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氯乙烯MSDS

四氯乙烯MSDS

四氯乙烯是世界各國日前普遍使用的一種乾洗溶劑,具有洗淨度高,可回收重複使用,安全性好和價格低的多方面優點,現在還沒有一種乾洗溶劑可與其相比。但其最大缺點是對人體有危害,然而我們只要在設備上採取防護措施,使其外泄得於控制,那么對人體的影響就微不足道了。至於是否是致癌物,因無切實證據至今未作定論。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四氯乙烯
  • 外文名:Tetrachloroethylene 
  • 分子式 : C2Cl4;CCl2CCl2  
  • 分子量 :165.82
  • 熔 點: -22.2℃ 
物質的理化常數,對環境的影響,健康危害,毒理學資料及環境行為,現場應急監測方法,實驗室監測方法,環境標準,應急處理處置方法,泄漏處置,防護措施,急救措施,

物質的理化常數

國標編號: 61580  CAS: 127-18-4
中文名稱: 四氯乙烯
英文名稱: Tetrachloroethylene
別 名: 全氯乙烯
分子式: C2Cl4;CCl2CCl2  分子量: 165.82
熔 點: -22.2℃ 沸點:121.2?
密 度: 相對密度(水=1)1.63;
蒸汽壓: 2.11kPa/20℃
溶解性: 不溶於水,可混溶乙醇乙醚等多數有機溶劑
穩定性: 穩定
外觀與性狀: 無色液體,有氯仿樣氣味
危險標記: 15(有害品,遠離食品)
用 途: 用作溶劑

對環境的影響

健康危害

侵入途徑:吸入、食入、經皮膚吸收。
健康危害:本品有刺激和麻醉作用。吸入急性中毒者有上呼吸道刺激症狀、流淚、流涎。隨之出現頭暈、頭痛、噁心、嘔吐、腹痛、視力模糊四肢麻木,甚至出現興奮不安、抽搐乃至昏迷,可致死。慢性中毒者有乏力、眩暈、噁心、酩酊感等。可有肝損害。皮膚反覆接觸,可致皮炎濕疹
當直接接觸時,四氯乙烯經皮膚或在吸入之後經肺而被吸收。人體內該化學物質的量隨著接觸水平和接觸期間體力活動的增加而增加。它在人和動物的脂肪組織中蓄積到某一有限程度。人和動物都能使之代謝,主要以三氯乙酸形式,有時也以2,2,2-三氯乙醇的形式。所有物種,代謝能力都是有限的。但是,代謝程度隨物種不同而異。對於人,大部分四氯乙烯以肺原樣排出。經血液和呼吸對四氯乙烯的排出都很慢,但其排出量則隨著接觸水平的增高而增加。因此,可將該化合物在血液和呼吸中的濃度用於評估人的接觸水平。

毒理學資料及環境行為

毒性:屬中等毒類。
急性毒性:LD503005mg/kg(大鼠經口);LC5050427mg/m3 4小時(大鼠吸入);人吸入13.6g/m3,數分鐘內輕度麻醉;人吸入0.7~0.8g/m3,喉部輕度刺激和乾燥感;人吸入0.5~0.54g/m3,輕度眼刺激和燒灼感,數分鐘適應;人吸入0.34g/m3,可嗅到氣味。
刺激性:家兔經眼:500mg(24小時),輕度刺激。家兔經皮:4mg,輕度刺激。
致突變性:微生物致突變:鼠傷寒沙門氏菌50ul/皿/微粒體致突變:鼠傷寒沙門氏菌200ul/皿。
生殖毒性:大鼠吸入最低中毒(TCL0):1000ppm(24小時,孕後1~22天用藥),有胚胎毒性。小鼠吸入最低中毒(TCL0):300ppm(7小時,孕後6~15天用藥),有胚胎毒性。
致癌性:IARC致癌性評論:動物為可疑性反應。
轉歸:釋放到周圍大氣中的大部分四氯乙烯,由於陽光作用而分解,形成象氯化氫、三氯乙酸和二氧化碳之類的產物。地表水中的四氯乙烯迅速蒸發,在水中幾乎不發生降解。該化合物在地下水中是穩定的,這正是作出由於工業溢漏和廢物堆積造成地下水污染髮生率增加這種考慮的原因。
危險特性:一般不會燃燒,但長時間暴露在明火及高溫下仍能燃燒。受高熱分解產生有毒的腐蝕性氣體。與活性金屬粉末(如鎂、鋁等)能發生反應,引起分解。若遇高熱可發生劇烈分解,引起容器破裂或爆炸事故。
燃燒(分解)產物:氯化氫、光氣。

現場應急監測方法

氣體速測管(德國德爾格公司產品)

實驗室監測方法

監測方法 來源 類別
頂空氣相色譜法 GB/T17130-1997 水質
無泵型採樣器氣相色譜法 WS/T156-1999 作業場所空氣
吡啶-鹼比色法
氣相色譜法 《空氣中有害物質的測定方法》(第二版),杭士平主編 空氣
氣相色譜法 《固體廢棄物試驗與分析評價手冊》中國環境監測總站等譯 固體廢棄物
色譜/質譜法 美國EPA524.2方法 水質

環境標準

前蘇聯車間空氣中有害物質的最高容許濃度:10mg/m3
前蘇聯(1978) 環境空氣中最高容許濃度:0.06mg/m3(日均值)
中國(GHZB1-1999) 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I、II、III類水域) :0.005mg/L
中國(待頒布) 飲用水源中有害物質的最高容許濃度:0.04mg/L
中國(GB8978-1996) 污水綜合排放標準 一級:0.1mg/L
二級:0.2mg/L
三級:0.5mg/L
日本(1993) 環境標準 地面水:0.01mg/L
廢水:0.1mg/L
土壤浸出液:0.01mg/L
嗅覺閾濃度:50ppm

應急處理處置方法

泄漏處置

疏散泄漏污染區人員至安全區,禁止無關人員進入污染區,應急處理人員戴自給式呼吸器,穿化學防護服。不要直接接觸泄漏物,在確保全全情況下堵漏。收修配轉移回收。無法收集的可用多硫化鈣或過量的硫磺處理。
廢棄物處置方法:建議用焚燒法處理。廢棄物和其它燃料混合焚燒,燃燒要充分,防止生成光氣焚燒爐排出的鹵化氫通過酸洗滌器除去。此外,從廢料中回收四氯乙烯再循環使用。

防護措施

工程控制:生產過程密閉,加強通風。
呼吸系統防護:空氣中濃度超標時,應該佩戴防毒面具。緊急事態搶救或撤離時,佩戴自給式呼吸器。
眼睛防護:戴化學安全防護眼鏡
手防護:必要時戴防化學品手套。
其它:工作現場禁止吸菸、進食和飲水。工作後,淋浴更衣。單獨存放被毒物污染的衣服,洗後再用。注意個人清潔衛生。

急救措施

皮膚接觸:脫去污染的衣著,用肥皂水及清水徹底沖洗。
眼睛接觸:立即翻開上下眼瞼,用流動清水或生理鹽水沖洗至少15分鐘。就醫。
吸入:迅速脫離現場至空氣新鮮處。保持呼吸道通暢。保暖並休息。呼吸困難時給輸氧呼吸停止時,立即進行人工呼吸。就醫。
食入:誤服者立即漱口,飲足量溫水,就醫。
滅火方法:霧狀水、泡沫、二氧化碳、乾粉、砂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