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覺

唐覺

唐覺(1917年- ),江蘇省吳江市城關松陵鎮人,是中國近現代昆蟲學家,農業教育家。長期致力於昆蟲學的教學和科研工作,在五倍子、倉庫害蟲、種子害蟲、白蟻和螞蟻等領域進行了開創性的研究,取得顯著成績。對植物檢疫,五倍子生產和城市昆蟲學的發展作出突出貢獻,是中國五倍子開發和利用的主要奠基人之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唐覺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族
  • 出生地:江蘇省吳江市城關松陵鎮
  • 出生日期:1917年
  • 職業:教育家
  • 畢業院校:浙江大學
  • 主要成就:研究螞蟻
簡介,人物簡介,生平簡介,個人簡歷,成就貢獻,奉獻在昆蟲教學事業,中國五倍子研究的主要奠基人,城市昆蟲學的先軀,被民眾譽稱的“螞蟻教授”,個人評價,博覽群書,桃李天下,勤動手,善編排,老百姓的“螞蟻教授”,主要論著,

簡介

人物簡介

唐覺(1917年- ),江蘇省吳江市城關松陵鎮人,是中國近現代昆蟲學家,農業教育家。畢業於國立
浙江大學農學院病蟲害學系植病組,因抗日戰爭開始,學生疏散較多,昆蟲組無學生,受系主任陳鴻逵引導轉入昆蟲組。畢業後留校任教。長期致力於昆蟲學的教學和科研工作,在五倍子、倉庫害蟲、種子害蟲、白蟻和螞蟻等領域進行了開創性的研究,取得顯著成績。對植物檢疫,五倍子生產和城市昆蟲學的發展作出突出貢獻,是中國五倍子開發和利用的主要奠基人之一。曾任中國昆蟲學會理事,浙江省昆蟲植病學會副理事長,浙江省白蟻防治協會理事長、名譽理事長,浙江省農學會理事等職,並被省醫藥、衛生、糧食部門聘為特約研究員和顧問
浙江大學浙江大學

生平簡介

唐覺,1917年2月16日生於江蘇省吳江市城關松陵鎮的一個知識分子家庭。因從小受父親(唐昌言系江蘇著名教育家,創辦江蘇吳江鄉村師範並任校長)親自在鄉村推廣點燈誘蛾、摘除卵塊、挖掘稻根等治螟技術的影響,中學期間又結識了父親之友陳嶸朱鳳美蔡邦華等,決心投身農業。高中畢業後以第一志願考入國立浙江大學農學院病蟲害學系植病組學習。後因抗日戰爭開始,學生疏散較多,昆蟲組無學生,受系主任陳鴻逵引導才轉入昆蟲組。他好學勤奮成績優異,畢業後留校任教至今。
50餘年來,唐覺一直以工作為重,多次放棄外出進修學習的機會,自始至終在一個單位內努力工作直至退休,且依靠自己刻苦工作的精神和頑強探索的毅力,做出了巨大成績。本科畢業工作4年即晉升為講師,當時在浙大是不多見的。1952年,被華東高教局批准為副教授、1978年提升為教授。
唐覺還先後學習了世界語拉丁語義大利8種外語,得以博覽群書,積累淵博的知識。因此,他前後為大學生和研究生開課15種之多,有普通昆蟲學、外系昆蟲學(園藝系、蠶桑系)、昆蟲形態學、昆蟲研究法、衛生昆蟲、森林昆蟲、經濟昆蟲、倉庫害蟲、植物檢疫、資源昆蟲、昆蟲命名與文獻、昆蟲生物學、專業英語、實驗昆蟲學討論和昆蟲論文;在五倍子、倉庫和種子害蟲、白蟻、螞蟻等廣闊的領域中均取得顯著成績。
唐覺1978年開始招收碩士生,1986年被評為博士生導師,並設立了昆蟲博士點。他先後培養了碩士生9名,博士生3名。他悉心指導,關懷備至,強調基礎理論課的學習,做到國家需要和個人專長的結合,提高了學生就業的適應能力和學習專業的熱情。如今,他培養的學生已遍及全國,有的已到歐洲、美洲、澳洲和非洲。
唐覺曾任中國昆蟲學會理事,浙江省昆蟲植病學會副理事長,浙江省白蟻防治協會理事長、名譽理事長,浙江省農學會理事等職,並被省醫藥、衛生、糧食部門聘為特約研究員和顧問。

