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鮮水餃

四鮮水餃

製作材料 主料:小麥麵粉(300克) 雞蛋(500克) 韭菜(300克) 調料:鹽(2克) 醋(3克) 醬油(5克) 澱粉(豌豆)(5克) 香油(5克) 胡椒粉(2克) 植物油(20克)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四鮮水餃
  • 主要食材:小麥麵粉(300克) ,雞蛋(500克) ,韭菜(300克)
  • 口味:鹹鮮味
  • 功效:壯腰健調理
水餃歷史,飲食搭配,製作工藝,皮的做法,餡的做法,食譜營養,食譜相剋,所含營養素,

水餃歷史

起源
水餃在其漫長的發展過程中,名目繁多,古時有“牢丸”“扁食”“餃餌”“粉角”等名稱。三國時期稱作“月牙餛飩”,南北朝時期稱“餛飩”,唐代稱水餃為“偃月形餛飩”,宋代稱為“角子”,元代稱為“扁食”;清朝則稱為“水餃”。水餃起源於東漢時期,為醫聖張仲景首創。當時水餃是藥用,張仲景用麵皮包上一些祛寒的藥材用來治病(羊肉、胡椒等),避免病人耳朵上生凍瘡。
三國時期
三國時期,水餃已經成為一種食品,被稱為“月牙餛飩”。魏張揖所著的《廣雅》一書中,就提到這種食品。據三國魏人張揖著的《廣雅》記載那時已有形如月牙稱為“餛飩”的食品,和水餃形狀基本類似。
南北朝
到南北朝時,餛飩“形如偃月,天下通食”。據推測,那時的水餃煮熟以後,不是撈出來單獨吃,而是和湯一起盛在碗裡混著吃,所以當時的人們把水餃叫“餛飩”。這種吃法在中國的一些地區仍然流行,如河南、陝西等地的人吃水餃,要在湯里放些香菜、蔥花、蝦皮、韭菜等小料。
唐代
大約到了唐代,四鮮水餃已經變得和如今的水餃幾乎一樣,而且是撈出來放在盤子裡單個吃。又稱“偃月形餛飩”。百餃園的229種水餃,分為十大系列,有素餡類、水產類、野菜類、保健類、海鮮類等。
宋代
宋代稱水餃為“角兒”,它是後世“水餃”一詞的詞源。這種寫法,在其後的元、明、清及民國間仍可見到。南宋時叫做“燥肉雙下角子”。
四鮮水餃在宋代的時候,傳入蒙古。水餃傳到了蒙古,也很快的受到了蒙古同胞奔放的性格的影響。水餃在蒙古語中讀音類似於“匾食”。水餃的樣式也由原來餡小皮薄變成了餡大皮厚。隨著蒙古帝國的征伐,扁食也傳到了世界各地。出現了俄羅斯水餃、哈薩克斯坦水餃、朝鮮水餃等多個變種。蒙古帝國給中國水餃向全世界的傳播做出了極大的貢獻。明代的書籍也證實了這點。明朝萬曆年間沈榜的《宛署雜記》記載:“元旦拜年,作匾食”。劉若愚的《酌中志》載:“初一日正旦節,吃水果點心,即匾食也。”可見,明代北方地區過年吃扁食已經取代原來的過年吃圓子、年糕等食物。
清朝
清朝時,四鮮水餃一般要在年三十晚上子時以前(現晚上23點)以前包好,待到半夜子時吃,這時正是農曆正月初一的伊始,吃水餃取“更歲交子”之意,“子”為“子時”,交與“餃”諧音,有“喜慶團圓”和“吉祥如意”的意思。清朝有關史料記載說:“元旦子時,盛饌同離,如食扁食,名角子,取其更歲交子之義。”又說:“每年初一,無論貧富貴賤,皆以白面做餃食之,謂之煮餑餑,舉國皆然,無不同也。富貴之家,暗以金銀小錁藏之餑餑中,以卜順利,家人食得者,則終歲大吉。”這說明新春佳節人們吃水餃,寓意吉利,以示辭舊迎新。近人徐珂編的《清稗類鈔》中說:“中有餡,或謂之粉角——而蒸食煎食皆可,以水煮之而有湯叫做水餃。”和“其在正月,則元日至五日為破五,舊例食水水餃五日。”隨著商業化和人口流動,南方也正在學習北方的傳統文化。在廣東,一些如珠海、東莞和深圳的移民城市過年也漸漸有了吃水餃的習俗。另外福建、客家地區原本有吃水餃的習俗,但不是過年或者過節的必備品。

