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土地使用布局結構理論

城市土地使用布局結構理論,同心圓理論,扇形理論,多核心理論。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城市土地使用布局結構理論
  • 1923年:同心圓理論
  • 1939年扇形理論
  • 1945年:多核心理論
簡介,相關理論,

簡介

城市內部,各類土地使用配置有一定的模式和運行規律,一般可歸納為三個理論,均與城市的經濟地租密切關聯。

相關理論

同心圓理論——1923年,伯吉斯提出的城市土地使用模型之一,他以芝加哥為例,試圖建立一個城市發展和土地使用空間組織的模型。該理論主要描述為城市劃分為5個同心圓的區域,這一理論的關鍵是提出環並不是固定和靜止的,在城市增長的情況下,每一個環通過向外面一個環的侵入而擴展自己的範圍,從而揭示了城市擴張的內在機制和過程。
扇形理論——1939年,霍甲特在同心圓模型基礎上發展的放射扇形理論。他認為城市就整體而言是圓形的,其核心只有一個,交通線路由市中心向外作放射狀分布,隨著城市人口的增加,城市將沿交通線路向外擴大,同一使用方式的土地從市中心附近開始逐漸向外移動,由軸狀延伸而形成整體的扇形,也就是說,對於任何的土地使用均是在市中心區即有同類土地使用的基礎上由內向外擴展,並繼續留在同一扇形範圍內。
多核心理論——哈里斯、烏爾曼1945年提出。提出了影響城市活動分布的四項基本原則:
(1)有些活動要求設施位於城市中為數不多的地區(如中心商務區要求非常方便的可達性,而工廠需要有大量的水源)
(2) 有些活動受益於位置的相互接近(如工廠與工人住宅區)
(3)有些活動對其他活動會產生對抗或有消極影響,就會要求這些活動有所分離(如高級住宅區與濃煙滾滾的鋼鐵場不會相互毗鄰)
(4)有些活動因負擔不起理想場所的費用,而不得不布置在不很合適的地方(如倉庫被布置在冷清的城市邊緣地區)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