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開放大學

四川開放大學

四川開放大學是在四川廣播電視大學的基礎上籌建的。四川開放大學是以遠程開放教育模式為目標,是努力實現建設學習型社會、實施終身學習採取的一項重要的戰略舉措。在開放大學教育的模式下,針對開放教育的環境,探索開放大學校訓的精神價值、網路平台的視覺環境、網上師生等活動,進一步構建四川開放大學的精神、物質、行為文化。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四川開放大學
  • 英文名:Sichuan Open University
  • 簡稱:川開大
  • 創辦時間:1979年
  • 類別:公立大學
  • 學校類型:綜合性高校
  • 所屬地區:四川省
  • 現任校長羅大玉
  • 主管部門:四川省教育廳
  • 校歌:《托起祖國的太陽》
  • 主要院系:財經,政法,理工,醫科,外語,農科,藝術,國防等
  • 學校地址成都市一環路西3段3號
  • 前身:四川廣播電視大學
模式,學校簡介,辦學形式,辦學優勢,

模式

目前,四川開放大學可以滿足公民多樣化學習、個性學習和終身學習的需求。它實施學歷教育,開展非學歷繼續教育和人力資源培訓,構建社會公民生活教育。在遠程開放這種現代教育模式下,開展多種形式的開放式教學研究

學校簡介

四川開放大學(原四川廣播電視大學)創建於1979年,是經中共四川省委、省人民政府批准建立,運用現代信息技術開展遠程開放教育的省屬綜合性高校。學校以培養適應社會經濟發展需要的套用型、技能型專門人才為辦學宗旨,致力於構建全民終身學習平台,建設四川終身教育體系,為各類求學者提供繼續學習和終身學習的機會。34年前,鄧小平同志倡導並親自批准,學校和全國各地廣播電視大學相繼成立,揭開了我國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手段開展遠程開放教育的序幕。34年來,全省電大人風雨兼程,探索發展,走出了一條適應國情、省情的遠程開放教育之路,為建立四川開放大學奠定了堅實基礎。

辦學形式

學校堅持“面向基層、面向農村、面向邊遠地區和少數民族地區”的辦學方向,將重心下移,以普通高校覆蓋不到的基層、農村、邊遠地區作為自己的主戰場,把高等教育辦到學生的家門口,為地方培養“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的高等專門人才。培養對象定位於在職人員,開展學歷教育和非學歷教育,培養套用型高等專門人才。電大註冊的高等學歷教育的學生中,90%以上為來自全省基層和鄉村的在職人員。學習形式主要定位在業餘學習。遠程、開放、現代化是我們的辦學特色,通過統籌規劃、分級辦學、分級管理的系統,利用現代化的教學手段實現遠程教與學的整合,形成了“大學+系統+平台”的辦學模式。
四川開放大學堅持多形式、多層次、多規格、多功能辦學,舉辦了成人高等學歷教育開放教育高職教育、電視中專等學歷教育,開設有大學本科、專科、中專等層次的8大科類160餘個專業。此外還辦有社區教育、師資培訓、崗位培訓、專業證書教育等非學歷培訓。2009年開始,學校開展了“一村一名大學生”項目,培養大學生村官,找到了一條服務新農村建設的新路子。

辦學優勢

開放辦學。一是教育對象的開放。學校實行經資格審核入學的制度,凡符合入學資格條件的求學者,經資格審核後均可註冊學習。同時,在專科層次建立了課程開放制度,不具備專科入學條件的求學者可註冊進行課程學習。二是開放靈活的學習模式。實行完全學分制學籍八年有效,實行滾動開課和滾動考試,學生可根據所選專業的情況自主選擇課程、學習時間、學習進度等,修滿規定的學分即可畢業。三是個性化的教學模式。逐步形成“學導結合”、“面授+網上教學+自學”、“系統+平台+資源”的教學模式。建立了遠程教學平台,實行課程教學資源開放,學員可根據個人需要進行選學。四是體貼的支持服務。逐步建立覆蓋全過程的學習支持服務體系,通過專業輔導員、面授輔導、電話答疑、網上互動、電大線上平台學習論壇、Email等多種途徑和方法,為在職人員提供實時和非實時的學習支持服務。
系統運作。省校及所屬22所市州系統電大、110所縣級電大分校組成了覆蓋全省城鄉的遠程辦學網路系統。全省電大系統完善了數位化、互動式的遠程教學平台。省校及所屬市州電大都建立了100兆以上的校園網,縣級電大建立了10兆以上校園網、OA系統及遠程教學平台。各級電大分級辦學、一體化運作。市、縣電大由當地政府舉辦和管理,其教學業務接受省級電大的指導和管理。全省電大搭建了辦學共同體,在招生、教學、資源配置、學生管理、考試服務等方面分工協作,共同做好全過程的教學及教學管理和學習支持服務,共享辦學成果,形成了系統辦學的優勢與特色。
資源共享。電大聘請全國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優秀教師和專家,由他們擔任課程主講教師和教材主編,為各地學生提供高質量的課程資源。學校整合中央電大(國家開放大學)和全國其他兄弟電大的數位化學習資源,搭建了“電大線上”等遠程教學平台,為全省各級電大提供數位化學習資源服務。目前,學校已成為國家數位化學習資源中心四川中心,與全國電大系統共建共享優質網路課程資源。
質量保障。一是教學過程實行“五統一”,即統一教學計畫、統一大綱、統一教材、統一命題、統一評卷。教學計畫中60%的課程實行全國電大“五統一”,其他40%的課程實行全省電大“五統一”。二是發揮系統辦學優勢,落實教學過程,保障教學質量。各級電大分工協作,共同落實教學環節,為分散在各地的學生提供周到細緻的學習支持服務。三是嚴格考試管理,狠抓考風考紀。全省電大統考的課程按秘密件進行操作。試卷的命制、運送、保管等各環節均有嚴格的保密要求。實行巡蹲考制度,堅持考前培訓、誠信教育,嚴肅處理考試違紀事件。近年來,我省電大開展的開放教育項目順利通過了教育部專家組的兩次評估,在實踐中探索構建的教學及教學管理模式得到了普通高校專家和廣大學員的認同。
人才培養。學校堅持學歷教育與非學歷繼續教育協調發展,為經濟社會發展培養大批優秀的套用型人才。截至2012年底,累計培養本科、專科、中專畢業生74.8萬人,現有在校學生17.6萬人(未含西河校區華新高職學院5874名全日制高職學生和2.5萬普通高校網路教育學生)。2012年,全省電大系統共開展非學歷培訓20.65萬人次。
教學改革。學校堅持內涵建設,積極探索遠程開放教育人才培養模式,促進現代信息技術與教育的深度融合,在教學改革上取得顯著成效。截至2012年底,學校已建成國家級精品課程1門,省級精品課程19門,廣播電視大學精品課程6門,省級高職高專精品專業1個。近年來累計獲得省級以上教學成果獎30餘項,獲省哲學社會科學、中央電大、全國成人教育等優秀成果獎項10餘項,出版研究著作3部,其中包括省人民政府高等教育教學成果獎一、二、三等獎等多項獎勵。
服務社會。學校堅持教育扶貧,致力於民族團結進步事業,積極開展對口支援,大力支持民族地區科教文衛事業的發展。截至目前,已實施各類援助項目110餘個,累計向甘孜阿壩涼山等少數民族地區的有關單位和個人捐款捐物折合人民幣1100餘萬元(不含災後重建援助資金),免費培訓教師和醫務人員300餘人。2009年9月,國務院授予四川電大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模範集體稱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