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定資產審計風險

固定資產審計風險是指固定資產存在重大錯報、漏報、虛報或隱瞞不報等情況,由於負責審計的註冊會計師未能發現,致使發表錯誤的審計意見,造成審計失敗。要識別固定資產審計風險就必須了解固定資產的錯弊表現和風險跡象。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固定資產審計風險
  • 結果:造成審計失敗
  • 最佳化:企業結構
  • 提高濟效益
簡介,常見的形式,防範,控制措施,識別,跡象,難點,規避措施,審計程式,

簡介

固定資產投資一方面是最佳化企業結構、提高經濟效益的關鍵工程,同時又是投資大、建設周期長,施工過程和施工工藝複雜、工程材料和設備工器具繁多,造價的不確定性因素貫穿整個建設過程的風險項目,因此,由其自身的特性所決定的固定資產投資審計工作,具有審計周期長、審計內容多且技術經濟性較強、審計方法複雜、審計範圍廣泛以及審計要求較高等一系列特徵,決定固定資產投資審計的風險也較大;對審計風險的關注、預測、分析、評價,進行識別及科學分類,有利於審計人員增強風險意識,正確認識和評估審計風險,有效防範和控制風險水平,保障審計質量,提高審計效率。
審計署固定資產投資審計司司長潘曉軍審計署固定資產投資審計司司長潘曉軍

常見的形式

(一)依據混亂、審計操作困難。審計依據既包括與項目審計相關的法律、法規、制度、標準和相關的技術經濟指標,也包括項目建設過程中與建設管理行為直接有關的施工簽證、設計變更、圖紙等;由於建設管理依據來源於建設、金融交通通信等各行業的歸口管理部門,考慮本行業的特點較多,審計人員在進行工程審計時,常發現各行業的檔案相互之間存在著矛盾,審計操作比較困難,如在我省對建築裝飾工程造價的審計,可同時使用省建工系統、輕工系統頒布的工程預算定額,同一項目使用這兩套定額,得出的審計結果差異較大,另由於施工簽證不實、不全,特別是隱蔽工程部分,也會潛在的影響審計質量,增加審計風險。
固定資產審計風險固定資產審計風險
(二)項目複雜、內控制度不健全,工程管理不規範,或者管理處於無控制狀態,使審計風險增大。如建設項目的招投標過程不規範或簽訂的契約與招投標檔案不一致;或契約的某些條款與實際情況或與定額檔案相違背,但在工程契約中卻以合法的形式確定下來,遇到這類問題時,審計人員要保持職業審慎性,注意迴避審計風險。
(三)審計技術與方法運用的局限性,這是現代審計方法本身的缺陷。如審計抽樣方法和分析性覆核方法的採用,審計抽樣帶來了抽樣結果和推斷總體的誤差,必然帶來審計風險;而大量的分析性覆核又會產生分析性覆核的風險,使審計風險的構成內容更為複雜。
固定資產審計風險固定資產審計風險
(四)被審計單位潛在的審計風險。被審計單位不積極配合,提供的資料不真實或不完整,是審計人員不能全面了解和發現被審計單位的問題,而作出錯誤的判斷
(五)審計機構和審計人員引發的審計風險。由於審計工作業務量大,時間緊、要求急、審計人員工作不細,取證不到位;審計方法使用不當、審計程式不合規、忽略或省略了必要的審計工作程式;以及審計人員的自身缺陷所形成的內在審計風險。
(六)審計人員專業結構、知識、經驗和能力的有限性。由於固定資產投資審計工作體現了較強的技術經濟綜合性特徵,工程審計人員既要具備一定的財務知識,還要具備深厚的工程技術知識,同時還必須具有十分豐富的工作經驗和職業判斷能力,才能完成與施工技術內容有關的審計工作;目前我省電信審計人員多為財務等部門的轉崗人員,專業素質較高的工程審計人員仍比較缺乏,如不注重改善審計人員的專業結構、拓展知識面,固定資產投資審計的風險必定會日益加大。
(七)審計人員的風險意識、職業道德素質和職業關注意識。審計人員的風險意識和職業關注意識對審計結論有重要影響。工程審計人員在實施審計過程中應注意識別風險,保持必要的技術和職業關注;同時審計工作要求審計人員須是高層次的德才兼備的人才,具有高尚的品德、正直的人格和一絲不苟的工作態度;如審計人員責任心差,省略必要的審計程式,就發現不了應發現的問題,從而給審計工作帶來風險。