飲食搭配

俗話說,好吃不如水餃,味道鮮美、餡料豐富的水餃一直是人們的心中的美味佳肴,尤其是逢年過節,四鮮水餃更是餐桌上必不可少的主角之一。全家人團聚在一起,熱熱鬧鬧的包四鮮水餃、吃四鮮水餃,一種中國人獨有的幸福油然而生,節日的氣氛更是烘托的愈加熱烈了。
四鮮水餃
四鮮水餃雖然好吃,但也有其不利於健康之處。一般來說水餃餡多是以肉為主,肉多菜少,吃多了自然會覺得比較油膩,不但口感不適,過多攝入了油膩對人體健康也極為不利。因此很多人在吃水餃的時候都喜歡蘸點醋來緩解。其實,除了蘸醋外,我們也可以在吃水餃的同時喝些可以去油膩的健康飲品,同樣能收到不錯的效果。
四鮮水餃
具有去油膩效果的健康飲品有很多,如茶水、果汁等,但與水餃搭配最為適宜的還是要數我國的傳統飲品酸梅湯了。酸梅湯是由烏梅、山楂等數種天然原料熬制而成,含有豐富的微量元素、粗纖維等營養物質,尤其是其中富含的花表素更是一種植物化學物質,可以極為有效的幫助身體排出油膩。而且酸梅湯的味道雖酸,但它卻屬於地道的鹼性飲品,肉類等酸性食物吃多了,攝取了過多的油脂,導致血液酸化。喝點酸梅湯還會有助於我們保持體內血液酸鹼值的平衡。而且酸梅湯的味道酸甜可口,比起苦澀的茶水和甜膩的果汁更為適宜搭配菜餚飲用。
除了在健康方面酸梅湯是餃子的完美搭檔外,酸梅湯還與餃子同樣是我國的傳統飲食代表。早在周代就已經有了酸梅湯的雛形出現,到了清朝酸梅湯更成為歷代皇族的日常保健飲品。而酸梅湯被九龍齋自宮中流傳到民間後,同樣受到了百姓們的歡迎,成為了京味傳統美食的代表之一。因此,吃餃子就酸梅湯不但有益健康,更是體現出了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飲食文化精髓所在。

製作工藝

皮的做法

1.和面:最常見的是小麥粉,有的地方用蕎麥粉。用涼水。在盆中揉成麵團後,放置20分鐘,讓麵團“餳餳”(水充分的滲入麵粉顆粒)。如果水偏多,則和好的面偏軟容易包,但煮的時候易破;反之如果水偏少,面硬,擀皮費事,包亦費勁。好的口感一般要求面要和得硬一些,有軟餅硬餃子之說。
2.制皮:【】:把餳好的麵團放在案板上,搓成直徑2-3厘米的圓柱形長條。把柱條揪(或切)成長約1.5厘米左右的小段——餃子。把餃子用手壓扁。再用擀麵杖擀成直徑適度(4-7厘米)的、厚約0.5-1毫米的、中心部分稍厚些的餃子皮。擀皮時,案板上要撒些乾麵(浮面),以防粘到板上。由於擀皮相當花時間,今日許多手工麵店都有出售機器做好的餃子皮。使用機制餃子皮通常須用手蘸水方能捏合。
四鮮水餃
】:用擀麵杖擀餃子皮似乎是城市文化的一部分。在鄉村地區,大多採用手工捏的方法。捏時,先將餃子揉成扁圓形,然後一邊用雙手手指捏壓,一邊旋轉。捏成後,皮呈碗狀(而擀的皮呈平面狀),且所帶乾麵較少,所以更易包。缺點是捏皮比擀皮耗時多。

