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家族獅子舞

土家族獅子舞一般在春節進行,年年如此,已成風俗。土家人認為舞獅子能驅逐邪魔、帶來吉祥,使村寨興旺發達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土家族獅子舞
  • 屬性:舞蹈
土家族表演獅子舞一般在春節進行,年年如此,已成風俗。土家人認為舞獅子能驅逐邪魔、帶來吉祥,使村寨興旺發達。
傳說很久以前,有一位土家族老獵手上山打獵,被一頭受傷的野豬拱翻在半山的石窟里,待寨人發現時,老獵人早已凍死,還被螞蟻含泥壅上了。正當老獵人的兒子們欲動手掘泥之時,陰陽先生忽上前阻攔:這裡是哮天獅子穴,好得很。兒子們仔細打量,這石窟還真的像一隻哮天獅子,就聽從了陰陽先生的話,將老獵人就地安葬。時過幾年,老獵人的兒子們果然紛紛富裕、發達起來。於是,他們便開始每年春節期間僱人跳“獅子舞”,以示紀念、祈福好運。
土家族獅子舞
土家族表演獅子舞一般在春節進行,年年如此,已成風俗。土家人認為舞獅子能驅逐邪魔、帶來吉祥,使村寨興旺發達。
傳說很久以前,有一位土家族老獵手上山打獵,被一頭受傷的野豬拱翻在半山的石窟里,待寨人發現時,老獵人早已凍死,還被螞蟻含泥壅上了。正當老獵人的兒子們欲動手掘泥之時,陰陽先生忽上前阻攔:這裡是哮天獅子穴,好得很。兒子們仔細打量,這石窟還真的像一隻哮天獅子,就聽從了陰陽先生的話,將老獵人就地安葬。時過幾年,老獵人的兒子們果然紛紛富裕、發達起來。於是,他們便開始每年春節期間僱人跳“獅子舞”,以示紀念、祈福好運。
土家族獅子舞,既有文獅的溫順可愛,又有武獅的勇猛可敬,且寓娛樂和健身為一體,融雜技、舞蹈和體育於一爐,有著濃厚的鄉土氣息、民族特色,這是獅子舞久盛不衰的緣由。
獅子舞以噴火花開場,在歡樂的鑼鼓聲中,一個“武士”手執繡球逗出一頭五彩斑斕的“獅子”,後面跟著一個笑呵呵的“大頭佛”。“獅子”踏著鼓點或翻或仰,或趴或跌;時而齜牙瞪眼、抓耳撓腮,憨態可掬,逗人喜愛。舞獅過程中的跌扑、翻滾、跳躍、搔癢等動作都與“武士”的動作相配合,加之“大頭佛”一步一搖,滑稽可笑,不斷贏得觀眾的熱烈喝彩。
土家族舞獅有著嚴謹的傳統套路,其主要動作有“鯉魚飄灘”、“鴨子浮水”、“蛤蟆跳坎”、“獅子舔虱”、“四肢滾球”等等。“獅子”進村寨,先挨家挨戶玩,後固定在一個壩子裡表演高台獅舞(土家人稱之為“重桌子”),這是一種高難度的表演。高台用5—12張方木桌壘疊而成。疊法一般有兩種:一種是以一張桌子為底疊得上下一樣大的“一柱香”式;一種是上小下大的“寶塔型”。高台平面不到三尺見方,高達8 米,無保險措施,要表演成功,不僅要有膽量,還要憑智慧、靠機敏,同時要表演者之間密切配合。
每次表演,短至1—2小時,長則3—4小時。表演時,主要以面具、獅子頭和獅皮為道具,稱為“頭子”。孫猴子和笑和尚的面具稱為“小頭子”,獅頭獅皮稱為“大頭子”。一場表演有四人即可進行,多時可由十五六人雙套人馬,甚至加“小猴”、“小獅”同時穿插表演。表演按位置分為平台和高台;按角色出場多少分為全盤表演、小頭子表演和大頭子表演。通常是小頭子表演在前、大頭子表演在後。大頭子表演以高台動作為主,小頭子表演以立樁(倒立)為主。
小頭子平台表演有靠台樁、跳桌角、打馬趕路、鯉魚飄灘等二十多個主要動作。小頭子上高台,有正上、倒上、翻上、雙雙倒立交錯上等。做高台上的動作,由笑和尚和孫猴子交替完成。孫猴子的動作難度大於笑和尚,笑和尚仁慈淳樸,孫猴子俏皮靈巧。孫猴子的動作有三十來個,前部分二十來個動作在高台內外或四條向天的桌腿上表演,後部分動作則要加一長凳變化表演。加凳動作有“鯉魚曬肚”、“山間出筍”、“天王托塔”、“飛檐翹角”等。結束動作常是“下岩摘桃”,表演者從橫放在一條桌腳上的長凳上翻下,先後以小腿和腳掌倒掛在凳子頭上自由自在地摘吃懸掛在半空的“仙桃”。小頭子高台上的最後一個動作是“寶塔指天”,這是最驚險的動作之一,需由三人完成。即由以雙手搭於對方肩上,而孫猴子從二人手臂之間卷身翻上,在二人頭頂上倒立成寶塔形。這樣,高台上再高一層,直聳雲天,似青峰,如玉柱,動人心魄,令人叫絕,觀眾常在驚嘆之際爆發出雷鳴般的掌聲。
大頭子表演即獅子表演緊跟在小頭子表演之後。二人共玩一獅的稱為“大獅”;一人玩一獅的稱“小獅”,小獅的出現使氣氛更加活躍。一般舞獅都有舞獅郎,由笑和尚兼任,舞獅郎手舞繡球為寶,以逗引獅子。而高台舞獅的逗引卻是由笑和尚手持招手帕或者徒手,笑和尚的逗引動作很講究步法和雙肩的獨特扭擺,很有節奏感,富於戲劇性。
獅子上高台有多種上法,有直上、穿上、穿螺絲絞上等。舞獅人邊上邊不停舞動手中的獅頭獅尾,登上頂台,小憩之後,便是一聲長嘯,再昂首四望,凜然生風。在桌上表演後,二人再登上四條桌腳,邊舞邊轉,且要做出抖毛、舔毛、搔癢、踢腳等高難動作,稱為“踩斗”,是舞獅的高潮。更為精彩的是三人在搖晃的高台上,共用四條桌腳,由舞獅郎追趕獅子,走動表演,其高超技巧令人讚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