坊腳村

坊腳村

坊腳村位於福建省晉江陳埭鎮,全村土地總面積1.5平方公里。明朝萬曆九年,西濱郡癢生林有栻字懿敬,寄宿郡城陳可瀛家,陳兄弟不睦,弟置毒藥於食物,預害其兄,有栻誤食而死。栻妻許氏,悲傷夫君冤死,在夫靈前焚香自縊,死前痛呼:“以此身報夫仇!”翌年真相大白,兇手伏法,邑侯彭國光大人讚嘆許氏貞烈,並憐其慘遭遇,請旨旌表,萬曆皇帝御賜豎坊於鰲頭境裡,故村名“坊腳”(該坊解放後被廢)。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坊腳村
  • 行政區類別:村
  • 所屬地區:福建省晉江陳埭鎮
  • 地理位置:西濱西
  • 面積:1.5平方公里
  • 方言:閩南語
  • 氣候條件:亞熱帶季風氣候
  • 機場:晉江國際機場
  • 火車站:晉江站
  • 車牌代碼:閩C
歷史人文,倪氏,尤氏,蘇氏,郭氏,基礎設施發展,地圖信息,

歷史人文

坊腳村位於西濱西,原有蘇、尤、倪姓居民。村內原分公侯境、鰲頭境。倪姓,分為頂倪、下倪。傳說在宋朝曾有一位倪姓相國,賜爵公侯,故其府第處稱為公侯境。
坊腳村一角坊腳村一角
林姓先輩世居桂林里,即祠堂附近,因人稠地窄,大二房朴齋公長子瑾公,號介庵、次子瑜公,號易庵徒居於鰲頭裡,人丁繁衍,由東向西延伸發展,分為東頭長、前四房(上厝)、後四房、後溝前、後二房、三房、(太史第)等房份。後人已有三千餘人,為西濱最大村落。村中有倪、蘇、尤、郭、陳等小姓居住。

倪氏

坊腳倪氏祖宅建於宋淳熙丙午年(1186),重建於1794年,祖宅猶存。該族元末明初再分支陳埭花廳口和西霞美等村並建“宗祠”。

尤氏

尤氏之始祖諱宗,字士,號思禮,河南光洲固始人。初姓沈,後改為尤,思禮於唐禧宗光啟二年同光洲得勝將軍王審知入閩,傳至二六世玉質公生二子,長侯琮(居南安卿田),次侯瑚遷入西濱坊腳村,為坊腳村尤氏之始祖。三十世開信分居桂林後店村。

蘇氏

據蘇裔炳文先生介紹:坊腳蘇氏來自蘇厝鄉。二百年前,其蘇氏先祖因升級生計艱難,被迫離鄉別背井來西濱。後飄洋過海到台灣謀生,歷經艱辛刻苦學藝,掌握了當地傳統糕點“綠豆餅”、“肉餅”的製作技術。返回西濱坊腳村開設第一代餅鋪,其後制餅技藝日漸精湛,銷路日甚廣,便創立蘇氏“正泉成”餅的字號。蘇氏正泉成世代相傳至今(蘇炳文)六世,為泉州晉江一帶老字號,外地人俗叫“西濱餅”。由於技藝、風味獨特、質優,聲譽遠揚,深受海外人士讚賞。
蘇氏在坊腳村世代置業,並建有蘇氏家廟奉祁先祖。入居西濱至今繁衍四大衤兆,共人口一百多人。改革開放後又先後部分移居青陽、泉州和原籍蘇厝經營他業。

郭氏

郭氏景顯,俗名圓頭。泉州東門外人,於一九五八年來坊腳村工作,後在坊腳村建家立業,長期居住,其子郭水龍。

基礎設施發展

為改變該村幼齡兒童入學路遠不便,日曬雨淋的困難,於一九七六年創辦西濱國小坊腳分校。校址設在坊腳小宗。因光線昏暗,聲音混雜,且無運動場所,生員年年激增,大有小船不慎重載之勢。
1980年,旅菲僑胞林文通先生旋里,目睹當時現狀,深知教育是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事業,倡議興建新校舍,道出村民的心聲。在林是跕的積極鼓動下,村民獻良田六畝,鳩工填地。旅菲僑胞林友仁先生無畏艱難。勞碌奔波,籌集資金,在小宗前隔溝田地上,於一九八五年建成坊腳國小新校舍。與此同時,林文科、林友惜和林友庵同心協力向上級教育部門申辦坊腳國小獨立設校獲準授印、掛牌。
隨著教育事業的迅猛發展,生數激增,原校址規模及設備已不能適應現代教育所需。於是,坊腳、溝西兩村人民攜手共濟,再籌建坊腳國小新校園。在村兩委、老人會共同努力下,在企業家、熱心人士和旅港同胞大力支持下,於二零零三年七月奠基。建辦公樓和教學樓一座三層和教師宿舍樓一座三層。二零零五年四月竣工,成為一座比較完美,現代化國小。

地圖信息

地址:泉州市晉江市

地圖信息

打開百度地圖查看詳情

反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