喀拉級飛彈巡洋艦

該級艦共建7艘。首艦“尼古拉耶夫”號於1971年服役。“塔什乾”號(573)是該級艦中的第六艘,於1977年服役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喀拉級飛彈巡洋艦
  • 國家前蘇聯
  • 武器分類:巡洋艦
  • 主尺度:173.8×18.8×7.5米;
基本資料,火力配備,發展過程,蘇聯巡洋艦,巡洋戰艦復活,小型“基洛夫”,性能特點,基本數據,識別特徵,發展趨勢,裝備現狀,發展特點,噸位大,武備強,相關評論,

基本資料

軍種分類:海軍
排水量:8200噸(標準),9700噸(滿載);
航 速:34節
續航力:3000海里/30節8800海里/15節
動 力:4台燃氣輪機,雙軸13萬馬力
飛 機:1架卡-25A型反潛直升機
導 彈:2×4聯裝SS-N-14艦對潛飛彈發射架(飛彈8枚)2×2聯裝SA-N-3艦空飛彈發射架(飛彈48枚)2×2聯裝SA-N-4艦空飛彈發射架(飛彈40枚)
魚 雷:2×5聯裝533魚雷發射管
火 炮:2×2聯裝76毫米全自動速射炮4×6管30毫米自動速射炮
雷 達:1部頂帆三座標遠程對空雷達1部首網C三座標對空對海雷達2部頓河K導航雷達1部頓河2導航雷達2部排槍飛彈制志雷達
聲 納:球鼻首聲納1部 拖曳式變深聲納1部
反 潛:2×12管RBU6000反潛火箭發射器4×6管30毫米全自動速射炮(部分艦裝備)

火力配備

卡拉級飛彈巡洋艦飛 機:1架卡-25A型反潛直升機
導 彈:2×4聯裝SS-N-14艦對潛飛彈發射架(飛彈8枚)2×2聯裝SA-N-3艦空飛彈發射架(飛彈48枚)2×2聯裝SA-N-4艦空飛彈發射架(飛彈40枚)
喀拉級飛彈巡洋艦喀拉級飛彈巡洋艦
魚 雷:2×5聯裝533魚雷發射管
火 炮:2×2聯裝76毫米全自動速射炮4×6管30毫米自動速射炮
雷 達:1部頂帆三座標遠程對空雷達1部首網C三座標對空對海雷達2部頓河K導航雷達1部頓河2導航雷達2部排槍飛彈制志雷達
聲 納:球鼻首聲納1部 拖曳式變深聲納1部
反 潛:2×12管RBU6000反潛火箭發射器4×6管30毫米全自動速射炮(部分艦裝備)

發展過程

卡拉級是前蘇聯海軍 70 年代前期建成的大型水面艦艇。前蘇聯海軍第一級大型巡洋艦,稱之為大型反潛艦。該級艦共建 7 艘,已全部入役。喀拉級的主要任務是在編隊中充當主體,配以飛彈驅逐艦和護衛艦,組成飛彈巡洋艦編隊,或在航空母艦編隊中為航空母艦護航。
喀拉級飛彈巡洋艦喀拉級飛彈巡洋艦
從Sverdlov到“光榮” 蘇聯巡洋艦秘史
巡洋艦經常被稱為海上戰鬥堡壘,是遠洋型海軍不可或缺的艦種,蘇聯為了建構遠洋海軍與美國爭霸,曾經組建龐大的巡洋艦隊。蘇聯巡洋艦的共同特色是重視水面打擊與反潛火力,尤其是利用遠程飛彈的超視距打擊能力,以抗衡擁有強大航空母艦與核潛艇兵力的美國海軍。因此,蘇聯海軍的巡洋艦隊,其主要任務就是在遠洋作戰中攻擊美國海軍的航母與核潛艇。
作為一個全球性海軍,蘇聯海軍自二戰以來就一直有保有巡洋艦的傳統,總計建造了7個級別、總數高達43艘的巡洋艦,這些巡洋艦包括20世紀50年代的“斯維爾德洛夫”(Sverdlov)級、60年代的“肯達”(Kynda)級和“克列斯塔”(Kresta)Ⅰ級、70年代的“克列斯塔”Ⅱ級和“卡拉”(Kara)級、80年代的“基洛夫”(Kirov)級和“光榮”(Slava)級。此外,蘇聯將其航空母艦也列為大型反潛巡洋艦,像“莫斯科”(Moskva)級直升機航母、“基輔”(Kiev)級航母、“庫茲涅佐夫”(Kuznetsov)級航母等,不過,這根本是掩耳盜鈴的做法,這幾艘軍艦都是不折不扣的航母。