餡的做法

1.雞蛋打散,鍋中倒入適量的油燒熱,放入雞蛋,炒熟,稍涼後切碎塊。
2.韭菜摘洗淨乾淨,放入進開水中氽燙後撈出,用冷水沖涼,擠乾水分後切碎。
3.把雞蛋和韭菜混合,再放入調料(鹽、醋、醬油、澱粉、香油、胡椒粉)調拌均勻,做成四鮮餡。
4.水餃麵皮中包入適量的餡捏好封口,包成水餃。
5.鍋中倒入適量的水燒開,放入包好的水餃,煮到全部浮起時加入水量的涼水,再次煮開後,撈出盛在盤子裡就可以了。
注意:
餃子餡主要分肉餡、素餡、葷素餡,買回來的肉餡做之前要先加少量水拌一下,然後加入蔥花薑末花椒麵或五香粉,味素,鹽,少量醬油,料酒之類的,不嫌膩的話還可以加些植物油,但如果肉餡夠肥,就可以省了,之後朝一個方向攪拌均勻,後調節鹹淡。喜歡的話還可以加香油,看個人口味了.攪好的肉餡稍放一會兒就可以包餃子了。還可以用這方法做牛肉餡羊肉餡等。
葷餡最好用排刀剁的方法,為什麼絞肉機絞肉餡味道遜色於排刀剁。因為肉類呈味物質存留在細胞內,手工剁肉,肉受到機械性擠壓不均勻,肌肉細胞破壞少,部分肉汁仍混合或流散於肉餡中,而機器絞肉餡,由於受到強力且發熱產生高溫使肉變性,細胞內呈味物質如胺基酸,肌苷酸隨血液大量流失。
素餡不能用排刀剁,改用刀切,刀剁將蔬菜葉綠素全剁到砧板上,刀切則減少許多,一般刀切下,維生素存留一半,而刀剁則存留不足25%,所以,刀切不宜太細小,如韭菜以0.5公分以上為宜。
水餃素餡一般用生肉,更營養衛生,益於身心。生肉餡需加高湯(或水)俗稱:打水,目的使肉餡鮮嫩,包出的餃體豐滿。有些人打肉餡不加水,煮出的餃子口感“乾柴”,有些肉頂破皮,加水量每斤3兩至半斤,肥餡略少,瘦肉餡略多。加水應在調味品加了以後,否則調料品不能滲透入味,水分也吸不進去。加水時逐步加,須一個方向攪,打好可放入冰櫃凍一小時,使用時才加蔥花。

食譜營養

小麥麵粉:麵粉富含蛋白質、碳水化合物、維生素和鈣、鐵、磷、鉀、鎂等礦物質,有養心益腎、健睥厚腸、除熱止渴的功效,主治髒躁、煩熱、消渴、泄痢、癰腫、外傷出血及燙傷等。
雞蛋:雞蛋含有豐富的蛋白質、脂肪、維生素和鐵、鈣、鉀等人體所需要的礦物質,其蛋白質是自然界最優良的蛋白質,對肝臟組織損傷有修復作用;同時富含DHA和卵磷脂、卵黃素,對神經系統和身體發育有利,能健腦益智,改善記憶力,並促進肝細胞再生;雞蛋中含有較多的維生素B和其他微量元素,可以分解和氧化人體內的致癌物質,具有防癌作用;雞蛋味甘,性平;具有養心安神,補血,滋陰潤燥之功效。
韭菜:韭菜為辛溫補陽之品,含有一定量的鋅元素,能溫補肝腎,因此在藥典上有“起陽草”之稱,可與現今的“偉哥”媲美。此外,韭菜含有揮發性精油及含硫化合物,具有促進食慾和降低血脂的作用,對高血壓、冠心病、高血脂等有一定療效。含硫化合物還具有一定殺菌消炎的作用。韭菜含有較多的膳食纖維,能促進胃腸蠕動,可有效預防習慣性便秘和腸癌。這些膳食纖維還可以把消化道中的頭髮、沙礫、金屬屑甚至是針包裹起來,隨大便排出體外,有“洗腸草”之稱。同時韭菜還有溫中行氣、散血解毒、保暖、健胃的功效。

食譜相剋

雞蛋:雞蛋不宜與同煮;與糖精紅糖同食會中毒;與鵝肉同食損傷脾胃;與兔肉、柿子同食導致腹瀉;同時不宜與甲魚、鯉魚豆漿同食。
韭菜:韭菜不宜與酒、菠菜蜂蜜、牛肉同食。

所含營養素

·熱量 (1902.97千卡);
·蛋白質 (107.84克);
·脂肪 (74.72克);
·碳水化合物 (244.50克);
·膳食纖維 (10.56克);
·維生素A (1875.20微克);
·胡蘿蔔素 (4231.20微克);
·硫胺素 (1.46毫克);
·核黃素 (1.87毫克);
·尼克酸 (9.56毫克);
·維生素C (72.00毫克);
·維生素E (36.30毫克);
·鈣 (505.94毫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