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柏一孔橋

四柏一孔橋

翠微山的南麓,綠樹叢林中有一處代正統年間建的法海禪寺,寺廟有550多年歷史,寺中以明代壁畫聞名,寺前200米外山溝上橫跨著一座單孔石橋,橋名“四柏一孔”橋。青石券洞上鐫刻著“四柏一孔橋”五個字。每當夏季來臨,清洌泉水匯成小溪,潺潺流經橋底;周圍蒼松巨柏又給這座古老寺廟增添勃勃生機。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四柏一孔橋
  • 地點翠微山的南麓
  • 歷史:550多年
  • 橋型:單孔石橋
地理位置,得名,歷史典故,民間傳說,文學作品,

地理位置

翠微山的南麓,綠樹叢林中有一處代正統年間建的法海禪寺,寺廟有550多年歷史,寺中以明代壁畫聞名,寺前200米外山溝上橫跨著一座單孔石橋,橋名“四柏一孔”橋。青石券洞上鐫刻著“四柏一孔橋”五個字。每當夏季來臨,清洌泉水匯成小溪,潺潺流經橋底;周圍蒼松巨柏又給這座古老寺廟增添勃勃生機。
四柏一孔橋四柏一孔橋

得名

四柏一孔橋為由模式口去法海寺必經之地。
法海寺的古樹名木很多,在山門前西南方的香道上,有一座小石橋。小石橋是香道的三岔口,就在小石橋的四角各生長著一棵古柏,古柏的根都生長在小石橋的石縫中,成為一奇觀,由法海寺文物保管所第一任館長孫培元先生命名為“四柏一孔橋”。四柏一孔橋為由模式口去法海寺必經之地。四柏一孔橋位於法海寺護法金剛殿前100米處,將南北連成一線。橋長5米,寬3米,石板橋面,沒有欄板,更無橋墩,橋面拱起,俗稱“羅鍋兒橋”。橋東、西兩側對稱地長有柏樹,每邊2棵,共4棵,好像是四大天王守護著寺院,人們叫它們“四大天王柏”。新中國建立後,為方便車輛通行,改建為平橋。1999年5月,區政府撥專款2萬元重修四柏一孔橋。 2006年,經石景山區人民政府批准,四柏一孔橋被列入石景山區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歷史典故

明戌化年間,憲宗朱見帝與妃游翠微山法海禪寺,遇清溪阻,即令伐樹搭橋。眾侍從欲伐山木,竟均不成材,憲宗笑曰:“即不成材,便不罰它把橋搭。”言罷,揚長而去,眾人相視無計,忽一大臣拍手道:“然也”眾人急問,曰:“皇上所罰乃指此溪邊四柏,岩以之為橋墩,不正合聖心乎。”眾人恍然急急動手。
帝回見橋成笑言:“謝天謝地,此渡有益深思,猶去,不伐有木,此四柏一孔橋,棟樑天成,當有深意。”從此,民間傳說,皇上已封此橋為“界橋”,過橋上山即入仙境矣……