蘇聯巡洋艦

喀拉級飛彈巡洋艦與同時期的美國巡洋艦相比,具有火力強大的特色,不論是反艦或者反潛用途的巡洋艦都是如此,而且蘇聯巡洋艦的上層結構複雜,艦上密布武器和感測 裝備,這些特徵也出現在同時期的蘇聯驅逐艦,充分反映了蘇聯水面戰艦注重攻擊火力的設計理念。
上述的蘇聯巡洋艦,問世時都是同時期海軍里相當具有特色的大型軍艦,無論是特定任務的專職型或多重任務型,簡單介紹如下:
˙代號68工程的“斯維爾德洛夫”級是蘇聯在二戰後建造的首型巡洋艦,這是一種配備火炮的重巡洋艦,滿載排水量17500噸,艦上共配備有12門152毫米炮、12門100毫米炮和24門防空機炮。蘇聯在1949—1955年共建造了14艘“斯維爾德洛夫”級,其中有3艘艦艇後來對艦體後段實施改裝,包括1艘艦艇改裝SA-N-2防空飛彈系統,2艘艦艇改裝直升機庫並配備SA-N-4防空飛彈系統,這幾艘軍艦都是在70年代實施改裝工程,並且一直服役到1980年中期。
˙代號58工程的“肯達”級是蘇聯推出的第一種飛彈巡洋艦,滿載排水量5700噸,屬於輕巡洋艦。蘇聯海軍將“肯達”級歸類為飛彈巡洋艦,其主要任務是以超視距遠程反艦飛彈攻擊敵方水面艦,軍艦前、後各裝有2座4聯裝飛彈發射器,連同備用彈共配備16枚SS-N-3B反艦飛彈。SS-N-3B的最大射程超過300千米,由於飛彈射程超過艦上雷達的探測範圍,因此需要直升機、其它船艦的感測系統輔助才能夠有效作戰。此外,“肯達”級的A炮位還裝有SA-N-1防空飛彈的雙臂發射器,彈艙內備彈24枚SA-N-1(海軍版SA-3)飛彈,SA-N-1的有效射程在4—15千米之間,有效射高100—10 000米。SA-N-1和SS-N-3B都是蘇聯海軍同類飛彈的第一代系統,使“肯達”級成為整合新武器的載台,因此,充滿著技術風險,蘇聯在1962—1965年總共建造了4艘“肯達”級。
˙代號1134工程的“克列斯塔”Ⅰ級是第二種飛彈巡洋艦,有鑒於“肯達”級的噸位較小,遠洋操作的航行穩定性、耐波性不夠,因此,“克列斯塔”Ⅰ級的尺寸和噸位較“肯達”級大很多,滿載排水量7500噸,遠洋適航性、耐波性較佳。“克列斯塔”Ⅰ級的用途與“肯達”級類似,不過,該艦艇大幅提高了自衛防空火力,艦體前、後段各配備有1座SA-N-1防空飛彈雙臂發射器,與“肯達”級相同的SS-N-3B反艦飛彈則減少為4枚,在艦橋兩側甲板分別裝有兩座雙聯裝發射器。另外,最特別的是,“克列斯塔”Ⅰ級是首型搭載直升機的蘇聯巡洋艦與驅逐艦,艦艉段設有直升機庫和起降甲板,配備1架Ka-25反潛直升機;不過,“克列斯塔”Ⅰ級的建造數量很少,在這時候,由於蘇聯海軍對巡洋艦的任務需求從反水面艦轉為反潛,隨即推出以“克列斯塔”Ⅰ級為基礎改造的“克列斯塔”Ⅱ級。“克列斯塔”Ⅰ級的數量不多,蘇聯在1967—1969年共建造了4艘。
喀拉級飛彈巡洋艦喀拉級飛彈巡洋艦
˙“克列斯塔”Ⅱ級的代號是1134A工程,全艦的整體構型和噸位與“克列斯塔”Ⅰ級相當,具有相同複雜上層結構與當時相當流行的煙囪與主桅合一的煙道桅設計,不過,全長由155.5米增為158.5米,滿載排水量7600噸。“克列斯塔”Ⅱ級的武器系統與“克列斯塔”Ⅰ級差異頗大,首先是用SS-N-14反潛反艦兩用飛彈取代原來的SS-N-3B反艦飛彈,裝設位置仍然在艦橋兩側甲板,但是改用4聯裝發射器;SS-N-14飛彈攻潛、反艦的最大射程分別是55千米和35千米,可內裝反潛魚雷和反艦大型高爆戰鬥部攻擊目標。艦上的防空飛彈發射器雖然與“克列斯塔”Ⅰ級相同,不過改用了性能較佳的SA-N-3防空飛彈系統,這是一種最大射程55千米(改進型)的區域防空武器;另外,“克列斯塔”Ⅱ級也是第一種配備30毫米葛特林機炮作為近迫防空武器的巡洋艦,在艦舯兩側各裝有2座30毫米機炮。“克列斯塔”Ⅱ級是蘇聯建造數量最多的飛彈巡洋艦,總計在1969—1978年共建造了10艘。
喀拉級飛彈巡洋艦˙以“克列斯塔”Ⅱ級為基礎,蘇聯再推出代號1134B/BF工程的“喀拉”級,此艦的滿載排水量高達9900噸,全長由“克列斯塔”Ⅱ級的158.5米增加到173.8米,是蘇聯第一種使用燃氣渦輪主機的大型軍艦,具備強大的遠洋反潛、防空火力。“喀拉”級的上層結構、武器配置和艦載防空與反潛系統大致沿用“克列斯塔”Ⅱ級,不過放棄了後者的煙道桅設計,主桅與煙囪分離,仍保留著巨大雷達天線林立的外形特徵。由於“喀拉”級的噸位和尺寸放大不少,武器裝備和遠洋作戰能力都較“克列斯塔”Ⅱ級大幅提高,其武器系統包括SA-N-3和SA-N-4兩款防空飛彈以及SS-N-14反潛反艦兩用飛彈,共配備有72枚SA-N-3和40枚SA-N-4,而SS-N-14則維持8枚。在“喀拉”級的7艘同型艦艇中,第4號艦“亞速夫”(Azov)號後來用SA-N-6取代SA-N-3,作為SA-N-6防空飛彈系統的試驗艦,艦艇上共改裝了6座各配備4枚飛彈的垂直發射器,這套區域防空飛彈系統後來便用於“基洛夫”級和“光榮”級上。蘇聯在1973—1980年共建造了7艘“喀拉”級巡洋艦。
基洛夫級飛彈巡洋艦基洛夫級飛彈巡洋艦
承襲蘇聯大部分軍事資產的俄羅斯,由於經濟狀況無力支撐龐大的軍費開支,被迫大幅裁減傳統軍力,其中開銷龐大的俄羅斯海軍巡洋艦隊被列為重點削減項目。蘇聯解體之初,當時的蘇聯海軍總計擁有3艘“肯達”級、3艘“克列斯塔”Ⅰ級、10艘“克列斯塔”Ⅱ級、7艘“喀拉”級、3艘“基洛夫”級和3艘“光榮”級在服役,不過才經過10年的光景,目前的俄羅斯海軍僅剩下3艘“基洛夫”級、3艘“光榮”級和1艘“肯達”級仍然在服役,巡洋艦數量被削減將近八成,是各艦種中削減幅度最高者。

