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圍城(社會環境)

垃圾圍城(社會環境)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垃圾圍城成為全球趨勢,垃圾是城市發展的附屬物,城市和人的運轉,每年產生上億噸的垃圾。一邊是不斷增長的城市垃圾,一邊是無法忍受的垃圾惡臭,成為城市垃圾處理中的棘手問題。高速發展中的中國城市,正在遭遇“垃圾圍城”之痛。

基本介紹

現象介紹,市政難題,全球形勢,發展現狀,相關資料,相關案例,解決途徑,相關對策,

現象介紹

1983年3月,垃圾簡單的填埋方式,導致北京三環路與四環路的環帶區上垃圾成堆,50平米以上的垃圾堆就有4700多座!為突破重圍,北京市斥資23億,才逐漸攻陷這座驚人的圍城。
垃圾圍城垃圾圍城
20多年後,垃圾巨獸捲土重來,日產垃圾18400噸,垃圾處理缺口8000噸,47%的高缺口率,如一顆巨型“炸彈”,隱藏在城市地下。
在廣州,開展了10年的廣州垃圾分類工作面臨諸多嚴峻的現實問題。
住建部的一項調查數據表明,全國有三分之一以上的城市被垃圾包圍,全國城市垃圾堆存累計侵占土地75萬畝。
日前,環保部部長周生賢就環保問題作報告時指出,全國4萬個鄉鎮、近60萬個行政村大部分沒有環保基礎設施,每年產生生活垃圾2.8億噸,不少地方還處於“垃圾靠風颳,污水靠蒸發”狀態。
有統計數據顯示,全國600多座大中城市中,有2/3陷入垃圾的包圍之中,且有1/4的城市已沒有合適場所堆放垃圾。統計數據顯示,全國城市垃圾歷年堆放總量高達70億噸,而且產生量每年以約8.98%速度遞增,北京每天產生垃圾1.83萬噸,每年增長8%。而北京市的垃圾處理能力,僅為每日1.041萬噸,缺口高達8000噸。據2010年上海市社科院調查,截至2010年底,上海生活垃圾日產生量達2萬噸。同樣,廣州作為華南地區人口超千萬的超大城市,每天產生的生活垃圾多達1.8萬噸。

市政難題

垃圾問題已成了市府首腦們的一大難題。垃圾成堆,不僅僅給人以感觀上的刺激,還有更大的害處。生活垃圾中,廢塑膠占三分之一以上,廢塑膠上百年難以溶解,如果進行焚燒,會產生多種有毒氣體污染空氣;如果入土掩埋,會影響植物根系的生長,改變土壤結構,還有可能污染地下水。在中國南方,氣候溫暖潮濕,垃圾的有機腐物達80%,垃圾腐爛速度快,滲濾液多,危害更嚴重。
以廢電池為例:一節一號電池爛在地里,能使一平方米的土壤永久失去利用價值;一粒紐扣電池可使600噸水受到污染,相當於一個人一生的飲水量。中國電池工業協會秘書長王敬中介紹說,中國電池180多億隻的年產量,占世界電池總產量的30%以上,年消費量達70億到80億隻,但回收率卻不到2%。即使回收上來的這些舊電池,也無法處理,只能採取集中堆放的辦法,原因是迄今為止,我國還沒有一家專業的、能夠批量處理廢電池的企業。
據統計,截至2010年中國97%的城市垃圾無法處理,只能堆放或填埋,中國城市因垃圾造成的損失每年在250億到300億元,而若回收利用,本可以創造出2500億元以上的產值。廣東有4000個生活垃圾填埋場,其中1489個混雜大量的有害危險廢物,污染了地下水,給人類造成永久的威脅。
“用填埋方式處理生活垃圾不是最科學的處理方式,一個垃圾場使用一段時間,填滿後又要開闢新的垃圾填埋場,長此下去,垃圾填埋場不斷增多。”廣東省江門市人大代表梁蘭茵曾在她的提案中直揭填埋的缺點。近幾年來,根據民眾對會城垃圾場強烈抗議,她曾與59名代表聯名呼籲改進垃圾處理技術,選擇較為先進的焚燒處理方式。
對於垃圾填埋場的污水處理,當時有厭氧處理法、活性污泥法等,這些處理技術效果較好,但都存在投資高、操作管理困難的缺點。
選擇簡單填埋,並不是窮地方的“專利”。2008年4月,東莞市環保局局負責人向公眾透露,全市三座垃圾處理廠日處理垃圾2800噸。但日產生活垃圾1.2萬噸,無害化處理率僅占23%,大量生活垃圾通過簡單填埋、甚至隨意堆積等方式處理。東莞全市187個垃圾填埋場全部未經衛生處理。填埋場滲漏液的COD(化學需氧量)嚴重超標,對地下水系構成嚴重威脅。

