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窯(建築)

土窯(建築)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土窯,俗稱“窯洞”,是一種民居建築形式,主要分布在黃土高原地區,是山西省和陝西省的特色建築。

也有說法稱土窯為民窯,通常燒造民間用的祭祀陶器等等。

有些民窯用來放置米酒(也就是黃酒),空氣不太流通,使酒發酵,又香又純。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土窯
  • 俗稱:窯洞
  • 用途:民居建築
  • 地域:主要分布在黃土高原地區
特點,優點,缺點,外形,

特點

主要特點是頂上覆土,內部下面方型上面拱型(應天圓地方之說)。多數後面比前面稍窄,呈喇叭形。常見的單間窯洞寬3.5米左右,高3-4米,深5-9米。前面有木結構、帶門和格子窗的外壁。內部牆面上抹泥、熟石灰或摻石灰的泥,還可以貼紙窗花進一步裝飾。窯洞前的地面平整後,在周圍圍以土牆。

優點

由於黃土高原比較缺乏木、石等建築材料和燒磚、所需的燃料,但有質地細密的黃土層。窯洞特別是土窯充分利用了這一情況。外部的土層有利於室內恆溫和隔音。下面是實地的地板可以大量承重。易燃材料不多因而火災不易傳播。
陝西窯洞陝西窯洞

缺點

是只能單層建築,不耐雨淋,內部容易潮濕。而且室內光線、透氣比較差。如果地震來臨,容易倒塌。

外形

據《甘肅通志》載:慶陽府人“好稼穡務本業,有先王遺風,陶復陶穴以為居,於貉為裘以禦寒”。這就是古代周人根據不同的地理環境條件挖掘的兩種不同形式的窯洞。
今天,在慶陽各地,隨處可見這種古老的居落形式。人們靠溝坡就崖壁之勢,掘洞築室,叫“崖莊”;從塬面上向上掘出一個兩三丈深,方方正正的大坑,再在四壁向里挖出一孔——窯洞,好像一個地下四合院,叫“地坑莊”。這種獨特的居落及人民的生活方式自有妙處。
有首民謠稱其為:“上山不見山,入村不見村,平地起炊煙,忽聞雞犬聲。”
陝西窯洞陝西窯洞
有詩讚曰:遠來君子到此莊,休笑土窯無廈房,雖然不是神仙洞,可愛冬暖夏天涼。
土窯土窯
黃土高原的窯洞
窯洞黃土高原的產物,陝北農民的象徵。在這裡,沉積了古老的黃土地深 層文化,人民創造了陝北的窯洞藝術(民間藝術)。過去,一位農民辛勤勞作一生,最基本的願望就是修建幾孔窯洞。有了窯娶了妻才算成了家立了業。男人在黃土地 上刨挖,女人則在土窯洞裡操持家務、生兒育女。小小窯洞濃縮了黃土地的別樣風情。窯洞一般修在朝南的山坡上,向陽,背靠山,面朝開闊地帶,少有樹木遮擋,十分適宜居住生活 。一院窯洞一般修3孔或5孔,中窯為正窯,有的分前後窯,有的1進3開,從外面看4孔要各開門戶, 走到裡面可以發現它們有隧道式小門互通頂部呈半圓形,這樣窯洞就會空間增大。窯洞一般窯壁用石灰塗抹,顯得白晃晃的,乾爽亮堂。窯洞內一側有鍋和灶台,在炕的一頭都連著灶台,由於灶火煙道通過炕底,冬天炕上很暖和。炕周圍的三面牆上一般貼著一些繪有圖案的紙或拼貼的畫,陝北人將其稱為炕圍子。炕圍子是一種實用性的裝飾, 它們可以避免炕上的被褥與粗糙的牆壁直接接觸摩擦, 還可以保持清潔。為了美化居室, 不少人家在炕圍子上作畫。這就是在陝北具有悠久歷史的民間藝術--炕圍畫。陝北窯洞的窗戶比較講究,窗戶分天窗、斜窗、炕窗、門窗四大部分,都有剪紙裝飾。它們根據窗戶的格局, 把窗花布置得美觀而又得體。窗花貼在窗外,從外看顏色鮮艷,內觀則明快舒坦,從而產生一種獨特的光、色、調相融合的形式美。窗格疏朗,陽光可以自由地透進來。深達一二百米、極難滲水、直立性很強的黃土,為窯洞提供了很好的發展前提。同時,氣候乾燥少雨、冬季寒冷、木材較少等自然狀況,也為冬暖夏涼、十分經濟、不需木材的窯洞,創造了發展和延續的契機。由於自然環境、地貌特徵和地方風土的影響,窯洞形成各式各樣的形式。但從建築的布局結構形式上劃分可歸納為靠崖式、下沉式和獨立式三種形式。
陝西窯洞陝西窯洞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