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位資源貢獻邊際法

單位資源貢獻邊際法是指以有關方案的單位資源貢獻邊際指標作為決策評價指標的一種方法。這種方法一般在企業的生產受到某一項資源,如原材料、人工工時或機器台時數有限制時使用在決策時要優先安排單位資源貢獻邊際最大的那種產品進行生產。

常用於生產經營決策中的互斥方案決策,如新產品開發的品種決策。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單位資源貢獻邊際法
  • 外文名:Unit contribution margin method Resources
  • 性質:經濟學名詞
  • 適用:企業
單位資源貢獻邊際法的公式,單位資源貢獻邊際法的套用舉例,

單位資源貢獻邊際法的公式

單位資源貢獻邊際的計算公式:
單位資源貢獻邊際=單位貢獻邊際÷單位產品資源消耗定額
單位資源貢獻邊際是個正指標,根據它做出決策的判斷標準是:選擇該項指標最大的方案作為最優方案。在此基礎上,運用貢獻邊際總額法也可以進行相應的決策結果。

單位資源貢獻邊際法的套用舉例

例:已知某企業具備利用某種數量有限的甲材料開發一種新產品的生產經營能力,現有A、B兩個品種可供選擇。A品種的預計單價為200元/件,單位變動成本為160元/件,消耗甲材料的單耗定額為10千克/件;B品種的預計單價為100元/台,單位變動成本為70元/台,消耗甲材料的消耗定額為6千克/台。開發新品種不需要追加專屬成本。
要求:作出開發何種新品種的決策。
解:∵ A品種的單位貢獻邊際=200-160=40(元/件)
B品種的單位貢獻邊際 = 100-70 = 30(元/台)
∴ 開發A品種時可獲得的單位資源貢獻邊際 = 40/10 = 4(元/千克)
開發B品種時可獲得的單位資源貢獻邊際=30/6=5(元/千克)
∵ 5>4
∴ 開發B品種比開發A品種更有利。
決策結論:應當開發B品種。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