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祖陵

唐祖陵

唐祖陵位於邢台隆堯縣城正南6公里的魏莊鎮王尹村北200米處,唐祖陵是唐高祖李淵四代祖宣皇帝李熙的“建初陵”和三代祖光皇帝李天賜的“啟運陵”,二陵共塋,合稱“唐祖陵”。唐祖陵於1982年公布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2006年5月被國務院公布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陵園整個布局與唐代長安城布局相似,陵園規制為帝王規格,並且與唐代開國皇帝唐高祖李淵的陵園大小一樣,另外,光業寺碑詳細記載了李唐二祖的生平、追封及建陵建寺之史實,是考證隆堯為李唐祖籍權威的實物證據。由此確認隆堯唐祖陵是大唐皇室祖籍所在地。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唐祖陵
  • 位置:河北省邢台市隆堯縣
  • 文物等級: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 修建年代:唐初
  • 修建人:李淵、李世民、李治,李隆基
  • 墓主:李熙、李天賜等
概況,歷史,遺存,李唐祖籍,先祖功績,文物保護,

概況

坐落於邢台隆堯縣城正南6公里的的大唐帝陵,是唐高祖李淵上四代祖宣皇帝李熙的“建初陵”和上三代祖光皇帝李天賜的“啟運陵”,二陵共塋,合稱“大唐帝陵”,唐高祖時始建。當時,李淵的爺爺李虎官至太尉,並輔佐宇文泰建立了北周政權,成為開國功臣。他死後,北周皇帝追錄其功,以其故里是唐堯之鄉追封為唐國公。李淵出生於長安(今西安),祖籍在邢台。後來,從太原起家的李淵打敗了所有對手並廢掉隋恭帝楊侑,建立唐王朝定都長安,李淵即為唐高祖。他建立唐朝後,舉行了隆重的追封祖先儀式,共追封了四世祖先,即:四代祖李熙為宣簡公,三代祖李天賜為懿王,二代祖李虎為景皇帝,一代祖李昞為元皇帝,確立埋葬於魏莊鎮的李熙和李天賜為李唐始祖。公元646年,唐太宗下詔修建祖陵,歷18年,至高宗麟德元年完成。
唐祖陵位於河北隆堯縣城正南6公里的魏莊鎮王尹村北200米處。在隆堯唐祖陵東500米處,建有唐祖陵附屬建築光業寺,寺內曾建有三大寶殿及鐘鼓樓、寶塔、珠台、仙館、碑林等,現僅存寺中“大唐帝陵光業寺大佛堂之碑”一通,高4.3米,寬1.1米,刻立於唐開元十三年(725年),碑文近3000字,象城縣尉楊晉撰文,詳細記載了李唐二祖的生平、追封及建陵建寺的史實。2006年5月,隆堯唐祖陵被列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建初陵所處地勢為東、西、北三面較高,南面較低。盛唐石雕均在中間窪地。墓葬於北面高地,呈南北向。墓前,四翁仲兩邊分列。其南,兩旁墩立欲吼石獅。再南,六匹石馬兩廂並列,每馬左側站有馬夫一人。最南,二石華表東西相對。遙望唐陵遺址,昔日氣勢雄偉、巍巍壯觀之氣勢猶存。建初陵經歷了1300多年的滄桑之變,如今不僅封土已平,而且整個陵區由於長期用土,形成一片低於周圍1—2米的窪地。直到1984年,在地表下1.5米處發現大型磚墓室券形墓頂,方知陵墓位置。
建初陵石刻是河北省唯一一套初唐皇家陵墓雕,與陝西關中唐諸帝陵、河南恭陵的同類雕刻遙相媲比,它既是重要的歷史文物,又是不可多得的藝術精品,是唐陵諸多石刻中的上精品。因此,曾使那些居心叵測的文化侵略者垂涎。抗日戰爭前,日本古玩商人曾用兩千元巨款,買通該村村長,將這兩尊石獅盜運到內邱,企圖裝上火車運走。當地民眾聞訊此事,怒不可遏,火速趕至內邱,追回石獅。當時隆平縣政府將石獅移至城內,置於原隆平縣政府院內,現已移交縣文物保管所保存。

