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瀾風雨橋

回瀾風雨橋

回瀾風雨橋位於廣西富川縣油沐鄉沐籠村下花園和三園櫟村之間的黃沙河上,距縣城28公里。回瀾橋名取自韓愈的《進學解》:“會百川而東之,回狂瀾之即倒。”始建於明萬曆年間,明崇禎十四年(公元1641年)重修,它比馳名中外的三江程陽風雨橋早建300百多年,現已被列為自治區級文物保護單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回瀾風雨橋
  • 位於:廣西富川縣油沐鄉
  • 屬於:自治區級文物保護單位
  • 記載:《古建園林技術》
簡介,結構,傳說,

簡介

據國家《古建園林技術》刊物上稱回瀾風雨橋是集我國北方的石券橋、南方的亭、古遠的閣,以及本地的廊橋四種造型特點於一物的組合體,在全國古建園林中是極其獨特和具有民族特色的古橋。

結構

回瀾橋為三孔石拱橋,石砌、券孔、磚牆、木結構,以石券橋、橋亭和樓閣三者組合而成,青龍橋為單孔石拱橋,兩橋的橋面由橋亭、橋廊和閣樓三部分組成。據《整理青龍亭碑高》載,青龍橋始建於明代,多次裝修,為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橋由石拱、橋亭、閣樓3部分組成。橋長為26.7米,單拱,石砌,寬4.7米,高5米。橋亭由28根圓木柱抬粱構架組成,中聳一樓,樓由圓柱抬粱構架組成,歇山頂,三重飛檐,脊山有泥塑彩畫,閣樓內、外、門窗和壁上也都繪有古典神話故事彩畫。東、南、北三面有門,惟西面無門,北門與橋亭相通,三門門額上分別大書“翠撥群峰”、“山水環之”,“升仙氣象”。橋面兩側有木欄柵,和條木長板,供人小憩和避風雨。並配以彩墨繪畫藝術造型,乃是集我國北方的石券橋、南方的亭、古遠的閣,四者造型的特點於一體的組合體而成石券廊橋,在全國古建園林中是屬於獨特的。由於它歷史悠久造型奇美,深受海內外影視名導演的青睞。先後有《茶是故鄉濃》、《酒是故鄉醇》、《韋拔群》、《遠征》等影視劇選取風雨橋拍攝外景,風雨橋已成為海內外遊客心馳神往的旅遊勝地。
回瀾風雨橋

傳說

回瀾橋下500多米有座青龍橋,兩座橋在當地又稱姐妹橋,這兩座橋里有個美麗的傳說,豪山才子何廷樞,年輕英俊,博學多才,文武雙全,與隔河相望的雙園櫟村的瑤族姑娘盤蘭芝真情相愛。盤蘭芝美麗靈慧,溫柔善良,是富川油沐一帶千里挑一的好妹子。正當兩人心心相印準備拜堂成親之時,盤蘭芝卻被皇上派到江南選美的欽差大臣選中,活活拆散了這對同命鴛鴦,將悲痛欲絕的盤蘭芝送進皇宮,當了皇妃。為了能與心上人團聚,何廷樞赴京趕考,德中進士,被皇帝御封為八省巡案代帝巡守天下,除奸抗倭,勤政為民,忠君愛國立下不朽功勳。而盤皇妃被選入宮之後,由於她正直善良,愛國愛民,深受野心勃勃、擅權誤國的蛇蠍女人柳皇妃的妒恨和迫害,被遣出宮回到了瑤鄉三園櫟村。此時人們訛傳何廷樞抗倭已在前線為國捐軀,盤蘭芝聞此噩耗悲慟欲絕,便在黃沙河上修建了青龍風雨橋紀念心愛的男人,並在愛橋建成的當天,高叫著何廷樞的名字投入激流滾滾的黃沙河中,以死殉情到天國去尋找她的情郎哥。後來何廷樞回鄉省親,聽說了盤蘭芝為他建橋殉情的事十分感動,他為了紀念心愛的姑娘,報答她以死殉情的厚意,便在黃沙河的上游修建了一座雄偉壯觀的回瀾風雨橋。“回瀾”即“會蘭”,“青龍”即“情濃”,寓含著兩人忠貞不二的愛心。回瀾橋與青龍橋遙遙相望,廝守聖潔的愛情,將皇妃與巡案的這段真情相愛的風流佳話世代流傳,令後人敬佩和讚頌。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