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龜

地龜

地龜(學名Geoemyda spengleri)又名楓葉龜黑胸葉龜,十二棱龜,金龜;屬半水棲的龜類,體型較小,成體背甲長僅120mm,寬78mm。

其頭部淺棕色,較小,背部平滑,上鉤曲,眼大且外突,自吻突側沿眼至頸側有淺黃色縱紋。背甲金黃色或桔黃色,中央具三條嵴棱,前後緣均具齒狀,共十二枚,故稱“十二棱龜”。腹甲棕黑色,兩側有淺黃色斑紋,甲橋明顯,背腹甲間借骨縫相連。後肢淺棕色,散布有紅色或黑色斑紋,指、細短。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地龜
  • 拉丁學名:Geoemyda spengleri
  • 別稱:金龜、十二角龜
  • 二名法:Geoemyda spengleri Gmelin
  • :動物界
  • 脊索動物門
  • 亞門脊椎動物亞門
  • 爬行綱
  • 亞綱:龜鱉亞綱
  • 龜鱉目
  • 亞目:潛頸龜亞目
  • 龜科
  • 亞科:淡水龜亞科
  • :地龜屬
  • 地龜
  • 分布區域:湖南、廣東、廣西、東南亞及日本
  • 保護級別:瀕危(EN),來自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紅色名錄
鑑別特徵,形態特徵,生活習性,地理分布,種群現狀,保護級別,保護建議,人工飼養,場地與設施,繁殖,飼養管理,

鑑別特徵

較扁平,背甲前後緣呈強烈鋸齒狀;有3條縱,脊棱寬而明顯。
地龜

形態特徵

形態描述依據廣東、廣西6雄7雌(1性別不明)共14號標本描述。背甲長雄性90~101mm,雌性87~114mm;背甲寬雄性66.5~71mm,雌性63.5~82.5mm,
較小;尖窄,不突出於下顎,外側面垂直向下;緣平無鋸齒。頭頂平滑無鱗。背甲較平扁,前後緣呈強烈鋸齒狀,有3條縱棱,脊寬而明顯;頸盾大,呈鐘形,長大於寬;第一和第五枚椎盾五邊形,第二至第四枚椎盾六邊形;肋盾窄,幾乎與相鄰椎盾等寬;緣盾尖出,呈強烈鋸齒狀,略向上翻翹。腹甲較長大,後緣凹缺,雄性腹甲中央向內陷;腹盾縫>胸盾縫>股盾縫>肱盾縫>喉盾縫>肛盾縫;無腋盾和胯盾。四肢覆有角質大鱗,鱗端尖出;指、趾蹼不發達。雄性尾較粗長,雌性纖短,略寬扁,尾背約有8~17對規則的扁平矩鱗,形成2縱行。
頭骨具一骨質顴弓;方軛骨與軛骨(顴骨)和眶後骨相接切;額骨前緣呈“w”形,與前額骨相接;頂骨後緣達上枕骨中部;上枕骨高,後緣圓鈍;內鼻孔位於眼眶前部平面上;咀嚼面窄而無中;下顎冠狀突不甚發達。椎板六邊形,其短邊在後;臀板2枚。背腹甲以骨縫相接連,甲橋發達;腋柱和胯柱長而發達。內腹板為肱胸盾縫橫截。生活時,背甲黃褐色,脊棱及緣盾外緣多少呈深色。腹甲黑褐色,其外側黃色,甲橋黑色,頭頂暗黃褐色或暗褐色,自嘴角到頸側,以及由嘴角經鼓膜下方延伸至頸側有2條平行的黃色縱紋,雌性明顯,雄性較不顯;雄性虹膜白色,雌性為暗紅色;頦、喉及上顎緣有明顯的黑點。四肢及尾暗褐色,綴有醒目的紅、黑色斑點,尾背2縱行扁平矩鱗色淺。

生活習性

地龜生活于山區叢林近溪流的陰濕地區。雜食性,以昆蟲、植物的葉和果實為食。6~8月為產卵期,每次產卵2~6枚。白色。每個產季可以產卵2~3次。孵化溫度在29~30度條件下,孵化期約65~75天。
地龜

地理分布

中國:分布於湖南、廣東、廣西。
國外:分布於東南亞及日本。

種群現狀

自然資源數量已極稀少。

保護級別

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瀕危

保護建議

充分利用各級媒體的力量,大力宣傳保護環境及野生動物的知識,增強法制觀念。對其分布、棲息地及生態環境進行調查,在有保護意義的重點區域劃定保護區。加強其生物學及其馴養繁殖的研究,促進人工繁殖技術的快速提高。嚴格執法,嚴禁捕捉和銷售;保護棲息地環境,促進其自然增殖。

人工飼養

場地與設施

地龜可池養、缸養或盆養。家庭和專業戶飼養以建池養殖為好。場地應選擇在泥沙鬆軟、背風向陽、水源充足、不易被污染、僻靜而有遮蔭的地方。可用水泥和石頭、磚築建水池子,池大小要根據飼養的數量而定。在離池1至2m遠的周圍必須用石頭和磚砌一道50cm高的圍牆,防止地龜外逃水池中央應建一個小島,供地龜活動和產卵。小島到池邊和池邊到圍牆的地面都應有一定的坡度,便於地龜上島或上岸活動、攝食和產卵。池的進出口要設定鐵絲網,以防龜外逃。池底和外圍空地都應鋪上20至30cm厚的沙土,小島和外圍空地要栽種一些花草、小灌木或葡萄等植物,以供遮蔭避暑。地龜是半水棲龜(很多人飼養環境將陸地面積超過水的面積,這是錯誤的,最基本也要一半淺水,一半陸地),不能進入深水(水位不能超過自身龜殼高度的2倍)區域,否則,將有被溺水的可能。

繁殖

地龜體重達250克左右時,性腺開始成熟,並有生殖能力。一般在9至10月間發情交配,翌年6月份開始產卵。為了提高孵化率,最好進行人工孵化。地龜產卵後,把卵撿起來,用長60cm、寬15cm、高8cm的木箱,先在術箱底部放一層細沙,沙上擺上一層龜卵,在龜卵上再撒2至3cm厚的鯝沙,然後放在室內孵化孵化室的溫度應控制在延憊24~28℃,定期噴水持內定濕度,經過65天左右就能孵化出小龜 。

飼養管理

1、幼龜的飼養管理剛孵出的幼龜放入暫養池中暫養,每平方米放養20隻左右,投餵蛋黃、小魚蝦等食物,日投餵量為其體重的2%至3%。經過30天左右的飼養,幼龜體重可達10克左右。這時就可轉入成龜池中飼養 。
地龜
2、青年龜和成年龜的飼養管理每平方米放養10隻為宜,密度過高會影響其生長發育氣溫低於15℃時,地龜一般潛伏在池底泥沙里,不動也不攝食。當氣溫升達24℃以上時,開始攝食。地龜飼料以小雜魚、小蝦、蚌、螺、蚯蚓、各種昆蟲等為主。如這些飼料缺乏時,也可餵玉米、高粱、小麥等植物性飼料。每天投餵一次,投餵量為其體重的7~10%。投餵時將飼料放在池四周,春秋季中午12點鐘左右投餵、夏季應在5~7點鐘投餵。
在飼養管理過程中還要注意兩點:
一、是水質調節。地龜喜歡在水質比較清新的水體內生活,春秋季每10天換水一次,夏季3~5天就要換水一次。
二、是敵害預防。老鼠、蛇、貓、狗、螞蟻等是地龜的主要天敵,平時要嚴防這些天敵的危害,以免造成嚴重的經濟損失 。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