全球形勢

在21世紀的今天,垃圾的分解與填埋過程中對當地環境造成破壞則越來越難以迴避。垃圾對我們生活環境帶來了不可忽視的破壞。在夏威夷海岸與北美洲海岸之間出現了一個“太平洋垃圾大板塊”,可稱之為世界“第八大洲”。這個“垃圾洲”由數百萬噸被海水沖積於此的塑膠垃圾組成。從美國加州出發,經夏威夷群島,延伸至日本的900多公里的水域上,出現了兩個巨大的垃圾集中地,形成了垃圾大陸。它相當於兩個美國德克薩斯州,約4個日本大小,是中國香港特區的1000倍。這就是“臭名昭著”的“太平洋垃圾大板塊”。
這個垃圾堆由數百萬噸被海水沖積於此的塑膠廢物組成,充滿了被丟棄的鞋子、瓶子、牙刷、奶嘴、塑膠包裝,以及其他所能想像得到的垃圾。數年來,在海洋渦流的推動下,這些海船碎片和海洋垃圾聚集起來,形成了這塊略低於水面的鬆散區域。而2009年華盛頓的一份報告有一次讓我們看到了海洋的垃圾之困:從廢棄漁網到塑膠袋,香菸過濾嘴,危害全球海洋和海岸海洋垃圾問題正在愈演愈烈。報告指出除了少數幾個國際、區域和國家在減少海洋污染上有所努力外,傾入海洋垃圾數量已經達到了警戒位置,進一步在全球危害人類健康安全、傷害野生動物、損壞海中設備和破壞海岸環境。

發展現狀

1、2005年《各地區城市市容環境衛生情況》顯示,當年全國生活垃圾無害處理率僅為51.7%。建設部2006年調查表明,全國600多座城市,有1/3以上被垃圾包圍。全國城市垃圾堆存累計侵占土地5億平方米,相當於75萬畝。
2、2009年3月,北京市政管委會主任陳永疾呼,北京垃圾危機即將出現,“這將是一件非常可怕的事情。”在北京,“垃圾圍城”並不是第一次。早在1983年,北京市斥資23億,才逐漸攻陷這座驚人的圍城。
3、在廣州開展了10年的廣州垃圾分類工作面臨諸多嚴峻的現實問題。2009年4月,是否取消垃圾分類成為廣州熱門話題。而這個熱議背後,是日產垃圾9776噸的廣州,2010年將面臨的垃圾圍城危險。
4、一邊是不斷增長的城市垃圾,一邊是無法忍受的垃圾惡臭,成為城市垃圾處理中的棘手問題。在北京最大的垃圾處理場——高安屯,無論是填埋帶來的惡臭,還是隨焚燒滋生的二惡英,正威脅著附近居民的生活。不想戴著防毒面具,有人無奈選擇了離開,有人積極站出來進行環保戰,上街散步,製作宣傳畫,他們的生活因垃圾而改變。
5、早在2000年,北京、上海、廣州、深圳、杭州等就被列為首批生活垃圾分類試點城市,然而,12年過去,很多城市中的垃圾分類工作都舉步維艱,陷入名存實亡的境地。
6、國家發改委環資司副司長趙鵬高在東協博覽會表示,目前我國生活垃圾處理壓力不小,但政府政策、資金支持力度也很大。趙鵬高表示,“十二五”期間將重點關注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國家將投資60億元予以支持,並將推出相關利好政策鼓勵企業投資。各地方政府也有450億的投資鼓勵垃圾清潔處理,民營資本將進入垃圾焚燒投資領域。