個人簡歷

1917年2月16日 出生於江蘇吳江。
1937年 南京金陵大學附中高中部畢業。
金陵大學金陵大學
1941年 國立浙江大學農學院病蟲害系昆蟲組畢業,獲農學士學位。
1941年-1952年 任浙江大學病蟲害系昆蟲學助教、講師。
1952年-1978年 任浙江大學、浙江農學院浙江農業大學植保系昆蟲學副教授。
1978年-1990年4月 任浙江農業大學植保系昆蟲學教授。
1990年4月起 浙江農業大學返聘教授。

成就貢獻

奉獻在昆蟲教學事業

唐覺潛心於教育事業,數十年如一日。他為了提高自身素質,不斷根據學科發展和生產需要,努力從書本中汲取知識,虛心學習他人的長處,在實踐中勤奮學習和工作並開設許多新的課程,以滿足高等教育需要。在大學期間,唐覺除學習本系基礎課程和專業課外,還選修了生物系學生的無脊椎動物學比較解剖學、生物學技術、動物生理和細菌學等,助教期間旁聽了生物系的組織學胚胎學以及研究生的實驗形態學課程,打下了堅實的生物學基礎。他還先後學習了英、德、法、俄、世界語、拉丁語、日及義大利8種外語,得以博覽群書,積累淵博的知識。因此,他能先後為本科生和研究生開設出普通昆蟲學、外系昆蟲學(園藝系、蠶桑系)、昆蟲形態學、昆蟲研究法、衛生昆蟲、森林昆蟲、經濟昆蟲、倉庫害蟲、植物檢疫、資源昆蟲、昆蟲命名與文獻、昆蟲生物學、專業英語、實驗昆蟲學討論和昆蟲論文15門課程。
五倍子五倍子
唐覺善於吸收他人長處,虛心學習主講老師的經驗。在擔任助教時,認真學習蔡邦華的教學藝術,以及貝時璋邊畫邊講的講解技巧。他把這些特點結合起來,在講授普通昆蟲學時,把枯燥而難以記憶的昆蟲外部形態名稱及繁瑣的解剖生理,講得生動活潑,受到同學的讚譽,以致畢業幾十年後的老同學仍感記憶猶新。
注重實際動手能力的培養是唐覺教學的一個重要特點。在擔任助教期間,他負責建立昆蟲標本室。他從做標本盒和標本櫥開始,每天完成30個針插標本。長期的鍛鍊使他掌握了紮實的基本功。在抗日戰爭年代缺乏載、蓋玻片的條件下,他曾在同一蓋玻片下把35隻有翅蚜排列得整整齊齊,個個前後翅到位,觸角分向前側,令人讚嘆。40年代中期任講師後,唐覺主講昆蟲研究法一課,把內容增至17章,增加了養蟲室修建原理、組織切片、攝影制銅鋅版、模型製作、繪圖、雙筒鏡的保養和清洗及文獻查閱等章節,對提高教育水平起了重要作用。

