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務院關於印發 “十三五”國家科技創新規劃的通知

“十三五”國家科技創新規劃,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綱要》、《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綱要》和《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2006—2020年)》編制,主要明確“十三五”時期科技創新的總體思路、發展目標、主要任務和重大舉措,是國家在科技創新領域的重點專項規劃,是我國邁進創新型國家行列的行動指南。

通知,正文,解讀,

通知

國務院關於印發“十三五”國家科技創新規劃的通知
國發〔2016〕43號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國務院各部委、各直屬機構:
現將《“十三五”國家科技創新規劃》印發給你們,請認真貫徹執行。
國務院
2016年7月28日

  

正文

“十三五”國家科技創新規劃
“十三五”國家科技創新規劃,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綱要》、《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綱要》和《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2006—2020年)》編制,主要明確“十三五”時期科技創新的總體思路、發展目標、主要任務和重大舉措,是國家在科技創新領域的重點專項規劃,是我國邁進創新型國家行列的行動指南。
第一篇 邁進創新型國家行列
“十三五”時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進入創新型國家行列的決勝階段,是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全面深化科技體制改革的關鍵時期,必須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面向全球、立足全局,深刻認識並準確把握經濟發展新常態的新要求和國內外科技創新的新趨勢,系統謀劃創新發展新路徑,以科技創新為引領開拓發展新境界,加速邁進創新型國家行列,加快建設世界科技強國。
第一章 把握科技創新發展新態勢
第二章 確立科技創新發展新藍圖
第三章 建設高效協同國家創新體系
第二篇 構築國家先發優勢
圍繞提升產業競爭力、改善民生和保障國家安全的戰略需求,加強重點領域的系統部署,為塑造更多依靠創新驅動、發揮先發優勢的引領型發展提供有力支撐。
第四章 實施關係國家全局和長遠的重大科技項目
第五章 構建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現代產業技術體系
第六章 健全支撐民生改善和可持續發展的技術體系
第七章 發展保障國家安全和戰略利益的技術體系
第三篇 增強原始創新能力
圍繞增加創新的源頭供給,持續加強基礎研究,布局建設重大科技創新基地,壯大創新型科技人才隊伍,力爭在更多領域引領世界科學前沿發展方向,為人類科技進步作出更多貢獻。
第八章 持續加強基礎研究
第九章 建設高水平科技創新基地
第十章 加快培育集聚創新型人才隊伍
第四篇 拓展創新發展空間
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促進創新資源集聚和高效流動。以打造區域創新高地為重點帶動提升區域創新發展整體水平,深度融入和布局全球創新網路,全方位提升科技創新的國際化水平。
第十一章 打造區域創新高地
第十二章 提升區域創新協調發展水平
第十三章 打造“一帶一路”協同創新共同體
第十四章 全方位融入和布局全球創新網路
第五篇 推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
順應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新趨勢,構建支撐科技創新創業全鏈條的服務網路,激發億萬民眾創造活力,增強實體經濟發展的新動能。
第十五章 全面提升科技服務業發展水平
第十六章 建設服務實體經濟的創業孵化體系
第十七章 健全支持科技創新創業的金融體系
第六篇 全面深化科技體制改革
緊緊圍繞促進科技與經濟社會發展深度融合,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於深化科技體制改革的決策部署,加強重點改革措施實施力度,促進科技體制改革與其他領域改革的協調,增強創新主體能力,構建高效協同創新網路,最大限度激發科技第一生產力、創新第一動力的巨大潛能。
第十八章 深入推進科技管理體制改革
第十九章 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和主導作用
第二十章 建立高效研發組織體系
第二十一章 完善科技成果轉移轉化機制
第七篇 加強科普和創新文化建設
全面提升公民科學素質,加強科普基礎設施建設,加快科學精神和創新文化的傳播塑造,使公眾能夠更好地理解、掌握、運用和參與科技創新,進一步夯實創新發展的民眾和社會基礎。
第二十二章 全面提升公民科學素質
第二十三章 加強國家科普能力建設
第二十四章 營造激勵創新的社會文化氛圍
第八篇 強化規劃實施保障
強化各級政府部門在規劃實施中的職責,充分調動科技界和社會各界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從政策法規、資源配置、監督評估等方面完善任務落實機制,確保規劃實施取得明顯成效。
第二十五章 落實和完善創新政策法規
第二十六章 完善科技創新投入機制
第二十七章 加強規劃實施與管理

