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立中正大學(中華民國時期設立的國立大學(1940—1949))

國立中正大學(中華民國時期設立的國立大學(1940—1949))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國立中正大學是中華民國時期創建於江西抗戰後方泰和縣(民國29年,日軍攻占南昌,江西省政府陸續遷至泰和,成立臨時省會)杏嶺村的一所綜合性大學。

校名取義中國傳統文化中的重要理念“大中至正”。

民國29年(1940年)在江西泰和縣杏嶺村成立國立中正大學。

民國34年8月15日(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國立中正大學隨即遷往南昌望城崗。

1949年9月,國立中正大學更名為國立南昌大學,學校仍為國立綜合性大學,直屬中南教育部領導。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國立中正大學
  • 簡稱:正大
  • 創辦時間:民國29年(1940年)
  • 所屬地區:江西泰和
  • 類別:公立大學
  • 學校類型:綜合
簡介,調整,規模,校長,校歌,解說,

簡介

國立中正大學(National Chung Cheng University,簡稱CCU),抗日戰爭時期創建於江西抗戰後方泰和縣杏嶺村的一所綜合性大學。
中正大學奠基石中正大學奠基石
校名取義中國傳統文化中的重要理念“大中至正”。
民國29年(1940年)中華民國教育部撥款法幣一百萬元給江西省政府,在泰和杏嶺成立國立中正大學,校名以蔣介石之名而名之(奠基石載,本大學敬奉我民族領袖之名而名之,即蔣中正)。
民國34年8月15日(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國立中正大學隨即遷往南昌望城崗。
1949年9月,國立中正大學更名為國立南昌大學,學校仍為國立綜合性大學,直屬中南教育部。

調整

1949年9月,國立中正大學(1940~1949)更名為國立南昌大學(1949~1950),設政治學院、文學藝術學院、理學院、工學院、農學院,16個系。
南昌中正南昌中正
1949年更名後,學校仍為國立綜合性大學,直屬中南局領導。
1950年10月去“國立”二字,直稱“南昌大學”(1950~1953)。
1952年以南昌大學農學院為基礎,單獨組建了江西農學院(現江西農業大學),繼承了國立中正大學的農學院並延續至今,為原國立中正大學的分支;
1953年在全國高校院系調整中,南昌大學部分學科、專業調整至中南區的武漢大學中山大學華中工學院等14所高校,與此同時,保留了中文、歷史、生物、數學、物理、化學和藝術7科的部分專業及老師,學校改為江西師範學院(現江西師範大學),江西師範學院繼承了南昌大學全部校舍場地,大部分圖書資料,一部分儀器設備。
1986年,台灣地區宣布在嘉義市復校“國立”中正大學。
1989年,國立中正大學在嘉義正式復校。
其資源遷台和分解後,南昌大學給江西師院留下了三分之一的教師,大部分職員和全部工人,但江西師院不是以師範部為基礎或主體建立的,因為師範部本身沒有校舍場地,沒有圖書資料,沒有儀器設備,甚至沒有形成自己的教師隊伍。
台灣中正台灣中正
根據南昌大學的1952年12月教職員錄,師範部9個科除藝術科獨立設定外,8個科(含中語、史地、教育、數學、物理、化學、生物、體育)的科主任都是文法學院、理學院和體育專修科各有關係科的系科主任兼的;也就是說,它們是掛靠在有關係科的。南昌大學留給江西師院教師75人,79%是文法學院和理學院教師,師範部教師只16人,其中藝術科教師就有6人,占38%。南昌大學給江西師院留下了理學院院長郭慶棻 、副教務長谷霽光、副總務長熊化奇、數學系主任彭先蔭、文史系代主任歐陽琛、藝術科主任劉天浪、還有校務委員吳士棟,而師範部主任任言沒有留下,調到華南師範學院。由此可以認為,江西師院是南昌大學的直接繼承者,南昌大學為江西師院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為什麼說堅實的基礎?我們不說校舍、圖書、儀器,僅就教師隊伍來說,南昌大學留下教授12人,副教授16人,共占教師總數的37.3%,遠遠高於當時全國高校教授、副教授占教師總數平均23.1%的比例),性質由綜合性大學改變為培養中等學校師資的高等師範院校。
1962年,江西師範學院生物系又被調至江西大學(今南昌大學)。
復校20年後,根據2009年對資管領域(Decision Support Systems and Information and Management)研究作調查的一篇期刊文章,中正大學排名世界第15名,亞洲第7名。

規模

創辦之初,正大設政治、文學藝術、理、工、農五學院。學校的創建和胡校長的知人善用,在“名人名校”的構想下,他招納才賢,許多一流學者到校任教,其中更是有眾多江西籍學者,在愛鄉愛國的熱忱之下,紛紛放棄原有優越的工作條件報效鄉梓來正大任教。
國立中正大學(中華民國時期設立的國立大學(1940—1949))
中正大學名家匯集,成為一時之盛。到民國37年4月(1944年4月)胡先驌辭職離任時,校本部已擁有專職教師203人,其中教授71人,副教授39人,他們中,有從本省“法專”、“工專”等校調進的雷潔瓊、王修采、王易等教授,有從淪陷區來的俞調梅姚名達等教授,有放棄較為安全環境從西南大後方來的蔡方蔭戴良謨周拾祿等教授,
有捨棄在美國羅傑斯大學優厚生活條件和良好的科學研究環境,輾轉萬里來校執教的雙博士黃野蘿教授。他們造福桑梓、報效祖國,在距抗日火線僅一百多公里的大學辛勤耕耘,留下了許多感人的故事和難忘的回憶。
國立中正大學(中華民國時期設立的國立大學(1940—1949))
民國34年8月15日(1945年8月15日),日本在中國戰區宣布無條件投降,國立中正大學隨即遷往南昌望城崗
從立校之始到民國38年(1949年),該時期的國立中正大學,前有抗戰艱辛後有內戰紛亂,在不平靜的時代大背景里,正大師生的勤勉奮進,使正大成功躋身民國一流學府的行列,為全國19所國立大學之一,並被譽為民國發展最為迅猛的國立大學,諸多學科均為民國時期學界之翹楚。

校長

民國29年9月(1940年9月),國際著名植物分類學家、原中央研究院院士,有著中國植物學之父美譽的贛籍學者胡先驌博士被任命為校長。
國立中正大學首任校長鬍先驌先生國立中正大學首任校長鬍先驌先生

校歌

作詞:王易 作曲:程懋筠
澄江一碧天四垂,
郁蔥佳氣迎朝曦。
巍巍吾校啟宏規,
國立中正大學歷史發展沿革國立中正大學歷史發展沿革
弦歌既倡風俗移。
揚六藝,張四維
勵志節,戒荒嬉。
求知力行期有為,
修已安人奠國基。
繼往開來兮,責在期!

解說

國立中正大學在江西傳系(依據各學校繼承部、院、系、科的大小與數量排序)
在台復校的正大在台復校的正大
關於國立中正大學的在江西的正統,在江西的高校界近幾年來有所爭議,為客觀起見,列出在江西的主要傳系:
1.江西師範大學民國29~(1940 ~ )主要繼承原國立中正大學部分部院系科,全部校舍場地,大部分圖書資料,一部分儀器設備。
2.江西農業大學民國29~(1940 ~ )主要繼承原國立中正大學農學院。
3.南昌大學民國10 ~(1921 ~ ) 主要繼承經江西師院在原國立中正大學生物科基礎上調整擴建後的生物系(1962年由原江西師範學院生物系併入)。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