巡洋戰艦復活

蘇聯巡洋艦的發展在20世紀80年代達到巔峰,在這個時期推出了“基洛夫”級和“光榮”級兩款重型巡洋艦。其中的“基洛夫”級堪稱是蘇聯國力與軍力發展的巔峰之作,由於滿載排水量高達24300噸,是現役其它巡洋艦的兩倍,因此,《簡氏戰艦年鑑》將它歸類為巡洋戰艦,不過本文仍將它視為超重型巡洋艦而予以簡單介紹。
“基洛夫”級目前共有4艘,原“基洛夫”號的第1號艦“烏沙科夫海軍上將”(Admiral Ushakov)號和第3號艦“納希莫夫海軍上將”(Admiral Nakhimov)號目前配屬於北方艦隊,第2號艦“拉扎耶夫海軍上將”(Admiral Lazarev)號和第4號艦“彼得大帝”(Pyotr Velikiy)號則配屬於太平洋艦隊。4艘“基洛夫”級艦艇花了15年才陸續服役,1號艦的代號1144工程,2號和3號艦的代號1144.1工程,4號艦的代號1144.2工程,1號艦較重視反潛戰鬥力,其餘3艦艇則強化了防空火力,配備數量較多的防空飛彈,第4號艦更裝有最先進完整的蘇制武器系統與感測、電子戰裝備,具備4艘同型艦艇中最強的綜合戰鬥力。
“基洛夫”級的防空火力特別讓人印象深刻,總計由SA-N-6、SA-N-9、SA-N-4三款防空飛彈和CADS-N-1彈炮合一近迫防空系統構成5道緊密連貫的防空火網(1號艦“烏沙科夫海軍上將”號未配備SA-N-9飛彈系統)。SA-N-6和SA-N-9飛彈都裝置在垂直發射器內,SA-N-6的12座垂直發射器設定在艦體前段,共備彈96枚;SA-N-9系統在艦體前、後段各設有2座垂直發射器,總計備彈128枚,SA-N-6和SA-N-9的最大射程分別為90千米和45千米。SA-N-4飛彈設定在艦舯兩側的2座雙聯裝發射器內,最大射程15千米,艦艇上備彈40枚。1號艦“烏沙科夫海軍上將”號裝有8座AK-630M型葛特林近防炮,2—4號艦則裝有6座CADS-N-1防空系統,此系統是由8枚SA-N-11防空飛彈、1門雙聯裝30毫米炮和火控雷達暨光學測距儀所組成,其中SA-N-11的射程8千米,30毫米機炮的射程2千米,機炮每分鐘最高射速4 500發,兼具美國RAM“拉姆”飛彈與“密集陣”炮的彈炮雙重功能,能夠在艦體四周形成密集的近迫防空彈幕。此外,1號艦“烏沙科夫海軍上將”號的2座100毫米單管炮和2—4號姐妹艦艇上的1座AK-130型雙聯裝130毫米多用途艦炮也可支援防空射擊。
喀拉級飛彈巡洋艦“基洛夫”級的反艦利器是SS-N-19飛彈,該型反艦飛彈是“光榮”級上SS-N-12的改進型,艦艇上共裝有20枚,這些飛彈的垂直發射器就裝置在SA-N-6飛彈發射器的後方,飛彈艙內的飛彈呈45度傾斜配置。SS-N-19被北約稱為“海難”(Shipwreck)飛彈,蘇聯和俄羅斯的代號是P-700“花崗岩”(Granit)飛彈,軍用編號3M-45,除了配備在“基洛夫”級之外,“奧斯卡”(Oscar)級核巡航飛彈潛艇也配備這種反艦利器。SS-N-19是繼SS-N-12之後的蘇制第三代反艦飛彈,與後者一樣都是火箭衝壓發動機推進的大型超聲速反艦飛彈,SS-N-19的全長10.5米,重量6.98噸,可從垂直發射器發射,最大射程為500—550千米,極速1.6馬赫,可裝備500kT當量核戰鬥部或是750千克高爆戰鬥部。SS-N-19採用慣性與指令修正與主動雷達制導,進行超視距攻擊可利用衛星或艦載的Ka-25B直升機的數據鏈路進行中繼制導,“基洛夫”級能同時對敵重要水面目標發射多枚飛彈以實施飽和攻擊。
反潛能力也是“基洛夫”級的強項,由艦載反潛直升機、反潛飛彈、反潛火箭構成數道反潛火網。“基洛夫”級配備有3架反潛直升機,可用Ka-25B或Ka-27兩款,這些直升機配備有搜尋雷達、吊放式聲納、聲納浮標等探測設備以及反潛魚雷、深水炸彈、水雷等攻潛武器,可執行最外層的反潛任務,最大航程650—800千米。反潛飛彈有兩型,1號艦“烏沙科夫海軍上將”號配備的是與“克列斯塔”Ⅱ級和“喀拉”級相同的SS-N-14,這種反潛反艦兩用飛彈的反潛射程55千米、反艦射程35千米,可內裝多款魚雷、核戰鬥部或500千克高爆戰鬥部,艦上計有14枚SS-N-14裝置於靠近艦艏的垂直發射器里。2—4號艦改用SS-N-15反潛飛彈,採用慣性制導系統,最大射程約45千米,由艦艇上的2座5聯裝533毫米魚雷發射器來發射,但艦艇內備彈數量不詳。艦艇上還裝有3座反潛火箭發射器,其中2座是位於後甲板的6管的RBU1000,另一座設定於艦艏,在1號艦“烏沙科夫海軍上將”號配備的是12管的RUB6000,在2—4號艦改用10管的RBU12000,這些反潛火箭的最大射程分別為1000、6000和12000米,構成艦艇上較近距離的反潛武器。
為推動“基洛夫”級的龐大身軀,此艦配備有蘇聯水面艦艇里獨一無二的動力系統──整合2座核反應堆和2座燃油鍋爐的蒸汽輪機混合式動力(CONAS)系統。“基洛夫”級的核動力裝置和蒸汽動力裝置是平行運作的,2座KN-3型核動力裝置的總功率是58800千瓦,2座GT3A-688型蒸汽動力裝置的總功率是29400千瓦,並聯運作的總功率為88 200千瓦,使“基洛夫”級的極速達30節。由於採用核動力裝置,該艦在理論上擁有無限遠的續航距離,因此,即使沒有海外基地提供整補,也能在補給艦的支援下執行長距離遠洋作戰。
“基洛夫”級不但擁有火力強大的武器系統,艦上還配備先進的雷達、電子戰和指管通情系統,使該艦成為蘇聯海軍戰鬥力最強的海上戰鬥堡壘。“基洛夫”級不僅具備全方位的立體作戰能力,完整的裝備還讓它能勝任艦隊旗艦的任務,統領其它巡洋艦、驅逐艦、護衛艇編組艦隊,執行防空、反艦、反潛戰鬥。