中國五倍子研究的主要奠基人

唐覺在蔡邦華指導下,開始對五倍子進行研究。40年代前期,唐覺在貴州湄潭深入山區整年調查五倍子生長情況,6-10月則隔天上山,定點觀察採集。通過艱苦工作,在2年中共發現9種倍子,包括鹽膚木上當時已知的角倍蚜Schlechtendalia chinensis(Bell)和倍花蚜Nurudea(Nurudeopsis)shiraii(Matsmura),以及兩個新種[倍蛋蚜Schlechtendalia peitan Tsai et Tang和圓角倍蚜Nurudea(Nurudopsis)sinica Tsai et Tang]和一新記錄種[紅倍花蚜Nurudea(Nurudeopsis)rosea(Matsmura)],紅麩楊上的四個新種[蛋鐵倍蚜Kaburagia ovogallis(Tsai et Tang)、棗鐵倍蚜Kaburagia ensigallis(Tsai et Tang)、紅小鐵倍蚜Meitanaphis elongallis Tsai et Tang和鐵倍花蚜Floraphis meitaninsis Tsai et Tang]。這是中國五倍子蚜蟲分類上的一個突破,論文刊於英國倫敦皇家昆蟲學會會刊。在調查中,獲得了角倍和圓角倍兩種不同屬種的乾母同棲於一處形成的共棲倍多枚。這是非常難得的標本,是一項新發現,說明乾母同期發生,成熟爆裂先於角倍,而此共棲倍的爆裂期適在兩者之間。他還取得重要成果,在貴州湄潭找到角倍蚜的冬季主蘚類兩種,並可經過人工繁殖越冬,翌春人工接種乾母到鹽膚木上結出五倍子。
鹽膚木鹽膚木
1959年,國家科委把五倍子繁殖增產問題列入科研項目,由唐覺負責。他堅持實踐出真知的真理,不辭艱難辛苦,親自去浙江仙居山區蹲點調查研究。在三年自然災害期間,他仍堅持在點裡工作,風雨無阻,三日兩天爬山到700米和1 000米的點上調查。一次路滑跌入水潭;另一次天突然黑下,以致只能蹲下以手摸路,爬過陡峭的山路。他終於出色地完成了任務,對角倍蚜的生物學、生活史及其在夏寄主(鹽膚木)和冬寄主(提燈蘚)上的轉換作了詳細的觀察,明確了採用人工輔助或保護可以使非產地結出五倍子,原產地提高蚜蟲成活率和結倍率的措施,在國內首先提出繁殖五倍子的措施和途徑。
1962年起,唐覺在校園內進行人工養殖試驗,在中國國內首先搞清楚角倍蚜全年有6個世代,即乾母乾雌3個世代(第三代乾雌即秋遷蚜)、性母(即春遷蚜)和有性蚜(即雄蚜和雌蚜)。在生物學研究中,對性母發生規律中,首先發現先為淡綠色的雄蚜,後為褐色的雌蚜。經解剖證實卵巢管中的胎蚜的排列次序,為先雄後雌。這一項發現,在蚜蟲生物學上有獨特的意義。他通過調查,找到了圓葉、皺葉(側枝)和尖葉3種提燈蘚為優良冬寄主。推翻了端午掛倍的錯誤做法。1967 年,他在杭州開辦了五倍子人工繁殖學習班,為五倍子生產提供了整套經驗。他提出的人工繁殖方法,分原產地和非原產地適用的兩種,但非原產地方法適用於原產地套用[詳見1962年農業科技情報資料(增刊)、1976年昆蟲學報論文和1980年總結性“五倍子”三文]。原產地提高產量的方法:(1)適時採收;(2)改進倍子處理方法;(3)積極保護和培育鹽膚木;(4)對冬寄主提燈蘚的保護;(5)重視五倍子蚜蟲留種工作。非原產地人工繁殖的初步方法(同樣適用於原產地):(1)基地的建立和選擇;(2)引種和接種工作;(3)過冬幼蚜的保護;(4)人工保養性蚜和乾母接種等環節。
70年代起,唐覺重點進行了有關成果的推廣套用工作。他應各主產省(區)商業和外貿部門的邀請,深入產地舉辦培訓班,幫助各省制訂計畫,足跡遍及廣西、湖南、貴州、湖北、四川等省(區)。自70年代後期起,他繼續帶領助手和研究生對倍蚜的生物學、生態學和自然界的繁殖方法進行深入的理論研究,並在杭州玉皇山和德清莫乾山基地,確認地區適宜的環境下,人工放養可以擴大產地分布,並可定居下來。唐覺的研究闡明了五倍子生產關鍵技術問題,對推動全國各地五倍子生產起了重要指導作用。

