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諧劇

四川諧劇

四川諧劇是民國時期產生的一種新型曲藝品種,由王永梭於1939年首創。其特點是採用話劇手法,以博笑為手段,採用幽默風趣的四川方言,置嚴肅的主體於輕鬆活潑的笑料之中。一個演員、扮演一個角色(有時兒個角色)、表演一台戲、其他人物則通過演員的表演動作和神情,顯示他們的存在,有些類似單口相聲、獨角戲和單簧,被譽稱為"一人上場、滿台生輝"。 四川諧劇是四川文化土壤中產生的一支藝術花朵。65年來,從隻身創始諧劇的王永梭先生到現在在表演上以沈伐、塗太忠、李永玲為代表,在創作上以包德賓、嚴西秀為代表的春花爛漫,諧劇藝術已經在中國文藝的百花園中產生了難以抹殺的藝術地位和社會影響力。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四川諧劇
  • 產生時間:民國時期
  • 創始人:王永梭
  • 時間:1939年
諧劇作品,四大尷尬,

諧劇作品

諧劇創始人王永梭1939年冬在合江縣慶祝新軍的遊藝晚會上自編自演第一個諧劇《賣膏藥》。1943年他將這一新曲正式定名為“諧劇”。此後,王永梭又陸續創作演出《扒手》、《黃巡官》、《趕汽車》、《開會》、《喝酒》等20餘個諧劇。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王永梭又創作演出《在火車上》、《打百分》、《結婚》、《自來水龍頭》等新劇目。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後,諧劇藝術得到極大的普及和發展,湧現出沈伐塗太中等一批頗有成就的諧劇演員。創作演出《這孩子像誰》、《霉不醒》、《我表個態》、《零點七》、《聽診器》等一批新劇目
四川諧劇

四大尷尬

四川喜劇源遠流長。四川話以幽默、風趣被譽為“最雅的方言”。但遺憾的是,在藝術形式多樣化的今天,諧劇似乎已變得越來越式微,在全國發出的聲音也越來越小。曾經輝煌的諧劇為什麼會越來越邊緣化?
尷尬一:《0.7》一說十幾年
1998年,“諧劇之父”王永梭去世,諧劇的一個時代隨著大師的離去而結束。沒有大師的諧劇,這個四川曲藝中最具代表性、最有影響力的曲種也逐漸走向低谷。創作乏力,後繼乏人,不少諧劇演員遺憾地表示,“以前演一出,下面笑成一片;現在呢,每過一個冬,掌聲笑聲就會又少一批。” 演員越來越沒東西演,市場越來越窄。這一點,就連諧劇第二代領軍人物沈伐也不能避免。他與編劇包德賓是一對合作了30年的諧劇“黃金搭檔”,正是包德賓寫的《0.7》將沈伐送上了春晚,但因誤會,他們有10年的時間相互沒說過一句話。無米下鍋,沈伐的《王保長》《0.7》只好一說十幾年,不斷炒陳飯。沈伐和包德賓冰釋前嫌“第二次握手”後,包創作了《紅樓笑夢》,沈伐稱,“我們10年的誤會對諧劇的發展真是一個錯誤。”
尷尬二:全川編劇僅兩位
那為什麼諧劇的創作會面臨如此困境呢?
沈伐弟子、第三代諧劇演員王迅坦言,在市場經濟大潮衝擊下,編劇的創作與收入不成正比,創作失去了積極性,不少諧劇編劇都改行去寫小品、電視劇,專業創作諧劇的編劇隊伍急減,數量上不去,作品質量也江河日下,目前諧劇高質量的作品可謂鳳毛麟角。
張廷玉是第一個女諧劇演員,她對現在諧劇的發展不無擔憂,“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的價值觀和審美需求發生了很大變化,這就需要我們的節目也與時俱進,但我們的很多劇本中缺乏反映時代和熱點的新鮮點子,為了搞笑不惜流於庸俗。失去了創新精神,也就意味著失去觀眾。”
當年王永梭集編、導、演於一身,編導演的矛盾並不突出。但第二代諧劇弟子中,卻少有集創作、演出於一身的人才。沈伐說:“嚴格地講,目前四川的諧劇編劇只有兩位———包德賓和嚴西秀,他們要為那么多演員寫劇本顯然不現實。”
記者了解到,諧劇對編劇的要求很嚴,需要編導演三位一體進行創作,先有文學腳本,再搬上舞台嘗試,再度創作,要與演員不斷地溝通、不斷修改。而就劇本而言,由於要由一個人展現故事和矛盾衝突,所以編劇也需要想得很細,語言要很精密,沒經過專業培訓的人無法吃這碗飯。事實上,市場越萎縮,越無人願意從事諧劇創作。創作和諧劇市場之間陷入了惡性循環。
尷尬三:缺乏大師級演員
因為電影《瘋狂的石頭》被大眾熟悉的王迅坦言,諧劇很考演員的手藝。“優秀的諧劇演員一個人站在舞台上表演,和虛擬的人交流,觀眾卻感覺熱鬧、生動。但有些演員缺乏專業精神,表演隨意,甚至乾脆自由發揮,哪裡能加包袱就拚命加。站在舞台上那一刻,自己都不相信眼前有‘人’,眼神看過去都是亂的。觀眾好聰明嘛,哪肯買賬!活生生把諧劇的牌子砸了。”
中國曲藝家協會主席劉蘭芳更一針見血指出,缺乏名演員也是諧劇的癥結。“諧劇在王永梭走了之後,就沒有出過大師級的優秀演員,要知道一個劇種的興起,優秀的演員是最關鍵的因素。”
尷尬四:第三代青黃不接
沈伐遺憾地告訴記者,目前在舞台上堅持演諧劇的人不多了。“第二代演員中還在演出的已寥寥無幾,第三代演員更青黃不接。我很著急。”他稱,第三代演員中,他的徒弟王迅,胖妹鐘燕萍算是比較冒尖的,《鵲橋熱線》《鄉村播音員》觀眾也比較認可,但是他們大量的時間是去拍影視劇、或者出唱片。獨木難成林,光是幾個演員支撐,也難成氣候。“第三代傳人中誰能接過大旗?尚無定論。”沈伐言語中難掩期盼之情。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