小型“基洛夫”

“基洛夫”級的戰鬥力雖然強大,但由於造價過於昂貴,即使是積極擴軍的蘇聯也大感吃不消,因此遂有“經濟版”的“光榮”級巡洋艦的誕生。“光榮”級巡洋艦的計畫代號是1164工程,這是一種滿載排水量高達11280噸的飛彈巡洋艦,儘管噸位只有“基洛夫”級的一半,仍以強大的防空、反艦火力見長,該艦艇被視為“基洛夫”級的小型化次級傳統動力巡洋艦,主要的武器系統與“基洛夫”級相當,尤其是防空和反艦武器部分。
蘇聯時代總計劃建造6艘“光榮”級巡洋艦,除了3艘在俄羅斯海軍服役以及最後2艘在1990年終止建造計畫之外,目前共有4艘在服役。1號艦“光榮”號在1983年開始服役,1991—1997年改裝重新服役,被更名為“莫斯科”(Moskva)號,與1986年服役、1995年完成改裝的2號艦“烏斯季諾夫元帥”(Marshal Ustinov)號目前共同在北方艦隊服役。3號艦“瓦良格”(Varyag)號目前隸屬太平洋艦隊,該艦艇於1989年底開始在黑海艦隊服役,蘇聯解體後被烏克蘭海軍接收並改稱“紅色烏克蘭”(Chervona Ukraina)號,成為烏克蘭海軍的旗艦,不過後來烏克蘭將該艦賣給俄羅斯抵債並改名為“瓦良格”號。命運最特別的是“光榮”級的第4號艦,該艦在蘇聯海軍時代名為“弗洛塔·羅波夫海軍上將”(Admiral Flota Lobov)號,在完成了相當比率之後因為缺乏經費一直處於停工狀態,期間,曾經數度傳出可能會售予中國,不過烏克蘭後來籌措出經費持續建造,終於在2000年服役並命名為“烏克蘭”(Ukrayina)號,目前是烏克蘭海軍的旗艦。
“光榮”級和“喀拉”級一樣,都是由位於烏克蘭的尼古拉耶夫北方(Nikolayev North)造船場所承造,因此,艦體和上層結構設計是由“喀拉”級修改而來,其整體布局不像“基洛夫”級在很長的艦艏段裝備大量飛彈垂直發射器,防空飛彈垂直發射器集中設定在艦舯後段的甲板內,而反艦飛彈則像“喀拉”級一樣是設定在艦橋兩側甲板上,艦艉為直升機庫和起降甲板。“光榮”級的全長186米、水線長170米、舷寬20.8米,艦體尺寸和排水量都較“喀拉”級大上好幾號,其艦體採用深艦艇底、高幹舷,以提高耐波性和便於裝置飛彈垂直發射器,艦體乾舷處像“基洛夫”級一樣,設定有大量舷窗,而上層結構採用三區塊島式設計,主要的雷達、感測和電子戰裝備集中艦體前半段的上層結構。“光榮”級的武器裝備是由“基洛夫”級簡化而來,它的用途回復了“克列斯塔”Ⅰ級的反艦和防空,與“基洛夫”級具備全方位戰鬥能力,以及“克列斯塔”Ⅱ級和“喀拉”級突出防空、反潛能力,在戰術作為上有很大的不同。就“光榮”級的功能來分析,其角色類似二戰期間的德國航運破壞艦,主要任務是攻擊敵軍航母、兩棲艦隊、運輸船團等水面目標。
“光榮”級配備有完整的區域防空、點防空、近迫防空武器,而且防空飛彈系統均採用垂直發射器或彈艙。這些防空系統包括:艦舯後段裝有8座垂直發射的8聯裝SA-N-6防空飛彈發射器,共裝有64枚SA-N-6飛彈;艦艉直升機庫兩側各裝有1套SA-N-4雙聯裝發射器,2座彈艙內共裝有40枚SA-N-4飛彈;上層結構最前段的2座AK-630M型葛特林近迫機炮以及艦舯兩側各2座同型機炮,全艦共裝有6座AK-630M型機炮。上述三種武器分別構成“光榮”級的區域防空、點防空、近迫防空攔截網,防空火力僅略遜於配備Mk41垂直發射器的美國“提康德羅加”級巡洋艦。
SA-N-6的北約代號是“雷鳴”(Grumble)飛彈,基本上就是海軍版的SA-10/S-300飛彈,是蘇聯海軍威力最強的區域防空飛彈系統,性能足與美國海軍自豪的“標準”(Standard)系列防空飛彈系統抗衡。SA-N-6採用與美國“愛國者”(Patriot)防空飛彈類似的飛彈追蹤制導(TVM)模式,不但可以攔截敵軍飛機,西方研究判斷,還具備對抗巡航飛彈的功能,飛彈的有效射程7—90千米(對付低空進襲目標的最大射程約25千米),有效射高25—30400米,極速達5.6馬赫。與美國海軍的“標準”SM-2系列防空飛彈相比,SA-N-6的尺寸和重量都大上好幾號,其最大的優勢是5.6馬赫的速度遠優於“標準”飛彈的2.0—2.5馬赫,不過與最大射程高達140千米左右的“標準”增程型SM-2ER相比,射程表現就吃虧了。
喀拉級飛彈巡洋艦8座8聯裝SA-N-6飛彈發射器集中在艦舯後段的甲板內,每座發射器上僅有1個發射口,裡面的8枚飛彈呈環形排列,以轉輪手槍的模式來運作,每座發射器一次只能發射1枚飛彈,使8座發射器能夠同時攻擊8個空中目標。不過,負責導控SA-N-6防空飛彈的“頂蓋”(Top Dome)J波段火控雷達只能同時對付6個空中目標,在其120度雷達扇形覆蓋面可同時導控12枚飛彈攻擊目標,最大導控能力不夠發射器同時運作的需求。由於“頂蓋”雷達有著天線掃瞄角度的限制,因此,與“宙斯盾”系統的360度覆蓋面存在著相當程度的技術差距,再加上“光榮”級上僅配備一座“頂蓋”雷達,使其只能管制SA-N-6飛彈同時攻擊6個空中目標,防空戰鬥能力不僅不及美國“宙斯盾”巡洋艦、“宙斯盾”驅逐艦,甚至還遜色於美國的“基德”(Kidd)級防空驅逐艦。
光榮級飛彈巡洋艦光榮級飛彈巡洋艦
SA-N-4就是海軍版的SA-8“壁虎”(Gecko)飛彈系統,這是一種與美制“海麻雀”飛彈同級的艦載點防空飛彈系統,其改進型的有效射程1—14.8千米、有效射高5—7000米,極速約2.5馬赫。SA-N-4系統是由MPZ-301“氣槍群”(Pop Group)F/H/I波段火控雷達負責制導,外界對該型雷達的性能所知有限,推測對目標最大追蹤範圍約20千米。“光榮”級艦艇還配備幾款火炮可提供近距離或近迫防空,包括A炮位的一座雙聯裝AK-130型130毫米多用途艦炮,此炮亦配備在“基洛夫”級的2—4號艦和“現代”級驅逐艦上,最大射程29.5千米,射速35—45發/分,能進行反水面艦、岸轟、防空射擊;炮塔右上方裝有光電瞄準裝置,對火炮進行半自動導控,該炮總計有雷達導控、光電導控、人工瞄準三種操作模式。艦上的6座AK-630M構成“光榮”級的最後一道防空網,這種高速機炮是蘇聯海軍的標準近迫防空系統,每座機炮備彈8 000發,每分鐘最高射速2 000發,“光榮”級面對正側面來襲的飛彈最多能夠用4座機炮實施防禦,可形成2千米範圍的綿密防空彈幕。
