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神獸紋八菱鏡

四神獸紋八菱鏡

銅鏡一般是含量較高的青銅鑄造。在古代,最早的商代是用來祭祀的禮器出現,在春秋戰國至秦一般都是王和貴族才能享用,到西漢末期銅鏡就慢慢的走向民間,是人們不可缺少的生活用具。它製作精良,形態美觀,圖紋華麗,銘文豐富,是中國古代青銅藝術文化遺產中的瑰寶。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四神獸紋八菱鏡
  • 年代:唐代
  • 直徑規格:18.3厘米
  • 又稱青銅鏡
銅鏡就是古代用銅做的鏡子。銅鏡,又稱青銅鏡。中國收藏家協會會員周新國先生《武陵藏珍》記載:遠古時期,人們以水照面,銅器發明以後,以銅盆盛水鑒形照影。《尚書》《國語》《莊子》等先秦著作中,提到過古人“鑒於水”。《說文·金部》釋“鑒”為“盆”,因此可以說盛水的盆(鑒),就是最早的鏡子。隨著合金技術的出現,開始了使用銅和錫或銀鉛等製作銅鏡的歷史。銅鏡一般製成圓形或方形,其背面鑄銘文飾圖案,並陪鈕以穿系,正面則以鉛錫磨礪光亮,可清晰照面。齊家文化墓葬中出土的一面距今已有4000多年歷史的小型銅鏡,造型、裝飾均較原始,應是目前考古資料中所知最早的一面銅鏡。商、西周和春秋時的銅鏡,都有零星發現,戰國始盛行,產量大增。到漢代,由於日常生活的大量需求,加之西漢中葉後經濟飛速繁榮,銅鏡製作產生了質的飛躍。所制銅鏡工藝精良,質地厚重,鏡背銘文、圖案豐富多樣。後經唐宋時代兩次發展高峰,到明清時期,隨著近代玻璃的誕生,銅鏡逐漸淡出歷史舞台。
在古代,銅鏡與人們的日常生活有著密切關係,是人們不可缺少的生活用具。銅鏡又是精美的工藝品。它製作精良,形態美觀,圖紋華麗,銘文豐富,是我國古代文化遺產中的瑰寶。上古的鏡,就是大盆的意思,它的名字叫。《說文》中說:“監可取水於明月,因見其可以照行,故用以為鏡。”在三代之初,監都是用瓦製成的,所以古代的監字是沒有金字旁的。到商代初年的時候,開始鑄造銅鑒,後來鑒字也有了金字偏旁。商周時期,雖然有銅鑒,但是瓦鑒依然通行。到秦朝時期,才開始鑄造銅鏡,因為鏡的適用優於鑒的方面很多,所以到秦以後,再不用水作鑒了。秦漢以後,鏡的使用更加廣泛,鏡的製作也更加精良。它的質料包括金、銀、銅、等,以銅最為多,也有鍍金銀的、背麵包金銀的、或鑲嵌金銀絲的。隋唐以來,還有帶柄的、四方的,各種花紋應有盡有。直到明代末期,開始有以玻璃為鏡子的。清代乾隆以後,玻璃開始大興於民間。直至民國初年,少數邊遠地區還有以銅為鏡子的。
獸紋,一種是古人使用器具上刻畫的各種以獸類為形象的裝飾紋飾,多見於青銅器,其他如彩陶、銅鏡也有涉及;另一種是模仿野獸體表紋理特徵的服飾文化現象,從衣服到鞋子圍巾和配飾,獸紋這一元素無處不得到時尚單品的青睞,如今的獸紋除了傳統的豹紋外還有斑馬紋蛇紋等,由單調的黑白色演化成絢麗的彩色,而且頗受明星的追捧。
神獸紋它包括四種動物即青龍、白虎、朱雀、玄武,由這幾種動物組合成的一組圖案,又稱“四靈紋”。四神紋在漢代套用極為廣泛,銅鏡、漆器、石刻、磚瓦等各種工藝品的裝飾上都時有出現。漢代將四神視作與避邪求福有關,它又表示季節和方位。青龍的方位是東,代表春季;白虎的方位是西,代表秋季;朱雀的方位是南,代表夏季;玄武的方位是北,代表冬季。曹操之子曹植的《神龜賦》記曰:“嘉四靈之建德,各潛位於一方,蒼龍虬於東嶽,白虎嘯於西崗,玄武集於寒門,朱雀棲於南方”。就是對四神的描寫。這四種動物中,玄武比較奇異,它是龜和蛇的合體。“玄武謂龜蛇,位在北方故曰玄,身有鱗甲故曰武”。有人解釋,這與古代圖騰信仰有關,是氏族外婚制的反映。在瓦當形制方面,漢代瓦當的特點是中央有大圓柱,旁輪寬而齊整。早期製作分三道工序:先造瓦心,後造旁輪,最後上瓦當。西漢中期以後,瓦心與瓦輪不再分兩次製作,而是一次做成,製作過程得到了簡化。這些模印有青龍、白虎、朱雀、玄武四神的瓦當,大氣磅礴,儀態生動,是新莽時期的代表作品。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