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民黨新軍閥混戰

國民黨新軍閥混戰

北伐戰爭結束後,各路國民黨軍閥因為軍隊編制問題引發的爭執,演化成蔣、桂、馮、閻四派。

新軍閥的混戰導致了國民黨內部分化,也為了後來抗日戰爭集聚了重要特徵。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國民黨新軍閥混戰
  • 類別:近代史
  • 相關人物:蔣介石,白崇禧等
  • 時間:二十世紀三十年代
背景,過程,

背景

1928年6月,國民黨北伐軍打下北京、天津後,蔣介石就以祭告孫中山先生為名,邀馮玉祥、閻錫山、李宗仁等集團軍總司令到北京,舉行靈前會議,就軍隊編遣問題交換意見。
與會的各路首領在原則上贊成編遣,但在實施上各有打算。馮玉祥反對取消集團軍總司令和總指揮銜;白崇禧要求自率桂軍10萬,到新疆鞏固邊防。
因此,北京裁兵會議以及1929年1月召開的南京編遣會議,不僅沒有結果,反而演化成蔣、桂、馮、閻四派的激烈鬥爭。
當時馮玉祥任第二集團軍總司令、開封政治分會主席,擁兵20萬,分駐陝甘豫魯各省。閻錫山任第三集團軍總司令、太原政治分會主席,占有山西、河北兩省。而以廣西軍人為核心的桂系勢力最大:其中,李濟深任總參謀長和第八路總指揮兼廣州政治分會主席,坐鎮兩廣;李宗仁任第四集團軍總司令兼武漢政治分會主席,統轄兩湖;白崇禧任第四集團軍前敵總指揮,統率李品仙的第十二路軍,駐屯河北唐山、山海關一帶。此一形勢,顯示出桂系從嶺南橫貫長江,蜿蜒以迄燕薊,宛如一條長蛇俯瞰著蔣介石統治的華東地區。蔣對此如坐針氈,必欲去之而後快。
1928年冬,南京、上海一帶謠言紛興,有的說桂系部隊將沿江東下,威脅寧滬;有的說蔣的中央軍將揮戈西指,直搗武漢。
李宗仁為消弭謠言,於1929年初從武漢去南京,參加編遣會議,並於1月5日就任軍事參議院院長,以期緩和日趨緊張的蔣、桂矛盾。1月25日,南京編遣會議草草閉幕。閻錫山以回山西太原過春節為名,匆匆離開南京。馮玉祥見大勢不妙,也於2月5日突然不告而行,回河南輝縣百泉村休養。馮一離京,蔣即私下向李宗仁徵詢意見,要同李合力對馮。李以為內戰一開,將引起連鎖反應,認為不可。殊不知,蔣介石早已悄悄地對桂系下手了。