歷史

646年(貞觀二十年),唐太宗多次派遣使臣左驍衛府長史長孫無忌與邢州刺史李寬、趙州刺史杜敖等“檢謁塋域,畫圖進上”,著手規劃修建祖陵。664年,祖陵修建完工,歷時十八年。唐高宗特敕二祖陵墓“各宜配守衛戶三十人”,並詔令州縣官員代表皇帝每年巡祭祖陵。677年,詔令追封二祖為宣皇帝、光皇帝。開元十二年(724年)唐玄宗派趙州刺史、上柱國田再思,象城縣令宗文素率象城、柏人、任縣三縣民眾維修、擴建唐祖陵附屬建築光業寺,725年完工後,刻立《光業寺碑》。
唐祖陵

遺存

唐祖陵經歷了1300多年的滄桑之變,如今陵墓封土已平,整個陵區形成一片低於周圍地面的窪地。陵區南北長約350餘米,東西寬約80餘米,占地面積約2.8萬平方米。陵區南部神道長100米,寬40米,兩側原存唐代石刻自南向北依次有:石華表1對、翼馬1對、鞍馬及控馬人各2對、文武侍臣3對、鎮陵石獅1對,共20件,現存17件,毀失3件。
建初陵遺存的這一對石獅高1.5米,有兩層座。第一層座與獅為整石雕成。石獅昂首挺胸,後蹲作雄踞之勢,其形態怒目前視,張口欲吼。頜下透雕三綹鬍鬚,腦後毛髮捲曲自如;四肢肌腱突暴,前肢後側各有一排捲曲的細毛;石獅的爪深入石座2厘米。唐陵石獅雕刻藝術精湛,形象逼真,其結構準確,誇張適度而不俗套。充分體現了初唐匠師在寫實基礎上追求內在神韻和氣勢的藝術匠心。
2010年4月,為了編制隆堯唐祖陵文化保護規劃,邢台市文管處開始對唐祖陵進行前期勘探。自11月4日起,受省文物局委託,省文物研究所和隆堯縣文保所再次對唐祖陵遺址進行聯合勘探。
“這遠遠超出了之前的預期,也大大超出了目前的保護區域範圍,規模驚人。”據河北省文物研究所副研究員、唐祖陵遺址勘探隊領隊郭濟橋介紹,此次的勘探結果令人振奮,許多數據都推翻以前的定論。
勘探結果表明,唐祖陵最外層界限南北長2030米,東西長2204米,總面積超過4平方公里,由陵署、獻殿、光業寺、下宮、陪葬墓等部分組成。陵墓外圍分為三圈:內垣為正方形,外垣為長方形,最外圈由若干夯土台組成。陵園的整個布局與唐代長安城的布局相似,規制為帝王規格,並且與唐代開國皇帝唐高祖李淵的陵園大小一樣。二陵南側的獻殿相當於唐長安城內的太極殿;神道西南方向的下宮相當於祭祀地,即為明堂;陵區東南部的陪葬墓相當於長安城的郭城內的百姓生活地。通過勘探,建初陵、啟運陵的基本位置也已確定。
郭濟橋認為,這次勘探成果為研究唐代帝陵的布局提供了實物資料,為確定大唐皇室祖籍在隆堯縣提供了無可辯駁的證據,同時也為隆堯唐祖陵制定詳實的文物保護規劃奠定了基礎。據省古建所的趙喆介紹,“之前做過一些保護規劃的文本,但都是按照當初方圓幾百米的範圍所做的,現在看來需要全盤推倒,重新構思”。他們將拿出初步的保護規劃,經專家組評審,報國家文物局批准。今後,“對於陵墓周邊的角樓等附屬建築,可能會試探性發掘,對於建初陵、啟運陵,仍將會以保護為主,不會主動發掘”。

