圐圙(方言)

圐圙(方言)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4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圐圙是方言,讀音是kū lüè,蒙古語音譯詞,又譯為“庫倫”。意思是指土圍牆。在河南陝北方言中,除了做“圓圈”、“範圍”講以外,還可以做動詞。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圐圙
  • 讀音:kū lüè
  • 性質:常用於方言
  • 釋義:指土圍牆
內蒙古方言,山西方言,河南陝北方言,青島方言,北方方言,

內蒙古方言

其字型由“口”框住的“四方八面”可形象的表示其意為“城圈”即“圍起來的草場”,通俗的說指“網圍欄”。在內蒙古方言中指圍住的土地,特指牧民為了保護草場不被他人的牲畜破壞而用鐵絲網圍住的一片草原,稱為“草圐圙”。“圐圙”一詞現多用作地名,如祁縣東觀鎮南圐圙、展旦召大圐圙等。
內蒙西部方言中,還有一個讀法,其中,其中“圙”為二聲,表示用細長的東西(如鐵絲、藤條、樹枝等)圍起來的圈。也有動詞的用法。

山西方言

是借用的蒙語,指土圍牆。

河南陝北方言

在河南安陽方言以及陝北方言除了做“圓圈”、“範圍”講以外,還可以做動詞,如將某東西圈起來可以說“把它圐圙住”。讀“kuo luan”。做名詞時一般加兒化音,讀“kuluaner”。如月暈,可以說“月亮四周有個圐圙兒”。

青島方言

圐圙囤子(讀作ku lun dun zi),指農村一種用藤條編成的用來存儲糧食等物品的容器。一般直徑兩米左右甚至更大。

北方方言

即“環兒(huár)”之反切,意與“環”同,通常寫作“胡拉兒(hú lar)”,作為前綴時作“胡拉(hú lā)”,如“胡拉圈兒(hú lā quār)”。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