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豆於

地豆於是出現在北魏時期的一個民族。據《魏書》記載:“地豆於國在失韋(即室韋)西千餘里。”它的地理位置,北魏時散居南室韋以西,北界烏洛候,西以今興安嶺與柔然相接,南臨奚、契丹,大約在今烏珠穆沁旗境內。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地豆於
  • 性質:民族
  • 朝代:古代
  • 記載:魏書
來源地,名義考證,詞語來源,

來源地

地豆於國“多牛羊,出名馬,皮為衣服。無五穀,惟食肉酪”。從這一記載看,他們當時主要是遊牧生活。
地豆於國自從延興二年(公元472年)八月,遣使“朝貢”北魏後,貢使不絕。

名義考證

岑仲勉在《達怛問題》引坪進九馬三說:蒙古語首音無r,其母音之間不能發b,故不得已於r之首音前,加以母音,而在
地豆於,母音間之b音,必讀為w音,且母音中之a與e常相通,o與u也是一樣。又說以突厥語tatabi一名,用蒙古語轉之,必將轉變為tatavi,及tatav_i,現行廣州語讀地豆於如tei tau u,,與tatav_i發音甚近。“地豆”與tata音有相近的可能,但是“u”與“i”實在是大不相同,“i”這裡與“稽”讀音應該是差不多的。“地豆於”《北史》讀作“地豆乾”。本人再三思之,方悟“於”是“乾”的訛寫,地豆乾之乾,可比之與新舊唐書之骨利乾,新羅國王之“麻立乾”①,九姓達怛里的部族于越達剌乾。伯希和認為柔然(蠕蠕)最先使用“可汗”(qaghan),這個稱號稱其首領的。這個詞(或其變化的形式-------“汗khan”)後來為突厥和蒙古人所採用②。那么的乾必是汗的另外一種讀法,如果省略前的k則讀如han汗,如省略後面的h則讀如kan,則與乾相近。因此地豆於實應讀地豆乾,實在不能比作於什麼三代民族“於夷”③。

詞語來源

拉施特在《史集》中說:由於他們極其偉大和受尊敬的地位,其他突厥部落,儘管種類和名稱各不相同,也逐漸以他們
地豆於的名字著稱,全都被稱為塔塔兒[韃靼]④。 考之《蒙古秘史》1-3卷有四次提到了“達達”。
1、 眾達達百姓,合不勒皇帝管著來。(《秘史·卷一》)
2、 因俺巴孩合罕被拿時,將合安答·忽圖剌兩個的名字提說來上頭,眾達達泰亦赤兀百姓每於豁兒納川的地面聚會著。(《秘史·卷一》)
3、 帖木真、王罕、札木合三個相合著,將篾兒乞惕達達房子推倒了。(《秘史·卷三》)
4、 帖木真、王罕、札合敢不三個自那相合了,起去,往斡難河源頭原相約處孛脫罕斡兒只的地面里,到時,札木合已先到了三日,見了王罕每的軍,札木合將他二萬軍整搠立著,王罕每也將他的軍整搠著到來,都相認得了。札木合說:“約會的日期,雖是有風雨呵,也必要到,曾這般說來,咱達達每答應了的話,便生誓一般,若不依著呵,同伴里也不容,共說來。” (《秘史·卷三》)⑤
這裡的“達達”來自於蒙古人的自稱,誠如拉施特所說:儘管種類和名稱各不相同,也逐漸以他們的名字著稱,全都被稱為塔塔兒[韃靼],實是蠕蠕時期的遺留。地豆乾據《北史·地豆乾傳》出現於北魏延興二年,即473年,最後一次是在北齊時期。這段期間剛好是蠕蠕強盛的時期。因此本人認為地豆乾,誠如岑仲勉考證的一樣,也可譯作達達乾,即“韃靼的王”意思。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