喻建十

喻建十

喻建十,別號不動容齋主,1959年生於天津。國家教育部美術類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天津市美術家協會理事;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中國書法家協會教育委員會委員、天津市書法家協會副主席;天津美術學院中國畫系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天津商業大學客座教授。喻建十自幼從外祖父、天津美術學院教授王頌余學習書畫。喻建十畫作,積加處、潑灑處,墨色莫不明淨清整而厚潤,如水之碧,如霜之潔,格高意遠,萬類由心。著有《王頌余教學范圖》《名家說名畫——喻建十說黃慎》《中國畫孤本鑑賞——五百羅漢圖》《書法藝術學》《中國山水畫名家精品集——喻建十》等。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喻建十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族
  • 出生地:天津
  • 出生日期:1959年
  • 職業:藝術家,教授
  • 主要成就:從事傳統繪畫教學及傳統文化傳播
  • 代表作品:波濤萬里堆琉璃,逍遙安居圖,山暝幽居,高浪蹴天浮等
人物簡介,獲獎榮譽,書畫展覽,出版著作,藝術論述,藝術風格,山水畫風格談(王平),繪畫淺評(章遲),作品賞析,

人物簡介

喻建十,男,1959年12月生於天津。 
國家教育部美術類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  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天津市美術家協會理事
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中國書法家協會教育委員會委員
天津市書法家協會副主席。
天津美術學院中國畫系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
蘭州大學特聘萃英講席教授、天津商業大學客座教授。
喻建十喻建十
喻建十自幼從外祖父、天津美術學院教授王頌余學習書畫。
1985年畢業於天津美術學院繪畫系中國畫專業,留校任教。
1993年公派赴日留學。
1996年畢業於日本國立大阪教育大學研究生院,獲碩士學位,
後任教於日本明海大學, 2003年底回國任教。
2004年起任天津美術學院中國畫系副系主任。
2007年起任天津美術學院教務處處長至今

獲獎榮譽

1979年:天津文物博物學術大會論文二等獎。
1982年:第1屆全國大學生書法展三等獎。
1986年:第1屆天津青年藝術節一等獎(美術)。
1991年:獲天津市'90文藝新星榮譽稱號。
2000年:日本第36屆亞洲國際現代美術展優秀作品獎;
亞洲國際和平現代美術展海外選拔獎。
2009年:《建構美術院校實驗教學體系的研究與實踐》
(第二完成人)獲天津市第6屆教學成果一等獎。

2009年:天津市教委重點研究項目
《天津美術學院最佳化學科建設,突出專業特色,探索創新人才培養模式的研究》(子課題負責人)
天津市高等學校加快培養急需人才重大研究立項——創意產業基地建設的研究

2010 年:天津達沃斯國際論壇會議大廳貴賓接待室巨幅山水畫(10.57×3.5米)
天津迎賓館貴賓廳巨幅山水畫(6.45X2.10米)

2012年:紀念毛澤東《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發表70周年天津美術作品展》二等獎。

