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氏症篩檢

基本介紹

  • 名稱:唐氏症篩檢
  • 所屬分類:血
正常值,臨床意義,注意事項,檢查過程,相關疾病,

正常值

驗血篩查值小於1/700(危險性較低)。

臨床意義

異常結果:驗血篩查值大於1/270(高危人群),建議孕婦進一步接受羊膜穿刺檢查。 需要檢查的人群:孕婦(妊娠16-18周內)。

注意事項

不合宜人群:34歲以上高齡孕婦、家族中有唐氏症患者、已經生過唐氏症患兒的孕婦(應直接做羊膜穿刺檢查或絨毛檢查)。 檢查前:注意休息,空腹。 檢查時:放鬆身體,積極配合醫生。

檢查過程

抽取孕婦靜脈血液,檢驗血清絨毛性腺激素、雌三醇、胎兒甲型蛋白、與抑制素等濃度,結合孕婦的年齡、體重、懷孕周數,由電腦算出胎兒出現唐氏症的危險性。 懷孕中期(15-20)周以血清甲型胎兒蛋白(AFP)及人類絨毛膜性腺激素(hCG)濃度,加上孕婦年齡三個因素來估算懷有唐氏症胎兒的風險值。如果血清篩檢結果為高危險群(風險值超過1:270),則建議孕婦進一步接受羊膜穿刺檢查。可是這種篩檢的偵測率大約只有五成到六成,所以臨床會見到篩檢正常但仍生出唐氏症的情形。因為羊膜穿刺屬侵入性檢查,而且一般孕婦普遍對其感到恐懼,所以如何在羊膜穿刺外找到偵測率更高的篩檢方法,便是婦產醫學非常重視的一個課題! 由於醫療技術不斷更新,篩檢率更精準的『第一孕期唐氏症篩檢』已經發展出來,而且可以提前在懷孕11-14周檢查,高達85-90%的偵測率使這項檢查成為世界趨勢。這項檢查的重點就在於對『頸部透明帶』的認識:所謂頸部透明帶,指的是胎兒頸部後方組織與皮膚之間的空隙,在超音波掃描時會呈現透明帶狀,絕大部份正常胎兒,都可看到此透明帶,但染色體異常胎兒(特別是唐氏兒)或一些先天性畸形胎兒,其頸部透明帶會明顯增厚。英國早在1992年即發現透過胎兒頸部透明帶的偵測,可以大為提高唐氏症篩檢的成功率,1998年英國Nicolaides教授發表單一的頸部透明帶檢查,可以篩檢出八成的唐氏症。這比傳統的母血篩檢高出許多,而且透過超音波檢查,不只是針對唐氏症,也可以找出早期胎兒的重大異常。現在『第一孕期唐氏症篩檢』結合了胎兒頸部透明帶超音波檢查、妊娠性血漿蛋白-A(PAPP-A)與游離性貝它人類絨毛性腺激素(free β-hCG)檢驗,加上孕婦年齡因子,經過電腦程式計算孕婦懷有唐氏症胎兒的可能機率,偵測率高達85-90%,比傳統懷孕中期母血篩檢高出許多,已經成為產前檢查的一項利器。 不過第一孕期唐氏症篩檢除了基本的抽血檢查外,頸部透明帶超音波檢查是篩檢的重要關鍵!因為這項檢查有其技術上的困難度,所以檢查醫師或超音波技術員的資格認證便非常重要,也就是說超音波操作者必須經過適當的認證,其頸部透明帶的檢查是正確的,才能提供孕婦這一項檢驗。目前台灣周產期醫學會成立頸部透明帶認證委員會,負責把關醫師的這項檢查技術,以期帶給懷孕媽媽高水準的產前檢查。

相關疾病

小兒唐氏綜合徵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