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詩的唯美主義

唐詩的唯美主義

《唐詩的唯美主義》是2009年甘肅人民美術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蘇纓、毛曉雯。該書對唐詩的唯美主義作了詳細的解讀。

基本介紹

  • 書名:唐詩的唯美主義
  • 作者:蘇纓、毛曉雯
  • ISBN:9787805887845
  • 類別:書籍
  • 頁數:173
  • 定價:22.00元
  • 出版社:甘肅人民美術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09-11-1
  • 開本:16開
  • 條 形 碼:978-7-80588-784-5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圖書片段,作者簡介,

內容簡介

迄今為止,唯美唐詩解析領域權威、通俗、優美的普及讀本。 唐詩,是我國文學寶庫中的一顆璀璨明珠。唐詩,雄渾大氣、內涵深刻、意存高遠,凝聚著中國文化的精華,它將我國古典詩歌的音韻和諧、文字精練的藝術特色,推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唐詩為國人傳承文明的重要途徑。
詩可以延伸出通向世界上任何一個地方的路,包括宇宙和心靈,世界上任何一條路最後都會歸於詩,哪怕這條路一開始和詩南轅北轍。詩人時時都在製造“不可能犯罪”,帶著詩般的殺意。他們在符號地海洋中尋找那朵能將讀者淹沒窒息的浪花,企圖用一句話、一個字甚至一個標點伏擊讀者,完成注入力量,抽去溫度、剝離思考、陰截血液流動等高難度動作。他們畢生都在尋找通向自身和他人心靈的猶大之窗,進入那棲息在身體裡的,上鎖的房間。
詩人是另一種獨裁者,他毋需頒布法令或建立軍隊,然而全世界都淪為詩歌的道具供其予取予求,由他安排角色和劇本。無垠宇宙在詩人面前等待著,不言不語,而詩人終日思索的,是在其中挑選怎樣的演員,展開怎樣的情節,才能成功演出自己內心那部盪氣迴腸、永垂不朽的好戲。

圖書目錄

序言:小徑分貧的花園,與通向花園的所有小徑專論·唐詩的唯美主義美將我們俘虜,更美將我們釋放——錦瑟李商隱)感傷是一種終生不愈的殘疾——重過聖女祠(李商隱)開滿秘密的花園——《碧城》三首(李商隱)看不見的城市——天上謠李賀天若有情天亦老——金銅仙人辭漢歌(李賀)隨筆·唐詩小札詩與帝國對峙——野望王績) 離歌響起,不訴離傷——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於輪迴中開啟永恆之門——春江花月夜張若虛)思念如蝴蝶般撲面而來——望月懷遠張九齡)善的乏力——讀張九齡《詠燕》人生是個蒼涼的手勢——讀王維《終南別業》時間永在,是我們飛逝——讀劉希夷《代悲白頭吟》不敢訴封的信——讀宋之問《渡漢江》母親是一個叫做“溫暖”的地方——讀孟郊《遊子吟》目的地不明——讀錢起《省試湘靈鼓瑟》悲觀主義的花朵是心的名勝——讀王建《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如果愛,請深愛——讀薛濤《牡丹》獻給一個時代的情書——讀韓翃《寒食》沉默的犧牲——讀白劇易《燕子樓》時間如白晝之月,暗中運行——讀劉禹錫《金陵五題》家鄉,在那美的遠方——崔塗《春夕旅懷》月光再亮,終究冰涼——讀張泌《寄人》二首繞過詩的守門人——讀張籍《節婦吟》鴛鴦蝴蝶夢未完待續——讀崔珏《和友人鴛鴦之什》三首向記憶深處打聽一個人——讀杜牧《贈別》二首後記