防範

固定資產審計風險
(一)審計風險的防範從接受審計任務開始。首先確定可接受的審計風險,可接受的審計風險是審計人員在審計工作結束後準備承受的風險,它的高低取決於審計事項的重要程度、審計報告使用者的範圍和要求、被審計對象所處的法律環境以及審計者對審計成本的考慮等因素;對納入審計範圍內的建設項目,要判斷其是否具備審計條件,根據可接受的審計風險,判斷內部審計機構自身完成該項目審計的可行性後再決定是否接受任務。
(二)作好充分的審前準備工作是完成審計任務的關鍵。內部審計機構接到審計任務後,首先應對所接受任務的性質、要達到或可能達到的目標、難度、所需審計資源、可能出現的審計風險及防範等進行充分討論;其次要進行審前調查,對被審計單位建設項目相關管理人員進行訪談,掌握總體情況,確定審計的工作重點和工作突破口;三是認真做好審計工作方案的編寫,審計方案的編制要求詳盡而具體,且合理可行,要有很強的可操作性;四是審計實施方案的審查和批准,審計實施方案需經過層層審核,最後由內部審計機構負責人批准執行
(三)嚴格執行審計專業標準內部審計人員在審計工作中要嚴格執行內部審計規範,它包括審計法律規範和審計職業道德規範;而審計法律規範又包括審計法律類規範、審計法規類規範和審計規章類規範(含審計準則類規範);同時還要遵守政府、行業、專業的各類標準,這些對審計來說,都是客觀的審計標準,審計按照標準操作就可以規避很多審計風險。
(四)審計質量控制工作要貫穿於審計過程的始終。審計質量控制是審計機構根據審計質量標準,使各項審計管理和審計業務工作按照預定目標和在規定程式中運作,以便達到規定的質量水平,提高審計工作水平和審計工作效率,它是審計機構為確保審計工作質量符合審計準則和規範要求而制定和運用的控制政策和程式;質量是審計工作的生命線,實施審計質量控制,保證審計工作質量符合審計準則和規範的要求,對於內部審計機構充分發揮審計的監督、評價、服務職能作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因此,防範審計風險必須重視質量控制工作,而且要將此項工作貫穿於審計過程的始終。

控制措施

(一)發展和健全有關內部審計機構關於固定資產投資的審計規範和審計制度,嚴格規範內審行為;如制定相關的審計操作和技術規範,完善審計質量控制規範和職業道德規範,推行審計質量責任制度和相關的審批覆核制度等。
(二)實行承諾制。即在審計過程中,要求被審計單位承諾其所提供的資料是完整、真實的,可以增加被審計單位的風險意識,使之注重建設管理,減少有意提供假資料的可能性,使審計人員減少由此帶來的風險,提供審計效率。
(三)建立審計個人責任制和過錯責任追究制度。在內部審計機構內部建立個人責任機制,對審計人員定員定崗,明確各自的權利、義務和分工,把審計責任分解落實到部門領導和項目審計組,並具體到每個成員,項目審計實行組長負責制;為了防止審計過程中,由於執行審計程式的疏忽造成大的問題,應在過錯責任追究上形成一套機制,以有效糾錯防弊,從而儘量避免審計風險的產生。
(四)嚴格遵守內部審計工作規範,控制和減少審計風險。制定審計項目計畫時,避免超越許可權而帶來審計風險;在審計組進點前三天向被審計單位下達審計通知書;在審前要進行審前調查,深入了解被審計單位的基本情況,明確審計範圍程式和方法,評估審計風險,考慮審計成本,以便合理配置審計資源,控制審計風險,提高審計質量和效率。
(五)審計風險的綜合控制。審計方法、技術手段綜合化,在固定資產投資審計中採用新的經濟技術論證方法,如價值工程法、淨現值法、敏感性分析法等;審計取證渠道綜合化,審計取證過程往往十分複雜,除對被審計單位本身的資料進行取證外,還可借鑑諮詢公司和社會中介組織的資料,來證實自己取得的證據的可信度,減少證據風險;審計人員隊伍綜合化,根據專業工作需要,配備系統內的精英強手,體現較強的專業性,建立一隻既有審計師、經濟師工程師會計師計算機專業人員等組成的實力雄厚、責任心強、專業素質高的審計隊伍,為審計增加新的內容和不斷發展注入活力,同時對控制審計的非專業知識風險,十分有益。
(六)利用社會審計力量,解決內部審計力量不足的問題。為了降低審計成本,採用招投標方法,選擇資信好、收費合理的社會中介組織,在建設單位初審的基礎上,聘用社會中介組織完成審計任務,不斷拓展和深化固定資產投資審計內容,提高審計工作效率