民間傳說

“四百零一孔”橋
明代正統初年,皇帝朱祁鎮年少,宮中重用太監。太監李童搞了一筆錢,在別人指點下選中了翠微山的南麓,開工建寺院,時間過了五年,寺廟建的差不多了。李童打著報皇恩的旗號,為監督法海寺建築工程,搬到寺廟裡住了下來,心裡卻盤算著怎樣從工程中剋扣銀兩。每日都在院裡院外轉悠,對寺廟的一柱、一牆、一瓦進行檢查,連續五天都挑不出毛病,心裡一陣陣不痛快。 第六天,工程總管把各項開銷一一向李童匯報,其中一項是工匠們的工錢,李童一聽需要那么多銀兩,心裡不免一緊。在這工程的全部銀兩中,李童原打算就出三分之二的錢,如今要支付了工匠們的全部工錢,自己所剩的銀兩就會大大減少,所以他對總管說:“待明日我查看完畢再撥發吧!”
第七天。李童獨自在各處轉悠,想在雞蛋里挑骨頭,不找出毛病不死心。李童從寺內轉到寺外,在距離寺門200餘米處,有一條4米左右寬的山溝,山水流淌,水面上是木板搭的浮橋,李童不覺內心一喜,低聲說道:“好,有了!”回到院裡,李童把所有工匠招呼出來聽他講話。開始先是夸工匠們如何能幹,末了才裝出一副為難的樣子說:“今天是八月十三,聽說八月十五皇帝要來此遊玩,寺前的木板橋禁不住皇帝車輦,所以你們要在兩天內修好四百零一孔橋。這‘四百’代表皇威威震四方;這‘零一’代表皇帝乃一國之主。若兩天內建好四百零一孔橋,不但按原來約定付足你們的全部銀兩,而且每人另獎五兩銀子。相反,要是完不成,每人扣除一百兩銀子。”工匠們一聽,肺都氣炸了。明知李童是耍花招,想藉此剋扣他們幾年來的血汗錢,工匠們只是敢怒而不敢言。有人小聲憤憤地說:“李童這人的心是又黑又貪。”
當天夜裡,大夥都睡不著覺,一籌莫展地湊在一塊兒合計對策。屋裡氣氛特別沉悶,只聽得一聲接一聲的嘆氣聲。眼見天就大亮了,半個法子也沒想出來。太陽從東邊慢慢悠悠繞到了西邊,工匠們一整天都沒吃沒喝。有一個叫路於的江西老工匠,獨自悄悄走出法海寺,來到山溝邊。坐在那裡呆呆地望著流淌的水自言自語:“水呀水,難道我們這些人幾年來拼死拼活掙的血汗錢真的要付之東流了嗎?”這時,夕陽的餘暉照在水面上,水面上有幾棵樹的影子在搖動,搖來搖去,搖得路於眼前一亮,有辦法了!路於三步並作兩步返回寺里,告訴大家快快回去吃飯睡覺,待到正月十四的四更天時,各自帶好鋸、鍬、鎬、繩子等工具到山溝邊碰頭,不過大家千萬不要聲張,免得太監李童又要出什麼鬼花樣。
再說李童,這一天心裡別提有多高興了,躲在屋裡細吃慢喝,時不常地哼兩句小曲。心想:“這幾百兩銀子,眼看就要到手了,你們再有神機,也不如我李童妙算。”正月十五金雞報曉之時,李童倒背著手,邁著四方步踱到屋外,台階還沒下完,就聽有人上氣不接下氣地跑來稟報:“大人,不好了,工匠們已經把橋建好了。”李童大驚,急匆匆來到溝邊。只見工匠們仨一群倆一夥,聚在那裡聊天。李童問:“四百零一孔橋在哪兒?”工匠們指指前面,四棵橫臥的樹幹露出水面一米多,各有一個彎曲的弧度,靠西邊的樹往東彎曲,靠東邊的樹往西彎曲,兩兩對稱,猶如一斧劈下,一大塊青石板恰好被四棵樹擔住,青石板面稍稍向上隆起,不偏不倚,嚴絲合縫,恰好是一座橋,李童心裡也不由得暗暗叫奇。但他卻表現出一副不以為然的樣子問:“現在才有一孔橋嗎?那四百在哪兒?”路於不緊不慢地指著溝兩端撐著石板的四棵柏樹數到:“一、二、三、四,不正好是四柏嗎?”巧妙地用柏與‘百’的諧音,“四柏零一孔”橋就造好了。太監李童無計可施只能支付工匠們的銀兩。
傳說歸傳說,柏木橋不可能用百年,“四百零一孔”橋稱“四柏一孔”橋。位於山門殿前石台階下道路的轉彎處,此橋還是寺廟與外邊的界橋。橋單孔水泥拱券,石砌橋身,方石鋪橋面緩坡,橋長5.7米,寬4.1米,橋面到溝底2.5米,橋岸的四角各有一棵百年以上的古柏樹,筆直翠綠,夾立橋旁,橋的西南角立一山石,刻文講述“四柏一孔”橋的故事。

文學作品

秋遊法海寺
紅牆黃瓦白皮松,綠蔭懷抱龍泉涌,
京西古剎法海寺,倡議監修明李童。
四柏一孔石橋拱,經文鑄刻青銅鐘,
精美藻井曼佗羅,宮廷壁畫留芳名。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