在反艦火力方面,“光榮”級的艦體前段兩側各裝有4座雙聯裝SS-N-12遠程超聲速反艦飛彈,這種大型反艦飛彈的體積龐大,發射重量高達4.8噸、全長11.7米、彈徑880毫米、翼展2.6米,呈30度仰角固定的巨型飛彈發射器便成為“光榮”級的外形最大特色,也使得該艦的上層結構較為狹窄,艦橋上方的感測和電子戰裝備都被迫采縱向布置。SS-N-12被北約組織稱為“沙箱”(Sandbox)飛彈,蘇聯和俄羅斯的代號是P-500“玄武岩”(Bazalt)飛彈,軍用編號4M-80,這是一種火箭衝壓發動機推進的超聲速反艦飛彈,最大射程高達550千米,極速1.7馬赫,可裝備350kT當量核戰鬥部或是1000千克高爆戰鬥部,威力遠超過美軍艦載的“捕鯨叉”或“戰斧”巡航飛彈,是攻擊美國航母的利器,只要1枚就足以重創美國的“尼米茲”級航母。SS-N-12不是掠海攻擊的反艦飛彈,飛彈發射後會先爬升到巡航高度,最大巡航高度約13500米,飛彈採用與SS-N-19類似的慣性/指令修正與主動雷達末制導,制導系統獲取目標後,在距離目標約90千米處下降至300米以下低空飛行,最後以小角度俯衝攻擊目標。
基洛夫級飛彈巡洋艦基洛夫級飛彈巡洋艦
在反潛武器方面,艦上配備有1架Ka-27反潛直升機,此機配備有完整的探測設備和反潛武器,構成最外層反潛防衛網。此外,由於SS-N-12的最大射程遠超過艦上雷達的探測覆蓋範圍,因此,需要藉助直升機或衛星通信來提供目標情報,艦載Ka-27便可執行這項任務。“光榮”級艦艇未配備具有超視距攻擊能力的反潛飛彈,只配備2座12管的RBU6000近程反潛火箭,因此,僅具備較有限的反潛作戰能力。
喀拉級飛彈巡洋艦在“光榮”級的動力系統方面,目前各國的權威機構對其有兩種不同的說法。英國《簡氏武器年鑑》和日本《世界艦船》雜誌的資料,指出“光榮”級採用的是燃氣渦輪機與燃氣渦輪機(COGAG)動力系統,配備4台總功率80000千瓦的高速巡航燃氣渦輪機和2台總功率10000千瓦的低速巡航燃氣渦輪機,配合雙軸式推進系統,最大航速32節,具備30節/4 632.5千米、15/11 118千米的續航力表現。根據2000年與2001年版的美國《世界戰鬥艦隊》(Combat Fleets of The World)資料,“光榮”級採用的是燃氣渦輪機或燃氣渦輪機(COGOG)動力系統,這套複雜的動力系統稱為M-21系統,包括:4台M8KF型助推燃氣渦輪機,每台功率20 212千瓦;2台M70型巡航燃氣渦輪機,每台功率7350千瓦;2台用廢氣循環運作的巡航渦輪機,每台功率1102千瓦。這份資料同時指出,“光榮”級的最大戰鬥航速32.5節,最高巡航速度30節,具有32節/4076.6千米、18/14953.71千米的續航力。另外,大陸方面的報導指出,“光榮”級的動力系統是由4台DN80燃氣渦輪機所組成,總功率高達89 964千瓦,最高戰鬥航速34節。
喀拉級飛彈巡洋艦喀拉級飛彈巡洋艦
不管以上敘述何者屬實,共同反應了一項事實,那就是“光榮”級的燃氣渦輪機較為耗油,不論是30節/4600千米、15/11000千米或是32節/4 000千米、18/15 000千米的續航力,其續航力表現較其它巡洋艦差。“光榮”級的滿載排水量11280噸,排水量與比它少2000餘噸的“喀拉”級和“提康德羅加”級相比,雖然享有載油量較大的優勢,不過使用4台蒸汽輪機的“喀拉”級具有32節/5 600千米、15/16 700千米的續航力,使用4台LM2500燃氣渦輪機的“提康德羅加”級擁有20節/11118千米的續航力,顯見“光榮”級配備的燃氣渦輪機具有較大耗油量(有趣的是,大陸已引進烏克蘭制DN80燃氣渦輪機作為新驅逐艦的動力系統)。此外,“光榮”級艦艇還承襲了自“克列斯塔”Ⅰ級以來的巡洋艦動力配置傳統(“現代”級驅逐艦也相同),燃氣渦輪機集中裝設在同一個機艙內,雖然有機艙空間設計緊密、整合安全防護設計以及降低系統重量與複雜度的優點,不過若機艙被反艦武器擊中,全艦卻可能完全喪失動力,這是集中配置的主要缺點。
像其它的蘇聯巡洋艦一樣,“光榮”級配備有複雜的雷達與感測系統。在艦舯桅桿的是MP-800“頂對”(Top Pair)對空搜尋雷達,該型雷達是由“頂帆”(Top Sail)和“大網”(Big Net)2個天線所組成,《簡氏武器年鑑》指出:這是一種三維C/D波段雷達,對轟炸機之類大型高空目標的最大探測距離超過360千米,對2平方米雷達截面積目標的探測距離約180千米。在塔形主桅頂端配備的雷達有兩種型式,1號和2號艦配備的是MR-700“頂舵”(Top Steer)雷達,3號和4號艦配備的是MR-710“頂盤”(Top Plate)雷達,都是三維D/E波段對空/海監視雷達;塔形主桅上還裝有導航雷達、毫米波衛星通信天線、電子截收系統天線、電子干擾天線等精密電子設備,主桅上的各種天線極為密集。此外,“光榮”級艦艇還配備多種武器控制系統,包括2台“T柱型”(Tee Plinth)或3台“傾壺”(Tilt Pot)光電指揮儀、2套“穿碗”(Punch Bowl)衛星資料接收/目標資料輸入系統、2套“冠鐘”(Bell Crown)和“推鐘”(Bell Push)數據鏈路等。