書畫展覽

1979年:
  天津第2屆青年美展
1982年:
  第1屆全國大學生書法展
1983年:
  天津第3屆青年美展
1986年:
  第1屆天津青年藝術節美展
1987年:
  全國美展(建軍50周年紀念美展);
天津書法藝術節展
1989年:
  第7屆全國美展
1990年:
  文化部中國畫藝術研究院天津美術學院中國畫教師展
1991年:
  天津墨海初瀾展;
天津畫家書法展
1992年:
  全國第1屆山水畫邀請展;
香港中國畫新人展;
台灣美術作品研究展
1995年:
  書畫3人展(大阪橘畫廊)
1997年:
  個展(東京納拉亞畫廊);
個展(市川市畫廊);
書畫4人展(調布市文化會館)
1998年:
  個展(東京MD中心畫廊);
墨彩畫3人展(東京都尼奇畫廊)
2000年:
  第36屆亞洲國際現代美展(東京都美術館);
亞洲國際和平現代美術展(南京博物館)
2001年:
  第14屆日本描繪自然展(東京上野之森美術館);
第37屆亞洲國際現代美展(東京都美術館);
第16 屆日中水墨畫契約展(東京都美術館)
2002年:
  第38屆亞洲國際現代美展(東京都美術館);
亞洲現代美術選拔小品展(東京都交通會館)
2003年:
  個展(川崎市澤田畫廊)
2004年:
第10屆全國美術展覽天津展區展
2005年:
  情景與詩文中國畫學術交流展(天津日報大廈展廳);
新語境新探索中國畫學術交流展(大港區文化局展廳)
2006年:
  中日法國際當代美術作品展(天津美術學院美術館)
2007年:
  天津中國畫名家精品展(天津經緯藝術館);
唯美的追求——喻建十、陳福春畫展(天津經緯藝術館);
中國畫高端精品展(天津文聯、美協主辦)
2008年:
  水墨本味——當代中國畫名家學術邀請展(中國國家畫院)
2009年:
  天津市第11屆美術作品展;
天津市第六屆書法篆刻作品展;
喻建十、劉文生作品聯展(衡水市文聯主辦);
環渤海新視線美術作品大展(天津市委宣傳部);
慶祝建國60周年美術作品展(天津市委宣傳部);
觀照(天津6號院創意產業園);
澳門回歸10周年國際美術展(澳門)
2010年:
   天津夏季達沃斯論壇藝術展
2012年:
  紀念毛澤東《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發表70周年天津美術作品展》
《慶祝延安文藝座談會講話發表70周年全國美術作品展》
天津夏季達沃斯論壇藝術展
第13屆日本國際現代美術展
全國書法名家作品展
天津第7屆書法展
2013年:
  第九屆水墨泰山——中國畫提名展
第14屆日本國際現代美術作品展
喻建十書畫精品展
第五屆中國書畫名家精品展

出版著作

《書法章法導引》1990年 天津楊柳青出版社
《中國書法鑑賞大辭典》(參與編寫)北京大地出版社
《怎樣寫行書》(合著)1992年 天津人民美術出版社
《中國畫孤本鑑賞——五百羅漢圖》1994年 天津楊柳青出版社
《老年書法基礎訓練》(合著)1995年 天津人民美術出版社
《王頌余教學范圖》2005年 天津人民美術出版社
《名家說名畫——喻建十說黃慎》2006年 河北人民美術出版社
《書法藝術學》(譯著)2008年 四川人民出版社
《當代中國著名山水畫家——喻建十專輯》河北美術出版社
《中國山水畫名家精品集——喻建十》四川美術出版社

