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大黃(中藥)

土大黃(中藥)

土大黃,中藥名。為蓼科酸模屬植物鈍葉酸模Rumex obtusifolius L.的根。植物鈍葉酸模,分布於我國河北、山東、陝西、甘肅、江蘇、浙江、江西、安徽、湖南、湖北及四川,日本、歐洲、非洲也有。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止血,祛瘀消腫,通便,殺蟲之功效。主治肺癆咳血,肺癰,吐血,瘀滯腹痛,跌打損傷,大便秘結,痄腮,癰瘡腫毒,燙傷,疥癬,濕疹。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土大黃
  • :植物界
  • :被子植物門
  • :雙子葉植物綱
  • :蓼目
  • :蓼科
  • :酸模屬
  • :鈍葉酸模
  • 採收時間:9~10月
  • 毒性:無毒《湖南藥物志》
  • 貯藏:曬乾置於乾燥通風處,防蛀
別名,入藥部位,性味,歸經,功效,主治,相關配伍,用法用量,使用注意,炮製,鑑別,形態特性,生長環境,藥理作用,相關論述,

別名

吐血草、箭頭草(汪連仕《草藥方》),救命王《慈航活人書》,金不換《綱目拾遺》,紅筋大黃《貴州民間方藥集》,野篙蕒《中醫藥實驗研究》,廣角《福建民間草藥》,鐵蒲扇、大暈藥《民間常用草藥彙編》,包金蓮《閩南民間草藥》,止血草、牛大黃、土三七、血當歸、蘿蔔奇、血三七、癬藥《湖南藥物志》,化血蓮《江西草藥》,鮮大黃《浙南本草新編》。

入藥部位

植物鈍葉酸模的根。

性味

味苦、辛,性涼。

歸經

入肺、大腸經。

功效

清熱解毒,涼血止血,祛瘀消腫,通便,殺蟲之功效。

主治

肺癆咳血,肺癰,吐血,瘀滯腹痛,跌打損傷,大便秘結,痄腮,癰瘡腫毒,燙傷,疥癬,濕疹。

相關配伍

1、 治癆傷吐血,金不換鮮根連葉21~30g,百合9g,冰糖30g。水煎服。(《中醫藥實驗研究》)
2、 治咳嗽吐血,跌打受傷吐血,金不換15~21g,和精豬肉切細,做成肉餅,隔水蒸熟食之。(《中醫藥實驗研究》)
3、 治肺癰,金不換草根一兩。搗汁酒煎服,三次愈。(《百草鏡》)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10~15g。
外用:適量,搗敷或磨汁塗。

使用注意

脾胃虛寒者及身體虛弱者慎服。

炮製

一、採集加工:9~10月採挖其根,除去泥土及雜質,洗淨切片,晾乾或鮮用。
二、炮製方法:取原藥材,除去雜質,大小分開,洗淨,浸泡4~8小時,取出,悶潤12~24小時,至內外濕度一致,切厚片,乾燥,篩去碎屑,若為產地片,除去雜質。

鑑別

一、藥材性狀:根莖粗短,直徑約3㎝,有少數分枝,頂端有莖基與葉基殘餘,呈棕色鱗片狀及鬚毛纖維狀,有的具側茅及須狀根、並有少數橫紋。根類長圓錐形,長約17㎝,直徑達1.8㎝,表面棕色至棕褐色,上段具橫紋,其下具多數縱皺紋,散有橫長皮孔樣疤痕及點狀鬚根痕。質硬,斷面黃色,可見棕色形成層環及放射狀紋理。氣微,味稍苦。
二、飲片性狀:本品為不規則厚片。外表皮有縱皺紋,切面淡黃色或黃灰色,具有菊花心。質堅硬。氣微,味苦微澀。

形態特性

多年生草本。根粗壯,直徑可達1.5厘米。莖直立,高60~120厘米,有分枝,具深溝槽,無毛。基生葉長圓狀卵形或長卵形,長15~30厘米,寬6~15厘米,頂端鈍圓或稍尖,基部心形,邊緣微波狀,上面無毛,下面疏生小突起;葉柄長6~12厘米,被小突起;莖生葉長卵形,較小,葉柄較短;托葉鞘膜質,易破裂。花序圓錐狀具葉,分枝斜上;花兩性,密集成輪;花梗細弱,絲狀,中下部具關節,關節明顯;外花被片狹長圓形,長約1.5毫米,內花被片果時增大,狹三角狀卵形,頂端稍鈍,基部截形,長4~6毫米,寬2~3毫米(不包括刺狀齒),邊緣每側具2~3個刺狀齒,齒長0.8~1.5毫米,通常1片具小瘤。瘦果卵形,帷3銳棱,長約2.5毫米,暗褐色,有光澤。花期5~6月,果期6~7月。

生長環境

生於田邊路旁、溝邊濕地,海拔50~1100米。

藥理作用

1、抗菌作用。
2、止血作用。

相關論述

1、《質問本草》:“治疥癬最效。”“清熱可敷火毒。”
2、《綱目拾遺》:“破瘀,生新。治跌打,消癰腫,止血,愈疥癬。”“治肺癰。”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