性能特點

①武器數量多且均衡。載有反潛飛彈、防空飛彈, 76 毫米艦炮、 30 毫米艦炮、魚雷,火箭深彈等。
②電子設施齊全。對空 / 對海、目標搜尋、對空警戒與測高火控、 聲納等設備數量多、功能能。

基本數據

喀拉級飛彈巡洋艦標準 / 滿載排水量 8000/9700噸
長×寬×吃水 173.2 × 18.6 × 6.7米
巡航 / 最大速度 /34節
動力裝置 6×燃汽輪機、 98557 千瓦、雙軸
續航力 9000/15、3000/32(海里 / 節)
人員編制 540人
直升機 1 ×卡 -25 激素 A
飛彈 2 ×雙聯裝 SA-N-3 防空、 2 ××雙聯裝 SA-N-4 艦空、2 × 4 聯裝 SS-N-14 反潛
火炮 2 ×雙管 76 毫米 /60 、 4 × 6 管 30 毫米 /65
反潛武器 2 × 5 聯裝 533 毫米 魚雷 2 × 12 管 RBU-6000 型火箭深彈發射器2 × 6 管 RBU-1000 型火箭深彈發射器
雷達 頂帆對空,頂網遠程對空,2×前燈C制導,2 ×汽槍群制導,頂罩制導,2 ×梟聲炮瞄,2 ×低音帳篷炮瞄
聲納 低 / 中頻艦殼、中頻變深
電子戰 2 ×雙聯裝火箭干擾器,8 ×側球電子對抗,5×鐘系列電子對抗儀,BAT-1 魚雷欺騙器,高桿 A 和 B 敵我識別器

識別特徵

喀拉級飛彈巡洋艦喀拉級巡洋艦外部特徵與前蘇聯海軍的克列斯塔2級巡洋艦十分相像,其主要特點是:
①上層建築龐大,天線林立。
②採用三島式布局,首樓頂桅天線形狀特殊,為對稱的 2 個網狀圓盤,前甲板由後向前武器配置順序是:後半部進入艏樓兩側的2座4聯反潛飛彈、懸臂式雙聯航空飛彈發射器和兩座火箭深彈發射器。
③艦體中部塔桅為鈍頂金字塔形,上有大型網狀天線,其後部依次為煙囪和位於基座上的半球形天線。
④後甲板為直升機平台。
與克列斯塔2級巡洋艦的區別有二點:
一是上層建築中,喀拉級艦主塔桅後方有頂部無禁止的煙囪,克列斯塔2級艦在對稱部位的煙囪頂部設有天線,且以一定角度後傾。
二是舷炮配置方案,兩級艦都配置了三組舷炮,喀拉級前一後二,前方為一座雙76炮,後部為兩座6管30炮,即舷炮炮塔前大後小、前少後多;克列斯塔級艦正好相反,前部為兩座6管30炮,後部為一座雙57炮,炮塔前小後大、前少後多。

發展趨勢

19世紀末,隨著海軍主力艦種—戰列艦的崛起,作為戰列艦主要護衛力量的巡洋艦也得到迅速的發展。巡洋艦是僅次於航母和戰列艦的海軍艦隻。
現代巡洋艦可執行以下任務:
⑴作為航空母艦護衛編隊的主力艦隻,負責組織與承擔護衛編隊的防空與反潛任務。
⑵ 充當非航母水面作戰編隊的核心或主力成員(在戰列艦編隊中),指揮和擔負編隊的反潛、防空和攻擊敵水面艦編
⑶ 為兩棲登入部隊護航。
⑷ 在兩棲作戰中實施火力支援
⑸ 和平時期顯示力量,是實施威懾的一種重要工具。

