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窯洞

山西窯洞

山西窯洞是山西省的傳統民居之一。窯洞一般修在朝南的山坡上,向陽,背靠山,面朝開闊地帶,少有樹木遮擋,十分適宜居住生活 。一院窯洞一般修3孔或5孔,中窯為正窯,有的分前後窯,有的1進3開,從外面看4孔要各開門戶, 走到裡面可以發現它們有隧道式小門互通頂部呈半圓形,這樣窯洞就會空間增大。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山西窯洞
  • 外文名:Cave dwellings in Shanxi 
  • 地點:山西、陝西
  • 規模:3孔或5孔
  • 特點:有隧道式小門互通頂部呈半圓形
  • 適應地形:黃土高原
  • 布局結構:靠崖式、下沉式、獨立式
窯洞,分類,莊窯,土坑窯,頂門窗土窯,大門窗石窯,大門窗接口土窯,大門窗泥結窯,

窯洞

窯洞是黃土高原的產物,勞動人民的象徵。在這裡,沉積了古老的黃土地深 層文化,人民創造了陝北的窯洞藝術(民間藝術)。過去,一位農民辛勤勞作一生,最基本的願望就是修建幾孔窯洞。有了窯娶了妻才算成了家立了業。男人在黃土地 上刨挖,女人則在土窯洞裡操持家務、生兒育女。小小窯洞濃縮了黃土地的別樣風情。
窯洞一般窯壁用石灰塗抹,顯得白晃晃的,乾爽亮堂。窯洞內一側有鍋和灶台,在炕的一頭都連著灶台,由於灶火的煙道通過炕底,冬天炕上很暖和。炕周圍的三面牆上一般貼著一些繪有圖案的紙或拼貼的畫,陝北人將其稱為炕圍子。炕圍子是一種實用性的裝飾, 它們可以避免炕上的被褥與粗糙的牆壁直接接觸摩擦, 還可以保持清潔。為了美化居室, 不少人家在炕圍子上作畫。這就是在陝北具有悠久歷史的民間藝術--炕圍畫陝北窯洞的窗戶比較講究,窗戶分天窗、斜窗、炕窗、門窗四大部分,都有剪紙裝飾。它們根據窗戶的格局, 把窗花布置得美觀而又得體。窗花貼在窗外,從外看顏色鮮艷,內觀則明快舒坦,從而產生一種獨特的光、色、調相融合的形式美。窗格疏朗,陽光可以自由地透進來。
深達一二百米、極難滲水、直立性很強的黃土,為窯洞提供了很好的發展前提。同時,氣候乾燥少雨、冬季寒冷、木材較少等自然狀況,也為冬暖夏涼、十分經濟、不需木材的窯洞,創造了發展和延續的契機。由於自然環境、地貌特徵和地方風土的影響,窯洞形成各式各樣的形式。但從建築的布局結構形式上劃分可歸納為靠崖式、下沉式和獨立式三種形式。

分類

山西窯洞現多位於晉北,組成聚落如“堡”等,有崖窯和券窯,其中還夾雜著窯洞式平頂房。窯洞是自然圖景和生活圖景的有機結合,滲透著人們對黃土地的熱愛和眷戀之情。
靠崖式窯洞崖窯
靠崖式窯洞有靠山式和沿溝式,窯洞常呈現曲線或折線型排列,有和諧美觀的建築藝術效果。在山坡高度允許的情況下,有時布置幾層台梯式窯洞,類似樓房。
下沉式窯洞地窯
下沉式窯洞就是地下窯洞,主要分布在黃土塬區-沒有山坡、溝壁可利用的地區。這種窯洞的作法是:先就地挖下一個方形地坑,然後再向四壁窯洞,形成一個四合院。人在平地,只能看見地院樹梢,不見房屋。
獨立式窯洞箍窯
獨立式窯洞是一種掩土的拱形房屋,有土墼土坯拱窯洞,也有磚拱石拱窯洞。這種窯洞無需靠山依崖, 能自身獨立,又不失窯洞的優點。可為單層,也可建成為樓。若上層也是箍窯即稱“窯上窯”;若上層是木結構房屋則稱“窯上房”。
窯洞防火,防噪音,冬暖夏涼,既節省土地,又經濟省工,確是因地制宜的建築形式。