識別

固定資產是企業單位價值高、使用期限長、在使用中保持實物形態的勞動資料,如房屋建築物、機器設備、運輸工具等。由於固定資產在工業企業中數量較多,且占用資金較多,因此產生錯弊的幾率也比較高,具有較高的審計風險。
1、資產轉移、有賬無實的錯弊:有的企業將固定資產如汽車借給關係人私自使用,有的固定資產如計算機作為獎品分配給員工個人,但仍列在賬面上作為固定資產並計提折舊
2、資產增加的錯弊:資產計價的錯弊,多計或少計新增固定資產的價值;固定資產計價範圍錯弊,有的企業將其他資產的價值也列入固定資產,還有的將固定資產的價值列在流動資產;任意變更固定資產賬面的價值,不及時結轉已完工的固定資產價值。
3、資產減少的錯弊:這裡指處置固定資產不真實,價格不正確,有些企業處理價格偏低,使一些人從中得利;賬務處理不及時,資產處理後不作賬務處理,照提折舊,實際上將資產贈送他人,或報廢固定資產收入不入賬等。
4、資產折舊的錯弊:固定資產折舊的計提不符合規定,折舊方法與折舊年限沒有統一的規定,造成任意計算,折舊額的計算中重估增值的價值不扣減,賬務處理不正確,期末未按稅法規定作調整等。
5、 減值準備計提的錯弊:有的企業以固定資產減值準備調節利潤。有的固定資產減值準備己計提,但仍按原值計算折舊,減值準備恢復以後,折舊計提仍不調整,造成固定資產的折舊與原值不配比。
6、固定資產後續支出的錯弊:後續支出不按制度規定處理,有的多列費用少列資產或不列入資產,有的將費用列為資產,減少當期的費用,從而虛增或虛減企業的利潤,後續支出不按規定處理,混淆資本性支出與收益性支出的界限等。

跡象

固定資產相對於總資產急劇上升,不適當地將維修費用資本化;固定資產相對於總資產急劇下降,可能將固定資產支出轉化為費用支出;固定資產總額上升時,計提折舊卻下降,可能沒有足額計提折舊,虛增營業利潤;折舊方法突然改變,可能導致多提或少提折舊;不適當的耐用年限,固定資產折舊年限過長或者過短,可能用於調節利潤;固定資產大幅度增加,或者大幅度減少,可能利用資產重組為關聯企業提供調節利潤的方便;固定資產的增減與產量的增減有明顯不匹配的情況存在。可能有賬外資產的存在;日常維修費用大幅度減少,可能不適當的將維護費用、修繕費用和利息等資本化;折舊費用突然大幅度提高,有可能計提折舊的範圍擴大,將不應計提折舊資產繼續計提折舊,或將土地使用權年限縮短按房屋的使用年限計提折舊;固定資產因更新改造等原因調整了固定資產價值,或固定資產的使用壽命及包含的經濟利益的預期實現方式和原來的有重大改變,但使用年限或折舊率乃未變更,有可能利用折舊調節利潤

難點

固定資產審計的難點包括:固定資產分布面廣、使用年限長、有的賬面有但實際不存在,到底有無,誰也說不清,清查難度大;固定資產形態多種多樣,資產組難以劃分清楚,資產核實難度較大;賬面記錄不完善,使用保管責任不明確、人員調動大、交接手續不清,賬面資產難以落實;有些機器設備早已進行技術改造,或與外單位調換使用,有的已拆成零件作維修使用,實物難以查清;有些高精尖的電子儀器設備或進口設備,技術性能高、價值較大,審計人員不了解設備的技術性能及目前市場價格,減值準備計提正確性難以核實;固定資產的使用年限,由企業自行決定,但確定是否合理,審計難以斷定等。