裝備現狀

根據《世界艦船年鑑》1988~1989年版統計,目前世界上共有6 個國家擁有94艘巡洋艦。

發展特點

經過戰後四十餘年的發展,巡洋艦的面貌已今非昔比。過去,巡洋艦與其它艦種的區別主要是依據艦上主炮口徑、艦體結構及其裝甲防護,主炮口徑小於203mm 而大於152 的稱為巡洋艦,主炮口徑小於152mm 稱為驅逐艦。戰後,巡洋艦的武備以飛彈為主甚至出現了武備全為飛彈的“長灘”號巡洋艦(其127mm 主炮為後期加裝)。與此同時,驅逐艦的武備也趨於飛彈化,這樣,以主炮口徑來劃分巡洋艦與驅逐艦已不現實。另外,現代巡洋艦設計中的兩個發展趨勢,使得依靠艦體結構及其裝甲來劃分巡洋艦與驅逐艦也很困難,
其原因是: ⑴ 在設計指導思想上,更注重於設定先進的多層次防禦武器和能充分發揮這些武器性能的電子設備來提高巡洋艦的防禦能力,而不是象舊式巡洋艦那樣採用在艦體結構的重要部位設定大量裝甲和多重縱隔艙壁的水下防雷系統。也就是說,提高巡洋艦防護能力的重點已從被動的防禦轉為主動的防禦; ⑵ 現代高威脅海戰環境使得巡洋艦裝備了大量的對海、對空、對潛立體化、大縱深、多層次的武備,以及以計算機為中心的極其複雜的指揮、控制、通信系統。此外,現代巡洋艦還要有足夠的燃料貯備及越來越高的人均居住容積來滿足較大續航力的要求。因此,現代巡洋艦的排水量均應在10000 噸以上。若還要具備舊式巡洋艦的艦體結構和裝甲,就不可避免地使現代巡洋艦更趨大型化,尤其在武備價格暴漲的今天,足以使任何一個用戶望而止步。美海軍只造了一艘17000 噸級的核動力飛彈巡洋艦“長灘”號就是一個例子。該艦1961年建成的造價達3.33億美元,而同期建造的“小鷹”號多用途航空母艦的造價只有2.7億美元。因此,現代輕巡洋艦可以看成是驅逐艦的大型化,如美海軍的“萊希”級、“貝爾納普”級、“提康德羅加”級等。
儘管當代輕巡洋艦與大型驅逐艦的區別很不明顯,但具體地分析一下,仍然可以看到現代巡洋艦的某些特點。

噸位大

巡洋艦擔負的使命要求該艦種要有極強的連續作戰能力、較高的適航性及較大的續航力,以伴隨航母作戰群遠洋作戰。因此,各國巡洋艦的排水量都大於同時期建造的驅逐艦,而且巡洋艦的排水量也有逐步增大的趨勢。以美海軍為例,60年代建造的“萊希”級、“貝爾納普”級飛彈巡洋艦的滿載排水量為8000噸左右,同期建造的“孔茨”級和“亞當斯”級飛彈驅逐艦的排水量分別為6000噸和4500噸; 70年代建造的核動力飛彈巡洋艦“維吉尼亞”級和“加利福尼亞”級的排水量已達11000 噸,而“斯普魯恩斯”級驅逐艦的排水量則有7800噸; 80年代建造的“提康德羅加”級飛彈巡洋艦驅逐艦的排水量為96000 噸,而“伯克”級飛彈驅逐艦的排水量為8500噸。蘇聯海軍也是如此,甚至出現了象“基洛夫”級這樣的排水量達25000 噸的大型飛彈巡洋艦的排水量將保持在10000 噸左右。

武備強

現代巡洋艦已進入以飛彈為主的配置時代,艦上配有齊全的防空、反潛、反艦飛彈系統。
⑴ 對空武器 幾乎所有的巡洋艦都配備了區域防空飛彈系統。美國現役巡洋艦都裝備了“標準ER”或“標準MR”防空飛彈; 蘇聯的巡洋艦則裝備了SA-N-1和SA-N-3,最新的“光榮”級和“基洛夫”級裝備了SA-N-6。另外,蘇海軍自“卡拉”級飛彈巡洋艦開始,都配置了“SA-N-4”近程點防禦防空飛彈,以作為區域防空飛彈的補充。而美海軍則從便於操作、維修、補給和充分發揮“標準”飛彈全空域性能好的特點這個角度出發,不另配置點防禦飛彈。飛彈垂直發射技術已為最新的飛彈巡洋艦所普遍採用,以求提高發射率和降低成本以及縮短反應時間。對突破防空飛彈截擊網的來襲目標,現代巡洋艦都配置了小口徑速射炮攔截。美海軍每艦配兩座“密集陣”,蘇海軍則每艦裝四座以上的30mm ADGM-630六管“加特林”炮。
⑵ 反潛武器 反潛也是當代巡洋艦的重點之一,尤其是蘇聯一些側重於遠洋反潛的巡洋艦。目前,蘇聯中、大型水面艦船普遍裝有反潛直升機、反潛飛彈、反潛魚雷、反潛火箭,如“卡拉”級和“基洛夫”級等。蘇海軍反潛武器配置有一個鮮明的特點,就是幾乎所有的水面作戰艦船,包括最新的飛彈巡洋艦及航空母艦,都裝有反潛火箭(火箭助飛深彈) 發射器。在巡洋艦這種大型艦船裝備此類武器,筆者認為有可能是用以發射某種水聲對抗器材幹擾敵潛艇喀拉級飛彈巡洋艦的搜尋或自導魚雷的尋的。美國巡洋艦則普遍攜載“阿斯洛克”反潛飛彈和反潛魚雷,部隊艦船只有直升機降落平台,無機庫。美海軍認為,反潛戰中最關鍵的因素是對潛探測和定位系統的效能,而不是反潛武器數量的多少,因此比較重視各種對潛探測、定位聲納系統的發展。由反潛驅逐艦“斯普魯恩斯”級發展而來的“提康德羅加”級飛彈巡洋艦的反潛作戰系統較齊全,配備了目前世界上唯一的艦用綜合反潛作戰系統—AN/AQQ-89(V)。
⑶對艦攻擊武器 目前水面艦船仍以艦對艦飛彈為主要攻擊手段,輔以少量中口徑艦炮。美海軍巡洋艦裝有兩座四聯裝“魚叉”反艦飛彈發射裝置(無再裝填能力) 和127mm 主炮。蘇海軍則在“肯達”級與“克列斯塔Ⅰ”級裝備SS-N-3,“基洛夫”級裝SS-N-19,“光榮”級裝SS-N-12 艦對艦飛彈。蘇海軍水面艦裝備的反艦飛彈型號雜,數量多,比美艦的反艦火力強。因為反艦飛彈是蘇海軍主要的對海攻擊手段,而美海軍以艦載機為主要攻擊力量,反艦飛彈是輔助性的。目前,美海軍正加緊給核動力巡洋艦和“宙斯盾”級艦加裝”“戰斧”巡航飛彈,這將大大增強其巡洋艦的對艦作戰的對岸攻擊能力。
⒊動力裝置已向燃氣輪機、核動力發展
戰後,巡洋艦採用的動力裝置有蒸汽輪機、核動力、燃氣輪機、核蒸聯合動力。70年代以來設計的巡洋艦,除蘇聯“基洛夫”級採用核蒸聯合動力裝置和美國的部分艦採用核動力裝置外,都採用了燃氣輪機動力裝置。可以預測,到2000年,核動力與燃氣輪機仍將是巡洋艦的主要動力。從裝艦數量看,燃氣輪機目前占有較大比例。核動力裝置其獨特的優點非常適宜巡洋艦這類大型遠洋艦隻,但由於初投資高等因素限制了它的廣泛套用。到2000年,核動力巡洋艦可能會有所增加。
⒋作戰指導與武器控制系統計算機化
美海軍飛彈巡洋艦普遍採用的作戰指揮系統是NTDS戰術數據系統,主要用於戰術數據的處理、存貯和顯示,在編隊內自動交換信息,並向指揮員提供決策建議。配套的探測設備有AN/SPS-48 三坐標雷達、AN/SPS-10 或AN/SPS-55對海搜尋雷達及火控雷達系統。蘇海軍較新的巡洋艦也裝有此類作戰指揮武器控制系統。在日益嚴重的海、空威脅中,這類系統已顯得力不從心。因此,美海軍的“提康德羅加”級飛彈巡洋艦首次裝備了以相控陣雷達為核心的“宙斯盾”型綜合作戰系統。該系統是海軍武器裝備技術的一個重大突破,代表了水面艦艇防空作戰的發展方向。其性能已有專文介紹,在此不再詳述。對於未裝“宙斯盾”系統的巡洋艦,美海軍提出了“新威脅改進”計畫(NTU),準備用新型的AN/SPS-48E三坐標雷達和AN/SPS-49(V)5 搜尋雷達以及AN/SYS-2綜合自動目標檢測與跟蹤系統(IADT),配備新的SM-2Block Ⅱ“標準”飛彈來改裝非“宙斯盾”巡洋艦。新的AN/SPS-48E三坐標雷達提高了對掠海飛彈的探測能力; SM-2飛彈採用指令制導與末段半主動制導相結合,由各個照射雷達時分對飛彈進行末制導,大大提高了非“宙斯盾”巡洋艦對付飽和攻擊的能力。
喀拉級飛彈巡洋艦在未來二十年內,“宙斯盾”型巡洋艦仍然是艦隊防空的主力。改進的方向是採用多路數據匯流排的分散式結構,提高作戰使用的生存能力及擴大功能的可能性。
⒌電子戰設備是巡洋艦的重要武備
電子對抗設備也得到了美、蘇兩國海軍的極大重視。美海軍飛彈巡洋艦裝備最多的是SLQ-32(V)3型,經過海灣戰爭檢驗的此類設備被認為是極其可靠和有效的。
2000年的巡洋艦將通過“電子戰控制系統”(EWCS)實現全艦的電子戰綜合,使“軟軟殺傷”與“硬殺傷”武器達到高度協調。