相關資料

洋機器難吞吐“土垃圾”
“沒有千家萬戶的積極參與,將垃圾從源頭分類,再先進的機器和工藝也難以完全實現垃圾的無害化處理。”3月下旬在貴陽舉行的一次可持續城市垃圾管理研討會上,垃圾處理專家說。
2000年起,遵義市多方籌資1.4億元修建占地近400畝的高標準垃圾衛生填埋場和綜合回收利用系統,以期徹底實現垃圾處理的無害化、減量化和資源化。衛生填埋場已於2009年8月建成投用,綜合處理廠預計今年5月投入運行。
垃圾圍城景象垃圾圍城景象
專家介紹,垃圾無害化處理的前提是有效分揀其中的有機物、無機物、有毒有害物,然後分門別類進行處理和回收利用。但是,由於沒有從源頭進行準確的垃圾分類,遵義垃圾處理場即使採用了西班牙進口的前、後分選設備,仍有部分無機物混合在可用於堆肥的有機垃圾中,降低了有機肥品質,同時,有毒有害物質也不能完全從剩餘垃圾中分離,使得衛生填埋後產生的滲濾液要處理成達標排放的水成本高昂。
垃圾處理“負重運行”
垃圾無害化處理,是城市現代化的重要標誌。貴陽、遵義、安順等中心城市陸續投入巨資修建無害化垃圾處理場。 然而,越是設備、工藝先進的垃圾處理場,運行成本就越高。
遵義垃圾場就面臨巨大的運行資金壓力。在工程項目的可行性報告中,垃圾場的運行費用主要由垃圾處理費支撐。從2000年起,遵義在全省率先開徵垃圾處理費。但開徵3年間,僅徵收垃圾處理費420萬元,其中,從市民中徵收到的僅6.8萬元。這意味著,垃圾場每運行一年,將出現上千萬元的資金缺口。  貴陽市也面臨同樣的尷尬。為實現垃圾的無害化處理,貴陽市先後投入10多億元修建3個大型衛生填埋場。而僅在最先投用的高雁填埋場,貴陽市財政每年補貼的運行費用就高達1000萬元。貴陽市城市垃圾管理中心負責人說,因為缺乏資金,貴陽市仍以上個世紀九十年代初的標準給環衛工人計酬。
在已開發國家,垃圾綜合回收利用的收益是維持垃圾處理場運行的重要經費來源。但在貴陽和遵義等地,垃圾的綜合利用前景卻不樂觀。在遵義,垃圾中可用於堆肥的有機物含量平均不到20%。同時,儘管採用了先進的前、後分選設備並為此付出高昂的運行成本,仍然無法完全將垃圾中的玻璃、金屬等雜質分揀乾淨。
垃圾中眾多可回收的紙和塑膠等,在進入垃圾場之前,已被成千上萬的拾荒大軍揀走。有關部門2001年初步統計,在貴陽市以拾荒為生的流動人口有1700多人。垃圾一出門,拾荒者鐵鉤一鉤,揀走了值錢的東西,甚至連裝垃圾的袋子也拿走了。這樣,送到垃圾場處理的垃圾基本上沒有可以回收利用的東西。因此,貴陽市幾個垃圾處理場雖然都規劃設計了綜合利用場,並預留了土地,但沒有一個動工興建。“不敢建,沒有原材料,建起來就虧。”有關部門負責人說。

