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大地測量和地球物理學聯合會

國際地震學和地球內部物理學協IASPEI正式成立於1951年,其宗旨是(1)推進與地震有關的問題,地震波傳播和地球內部結構性質及其演化過程和研究;(2)開展和協調不同國家的科學合作和交流;(3)促進套用地震學的研究。

IASPEI通過一系列專業委員會和有關地區性學術組織,開展協調合作研究,以實現其促進和提高地球物理科學學術水不,服務於人類社會和發展需要的目的。現有專業委員會主要包括:可控震源地震學委員會(CCSS);國際熱流委員會(IHFC)地球動力學和構造物理學委員會;地震危險性和地震預測委員會;地震實踐委員會;波動傳播委員會;地球內部物理和化學性質委員。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國際大地測量和地球物理學聯合會
  • 外文名:International Union of Geodesy and Geophysics
  • 成立時間:1919年
  • 現有國家會員:78個
  • 非洲:17個
  • 亞洲:21個
  • 歐洲:27個
組成機構,下屬機構,會士,宗旨,經費,

組成機構

IUGG成立於1919年,現有國家會員78個,其中非洲17個;亞洲21個;歐洲27個,大洋洲2個,中、北美洲5個和南美洲6個。IUGG由7個獨立的國際組織組成,它們分別是:國際大地測量協會(IAG),國際地震學和地球內部物理學協會(IASPEI),國際地磁和超高層大氣物理協會(IAGA),國際氣象和大氣科學協會(IAMAS),國際火山和地球內部化學協會(IAVCEI),國際水文科學協會(IAHS),國際海洋物理科學協會(IAPSO)。

下屬機構

國際地震學和地球內部物理學協IASPEI正式成立於1951年,其宗旨是(1)推進與地震有關的問題,地震波傳播和地球內部結構性質及其演化過程和研究;(2)開展和協調不同國家的科學合作和交流;(3)促進套用地震學的研究。
IASPEI通過一系列專業委員會和有關地區性學術組織,開展協調合作研究,以實現其促進和提高地球物理科學學術水不,服務於人類社會和發展需要的目的。現有專業委員會主要包括:可控震源地震學委員會(CCSS);國際熱流委員會(IHFC)地球動力學和構造物理學委員會;地震危險性和地震預測委員會;地震實踐委員會;波動傳播委員會;地球內部物理和化學性質委員。
除了上述7個專業委員會外,根據科學發展或國際上重大合作項目的要求,IASPEI還成立其它的委員會,包括:國際減災十年委員會(IDNDR)開發中國家委員會;教育委員會。
IASPEI的地區性組織有:歐洲地震委員會ESC,該委員會成立於1954年,現有38個成員國,包括歐洲及訓分地中海沿岸 國家;亞洲地震委員會(ASC)該委員會1993年首先由我國首先倡議推動並作積極的籌備,1994年IASPEI靈大會上由執委討論認可,在1996年8月3日於唐山召開的IASPEI亞洲區域大會上下式宣千成立;非洲地球科學國際委員會ICESA此外,近年來正在醞釀成立拉美地震委員會。

會士

IUGG會士(IUGG Fellow)由IUGG於2013年設立,旨在表彰在大地測量學或地球物理學國際合作中做出特殊貢獻,並在地球和空間科學領域取得卓越成就的科學家。為了充分做好首批會士的遴選工作,國際IUGG專門成立了遴選委員會,經過IUGG下屬8個協會和各國家委員會廣泛推薦,遴選委員會嚴格評議,最終評選出首批79位IUGG會士。
中國科學家當選比例位居前列。在國際大地測量與地球物理學聯合會中國委員會(IUGG中國委員會)的支持下,中國科學院院士、國家測繪局地理信息科學技術委員會主任陳俊勇,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員陳運泰,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研究所研究員吳國雄,中國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員吳忠良,北京師範大學教授李建平,中國科技大學教授陳曉非等6位中國科學家當選國際大地測量與地球物理學聯合會(IUGG)首批會士。
當選者受邀出席於2015年6月在捷克首都布拉格召開的第26屆IUGG大會,並在會上授予證書和獎章。

宗旨

是推動和協調地球的物理、化學和數學研究及其在星際空間中的環境;促進大地測量、地球物理方面需要的國際合作,為大地測量和地球物理的學術討論及成果的出版提供幫助,;贊助並協調旨在促進測量標準化,收集、分析、出版相關數據的常設服務機構的學術活動等。

經費

來源於各會員國交納的會費和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IUGG每4年召開一次全體大會。我國於1997年正式加入IUGG並成立了中國大地測量和地球物理全國委員會。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