城市昆蟲學的先軀

唐覺善於根據生產需要來確定研究項目,也善於憑藉紮實的基礎和淵博的知識從事各種昆蟲學工作。長期以來,他在城市昆蟲學的不同領域做了大量工作。1952年的抗美援朝戰爭期間,唐覺以醫用昆蟲專家身份參加了反細菌戰。50年代初期,唐覺見到住室中飛出白蟻,經過觀察是一種黃胸散白蟻為害,這促使他走上了研究白蟻的道路。1958年杭州市開展消滅白蟻運動,他擔任顧問,編寫了白蟻防治基礎教材資料,並培訓了白蟻防治人員400多名,還親自參加消滅許多蟻巢。1983年後又推動浙江省和杭州市白蟻協會的成立,擔任多屆理事長,為浙江省和全國白蟻工作的發展起到積極作用。
中國白蟻中國白蟻
50年代初,唐覺從事倉庫害蟲防治研究工作。他在實踐中發現稻穀礱糠自焚煅成白色灰末含二氧化矽達93%以上,否定了過去歐美長期來認為來自植物性的惰性粉殺蟲效果差的結論。這種白色礱糠灰極易碾碎成3-5微米的細粒,拌於種子或覆蓋在糧堆上層有高效,特別是甲蟲接觸糠矽粉細末後蟲體各附肢關節部臘質磨損,失水而死。當時曾將礱糠矽粉與美國孟山都生產的細矽粉(Silica aerogel)對玉米象赤擬谷盜進行防效對比試驗,表明0.2%的礱糠矽粉比0.1%的細矽粉防效高,成本低。
70年代初,唐覺動手研製土製磷化鈣以代替進口磷化鋁。1971年9月初,他在浙江鄞縣農村倉庫燒制磷化鈣時,因吸入磷化氫氣體較多而中毒,腹瀉二天二夜,大量失水而未及時補液致使他臉上皮膚出現皺紋,無法恢復,從而在世界上首先報導了磷化氫中毒導致腹瀉的新症狀,充實了教材。

被民眾譽稱的“螞蟻教授”

早在40年代,唐覺就有了研究螞蟻的心愿。之後,他收集有關螞蟻的專著;凡有出差機會,逢站就下車採集,積累了大量的標本。70年代,他幫助中科院鑑定了青藏高原昆蟲考察的蟻科標本。1979年,蟻科被正式列入中科院動物所計畫,唐覺開展了蟻科分類區系的研究,填補了國內研究空白。他主持成立了蟻科研究小組,進行了系統的研究,已完成中國經濟昆蟲志蟻科第一分冊。該冊記載了120餘種螞蟻。唐覺在螞蟻的研究中十分重視實際套用。1983年11月,日商指控北京大華襯衫總廠出口日本的襯衫紙盒中夾有活螞蟻,出現貿易糾紛。大華襯衫總廠請求唐覺給予幫助。他與助手僅花了3天時間就提供了襯衫中的伊氏臭蟻並不生長在中國北方,商品包裝中的螞蟻只能是在日本進入的依據,挽回了國家及企業信譽,避免了經濟損失,亦顯示了中國研究螞蟻的實力,在國內外引起極大反響。同年,他配製成特效低毒誘殺粉“滅蟻淨”,為杭州華僑飯店和中藥二廠解決了蟻害問題。“滅蟻淨”獲省科技成果獎,唐覺被譽稱為“螞蟻教授”。

