫基山。據山東通志記載:“基山在縣(德平縣)西二十里,高五丈,周三百六十步,土山也,狀如台基,故名,上有寺”。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基山
  • 位置:魯西北平原上
  • 出處:山東通志
  • 傳說:“山不在高,有仙則名”
  • 相傳:“金雞寶山”,簡稱“雞山”
基山出處,基山傳說,基山廟碑,

基山出處

又東三百里,曰基山,其陽多玉,其陰多怪木。有獸焉,其狀如羊,九尾四耳,其目在背,其名曰猼訑,佩之不畏。有鳥焉,其狀如雞,而三首、六目、六足、三翼,其名曰chang fu ,食之無臥。亶爰山再向東三百里的地方,叫做基山,山的南坡遍布玉石,山的北坡多產奇花異草。山中生長著一種獸,形體似羊,生有四耳九尾,兩隻眼睛長在背上,這種獸叫做猼訑。猼訑的皮毛非常珍貴。披戴猼訑的皮毛可使人勇氣倍增,無所畏懼。山上有一種撇付鳥,長相似雞,卻有三個頭,六隻眼睛,六隻腳,三個翅膀,由於三個頭經常意見不一致,常常打架,把身體打得遍體鱗傷,人們倘若吃了它的肉,就可以不知疲勞地工作。富人買下它給自己的僱工吃,可以使他們多幹活,少休息。
基山

基山傳說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德平縣誌·祥異志》記載,曾經有一位異人在基山隱居,有神跡,“王半仙逸其名,幼學道術,操作無異常人,久之稍稍厭人事,隱於邑之基山,嘗鼻息吹塵成穴,日中趺坐,頂露金光。有疾者聆其清談,輒沉疴若失。若叩其術,但云吐納采煉。雖有口訣,其實靜能生悟,無他繆巧也。後不知所終。”《臨邑文史資料》上說:“基山”一名是德平縣誌的改稱,原名為“箕山”,“箕本星宿名,山僅土丘,上應星光雲。”
1987年,在基山東偏南的於家村發現古墓,其中出土了一塊《大隋逸士苟君之銘》碑,墓主是隋代一名隱居基山的將軍,碑文中有“追巢許於箕山,躡支佰於滄海”之語。在我國幾處“箕山”中都有關於巢許的傳說,虛實難分,苟君選此歸隱,可見基山很早就聞名了。有《基山晴雪》詩寫道:“莫是雪山煉真處,欲尋覺路問曇華。”
據父老相傳,古時候有人看見正漸漸長高的基山,隨著金雞報曉而停下來,神奇莫測,所以叫“金雞寶山”,簡稱“雞山”。箕星,也叫天雞,看來這傳說也是有出處的。天上的箕宿是四顆星排列成簸箕狀而得名,想當初基山也應該是四峰聳立,人們所說的基山僅是其一而已,因為上有寺廟,人神不能同居,未被開鑿,所以才得以保留到最後。當地有俗語:“田家的牛會倒車,基山的牲口會坐坡。”印證了從前這裡交通不暢和起伏不平的地貌。基山村相傳始建於明嘉靖年間,到民國時分前莊、后庄、西莊,像小山岡分布在基山寺的周圍,正好對應箕宿四星,天造地設,不得不令人稱奇。民間神話中對此也有附會。在老德平縣一帶,輾轉流傳著鯀治水失敗後,在基山被殺升仙的故事,說三滴血落在大灣中,水裡立刻冒出三座丘陵,供那些遭洪水襲擊的人們居住。
故事傳說在各地都有分化,鄉間有女媧娘娘在基山煉五色石補天的說法,這位造人的人文始祖,更突出了她抗洪英雄的形象;相傳舜曾在基山教人們掘井栽種、燒制精良的陶器,表達了人們對發展生產力的渴望;還傳說大禹治水時,基山附近開出了一種石頭狀的土疙瘩,不牙磣,能吃。水災使得餓殍遍野,禹就讓人們吃這種土塊而活下來。為紀念大禹,百姓叫它“禹糧石”,據說如今還有發現,被人收藏。
這些傳說應該與基山寺中供養的神像有關,在古人的觀念中,祭祀神聖者就有他們的靈魂蒞臨。神話故事雖然不能作為考古的憑證,但其中往往有史實為背景。

基山廟碑

在基山發現有六朝時明僧紹的《夏河築堤碑記》;文獻《土河利弊考》中提到南宋時的築堤碑記;明代有《徒駭河水災申文》碑;清乾隆三年曾立田家堰碑於德平義門東壁,這是基山廟碑由鄉升格為縣級的記錄;光緒《增築田家堰記》碑文中有“依基山碑所載,近堰修工共一百六十三村”的記載。這些石碑矗立於基山,已經成為歷史傳統。
在鄉間有“開了田家堰,淹了德平縣”之說,基山東北一公里處的大田、小田二村緊靠古堰,堰以村名。縣誌載:“田家堰在縣西北十二里,今鬲津河之南岸,自基山至范家橋,長數里,創始無考”;又載:“金堤自德州入禹貢、基山、宜豐、於家橋北去土河,倏近倏遠……”基山南臨的翟家鄉一帶原叫“禹貢鄉”,“禹貢”即是禹的功績,至今鯀堤劉村仍有鯀堤遺蹟,這一帶都是鯀禹父子治水的地方。大禹在領導治水時,以基山作天文台、水文觀測站也有可能。總之,由“田家堰”上溯到“金堤”、“鯀堤”,都是基山一帶不同時期治理洪水的產物。
你聽,一首《基山晴雪》詩中還有防洪築堤的砧杵聲:“晴雲冉冉留丹壑,紅樹冷冷映白沙。絕塞雁鴻遲五夜,荒原砧杵動千家。……”
在遠古黃河中下游流域,生活著中原族和東夷族等幾個部族,大禹治水是一項非常大的聯合行動,所以必須組織大量人力物力。《山海經》、《淮南子》等史籍上說,大禹當時在很多地方修起群帝之台,進行祭祀,基山當列其中。古人信仰君權神授,是“天人合一”的天道觀,具有宗法社會的同根意識,這些正是先民共同的精神家園。追想遠古,大禹在基山等地率眾築壇修神廟、立神主,祭祀女媧娘娘等天仙宗神,從而團結了百族,功在千秋的治水工程終於告成,於是,中華民族大規模的部落融合,也和平實現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