莊窯

也叫崖莊窯,它一般是在山畔,溝邊,利用崖勢,先將崖面削平,然後修莊挖窯。“陶復陶穴”中的“陶復”,指的就是明莊窯,有一莊三窯和五窯,也有五隻以上的,寧縣瓦斜鄉有一個千年大窯洞,占地200平方米,一門五窗,窯內可容納數百人集會。在董志原、草勝原等大原上,也有利用胡同修莊的,由於崖勢不高,有得下挖幾米再挖窯,往往形成三面高,一面低,這種莊子被稱為半明半暗莊。

土坑窯

這種窯都在平原大坳上修建,先將平地挖一個長方形的大坑,一般深五至八米,將坑內四面削成崖面,然後在四面崖上挖窯洞,並在一邊修一個長坡徑道或斜洞子,直通原面,作為人行道。“陶復陶穴”中的“陶穴”即為這種下沉式地坑莊。這種窯洞實際上是地下室,“冬暖夏涼”的特點更為顯著。

頂門窗土窯

地基就緒後開高3米、寬0.7米的長方形土口,1~2米後旋成拱形,掏空三四米左右。留土炕,挖炕洞和煙洞。自然乾燥後,上安0.7米見方的一個窗子,下安一扇門,麻紙糊以後便能居住,冬暖夏涼。但光線太暗,泥糊抹面,亦不雅觀。

大門窗石窯

石窯洞
純粹用石頭圈成高3.4米左右、寬3米至3.5米的拱形窯洞,多為6~10米深。火炕另盤,形式自取,定有“尺八的鍋台二尺的炕”之高低規格。“狗窩,臥下狗,煙洞轉開 斗,出煙一袖口,風颳如雷吼。”這是煙洞的標準。此種窯洞大門大窗,經久耐用,光線好。吳堡鄉比較多。用料和門面的好壞,主要取決於鑿面子粗細。解放前富戶多一寸三鏨,特富者上馬頭石,蓋廈檐,頂“露明柱”。窮者手錘科四正即可,甚至有壘“人”字牆面的。全縣以宋家條村的石窯為最。宋家川、南山上、磚窯山有天才石, 自然白色花面,不需要鏨刻,只要鑿四正即可。門窗以平檣為主梁,上面是半圓,下面方形窗子和門。門有單扇和雙扇兩種形式。

大門窗接口土窯

接口磚窯
沿黃河一帶,膠土多,質硬而油性大,取石也容易,先鏟開崖面,留下土楦。接1.7米左右深的石窯口,大小同純石窯。隆冬時節,倒楦,跟上窯口的方向、高低、寬窄打窯洞,留土炕。深淺隨便,以土質好壞、人口多少而自定。淺窯為撐炕,深窯為廂炕。三條炕洞,直通煙囪,連線灶膛。面石好壞,差別也很大,土窯洞一般要上箍,防止土質乾裂下塌。麥秸泥抹數次,後用麥殼子軟泥抹一次,乾後便能居住。新式窯洞內部多用石灰或白堊土粉刷。此種窯洞,土石摻半,耐風雨侵蝕,冬暖夏涼,二八月溫和,勝過純石窯,多為農家喜愛。專家也認為,山區的土窯洞冬夏室溫適中,有利於人的身體,故長壽老人多出在山區。但要紅壤土山,黃土山切不可打窯洞。

大門窗泥結窯

吳堡三道塬,取石不易,黃土又不可打洞,過去只能用麥秸土摻水作坯,曬乾後圈窯。這種窯洞,純土結構,最怕秋雨綿綿。新式窯洞修建時,多為磚石結構。吳堡富戶講究,“四合院”,或者三孔一院,或者五孔一院。有的另做廂窯,倒座窯或馬棚。擇向建大門,俗稱“樓門”。舊社會,大門按身世決定式樣和裝飾。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