個人評價

博覽群書,桃李天下

唐覺先後學習了英、德、法、俄、世界語、拉丁語、日及義大利8種外語,得以博覽群書,積累淵博的知識,他前後為大學生和研究生開課15種之多。1978年開始招收碩士生,1986年被評為博士生導師,並設立了昆蟲博士點。他先後培養了碩士生9名,博士生3名。他悉心指導,關懷備至,強調基礎理論課的學習,做到國家需要和個人專長的結合,提高了學生就業的適應能力和學習專業的熱情。如今,他培養的學生已遍及全國乃至世界各地。最早單獨聽他講過課的學生有吳維均管致和湯祊德巫國瑞等。唐覺一生著有學術科研論文、著作、譯著和譯文,總數過百。1994年,唐覺已近耄耋之年,仍設法籌措資金,前往巴黎參加了國際社會性昆蟲研究聯合會(IUSSI)的第12屆年會。會上,他介紹了中國經濟昆蟲志蟻分冊及中國多刺蟻類屬和開發利用於人體保健的情況,引起與會專家的關注。大會通過了中國為國際社會性昆蟲研究聯合會第14地區分會的國家。這充分表現了唐覺孜孜不倦為發展中國昆蟲學而努力奉獻的精神。
唐覺--介紹螞蟻唐覺--介紹螞蟻

勤動手,善編排

為廣大師生的學習、研究和教學提供大量教材及參考文獻。
唐覺參加了全國倉蟲調查,採集到100多種倉蟲標本,並親自將其拍成彩色顯微照片。他據此編寫的種子害蟲基礎和各論的講義、對外植檢害蟲的基礎教材,在內容編排、圖表格式和參考文獻等方面均具特色,受到好評,為各大專院校廣泛採用。在長期的研究和教學工作中,唐覺培養了一批從事防治種子害蟲、白蟻和其他居室昆蟲的教師和研究生,形成一支隊伍,為浙江農業大學建立城市昆蟲研究中心打下良好的基礎。

老百姓的“螞蟻教授”

1981年起,唐覺在全國範圍內為蟻類開發做了大量鑑定工作。1984年,以鼎突多刺蟻佐以若干中草藥配製成的中國蟻素酒。對關節痛風濕痛、腰酸疲勞特別有效,唐覺服後精神百倍,且老年斑消退,實系一種抗衰老劑。他組織教師和研究生,在國內率先對鼎突多刺蟻的生物學、生態學、生理生化和飼養繁殖做了大量基礎工作,積累了不少寶貴資料。退休後,唐覺仍為全國螞蟻開發工作擔任諮詢、顧問工作,被民眾譽稱為“螞蟻教授”。

主要論著

1、唐覺:《我國的五倍子》,《昆蟲知識》,1956,2(3):113~116
2、唐覺,蔡邦華:《貴州湄潭五倍子研究》,《昆蟲學報》,1957,7(1):131~140,圖版2
昆蟲學報昆蟲學報
3、唐覺,李參:《杭州黃胸白蟻(Reticulitermes flaviceps Oshima)分群期預測》,《昆蟲學報》,1959,9(5):471~482
4、唐覺,巫國瑞:《五倍子蚜蟲(Melaphis chinensis Bell)在浙江地區種群數量變動的初步探討》,《中國昆蟲學會1962年學術討論會論文集》,1962:26
5、唐覺:《儲糧害蟲》,《農業昆蟲學》,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1963
6、唐覺:《我國五倍子的種類概況》,中國昆蟲學會1978年年會(廣州,1978 年12月).1978
7、唐覺:《蟻總科、蟻科,天敵昆蟲圖冊》,北京:科學出版社,1978
8、唐覺(兼副主編):《植物檢疫,昆蟲基礎部分:對外檢疫對象——黑森癭蚊、高粱癭蚊、美國白蛾(1973-1974,1977-1978年農業部對外訓練班教材)》,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1979
9、唐覺(兼編委),馬世駿:《英漢農業昆蟲學辭彙》,北京:農業出版社,1983:1~1060
10、唐覺,李參:《螞蟻的防治與利用(螞蟻專題)·動物學專題(上篇,無脊椎動物)》,北京: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1991:79~85
11、 唐覺,李參,陳益:《細猛蟻亞科在中國的首次發現及一新種記述》,《浙江農業大學學報》,1992,18(1):107~108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