圖書片段

以下逐句來看。“錦瑟無端五十弦”,所謂錦瑟,其實就是瑟,加一個“錦”字一是為了字面漂亮,給人一種高貴華美的感覺,二是為了湊成雙音節詞,這都是詩文當中常見的手法。我在《納蘭詞典評》里講過一個“玉笛”的例子:同樣描寫一支笛子,如果你想表達君子情懷,就說“玉笛”;如果你想表達鄉野之情,就說“竹笛”;如果你想表達豪客滄桑,就說“鐵笛”。只有笛子是真的,那些玉、竹、金、鐵一般都只是詩人為塑造意境而主觀加上的修飾,不可當真。就詩人們而言,這些修飾都是意象符號,是一種傳統的詩歌語言。
據說瑟這種樂器本來有五十根弦,有次太帝讓素女鼓瑟,覺得音調過於悲傷,就改了瑟的形制,變五十弦為二十五弦。(《史記·封禪書》)李商隱說錦瑟“五十弦”,說的是傳說中的瑟的古制。
問題馬上就出現了:通行的瑟,主要就是二十五弦的,五十弦的瑟僅見於傳說,那么詩人為什麼不說“錦瑟無端廿五弦”呢,這也完全合乎七律的音律呀?——最常見的解釋是:詩人寫作這首詩的時候,正值五十歲左右,所以從錦瑟的五十弦聯想到自己所度過的歲月。持此論的學者當中,最權威的要算錢鐘書了。但如果採信《年譜》,李商隱寫這首詩的時候當在大中二年,那時他不過三十五歲。(葉蔥奇《李商隱詩集疏注·年譜》)看來數字不能指實,否則的話,在三十五歲緬懷年華就一定要用含有三十五這個數字的東西來起興,詩就沒法寫了。
面對這種問題,現代人比前人優越的地方就是可以電腦檢索。檢索一番,例證就羅列出來了,答案也就呼之欲出了:李賀詩有“五十弦瑟海上聞”,有“清弦五十為君彈”,鮑溶詩有“寄哀雲和五十絲”,有“娥皇五十弦”,吳融詩有“五十弦從波上來”,李商隱自己的詩里也有“雨打湘靈五十弦”,有“因令五十絲,中道分宮徵”。所以詩人好古,“五十弦”可以代指瑟這種樂器,這就是唐代的一個詩歌套語,並沒有什麼深刻的涵義。但是,太帝破五十弦為二十五弦的傳說給瑟這種樂器定下了一個悲慟的調子,給這首《錦瑟》也定下了一個悲慟的調子。
解決掉了這個問題,就該琢磨“無端”的涵義了。葉蔥奇把《錦瑟》解釋為客中-思家的詩,從詩人當年的處境出發,認為首句是感嘆自己為衣食所迫,遠去外地,不能和家人團聚,所以“無端”的用法和杜甫詩中的“邂逅無端出餞遲”相同。(《李商隱詩集疏注》)這也是一個自洽的解釋,但我們有兩個問題要說:一是杜詩這樣用“無端”一詞是比較特殊的,這個詞在唐代最普遍的意思和在現代一樣,表示“沒來由”、“無緣無故”;二是清代的屈復提出過一個具有普適性的讀詩方法:一首詩如果沒有作者自序,讀者也就不必費力索隱詩歌背後的實事了,就詩論詩也就是了。《錦瑟》正屬於背景極難考索的情況,太多地聯繫實事未必是一種恰當的解讀方式。
至此我們知道,“錦瑟無端五十弦”,是一種很“無理”的說辭。錦瑟為什麼會有五十根弦呢?這是“無端”的,沒來由的。雖然沒有來由,卻真切地以一弦一柱勾起詩人對年華往事的思緒。——“一弦一柱思華年”,所謂“柱”,是琴瑟上系弦、調弦的小木棍,和提琴、吉他上的旋鈕是一類的。如果把“柱”用膠黏住,弦就不能調了,這就是所謂“膠柱鼓瑟”。這句詩有兩種解釋:一是比較實在的,聯繫上句,詩人從錦瑟沒來由的五十弦里想到自己行年五十;二是以“一弦一柱”指代一音一節,是說詩人從錦瑟奏響的旋律里勾起對青春往事的浮想聯翩。