《澄懷觀道——喻建十書畫作品集》 2012年 河北教育出版社 

《書法基礎訓練》 2013年 天津美術出版社  

《秉燭集——喻建十山水畫作品集》 亞洲文化交流協會

藝術論述

《論書畫同源》 1979年 天津文物博物學術大會發表 
《淺析倪瓚繪畫的形式構成》 1984年《美術叢刊·27期》 (上海美術出版社)
《對傳統書法的反思與前瞻》 1986年 環渤海地區書學大會發表
《藝術研究·秋季號》(天津社會科學院出版社)
《書法的回顧與瞻望》1987年《書法藝術·第5期》 (遼寧人民美術出版社)
《書法的形式構成》 1992年《美術嚮導·第1期》 (北京人民美術出版社)
《書法的節奏》 《美術嚮導·第2期》
《書法的運動感與空間感》 《美術嚮導·第4期》
《書法的平衡與對比》《美術嚮導·第6期》
《胸藏萬卷書 筆下開生面——王襄及其書法》1993年《天津書法300年》 (天津楊柳青畫社)
《日本現代書法的胎動》 (譯文) 1994年《北方美術·第5期》 (天津美術學院學報)
《喻建十墨彩世界》 ('98年掛曆) 1997年 日本古林紙工株式會社
《〈斉白石全集·前言〉》(日文) 1998年  《書道·季刊53號》 (日本東京書道研究所)
《日本繪畫市場拉雜談》 《北方美術·第20期》(天津美術學院學報)
『形小象大 縮龍成寸』    2000年 日本「留學生新聞」2月15日號
『日本水墨畫十人談―1清浄枯淡的雪舟』  「留學生新聞」8月15日號
『日本水墨畫十人談―2不讓前賢再立高標』  「留學生新聞」10月1日號
『新世紀が來る前に』(日文)    「海外芸術交流協會會報第3號」
『日本水墨畫十人談―3炳爍聯華英筆奇氣』  「留學生新聞」12月1日號
『日本水墨畫十人談―4物以貌求心以理應』 2001年 「留學生新聞」2月1日號
『日本水墨畫十人談―5大器晚成 大象無形』  「留學生新聞」3月15日號
『日本水墨畫十人談―6洋風·漢骨·大和魂 』  「留學生新聞」5月1日號
『日本水墨畫十人談―7大觀的藝術 藝術的大觀』   「留學生新聞」6月15日號
『日本水墨畫十人談―8英年早逝的橫山操』 「留學生新聞」9月15日號
『談小松均水墨畫的“矯往過正”』 2002年 「留學生新聞」4月1日號
『美在一波三折間――試論楊佩璋繪畫的風格流變』 「北方美術 第37期」 
『研ぎ澄まされた美的感覚と漂う品格』  「ARTEX」No.14
『ゆったりした空間を構築している奧行きの美しい世界』 
『一気呵成の力作の前に脫帽しなければならない』
『意気軒昂の存在感がある凝固の音楽』
『従來の「定說」と「技法」にこだわらない自己尊重の書』
『無國境な靜謐と超自然的な詩情世界』
『人物像の追求と絵畫的な探求心が発揮された秀逸な作品』
『新意を法度の中に出し、妙理を豪放の外に寄す』
『秀作からみた賛嘆すべき悟性と怠らない努力』
『至難の腕前と人より勝った気迫で創った芸術像』
『人間の生きている意義は今の一刻にあるー栗田郁子からの提言』
『雄大にして涼やかな境地を感じさせる穏やかな書』
『書風から顕われた優しい素樸な人格』
『のびやかな墨線のメロディーで演奏したセレナーデ』 「ARTEX」No.15
『全面素養を持つ書の秀材』
『伝承と革新の問題を解決した見事な見本』
『木の三分の深さまで屆いた力の強さ』
『升華浄化された精神世界の克明な描寫』
『黃庭堅行書の神韻を得た秀作』
『溫かい墨線から溢れた慈愛に感動する』
『心の脈動を感じる思いきりよい銳い線質』
『誠意を持って「誠意」をつくる』  「ARTEX」No.16
『千変萬化の線質から溢れてきた豊かな墨線美』
『「婆娑而飛舞鳳、宛転而起蟠龍」-蕭衍の言葉』
『「鳴」-これこそ少字數書の魅力の所在だ』
『果敢剛直な墨線から見えた筆先の動き』
『伝統を十分に把握した上に現出した童心』
『秀作から見える作者の優れた悟性と摂取能力』
『婆娑と舞っているしなやかな姿態』
『「筆方勢円」―古典書美學の肝心な所からの展開』  「ARTEX」No.17