解讀

國務院近日印發《“十三五”國家科技創新規劃》。這是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吹響建設世界科技強國號角後的第一個科技創新規劃。
新華社記者採訪全程參與規劃編制的科技部副部長李萌、科技部創新發展司司長許倞、中國工程院院士劉德培、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技術經濟部部長呂薇和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院長薛瀾,權威解讀規劃5大看點。
看點1——大科技:從科技規劃到科技創新規劃
與以往國家科技規劃不同,本規劃首次以國家科技創新規劃命名。
李萌:“十三五”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進入創新型國家行列的決勝階段。規劃提出了12項指標,包括科技進步貢獻率從55.3%提高到60%,知識密集型服務業增加值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例由15.6%提高到20%。這是衡量產業向價值鏈高端攀升的重要指標。
規劃以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支撐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圍繞塑造更多依靠創新驅動、更多發揮先發優勢的引領型發展。從培育充滿活力的創新主體、系統布局高水平創新基地、打造高端引領的創新增長極、構建開放協同的創新網路、建立現代創新治理結構、營造良好創新生態等六個方面,提出建設高效協同國家創新體系的要求。
許倞:規劃最顯著的特徵,是關注點不僅僅為科學技術研究本身的改革和發展,更加關乎國民經濟主戰場,關乎面向科技前沿,關乎面向重大需求。比如,過去科技規劃很少提及科技金融,本次規劃中不但提到科技金融還談到雙創,談到如何支持發展各類風投、中介機構和服務機構。特別注重在新常態下發展新經濟,用現代科技改造傳統產業。
看點2——高起點:從立足眼前到兼顧當前長遠
規劃作了六項總體部署。前兩項要求圍繞構築國家先發優勢,加強兼顧當前和長遠的重大戰略布局;圍繞增強原始創新能力,培育重要戰略創新力量。
李萌:我們在規劃編制過程中始終貫徹“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這一思想,力爭做一個高起點的規劃。在深入實施重大專項的基礎上,面向2030年部署了15個科技創新重大科技項目;圍繞現代農業等十大領域構建現代產業技術體系;圍繞生態環保等五大領域構建支撐民生改善和可持續發展的技術體系;圍繞深空、深海、深地、深藍發展保障國家安全和戰略利益的技術體系。
劉德培:規劃高度關注顛覆性技術和基礎研究。國家對顛覆性技術要有預判、預警和預置,以此保證在未來競爭中把握主動權和擁有競爭力。
許倞:我國科技發展已經從長期跟蹤進入領跑、並跑、跟跑“三跑並行”新階段。因此,規劃更加注重前沿性引領性,更加關注顛覆性技術對產業變革的影響。比如重大項目中,部署了量子通信量子計算、腦科學和類腦研究等超前技術。
看點3——全鏈條:從“象牙塔”到創新全鏈條
規劃用大量篇幅闡述了如何發揮科技創新在新常態下推動產業邁向中高端、增添發展新動能、拓展發展新空間、提高發展質量和效益中的核心引領作用。
李萌:規劃彰顯時代特點。不是“象牙塔”裡面的規劃,而是體現科技和經濟結合、體現支撐國家由大到強轉變的創新規劃。它強調支撐國家重大戰略需求,把重大科技項目、國家實驗室、國際大科學計畫和大科學工程作為重點任務。從上游的基礎研究原始創新到中游的技術創新,再到下游的技術推廣和產業化,進行全鏈條設計。
呂薇:創新是綜合因素作用的結果,科研只是創新鏈條的一個環節。本次規劃從創新全鏈條出發,體現了整體性協調性,突出了頂層設計,系統思維和戰略思維。
看點4——新空間:從局部示範到多層次推進
規劃指出,打造區域創新高地,提升區域協調發展水平。
呂薇:規劃亮點之一是突出區域創新。中國各個地區發展階段、創新要素的分布和創新能力相差較大,不可能齊步走。
規劃提出拓展創新發展的新空間,強調打造區域創新發展高地和促進區域創新協調發展。這是一個分四個層次的系統部署:首先北京、上海要建設具有國際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其次推動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和高新區創新發展;三是建設帶動性強的創新型省、市和區域創新中心;第四是系統推進全面創新改革試點。
看點5——寬格局:從被動應對到主動融入世界
規劃要求,全方位融入和布局全球創新網路,深入參與全球創新治理。
李萌:從被動應對到主動融入全球創新網路,說明創新自信增強了。中國很多創新型企業在海外設立研發機構。中國科技創新能力的進步正深刻改變全球創新版圖、全球產業分工和經濟格局。
薛瀾:全球化時代,任何一個創新體系都不能閉門造車。只有開放,才有促進創新資源的全方位流動和有效配置。中國科技創新的發展與改革開放密切相關,走進去和引進來,對豐富創新生態起了重要作用。未來,中國將營造更好的環境和條件,吸引海外資源,探索試行技術移民;更多參與國際規則制定,在全球科技共同體中發揮應有作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