李唐祖籍

1996年前唐李倫墓志銘於邢台市任縣新市村北沙坑發現。此坑距邢台隆堯縣王尹村唐祖陵3里,有光業寺碑珍貴石刻。(墓)志銘未見上蓋,四側各刻有3個供養人,李倫墓志銘銘文和光業寺碑文清晰表明李唐祖籍在今邢台任縣新市村,從而揭開了李唐祖籍之謎。
銘文的關鍵話只有七句:“公承唐王之胤,建初皇帝之宗”,“歸祔祖考”,“致於舊域”:“邢台之郡,任縣之北,新市居疃”。其譯文是:家父李(倫)公本是唐王的後代,建初皇帝李熙(李淵的曾祖父)的子孫,死後願歸祔老祖宗,安葬到李熙老祖公的原籍地(故鄉):在邢州的管轄區域內,任縣的北部,新市村是我們老李家世代居住的家園。七句中關鍵的關鍵是一句:“新市居疃”。這表明“大唐故里——任縣新市”成立!
李倫墓志銘透露出的信息:李淵與李倫是同一個始祖李熙,他們的祖籍地是邢州任縣新市村;
河北邢台任縣新市村李熙一族世系表如下:
李天賜→李虎→李昺→李淵→李世民……
……李晁→李通→李倫→李仲殷、李仲和…
光業寺碑:金繩界邢任之國
“金繩界邢任之國,寶剎舞燕趙之衢”。“金繩界邢任之國”,就是要把“新市居疃”界在圈圈內。光業寺碑的撰寫者楊晉對李唐的“桑梓舊國”、“維王桑梓”肯定心中有數,所以才給了任縣這么高的榮譽和禮讚。“維王桑梓,本際城池”就是指“邢任之國”新市村。小小的李倫銘隱藏著驚天的大秘密!民間墓誌文物也能承載國家和民族的重大記憶和資訊。《李倫銘》傳承和載述出李唐故里的精確記憶與相關資訊。《李倫銘》一證明李淵老家是新市村;二證明隴西李氏部分根在新市村。因為還有一部分是柏人侯李曇大兒子李崇之後。
李淵做了皇帝,把李熙李天賜墓遷往西北距新市村五里、風水更好的王尹村北,開始修建大唐祖陵,到李世民繼位,繼續修建唐祖陵,耗時17年,終於在李世民在位時修建隆堯唐祖陵完畢,李世民下詔邢州刺史對唐祖陵春秋兩祭,以彰先祖。