『作品から観られる勤勉思考型書家の姿』
『ゆったりとした気分で演出した點線のメロディー』  「ARTEX」No.18
『白黒世界にある極限に挑戦する哲人型の書家』 
『書の意象表現から見える優れたデザイン感覚』
『こだわりがあるからこそ自己表現が可能になる』
『「勁力外爽、古風內含」―新古典主義からの出発』
『拙、朴、厚、重の「金石味」のある作品と作家に迫る』
『しなやかで秀麗な美人の容姿』
『豊かな筆線を通して見えた「樸質高韻」と「新意異態」』
『心身爽快の波動』  「ARTEX」No.19
『古筆の源泉』
『大和小舟の書芸術』
『荒井翠扇の書と絵』
『木村善風の書』
『佛の心 魂の作品』
『出雲の心――八幡暁雲の絵』
『隈田光蘭の刻字芸術』
『閒情毎結道人縁』
『長谷川田鶴の中秋賞月』  「ARTEX」No.20
『落合不易の書』
『山岸秋峰の水墨畫〈谷川岳の雪ひかり〉について』
『堀越恭水の馬酔木の花』
『流れ書線から構成する立體的空間』
『再現された故郷の原風景』
『現実にあらわれた〈蓬萊仙境〉』
『柔らかい花弁から発散した清清しい香り』
『燃えつづける心霊の火』
『〈壯美〉の美意識の基に作り上げた〈覇気〉のある書』
『芸術復興の序曲――新時代の芸術を求めて』
『點線の間に観られる優雅溫和で上品な女性の姿』
『立ちが上がった細長い餘韻から窺える書の〈寫意性〉』
『〈桃花源〉――松川外茂枝の〈胸中の丘壑〉』
銀座サミット2001  「ARTEX」No.21
『紅霞』〈彩墨畫〉(神との対話Bach ― 名曲·名畫美術館)  本の泉社 発行 
《好景不長 盛宴難再——日本前衛書法藝術啟示錄—》 2004年 《美術觀察》04/6
《淺談近現代日本畫的演進與困惑》 《北方美術》04/4
《浮名終是累 有麝自來香——悼念王頌余先生》 2005年 《北方美術》05/1
《藝術與經濟學的和解(上) 》 《北方美術》05/1
《藝術與經濟學的和解(下) 》 《北方美術》05/2
《不拘一格 轉益多師》 《國畫家》
《怎一個“美”字了得——再讀楊佩璋新作有感》《中國書畫報導》
《心游萬仞 無求於物——懷念我的外公王頌余先生》 《中國書畫報》05/5/2
《王頌余山水畫技法研究》(連載) 《中國書畫報》05/06共74期
《喻建十作品》 2007年《藝術之窗》(國際書號)
《藝術典藏》I (四川人美社)
《私が見た近現代における日本畫の発展と課題》 
《水墨之友》(總25號冬季號)
《喻建十作品》 《東方美術博覽》2007/12/第六期(河北人美)
《喻建十作品》 《中華美術》 2008/4(中華美術雜誌社)
《喻建十作品》 《藝術中國》
《當代中國名家集粹》 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
《當代美術史-中國畫卷(山水卷)》 天津人民美術出版社
《喻建十作品介紹、格高意遠 萬類由心(章遲)》 《國畫家》
《日本水墨畫領銜十人談――恬淡寂寥 簡素清拔
(――小記日本水墨畫開山祖雪舟等楊)》 連載1 《中國書畫報》09-7-20
《當代中國名家經典》(14幅) 山東美術出版社
《翰墨典藏》(20幅) 中國文聯出版社 09/11
《書法形態構成與審美芻議》 《北方美術》09/3
《美術中國——中國當代藝術名家作品精粹》(14幅) 榮寶齋出版社 09、11
《世紀頌——中國當代名家作品選2》廣西美術出版社
《美術院校實驗教學體系建構的研究與實踐》
《創意與實踐——全國藝術設計類專業實踐教學研討會論文集》 山東美術出版社
《心游萬仞 無求於物——喻建十談王頌余藝術成就》 10年
《美術觀察》2010/3(下同) 中國藝術研究院
《碑風帖韻 積健為雄——簡論王頌余先生書法藝術》 《北方美術》2010/1
《當代中國畫名家優秀作品集——春意春潮》 浙江人民美術出版社
《書畫賞評》(12P 封1.2.3.4) 山東美術出版社
《中國美術盛典》 河北美術出版社
《江山如畫——全國中國畫名家作品展系列叢書》 湖南美術出版社