相關評論

戰後四十餘年來,國際政治、經濟形勢的變化也在巡洋艦的發展上有所反映。一些傳統的海軍強國,如英、法、意、日等,其海軍力量已由進攻性遠洋海軍變為區域性海軍。鑒於戰略任務的變化,更由於武備價格的飛漲,使得在這些國家裡,巡洋艦的發展趨於緩慢甚至停止。法國僅存一艘“科爾貝爾”號和義大利的兩艘“多里亞”級巡洋艦均為60年代以前建造,而且也無新的巡洋艦建造計畫。至於歐美其他已開發國家及廣大第三世界國家海軍更是無力問津巡洋艦這種昂貴的遠洋進攻性艦種。可以預計,到2000年,若國際形勢無大的突變,法、意的巡洋艦將陸續退役,屆時,巡洋艦將成為美、蘇兩國獨有的艦種,也不排除某些開發中國家(如印度) 從美、蘇兩國購置舊巡洋艦的可
喀拉級飛彈巡洋艦能。因此,從世界範圍來看,在數量上,巡洋艦的發展比驅逐艦慢得多,但這並不意味著現代巡洋艦質量上的發展停滯了,恰恰相反,擁有全球性海軍的美、蘇兩個超級大國,對於作為遠洋海軍的重要兵力的巡洋艦的發展,給予了極大的重視,不斷地把各種最新的軍事技術套用到現代巡洋艦上。世界上首次在水面艦艇實現核動力推進的艦隻是美海軍“長灘”號飛彈巡洋艦; 美海軍第一艘載有直升機及其機庫,並首次擁有多用途飛彈發射裝置的艦隻是“貝爾納普”號飛彈巡洋艦;最先採用“宙斯盾”系統和垂直發射技術的也是“提康德羅加”級飛彈巡洋艦。在蘇海軍中,“基洛夫”級飛彈巡洋艦是蘇聯第一艘核動力水面戰鬥艦,也是世界上最早採用飛彈垂直發射技術的艦隻。蘇海軍的新型飛彈系統也是在巡洋艦上首先使用,如SS-N-14 反潛飛彈、SS-N-19 反艦飛彈、SA-N-6和SA-N-9防空飛彈系統等。由此可見,當代巡洋艦在某種程度上成為蘇、美兩國海軍武器系統的試驗平台。目益嚴重的海、空威脅要求巡洋艦這種主力艦需要更多、更先進的裝備,而巡洋艦本身的大噸位與容積又為裝備更好的武器系統提供了可能。因此,現代巡洋艦已成為當代水面艦中僅次於航空母艦的作戰艦種,體現了當代海軍非航母艦隻武器裝備的最高水平。
目前,蘇、美兩國正致力於發展某些新型武器,如高能雷射、粒子束、大功率微波等定向能武器和電磁炮等。樂觀地估計,在2000年前後,會有少部分實用的電磁炮及雷射炮裝備在美、蘇兩國的巡洋艦上。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