規避措施

1、做好調查、擬好計畫。對於固定資產的調查需要涵蓋以下內容:固定資產使用保管制度是否健全,責任是否明確,是否實行分級管理,還是只有會計有記錄;年末固定資產是否進行清查,有無清查明細表,責任者是否簽字,資產存放地點是否清楚,保管人是否明確;固定資產折舊制度,即各類固定資產的使用年限、淨殘值率、年折舊率等是否合理,採用分類計提折舊還是按項目計提,採用使用年限法還是加速折舊法;固定資產減值準備計提的規定、計提的依據是否正確,是否按類別、資產組、單項計提,固定資產減值準備計提後,其折舊年限及折舊率是否重新估計計算;固定資產報廢清理制度是否健全,年終有無盤盈或盤虧,如何處理的;近幾年是否報廢固定資產,手續是否健全,是否經權力部門批准,殘值的收入處理是否正確;董事會的權力機構關於固定資產折舊報廢、減值準備計提、折舊政策變更等決議檔案是否齊全等。
2、在做好上述調查的基礎上,再根據審計程式確定重點項目,擬定計畫。重點項目應包括四個方面:固定資產入賬價值的計量與確定是否正確;在使用過程中發生價值損耗的計量與確認是否合理;固定資產減值準備計提的依據與確認是否充分;固定資產後續支出的分類與確認是否清晰。同時,在計畫當中還要明確執行人、工作時間及進度等,確保計畫完成。
3、遵循審計程式、注重收集證據

審計程式

1.到現場進行抽查,核實固定資產的現狀,做好抽查記錄;
2.檢查產權證是否完善,如房產證、車輛運營證明、船籍證明,驗證其是否歸規被審計單位所有;
3.核對新增固定資產價值的計算是否正確,包括購置入賬、投資投入、重組調入、基建轉入、融資租入等;
4.檢查本期減少數,包括報廢處置、固定資產轉讓、對外投資、債務重組、毀損盤虧,以及有無丟失等;
5.檢查固定資產折舊及其政策,有無批准檔案,計算是否正確,計提政策有無變更,變更的依據是否充分合理,是否在會計報表上進行了充分披露;
6.固定資產減值準備計提的依據、計提方法及批准檔案是否合規,計提是否充足,計算是否正確,披露是否充分。
並且,在審核過程中要注重證據的蒐集。在工作底稿中要詳加記錄,要寫明抽查了什麼,抽查所占的比重,對抽查中遇到了什麼情況,如何解決的,都應記錄清楚。被審計單位參加抽查的人員也應在抽查記錄上籤字。
重點領域、謹慎從事 。一般來說,重點領域包括:固定資產增加時,其價值的計算是否正確;固定資產減少時,要注意盤虧報廢固定資產的處理,固定資產折舊的計提有無變化、前後是否一致;固定資產減值準備計提、轉回時,其評估是否有增值,增值部分的折舊是如何處理的、計算是否正確,納稅調整是否正確等。
賬務處理、需要注意賬務處理容易出錯弊的地方主要有:減值準備的計提與轉回後折舊的賬務處理,後續支出、對外投資評估增值及減值的賬務處理,以及評估增減值年終納稅調整是否正確。 認真覆核、補缺糾偏。工作底稿的覆核人員,一定要認真負責,不能只管簽字不覆核內容,出了問題,簽字覆核人員要承擔一定的責任。覆核應及時進行,特別在現場覆核者,經覆核發現有不完善之處,可及時查清問題進行補救。 分清錯弊、結論恰當,審核過程中如發現問題,應將問題的原因、性質、經辦人、批准人、時間、地點、賬務如何處理等有關資料、證據蒐集齊全。一定要分清錯誤與弊端的界限,不能將這兩種不同性質的問題混為一談。做出客觀公正的審計結論,防止審計風險的產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