過程

當時,李宗仁在武漢的基本部隊包括:夏威的第七軍,胡宗鐸的第十九軍和陶鈞的第十八軍。胡、陶都是湖北人。李宗仁主張“鄂人治鄂”,故任胡、陶把持湖北軍政大權。陶鈞為人驕橫,首先搶得湖北收入最大的禁菸局。胡宗鐸不甘後人,也一手攫取榷運局。
開始胡、陶對第七軍還按月補助軍費,後來則只是口頭答應,實際上不給。由於老欠軍餉,在桂系軍中爆發了“廣西人打仗、湖北人享福”的憤慨情緒。第七軍師長李明瑞、李朝芳、尹承綱曾向夏威訴苦,要求夏向胡、陶算帳,夏漠然置之。
1928年冬,夏威解除李明瑞師李毅、鐘毅兩團長的職務。李毅到南京向何應欽反映桂軍不滿情緒。而蔣介石也早已通過鄭介民及其他人士,獲知桂、鄂兩軍不和,曾派高參周伯甘赴漢口密晤李明瑞,進行策反活動。周是雲南人,與李明瑞是韶關滇軍講武堂的同學,私交甚好。周告知李明瑞,蔣桂交鋒,勢所難免,望能陣前倒戈,叛桂擁蔣。李明瑞以茲事體大,不能單獨決定,要同他表哥俞作柏商量,才能答覆。
俞作柏是廣西北流人,保定軍校畢業。在桂系將領中,他思想比較進步。北伐時,他身兼第七軍第一旅旅長、南寧軍校校長、廣西省政府農工廳廳長、國民黨廣西省黨部執行委員兼農民部部長。軍政大權集於一身,難以兼顧,因此,他把第一旅旅長職務交其表弟李明瑞擔任。及蔣介石發動“四一二”政變,桂系頭目都站在蔣介石方面,唯俞作柏力持異議,從而辭去各項職務,隱居在香港。周伯甘向蔣介石匯報認為,此事非俞作柏出頭不可,遂由楊永泰通過梁五鳳,與俞作柏取得聯繫。
1928年12月間,張任民受黃紹竑之託,從香港乘輪赴滬轉往漢口。上船後,發現俞作柏同輪北上,但避不見面。張到漢口後,對李宗仁說,俞作柏必將有所活動,但李不以為意。俞到南京見蔣,得到一筆巨款,就去漢口見李明瑞。通過李明瑞居中拉攏,俞作柏在漢口李薦廷家裡同楊騰輝、梁重熙、龐漢禎等七軍軍官秘密會晤,相約採取共同行動反胡、陶。
  • 魯滌平案給蔣可乘之機
蔣介石見俞作柏在武漢策反成功,便有意激成事變。
1929年2月中旬,駐長沙的第十九師師長何鍵到漢口秘密報告說,蔣介石由陸路經江西運送武器補充湖南省主席魯滌平所部第十八師,積極備戰。當時李宗仁、白崇禧等都不在武漢,凡事由胡宗鐸、陶鈞、夏威作主。他們年輕氣盛,對此不細加審度,也沒有估計到這是蔣介石故意布置下的圈套。胡宗鐸主張先發制人,四集團軍總部民政處長潘宜之更從旁附和。這樣,2月20日,他們竟以武漢政治分會的名義,下令免去湖南省主席魯滌平職,以何鍵繼任,同時派葉琪、夏威兩部由鄂入湘,解決魯滌平部。魯滌平倉皇率部退入江西。
這事是胡、陶背著李宗仁乾的。到21日海軍艦隊司令陳紹堯告訴李宗仁時,李這時才知道事態嚴重了,連忙化裝逃出南京,前往上海。
蔣看到武漢政治分會的行動,完全符合他的所料,因為國民黨二屆五中全會曾有過 “不得以政治分會名義對外發布命令及任免特定地域內人員”的決議。而武漢正好違反了此決議。此時興兵討桂,便名正言順了。但是蔣對搞垮桂系,早有整套計畫,此刻還沒有部署完成,不想過早地暴露。因此,就指使吳稚暉請國民黨元老蔡元培來調停“魯案”,表面上似乎是對桂系寬大,實際上是藉此掩蓋正在進行的陰謀詭計。
“魯案”既起,坐鎮兩廣的李濟深便電責胡、陶,並建議李宗仁自請處分。李濟深本來打算到南京出席編遣會議,到上海時,魯案已經發生,遂遷到法租界“融園”同李宗仁住在一起,會商善後辦法。此時,蔡元培、吳稚暉已到上海拜訪他們。蔡問李宗仁對“魯案”有何意見。李說自己應引咎自劾,以明責任。蔡謂這樣便有迴旋餘地,吳稚暉則提出邀李濟深一同去南京調停。李宗仁對李濟深此時去南京是否合適,表示懷疑。但吳稚暉拍著胸脯說:“任潮先生的安全問題,我敢以人格擔保。”這樣,李濟深遂隨蔡、吳到南京去了。
3月13日,國民黨中央政治會議根據蔡、李的報告,作出決議說,武漢政治分會改組湖南省政府一案,誠屬不合,應由該分會主席負責。對李宗仁不處分,對武漢政治分會委員張知本、胡宗鐸、張華輔予以免職,交中央監察委員會議處。事情至此,“魯案”似已完全解決,然而實際並不如此,鬧劇還在繼續演出。
  • 蔣要緝拿李宗仁白崇禧
桂系軍力當時分駐在兩廣、武漢、唐山至山海關三個重點,力量分散。因此,蔣介石瓦解桂系的計畫是,粵、漢、津三路同時進兵,使桂軍首尾不能相顧。
到了1929年3月20日,蔣介石接到報告,確知俞作柏在武漢、唐生智在天津策反工作非常順利,李濟深進入南京已受到秘密監視。蔣以為解決桂系,已有確切把握,於是就在國民黨第三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發表對付桂系的意見。蔣怒氣沖沖地說:“中央對於地方的不法事件,只有執行法紀,絕無所謂調停的可能。”這表明,蔣完全推翻了3月13日國民黨中央政治會議的決議,要對桂系用兵了。次日,蔣即將對李濟深的暗中監視改為公開拘禁,送去湯山溫泉 “休息”。3月26日,蔣下令,李宗仁、白崇禧、李濟深撤職查辦。27日,蔣介石發表“為討伐李宗仁等布告將士”文告。
李宗仁在上海得知李濟深被囚,估計戰禍無法避免,遂在上海市長張定璠的大力協助下,秘密離滬經香港回廣西。28日,張定璠為此被蔣撤職。當李濟深被囚訊息傳出後,廣州第八路軍總指揮部參謀長鄧世增、師長徐景唐等深表憤懣,致電質問蔣為何囚李。可是掌握廣東軍政實權的陳濟棠、陳銘樞早已與蔣介石妥協。所以兩陳就在3月30日發出通電錶表示不支持桂系,這樣桂系便孤立了。
與此同時,蔣介石部署軍隊,進攻湖北。蔣電令在江西各部編成第一路軍,西攻武長路,截斷武漢退路;中央軍第一、二兩軍為第二路軍,沿長江西上攻武漢;以馮玉祥的主將韓復榘為第三路總指揮,由豫南向武漢進攻;當晚蔣介石也從南京乘“楚有”艦到江西九江,親自指揮。由於李明瑞臨陣倒戈,使得桂軍很快就敗退到廣西。
李宗仁、白崇禧從上海、天津分別逃回廣西,住在容縣黃紹竑家中,原不打算有更大的行動。但到4月底,蔣介石卻通電要將李宗仁、白崇禧緝拿到南京,聽候查辦。在蔣的重壓下,李宗仁、白崇禧、黃紹竑決定奮起抵抗。5月5日,李宗仁在梧州就任“護黨救國軍”總司令,通電反蔣。 蔣桂大戰全面爆發。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