藝術風格

山水畫風格談(王平)

清如水碧 潔如霜露
六朝山水畫肇興,是有宗炳《山水畫序》為此立論,“聖人含道暎物,賢者澄懷昧象。至於山水,質有而趣靈。是以軒轅、堯、孔、廣成、大隗、許由、孤竹之流,必有崆峒、具茨、藐姑、箕首、大蒙之游焉。又稱仁智之樂焉。夫聖人以身法道,而賢者通。山水以形媚道,而仁者樂,不亦幾乎?”故“畫象布色”,圖制山水,則為“不能凝氣怡身”之時,“閒居理氣”臥遊幽對之需。及至有宋,郭熙《林泉高致》更曰:“林泉之志,煙霞之侶,夢寐在焉。耳目斷絕,今得妙手,郁然出之。不下堂筵,坐窮泉壑。猿聲鳥啼,依約在耳。山光水色,晃漾奪目。此豈不快人意。實獲我心哉。此世之所以貴夫畫山水之本意也。”縱觀古今,畫風嬗變,名作佳構,流派紛呈。雖形制變易,代所不同,而觀其所共具者,或取象不惑於形,形之所向,乃成物象,而不知其所似,因境之所成也;或揮運不炫於計,意之所趨,乃成勾皴,而不知何謂筆墨,因勢利導也;抑或造境不屈悅於人,皆為性之所好,幻化幽境,使之寓志寄情也。李成之煙林清曠,令觀者意遠,史傳其人蕭散超逸。倪瓚之孤木幽石,使覽者滌濁,亦因其人遠塵脫俗也。清季四王之畫雖遠生機,然其佳者也莫不清靈靜寂,蕩漾平和之氣。此皆因彼等志氣順達而已繪事為樂之致也。故曰:筆隨心運,境由情生。心端則筆正,情真則境深;心靜則筆穩,情誠則境厚。是故情飛揚,思浩蕩,點畫離披,水復山重,秀作之所以成也。
喻建十于山水畫一道,幼承家學於其書畫名家、外祖父王頌余,及長,入天津美術學院深造,復負笈東瀛愈十載,得通書畫文史,且多有實績建樹。然彼性情蕭散,近閒適而遠利譽,寄情翰墨自得其樂。以平常心造心中境,雖片幅尺素,能搜妙創真,得見者若有靈犀,自可解其格致。
喻建十於《不動容齋絮語》敘其志曰:“‘欲領詩語妙,無厭空且靜。靜故了群動,空故納萬境。’余尤愛東坡此語,雖為論詩,移而論畫亦無不可。觀中外經典畫作可知,其境界大多透露些許宗教氣息,亦即所謂清靜、靜寂、永恆之氛圍。然此間靜寂者,非悄然無聲了無生機也,於無聲處聽驚雷之寂靜是也。東坡先生參禪日久,深了此中三昧,故能拈出此語。實則細觀五代北宋山水佳制,有此境界者本已多多。然元季雲林先生尤深諳此理,其畫作至靜之空,再開新境域,終達清如水碧、潔如霜露之文人畫第一境界。余雖不敏,欲力追此境。”誠如所言,彼所取法者,雲林一脈也。細觀其畫作,遣興者多取太行之一山半角,以簡樸沉穩筆調寫幽村寂野。或於坡腳崖頭點數叢荊棘三五白楊,蕭瑟清勁卓然獨立;或山間一層薄霧迷漫,天邊一彎殘月孤懸。其造境之玄寂,筆墨之明潔,取象之簡樸,使靜謐超然之氣躍然紙上。彼之畫作以靜為尚,然其靜非止於清靜、沉靜,亦非空靜,玄靜者也。玄者,玄奧幽秘也,為情思之所能駐;靜者,空靈寂寥也,為體物之所入微。是故玄靜者,澄滓去幻,寓永恆之象也。古之佳作多因筆之簡潔、墨之秀潤而味之雋永,是故有此氣象,非雲林一脈所獨有,而為其所特立也。觀喻建十畫作,積加處、潑灑處,墨色莫不明淨清整而厚潤,如水之碧,如霜之潔,可謂直追雲林。料觀者當以為然。
山水者大物也,收之於尺幅寸素,雖置陣布勢難成其真。喻建十造型取象多以構成之法,重布局之縱橫開合,山石表現每以臥筆出之,寥寥數塊,不求形質之變化,而氣勢境象盡出。草木居舍依點線面之圖像所需隨意概括點戳,于山野中平添別樣情趣。其所成之形簡樸大氣,所成之景,平淡無奇,然以沉穩明潔之筆墨寫出,乃成其靜寂玄奧之幻境。
試觀今日之山水畫,宏構巨製皆為展覽而作,尺幅寸素莫不懸價而市。或山崎水乖,皴染繁複;或取林苑郊角,對景摹寫;或功成名就,任筆為體;或逞技顯能,惡櫧廢墨。概不知山水畫一道,勿求清淡潔淨,使人散懷也。故能上承古賢優良遺風而甘於清靜寂寞者,少之又少,然畫道因此而傳,史因此而續。喻建十於書畫乃聞道之人,又正值壯年,成高成遠自不可限量。-----------王平 2007-10-12深秋於津門客所

繪畫淺評(章遲)