相關案例

橫縣的啟示
廣西橫縣,被譽為中國小城市垃圾回收利用和環境保護的典範。
在橫縣實施生活垃圾資源化管理的“兩街四區”,6700多戶居民自覺將生活垃圾分為“可堆肥垃圾”、“不可堆肥垃圾”和“有毒有害垃圾”,有條不紊地放進不同的收集桶,分類正確率達到95%以上。
專家認為,對城市生活垃圾進行源頭分揀,是成本最為低廉而且安全衛生的處理方法。研討會上,來自香港浸會大學的垃圾處理專家黃煥忠分析說,可堆肥垃圾主要是食品、蔬菜等“廚餘”,是有機肥的好原料,95%的正確分揀率可保證堆出的有機肥重金屬含量不超標;有毒有害垃圾集中進行特殊處理;剩下的不可堆肥垃圾再分揀出可回收利用的部分,總量已大為減少,進行衛生填埋後只產生極少的濃度較低的滲濾液,經一定處理即可達標排放。
垃圾處理垃圾處理
黃教授說,如果送進填埋場的垃圾能減少一半,那么設計使用20年的垃圾填埋場可延長一倍的壽命,僅這一項,就可為很多城市節約上億元建設資金和修建填埋場占用的大片土地。
而在橫縣,儘管生活垃圾資源化管理尚未全面推開,必須衛生填埋的垃圾僅占總量的27%,如果全面推開,這個比例將下降到9%。
問題是,怎樣讓市民自覺準確地將垃圾分類呢?貴陽市城市垃圾管理中心負責人認為,要在貴陽市實施類似的生活垃圾管理模式難度很大。“日本從教育孩子做起,花了20年才在全社會養成自覺分揀垃圾的習慣。上海普陀區1986年就在做垃圾分類的試點,如今也還在試點。在貴陽,我估計要花40年。”這位負責人說。
而事實上,就在2000年以前,橫縣最早試點的馬鞍區、西街是該縣生活垃圾亂扔亂倒最嚴重的街區。而整個橫縣的垃圾處理僅是在城郊集中露天堆放,曾引起附近農民的強烈反感。
“我們最關鍵的經驗,是對市民進行長期細緻的環境教育,並教會他們垃圾分類的具體操作方法。”廣西橫縣環保局負責人說。
推行生活垃圾資源化管理之初,橫縣發動教育、城管、環保等部門進社區、到學校進行宣傳,同時,環衛部門改進服務,由沿街收集改為上門收集,並對如何分類進行上門指導,對分類正確的,贈送日常用品以資鼓勵。長此以往,就形成了好的風氣。在一些社區,不少老人主動承擔起監督分類的任務,隨時糾正不合格的分類。  “不能低估老百姓的環境意識,關鍵是有沒有人、有沒有耐心、有沒有合適的方法去做這些瑣碎的工作。”黃煥忠教授說,橫縣的啟示在於,在中國西部經濟欠發達的中小城市,通過做人的工作,可以最有效地解決“垃圾圍城”這個全世界共同面臨的難題。
對貴陽、遵義等中心城市,垃圾源頭分類可以極大減輕垃圾處理運行成本,而對廣大縣城,橫縣模式具有很大的借鑑價值——我省的41個縣,被劃入三峽庫區上游環境保護區域,必須在2006年前實現垃圾的無害化處理。而財力顯然遠不及貴陽、遵義等中心城市的縣城,很難投建高標準的無害化垃圾處理場並支付其高昂的運行成本。
據悉,曾資助橫縣實施生活垃圾資源化管理的英國國際援助行動組織,有意在我省選點合作試行類似項目。該組織中國辦事處負責人張蘭英女士稱,在貴州這樣的西部貧困省份探索出一套低成本高效率的垃圾處理模式,具有推廣價值。
大同垃圾焚燒發電
大同年產生活垃圾約58.6萬噸,且每年以四五個百分點增長,幾個大的填埋場堆成了山,被惡臭、污水包圍的居民叫苦不迭。
2008年,該市市政府與中德公司合作,投資4.3億元,在南郊興建日處理垃圾1000噸的富喬垃圾焚燒發電廠
二惡英一直是垃圾焚燒廠之爭的焦點。它是國際公認的一級致癌物,毒性相當於砒霜的900倍,而垃圾焚燒就會產生這種物質。出於這種擔心,北京六里屯、上海江橋、廣州番禺等地居民,都曾集體反對建設垃圾焚燒廠。
中德董事會主席陳澤峰認為,控制二惡英的技術已很成熟,只要控制溫度、時間、湍流度,讓煙氣在850℃以上爐膛中停留超過兩秒鐘,二惡英基本可以消除。
5月27日,國家環境分析測試中心對富喬出具了檢測報告:其二惡英排放為每立方米0.034納克,不僅低於1納克的國家標準,還低於0.1納克的歐盟標準。