先祖功績

李虎(?~551年) 代北武川(北魏六鎮之一,今內蒙古武川縣)人,年少時風流倜儻,志向遠大,喜愛讀書卻不善於死背章句,更喜歡騎馬射箭,廣交朋友,由於家境還不錯,對於錢財這身外之物看的也很開,樂善好施,擁有這種品質即是可造之才,後來在同鄉兼前輩、大都督賀拔岳手下做事時深受重用,隨從賀拔岳討伐元顥(就是南梁將軍陳慶之護送入洛的北魏皇族),取得了勝利,李虎因功升寧朔將軍、屯騎校尉,後來又跟隨賀拔岳入關中(陝西,甘肅一帶)平叛,賀拔岳因平叛有
功升關西大行台(關西地區最高行政長官)和關西大都督(關西地區最高軍事長官),李虎水漲船高,也被提拔為左廂大都督,總管內外軍事(大體類似於參謀長職務),地位提升的很快。這個時候關東地區(包括河北,河南,山西一帶)已經被梟雄高歡所控制,高歡視賀拔岳為心腹之患,便使了個政治手腕,名義上和賀拔岳稱兄道弟(兩人都曾是北魏天柱大將軍爾朱榮手下干將),暗地裡鼓動關西另一股軍事勢力侯莫陳悅借召開軍事會議之機殺害了賀拔岳,賀拔岳一死,部下群龍無首,頓成一盤散沙,侯莫陳悅害人心虛,對這支軍隊又不摸底,沒敢收編,這幫武川籍青年軍官到底還是年輕,沒了主心骨,惶惶不安,幸虧一位年長的將軍右都督寇洛(武川人)能夠沉住氣,把不知所措的小兄弟們收攏了一下,在平涼駐紮下來,卻發現少了李虎,大家都不知道他去了哪裡,那么,李虎在這個關鍵時候離隊乾什麼去了呢?原來李虎見賀拔岳遇害,悲憤萬分,痛哭流涕,發誓要為賀拔岳報仇,但俗話說:鳥無頭不飛,沒有一個有威望的人來領導,人心離散,談何復仇?他便到荊州找賀拔岳的哥哥、荊州刺史賀拔勝回來主持大局,賀拔勝也是一員名將,當初投奔爾朱榮時,爾朱榮非常高興的說:“我得到賀拔兄弟,天下不足平也。”爾朱榮是何等樣人?北魏末年最有威望的將軍,高歡在他面前也如鷹犬一樣被隨意處分,不敢有半分怨言,他對賀拔兄弟如此看重,足見賀拔兄弟有過人之處,不是浪得虛名的。可是李虎風塵僕僕趕到荊州和賀拔勝見面的結果卻令人非常失望,賀拔勝猶豫不決,畢竟荊州也是軍事重鎮,如果輕易離開,難保敵人不會趁虛而入,最後只是派手下將領獨孤信(武川人)入關中收編賀拔岳的部眾,獨孤信也不是無名之輩,綽號“獨孤郎”,是英俊瀟灑的年輕將領,要文有文,要武有武,但比起賀拔勝的分量還是輕的許多。這時另外幾股勢力也在向平涼進發,準備收編這支部隊,一路是北魏皇帝派遣的使臣元毗將軍,一路是高歡派出的侯景將軍,還有一路是夏州(統萬城)刺史宇文泰將軍(武川人,賀拔岳的親信,被賀拔岳部眾推選出的新領袖),這幾路人馬星夜趕往平涼,誰速度快誰就能占得先機,到底是夏州距離較近,宇文泰行動又非常迅速果斷,眼看就要到平涼,偏偏和侯景碰上了,兩支隊伍一時僵持住,宇文泰反應快,先聲奪人地說道:“賀拔公雖然死了,還有我宇文泰在,你到這裡來乾什麼?”(意思是這裡沒你的份),侯景嚇的臉都變了顏色,辯解說:“我就像箭一樣,別人射到哪裡我就去哪裡,自己做不了主呀。”(意思是我本不想來,是身不由己),看看占不到什麼便宜,侯景隨即打道回府了,宇文泰趕到平涼見到眾將,想起賀拔岳,又是一陣大哭,眾將當然很感動,又悲又喜,一邊抹眼淚一邊說:“宇文公來了,我們大家就有希望了。”宇文泰就地整頓部隊,以圖大事。不久,皇帝使臣元毗將軍也到了,見此情況,只好承認事實,回去朝廷復命了,獨孤信將軍來到平涼,一看是黑獺(宇文泰的字)成了接班人,也挺高興,兩人從小就是好朋友,當然不好再爭奪什麼領導權,宇文泰就派獨孤信去洛陽面見皇帝。 再說李虎,在荊州聽說宇文泰當了領袖,正準備起兵討伐侯莫陳悅,為賀拔岳報仇,也來了精神,急忙往關中趕,沒想到半路上被高歡的部將截獲,送到了洛陽,皇帝見到李虎大喜,原來皇帝早就與高歡不睦,一直想找一支能夠抗衡高歡的力量,這時候他看中了宇文泰這股勢力,就把李虎加官進爵,拜為衛將軍,仍然派到關中協助宇文泰,李虎因禍得福,對皇家心存感激,以後對皇室一直非常忠心。在隨後的征戰中,李虎也是屢有戰功,征討侯莫陳悅,迎接皇帝入關中,水淹靈州刺史曹泥,破高歡於沙苑,平叛賊酋梁企定,楊盆生之亂。尤其是在平定楊盆生之亂中,顯示了李虎的謀略,楊盆生本是南岐州的兵卒,聚眾謀反,被李虎率軍擊潰,於是遣使詐降,李虎表面不動聲色,號令三軍:賊人已降,大家可以解甲放馬,就地休息,不久我們就可以班師了。然後派使者回復楊盆生,同意他的投降請求,楊盆生知道後自以為得計,放鬆了戒備,派大部分軍隊出去籌集糧草,李虎卻趁機在夜晚進兵,將南岐州圍得鐵桶一般,城中兵少,外出打糧的軍隊還沒有返回,事發突然,出人意料,敵人驚慌的亂成一團,組織不起防守,李虎令壯士推開城門,大軍入城紀律嚴格,秋毫無犯,無人敢於抵抗,未傷一兵一卒,楊盆生束手就擒。

文物保護

唐祖陵1982年公布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2006年5月被國務院公布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正式命名“隆堯唐祖陵”。位於隆堯縣南部的唐祖陵是唐高祖李淵第四代祖李熙和三代祖李天賜的陵寢,稱“大唐帝陵”,又名“唐祖陵”。為保護開發好唐祖陵,隆堯縣縣委、縣政府將其列為文化大縣建設重要內容,認真編制唐祖陵保護規劃,實施有效保護;對唐祖陵周邊建設活動進行有效控制,整治陵區周邊環境;回收散落在民間的唐祖陵文物,如建築構件、石刻等,為集中展示創造條件,打造李唐祖籍和李唐文化名牌。
唐祖陵石刻唐祖陵石刻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