格高意遠,萬類由心 
若言傳達山水之神韻,山水畫自創立至今各有表現之法,更以五代北宋諸家為上,或氣勢撼人魂魄,或靜謐超然。山水畫有小我之境,亦有大我之境,若歸於建十先生,當言大我之境。其言:“山水畫為民族造像,此乃大我也,非作者小我之外化,若以此為切點,畫作自當非同小可,余雖不敏,願身體力行之。”建十先生可謂言辭謙虛,其身體力行可謂筆耕不輟,多有所獲。從他諸多的作品裡,可以看出他喜畫大山大水,江河大川盡展於筆下,浩然正氣躍然紙上。建十先生作山水,以荊浩、范寬之法度作為構架,又以倪雲林、董其昌之氣韻為指歸。在這種結合中,他試圖找到屬於當代社會體系內的人文價值,並以藝術史家的眼光和角度來探視當代繪畫和發展個人繪畫,為此他不懈地努力著。在建十先生的作品中,亦看得出他曾遠師漸江等先輩,並受益不淺,但其山水整體氣勢則直追北宋諸家。面對他的作品,我們可以作簡單的推想:對於畫面中那些巨大而若隱若現的岩石或山體造型,已經在他的腦海中由清晰而變得模糊了,不再受具象再現的限制,而能夠得以自由發揮與創造。沉穩壯觀,望之令人興嘆。這種視覺衝擊較之北宋山水並不遜色,但在情緒激昂方面,或有過之。再言形式組構的複雜性,在建十先生的畫作中,這種複雜並非單指具體形式而言,因為筆法和轉化之多而顯得多變,這也將觀者的注意力轉向畫面的構圖本身。而由線條和塊面構成的結構的突兀性,也並非是對北宋山水一成不變的翻版,相反則是令人耳目一新心情為之一振的新的形式的創造。在他的畫面中,有著由淺入深時的不同階段的運動感,有著整個構圖的明了安排,若說其妙處,則在於成就了現代巨嶂山水之特質,頗具上國氣象。
建十先生刻畫山石地表的皴法有著自己獨特的體驗和感受,帶有一種鮮明的躍動感。而在一些作品中,他以塊麵塑造宏偉山體的描繪方式,使得這種畫作風格有著明淨的幾何特質,卻依舊能與宋式山水中的寬闊感和實質感相協調地展現於畫面之中我們可以將之視為山水作品中抽象的塊面構成。同樣,我們也可以將之視為純粹的幾何形式塑造。依憑固有的視覺經驗,建十先生的作品也可以說是在人為秩序和自然秩序間的一種交流。這種自然秩序或許就是中國人所說的“理”,唯其有理,故可達心。在“心理”的統馭下,其藝術形式和他理想中的山水形象也逐漸融為一體。
如果說建十先生在作品中僅僅是捕捉到了山水的形貌,顯然是不妥的。在以風格要素來表現精神心性和人文價值方面,他比同時代的其他山水畫家相比來得更為明了。如果要問他的作品是否傳達了山水得靈氣與精髓,則要從其畫面里尋找和感受任何可資捕捉的自然神韻。在有山有水的畫面造境中,對水的描繪是被無限擴張的,雖然山體寬大厚實,但因中景擴張之因,畫面略顯不安,從而在空間上創造出一種奔放不羈之感。建十先生曾言及他以倪、董二人韻致氣息為指歸,當然這是他的理想。倪雲林寫的是胸中逸氣,但並非草草了事,與前輩相比,亦是比較嚴謹,他內心是靜謐清空的。而董其昌則是力倡“復古”,他將宋人的精緻和元人的蕭散真率結合的很好,有著濃郁的哲學氣息。董其昌畫作給人的印象最深刻之處,莫過於“笨拙”了。這是一種審美上的提煉和嘉許。我想,建十先生作品中某些部分是具有了倪雲林的靜謐清空,但更為突出之處是有了某種程度的“笨拙”之感,故而他的筆法、構圖顯得那樣率直、天真、素樸,但自古論家所論氣韻言詞含糊,實為規導後世畫家。我們感受建十先生的山水作品,與其說是步入畫面,不如直接一點說是以身心徹底去體悟。由虛實開合所形成的山水形態和動勢,在他筆下有了一種自律性。因建十先生心中所存的山水觀念,不僅沒有界限山水內在的空間,也沒有限制他內心深處的突破力度。於是,在他的筆下,山水變成了一種富有生氣的圖式,同大化相和諧,與文脈齊律動,偕民族大氣共呼吸。建十先生心中的山水氣象和他筆下的山水雄強磅礴之韻度達到了心手雙暢的唯美境界。所謂澄懷昧象,實則萬類由心。
建十先生曾在《不動容齋絮語》中言道:“心窮萬物之源,目盡山川之勢”。觀其作品可感此言不虛。而他在藝術大道上的探索又並未因社會種種事宜而有擱滯,以歷代先賢自立自勉,以求“將軍欲以巧服人,盤馬彎弓惜不發”之感,高標既定,求索不止,相信後世畫史終有屬於建十先生的藝術坐標。

作品賞析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