解決途徑

中國超過三分之一的城市,正深陷垃圾圍城的困局。過去兩年,有30多個城市發生居民反對修建垃圾焚燒廠事件,“主燒”“反燒”兩派針鋒相對。在此背景下,中德(中國)環保有限公司宣稱,找到了一個“模式”,可以大範圍推廣。這一垃圾焚燒“模式”能否經得起實踐檢驗,是不是破解困局的有效途徑?
垃圾圍城景象垃圾圍城景象
二惡英排放達標仍環保
中國環境科學院退休研究員趙章元說,二惡英很難降解,即使再少,長期在人體內積累,也可能導致疾病。
對此,聯合國環境署二惡英專家組成員、中科院教授鄭明輝認為,就二惡英而言,如果排放達到歐盟標準,就比世界上任何城市的空氣乾淨。
經過反覆交鋒,很多“反燒派”已不否認消除二惡英的技術,但他們更擔心技術之外的問題。
管理缺陷致排放不合格
全國運營的80多座垃圾焚燒發電廠,不止一次被曝超標排放。能否有效約束企業,是公眾疑慮之一。
大同市環保局長趙曉寧介紹,已做到隨時抽查企業,24小時線上監控有些指標。他也承認,建立一套全程監控體系尚有難度。富喬公司董事長張建功希望以加強內部管理取信於民。
中國城市建設研究院總工程師徐海雲告訴記者,目前國內已建垃圾焚燒廠有兩種不良傾向:一是有些地方花巨資引進先進設備,運行管理水平卻很低,導致排放不合格。二是有些企業“掛羊頭賣狗肉”,打著垃圾焚燒的招牌,實際搞的是國家明令禁止的“小火電”。
徐海雲認為,出現上述問題,並非意味著垃圾焚燒廠無法有效監管。徐海雲建議,政府和企業嚴格履職,增強公信力。

相關對策

只要技術到位焚燒廠可建在市中心
“我的理想是把垃圾焚燒廠建到市中心去。只要技術到位,管理嚴格,建在鬧市區也不會有任何危害。”中德董事會主席陳澤峰說。
針對國內爭議,徐海雲提供的國外相關機構數據顯示,焚燒在各國垃圾處理中所占比例有增無減,仍是世界垃圾處理的主流。
不管怎樣爭論,有一點無法迴避:垃圾威脅越來越近,是燒是埋,必須作出抉擇。
綜合利用是“反燒派”推薦的首選方式,即先把垃圾分類,再利用不同類別的垃圾,但其難點在於中國垃圾分類很不到位,必須全民發動。
這種方案獲得很多人的叫好,但均認為實際操作很難。大同市市長耿彥波認為,提高全民素質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面對垃圾圍城困境,垃圾焚燒廠是最好方式。
他說,這個廠把垃圾減量至20%,又把灰渣用來制磚利用;垃圾燃燒的熱量又可以用來發電,“解決了困擾大同多年的問題。”
山西省發改委副主任程澤業認為,各種處置方式都有利有弊,與填埋、綜合利用相比,垃圾焚燒廠更加有利,見效更快,利用更充分。但他同時提醒,要儘快制訂標準,引導行業規範發展。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