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地形

四川地形

四川省地跨青藏高原橫斷山脈雲貴高原秦巴山地四川盆地等幾大地貌單元,地勢西高東低,由西北向東南傾斜。最高點是西部的大雪山主峰貢嘎山,海拔高達7556米。地形複雜多樣。以龍門山一大涼山一線為界,東部為四川盆地及盆緣山地,西部為川西高山高原及川西南山地。山地、高原和丘陵約占全省土地面積的97.46%,除四川盆地底部的平原和丘陵外,大部分地區嶺谷高差均在500米以上。最低處在廣安市鄰水縣的御臨河出省處,海拔僅184米,與貢嘎山相差7300餘米。地表起伏之懸殊,在中國僅新疆、西藏可比。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四川地形
  • 外文名:The Terrain of Si Chuan
  • 地理位置:中華人民共和國,四川省
  • 占地面積:四川省土地面積的97.46%
簡介,四川盆地底部地區,四川盆地邊緣地區,川西南山地區,川西北高原地區,土 壤,

簡介

四川盆地底部地區

四川盆地是我國四大盆地之一,面積17萬平方公里,海拔300-700米,四周為海拔1000-4000米的山地所環抱。盆地底部龍泉山以西為川西平原區,由成都平原、眉山-峨眉平原組成。其中,成都平原面積達8000平方公里,是西南地區最大的平原。龍泉山以東地區為盆地丘陵地貌區。該區地貌條件差異較大,據此又可分為川中方山丘陵、川東平行嶺谷區兩個地貌亞區。華鎣山主峰高登山海拔1704米,是盆地內最高峰。

四川盆地邊緣地區

四川盆地邊緣地區地形以山地為主,山地面積占總面積的93%。其中,又以海拔1500-3000米的中低山地為主,占山地面積的96%左右。該區主要的山脈有:北東緣的米倉山大巴山;東南緣的大婁山、七曜山、巫山;西北緣、西南緣的龍門山邛崍山大相嶺等。盆地西南緣的佛教名山峨眉山以及西北緣的道教名山青城山均為馳名中外的旅遊勝地。區內最高峰為西部岷山主峰雪寶頂,海拔5588米。該區丘陵和平原較少,零星分布山地之間,平原在當地俗稱為壩子。比較有名的有廣元壩子、天全壩子等,是當地的農業中心。

川西南山地區

川西南山地區川西南山地區位於青藏高原東部橫斷山系中段,地貌類型為中山峽谷。全區94%的面積為山地,且多為南北走向,兩山夾一谷。山地海拔多在3000米左右,個別山峰超過了4000米。主要山脈有小涼山、大涼山小相嶺錦屏山。最高峰為九龍與康定交界處的仁宗雪山,海拔高達6079米。本區東部的大涼山山地為山原地貌。山原頂部海拔為3500-4000米,北部為大風頂,南部為黃茅埂。本區中部的安寧河谷為平原,面積約960平方公里,是我省第二大平原。

川西北高原地區

川西北高原地區為青藏高原東南緣和橫斷山脈的一部分,地面海拔4000-4500米,分為川西北高原和川西山地兩部分。川西北高原地勢由西向東傾斜,分為丘狀高原和高平原。丘谷相間,谷寬丘圓,排列稀疏,廣布沼澤。分布在若爾蓋、紅原與阿壩一帶的高原沼澤是我國南方地區最大的沼澤帶。川西山地西北高、東南低。根據切割深淺可分為高山原和高山峽谷區。主要山脈有岷山巴顏喀拉山、工卡拉山、大雪山、邛崍山、沙魯里山。大雪山主峰貢嘎山海拔7556米,它不僅是四川第一高峰,也是世界著名高峰。

土 壤

四川地域遼闊,土壤類型豐富,垂直分布明顯。平原,丘陵主要為水稻土、沖積土紫色土等,是全省農作物主要產區。高原、山地依海拔高度分別分布不同土壤,其中多數有利於不同作物的生長。
四川大部分地方為紫色土,系侏羅紀、白堊紀紫色砂岩、泥岩風化而成。主要分布於四川盆地內海拔800米以下的低山和丘陵上。該土壤內富含、鐵、等元素,土質風化度低,土壤發育淺,肥力高,面積約16萬平方公里,是四川分布面積最廣的土壤之一。
盆地四周的山地、盆地內沿江兩岸及川西平原的階地和丘陵上,分布著黃壤。一般海拔1000-1200米。它是石灰岩、砂岩、頁岩、變質岩和第四紀礫石,在中亞熱帶四季分明的濕熱條件下風化發育而成。有明顯的富鋁化和黃化過程,膠體矽鋁率2.1-3.1。黃壤自然肥力較高,但粘性重,酸性強。在盆地的山地中,還分布有黃棕壤黃褐土
川西南山地河谷遍布紅壤及黃紅壤,主要在安寧河金沙江、雅礱江谷坡階地以及湖盆台地,海拔1100-1800米。甘孜州局部地區的紅壤可達海拔2100米以上。紅壤的母質是花崗岩、變質岩、砂、泥岩和第四紀老沉積物,在長期乾濕季分明的濕熱條件下,風化而成。膠體矽鋁率1.33-2.33,酸至微酸性,粘性重,瘦硬,嚴重缺磷,土壤肥力低。
川西北高山分布著大量的森林土草甸土,主要有高山草甸土,分布在高山林線以上,海拔3000-4700米,草根層10厘米左右,有機質約15%,微酸至中性,有腐殖化草甸化,海拔低處可開墾成農地,高處是天然牧場。
高山寒漠土,分布於高原及高山頂,海拔4700-5000米,雪線以下,高山草甸土以上。岩石遭受物理風化為主,成土作用弱,常為多稜角狀碎石。沿岷江大渡河雅礱江金沙江上遊河谷兩側尚分布有棕壤暗棕壤褐土等。
暗棕壤,分布在山原中上部,海拔2800-3000米,粘土礦物以蒙脫石為主,鐵的游離度低,膠體矽鋁率2.4-4.1,弱酸至酸性,鹽基飽和度大於60%。 棕壤,分布在海拔2000-2700米處。酸或弱酸性,膠體矽鋁率2.7-3.3,鹽基飽和度不飽和至飽和,腐殖質4-7%,自然肥力高
褐土,分布在海拔1000-2500米處。以黃土母質發育而成,表層為無至弱石灰反應,下層在50-70厘米處有鈣積層,PH值7.5-8.0。
沼澤土,主要分布在若爾蓋地區。是寒冷潮濕條件下,沼澤草甸植物在山原窪地和河谷窪地所形成。其表層為草根層,下部為礦物質潛育層有機質含量5-25%,氮和磷的含量也高,形成特有的泥炭層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