垠

垠是一個漢字,讀作yín,本意是指邊際,盡頭,引申義是岸,水邊的陸地。該文字在《楚辭·屈原·涉江》和《小石城山記》等文獻均有記載。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垠
  • 外文名:boundary, bank of stream or river
  • 拼音:yín
  • 注音:ㄧㄣˊ
  • 部首:土
  • 五筆98:FVY
  • 倉頡:GAV
  • 鄭碼:BXO
  • 筆順編號:121511534
  • UniCode:U+57A0
基本字義,詳細字義,方言集匯,古籍解釋,說文解字,說文解字注,康熙字典,

基本字義

● 垠
yín
◎ 邊,岸,界限:~際。一望無~。浩大無~。

詳細字義

(1) 邊,界限。[boundary;limit]
紛其無垠。——《楚辭·屈原·涉江》
土斷而川分,有積石橫當其垠。——唐·柳宗元小石城山記
又如:一望無垠;垠崖(懸崖;邊際)
(2) 岸,水邊的陸地 [bank]
其垠則有天琛水怪,鮫人之室。——木華《海賦

方言集匯

◎ 粵語:ngan4
◎ 客家話:[海陸豐腔] ngiun2 [梅州腔] niun2 [台灣四縣腔] ngiun2 [客英字典] ngiun2 [寶安腔] ngiun2 [客語拼音字彙] ngiun2

古籍解釋

說文解字

【卷十三】【土部】垠
地垠也。一曰岸也。從土艮聲。圻,垠或從斤。語斤切〖注〗㙬、𡊷、𡏴,古文。

說文解字注

地垠㖾也。咢字各本無。今補。玄應書卷八引圻,地圻咢也。文七發注引圻,地圻堮也。堮者,後人增土。咢則許書本然。淺人以咢為怪。因或改或刪耳。按古者邊畍謂之垠咢。周禮典瑞,輈人,禮記郊特牲,少儀,哀公問五注皆雲圻鄂。圻或作沂。張平子西京賦作垠鍔。注引許氏淮南子注曰。垠鍔,端厓也。甘泉賦李注曰。鄂,垠鄂也。按垠亦作圻。或作沂者叚借字。淮南書亦作。玉篇曰。古文也。咢作鄂作鍔者,皆叚借字。或作作者,異體也。咢者,嘩訟也。叚借之,毛詩鄂不韡韡。鄂葢本作咢。毛傳曰。咢猶咢咢然。言外發也。箋雲。承華者曰咢。不當作柎。柎,咢足也。毛意本謂花瓣外出者。鄭牋則以詩上句為華,不謂蒂。故謂咢為下系於蒂,而上承華瓣者。毛雲。咢咢猶今人云齾齾。毛,鄭皆謂其四出之狀。長笛賦注,字林始有從卪之鄂。垠咢字之別體也。俗卪阝混餚。故作鄂不作鄂。物之邊畍有齊平者。有高起者。有捷業如鋸齒者。故統之曰垠咢。有單言垠,單言咢者。如甘泉賦旣雲兦鄂,又曰無垠是也。故許以地垠咢釋垠。廣韻曰。圻,圻堮。又岸也。正本說文。從土聲。語斤切。十三部。廣韻又語巾切。一曰岸也。岸者,水厓陖而高者也。亦曰垠。

康熙字典

【醜集中】【土部】 垠 ·康熙筆畫:9 ·部外筆畫:6
〔古文〕㙬《唐韻》語巾切《集韻》魚巾切《韻會》疑巾切,音銀。地埒也,岸也。《爾雅·釋地》九天之際曰九垠。《楚辭·遠遊》逴絕垠乎寒門。《注》北極之門。《淮南子·天文訓》氣有漢垠。《揚雄·甘泉賦》漂龍淵而還九垠兮,窺地底而上回。
又天閒決兮地垠開。
又《集韻》魚斤切《韻會》疑斤切,音。義同。
又與圻通。見圻字注。
又《集韻》五斤切,音痕。《博雅》崖也。亦作沂。
又古恨切,音艮。土有起跡。
又通作銀,界限也。
又葉五堅切,音姸。《楚辭·遠遊》道可受兮而不可傳,其小無內兮,其大無垠。○按叶音宜,歸本韻,傳在先韻,言在元韻,《字彙》魚軒切,音言,《正字通》因之,誤。今依《韻補》攺正。 從土從艮。艮,止也,止於其所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