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裴

四裴,南朝梁史學家、文學家裴子野、裴黎、裴楷、裴綽的並稱。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四裴
  • 職業:史學家、文學家
  • 生活年代:南北朝時期
  • 史料記載:《梁書 裴子野傳》
釋義:
南朝梁史學家、文學家裴子野裴黎裴楷裴綽的並稱。《梁書 裴子野傳》:“裴子野,字幾原,河東聞喜人,晉太子左率康八世孫。史黎,北楷、綽,並有盛名,所謂‘四裴’也。”“四裴”認為文學應能“勸善懲惡”、“止乎禮義”,並且對當時帝王貴州專尚詞華的形式主義風氣加以抨擊。詩作不尚麗靡之詞,而效法古詩,多為寫、贈答之作。其中,裴子野影響圈套,“為之典而速”,“與今文體異”。
裴子野(469年-530年),字幾原。河東聞喜(今屬山西省人)人。裴松之的曾孫,裴駰的孫子,裴昭明之子,與曾祖、祖父合稱“史學三裴”。
少時好學,歷任尚書比部郎、仁威記室參軍等職。因不滿意沈約的《宋書》,另撰《宋略》20卷,沈約大為讚賞,自嘆不如。世人將《宋略》與班彪《王命論》、賈誼過秦論》媲美,惜已失佚,僅部份文章錄於《資治通鑑》、《文苑英華》。為文敘事簡捷,明暢易懂,作品大多質樸無華。《梁書·裴子野傳》稱“子野為文典而速,不尚麗靡之詞,其製作多法古,與今文體異”。大通元年(527年)轉鴻臚寺卿步兵校尉,卒於任上。《顏氏家訓》提到裴子野,說他“有疏親故屬,”凡“饑寒不能自濟者,皆收養之。家素清貧,時逢水旱,二石米為薄粥,僅得偏焉,躬自同之,常無厭色。”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