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書

國書

國書是一國派遣召回大使公使時,由國家元首致接受國元首的正式文書。分為派遣國書和召回國書,召回國書一般在新任大使或公使遞交派遣國書時一併遞交。外交使節一般在遞交國書後方能正式履行職務

國書有正本、副本之分,正本加封,副本不封口。正本由派遣國元首簽署,外交部長副署,由使節親自向駐在國元首遞交。副本則印上國家元首、外交部長的簽名,不簽署。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國書
  • 外文名:credentials
  • 拼音:guó shū
  • 解釋國家間往來或共同議定的文書
詞語信息,詳細解釋,含義1,含義2,含義3,國書遞交,時間,接收人,禁止,服裝,地點,步驟,國書內容,國書格式,中國第一號國書,古代國書,通關文牒與國書,

詞語信息

詞目國書
國書
讀音:guó shū
英文:credentials

詳細解釋

含義1

國書國家間往來或共同議定的文書;也指一國派遣或召回大使公使時,由國家元首署名的遞交給所駐國元首文書
隋書·東夷傳·倭國》:“大業三年,其王多利思比孤遣使朝貢……其國書曰:‘日出處天子致書,日沒處天子無恙’云云。”
[宋]胡宿《論北界點集事宜》:“選差能專對近臣,往使北戎,與議定國書,固其鄰好。”
元史·世祖紀三》:“命兵部侍郎黑的、禮部侍郎殷弘齎國書復使日本。”
清史稿·禮志十》:“德國親王亨利入嗜,帝幸頤和園,御仁壽殿,亨利公服入,遞國書,帝慰勞之。”

含義2

國書:國史
魏書·高祐傳》:“請取有才用者,參造國書。”
北史·崔光傳》:“光與李彪共撰國書。”
[唐]劉知幾史通·史官建置》:“漢魏之陸賈魚豢,晉宋之張璠范曄,雖身非史職,而私撰國書。”

含義3

國書:國字
[元]揭傒斯《題鄒福詩後》:“余在閣中時,福又從林希顏學國書。”
[清]魏源聖武記·卷一》:“故命文臣依國語制國書,不用蒙古、漢字。”

國書遞交

時間

外交代表到達駐在國首都的第一件事就是呈遞國書。
以下情況需重新遞交國書
外交代表或外交代表機構等級發生變化。如公使升為大使,公使館升為大使館;
派遣國/駐在國國家制度發生根本變化,如由君主制變為共和制;
任命該使節的君主/駐在國君主死亡或退位;

接收人

駐在國元首。在以英國國王為元首的大英國協國家中,國書由大使親自呈遞給駐在國總督,再由總督轉呈給英國國王

禁止

在呈遞國書之前,外交代表除了不能進行任何外交步驟、講演、會談及談判等之外,禮節上拜會駐在國的高級官員及外交團成員也是不可以的。

服裝

雙方參禮人員應著禮服或民族服裝。

地點

在中國,外國大使遞交國書的儀式在人民大會堂進行。

步驟

在遞交正本前,先將副本面交駐在國外交部長禮賓司長。遞交國書的儀式各國有繁有簡,但都莊嚴隆重。禮車一般由接受國提供,車上懸掛接受國國旗;使節向接受國元首遞交國書後應邀進入客廳,雙方共敘兩國間的友好關係。儀式後,通常由使節設會感謝接受國有關官員。

國書內容

國書格式

國與國之間的國書格式有所不同,但各國國書記載事項均類似。
以我們的國書為例:
抬頭:×××國總統×××閣下
內容:外交代表的任命及其等級,該使節代表本國元首或政府的言行,請駐在國國家元首予以信任等;××大使,現予召回,表達對駐在國在前大使任職期間接待和幫助的感謝。
署名: 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簽字)
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長(簽字)(副署)
×年×月×日於北京
國字第×××號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字第一號國書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字第一號國書

中國第一號國書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字第一號國書為首任駐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王稼祥大使的國書。國書以毛筆書寫,由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毛澤東簽署,外交部部長周恩來副署,1949年10月20日簽署於北京,同年11月3日由王稼祥大使向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最高蘇維埃主席團什維爾尼克主席遞交。

古代國書

古代國書套用範圍廣泛,除了派遣使節外也常常用於向對方陳述某項立場、交涉重大問題。
清朝國書清朝國書
隋煬帝斥倭國國書
《隋書》載,隋煬帝大業三年(607年),倭國(現日本)王多利思比孤遣小野妹子朝貢,其國書曰:“‘日出處天子致書日沒處天子無恙’云云,帝覽之不悅,謂鴻臚寺曰:‘蠻夷書有無禮者,勿復以聞’。”
日本方面在使用國書敬語上,企圖抬高自己、貶低對方的意圖是十分明顯的。雖則如此,隋煬帝還是決定派遣鴻臚卿寺掌客裴世清隨小野妹子回訪日本,裴世清帶去的國書用語是“皇帝問倭王”。次年小野妹子再次使隋,國書改為“東天皇敬白西皇帝”。
有趣的國書稱謂
匈奴老上單于為向漢朝示強,致信漢朝皇帝時稱“天地所生日月所置匈奴大單于敬問漢皇帝無恙”。
南朝宋時,呵羅單國王毗沙跋摩奉表稱宋帝為“常勝天子陛下”。
宋朝時,于闐國的國書也很特別:“于闐國僂羅有福力量知文法黑汗王,書與東方日出處大世界田地主漢家阿舅大官家。”

通關文牒與國書

通關文牒並不屬於國書,是古代通過關戍時拿的通行證,曾被稱為符、節、傳、過所、公驗、度牒、路證等,每到一國需加蓋該國印璽方可。從清末開始至今稱為護照,我們現在稱為出國護照。
所以,《西遊記》中唐僧每到一個國家就要去倒換官文。唐僧到了西梁女國,女王看了唐僧的通關文牒,發現沒有孫悟空,豬八戒,沙僧的名字,竟擅自在通關文牒上填寫了三人的名字,儘管女王是出於好心,但從通關文牒的要求看,西梁女國是沒有權力在上填寫的。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