第一種解釋在現在的注本里比較常見,但第二種解釋才是合理的,原因除了前邊提到的那些之外,還有詩句中“華年”的意思。“華年”並不等於現代漢語裡的“年華”,它其實是“花年”,因為“花”就是“華”。漢字里本來沒有“花”字,“花”是後起的俗字,後來約定俗成,才在“花”這個義項上取代了“華”。所以“華年“用在人的身上,特指青春年少的美好時光,四五十歲就不能再算“華年”了。我們從宋詞里看到對《錦瑟》的化用,宋人就是這樣理解的,比如“錦瑟華年誰與度。暮雨瀟瀟郎不歸”、“追念舊遊何在,嘆佳期虛度,錦瑟華年”、“家本鳳樓高處住,錦瑟華年”、“紫燕紅樓歌斷,錦瑟華年一箭”。
首聯的意思至此就比較明確了:詩人聽到錦瑟的旋律,想到了逝去的青春。這一聯里最關鍵的是“無端”一詞——年輕人的喜怒哀樂往往比較簡單,高興是因為什麼,傷心是因為什麼,都有一一對應的關係,說得清,道得明,但人一旦上了年紀,經歷得多了,坎坷得多了,情緒和事情就沒有那么清晰的對應關係了。當一種愁緒泛起的時候,你不再說得清到底因為什麼,就像杜牧登上九峰樓,聽到角聲響起,寫下“百感衷來不自由,角聲孤起夕陽樓”,角聲到底傳達了什麼意思呢,其實沒有任何意思,但一下子便觸發了詩人的萬千感受。所以說有些作品需要用歲月去體會,年輕人很難理解得了。
《錦瑟》的“無端”營造出了比杜牧那句詩更為廣闊的歧義空間,會讓讀者想到很多很多。錦瑟為什麼是五十弦,為什麼不是三十弦或者六十弦,這是問不出所以然的,無緣無故的。中年心事濃如酒,多少悲歡離合、酸甜苦辣,糾結在一起,或被一聲畫角勾出百感,或被一曲錦瑟惹動衷腸,似乎也是無緣無故的,找不出任何明確的因果。 再看頷聯兩句:“莊生曉夢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鵑。”我在《納蘭詞典評》的序言裡簡單講過律詩的讀法,就用這首《錦瑟》作的例子。我們讀律詩,不能像讀散文一樣,而要像讀八股文一樣才行。律詩有一套嚴謹的結構,一共八句話,每兩句為一聯,構成首聯、頷聯、項聯、尾聯四組,這四組構成了“起、承、轉、合”的關係,也就是說:首聯要給全文開頭,頷聯要承接上文,也就是承接首聯,順勢下筆,項聯要轉折,尾聯作總結。一首律詩就像一篇小型八股文,我們得知道如何從它的結構規則來讀。
像《錦瑟》的頷聯“莊生曉夢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鵑”,在結構上要起到“承”的功能,所以它是上承“錦瑟無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華年”而來的,既然首聯的意思是詩人聽到錦瑟的旋律,想到了逝去的青春,頷聯便應該進入回憶才對。
“莊生”一句,用到一個廣為人知的典故,即《莊子·齊物論》里夢蝶的故事:莊周回憶自己曾經夢為蝴蝶,悠然暢快地飛舞,完全忘記自己是誰了,忽然醒覺之後,驚奇地發現自己還是莊周。這一刻真是令人恍惚,不知道是莊周夢為蝴蝶呢,還是蝴蝶夢為莊周?
莊子講述夢蝶的故事,本是為了說明“物化”這個哲學觀念,但詩人不搞得那么深刻,只是用它來形容一種似夢似真、疑真疑幻的感覺。此刻沉浸在錦瑟的音樂聲中,水樣流去的錦樣年華在眼前依稀看見,是青春的自己夢到中年聽琴,還是中年的自己夢到青春往事,如同莊周夢蝶,恍惚間無從分辨。

作者簡介

蘇纓作品:
納蘭詞全編箋注》(2011)、《詩經講評》(2009)、《人間詞話講評》(2009)、《納蘭詞典》(2008)、《一生最愛納蘭詞》等。
蘇纓、毛曉雯作品(合著):
納蘭容若詞傳》(2009)《唐詩的唯美主義》(2010)《只為途中與你相見——倉央嘉措傳與詩全集》(2011)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