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七大瓷窯

唐代七大瓷窯

唐代六大青瓷窯:越州窯、鼎州窯、婺州窯、岳州窯、壽州窯、洪州窯。這六處瓷窯所產青瓷的青釉呈色最好,被後世稱為唐代六大青瓷窯。生產青瓷的這六大窯(越州窯、鼎州窯、婺州窯、岳州窯、壽州窯、洪州窯),再加上生產白瓷的邢州窯,合稱之為唐代七大瓷窯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唐代七大瓷窯
  • 青瓷發源地:越州窯
越州窯,鼎州窯,婺州窯,岳州窯,壽州窯,洪州窯,邢州窯,

越州窯

也稱“越窯”。越州窯(越窯)的窯址在浙江省的紹興、上虞、慈谿、餘姚一帶,春秋時期此地是越國的政治、經濟中心。秦統一天下後屬於會稽郡,唐朝時屬越州,故稱為越州窯,簡稱越窯。古越地不僅是我國青瓷的發源地,也是我國瓷器的誕生地。越窯燒造瓷器歷史悠久,早在東漢時期,勤勞智慧的越州人燒出了成熟瓷器,歷經六朝、隋唐和五代時期的蓬勃發展,至宋從未間斷,越窯青瓷在中國陶瓷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越窯青瓷是中國古代瓷器中的珍品,在中國陶瓷發展史上具有極為崇高的地位。
越窯是我國聞名遐邇的青瓷窯之一。越窯青瓷是中國最久遠的瓷器之一,是世界公認的“瓷母”,越窯燒造瓷器歷史悠久,從西周原始瓷到唐宋秘色瓷,從未間斷,唐代越窯青瓷成為皇室貢品,唐詩人陸龜蒙用“九秋風露越窯開,奪得千峰翠色來”讚美越窯青瓷的典雅秀美,對其釉色清澈碧綠、如冰似玉的光澤,給人以一種捉摸不定的感覺,譽稱為秘色瓷
青瓷青瓷

越窯青瓷的外文譯名有一個美麗的名字叫“雪蘭冬”。18世紀中國的越窯青瓷傳到了法國,法國上流社會被這種精妙絕倫的、如一泓清澈碧綠湖水釉色的瓷器所折服。當時巴黎劇場正上演《牧羊女》,法國人就用“雪蘭冬”的名字來稱呼越窯青瓷,表明法國人民對越窯青瓷這一藝術品的喜愛。

越窯是我國古代最著名的青瓷窯系,東漢時,中國最早的瓷器在越窯的龍窯里創燒成功,這是人類文明史上的一個里程碑,在隨後一千多年的歷史時期,越窯一直居於瓷器生產的領先地位,我國南北方的眾多瓷窯和韓國、日本的制瓷業無不受到越窯的影響。越窯青瓷不僅上貢朝廷,下供庶民,一直是備受青睞的日常生活用具和數度進貢皇室的珍品,而且還遠銷亞洲、非洲的二十多個國家和地區,為人類文明的進步作出過巨大貢獻。

越窯在東漢到南宋的一千多年燒造歷史裡,經歷了創燒、發展、鼎盛和衰落的發展過程。自中唐至北宋早期的兩個多世紀是越窯的鼎盛時期,其生產規模、工藝水平、產品質量在各大名窯中均居領先地位。
青瓷青瓷


越窯青瓷在晚唐五代時被稱為“秘色瓷”。越窯青瓷精湛的技藝把雄渾豐滿的造型、灑潑的紋飾、如冰似玉的釉色融為一體,土與火的結合和升華,創造出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一代名瓷——“秘色瓷”。千年之後的今天,我們依然能感受到唐人豪邁的步伐、灑脫的神情和自信的笑容。

鼎州窯

在湖南省常德市鼎城區(另一說在陝西省涇陽縣),主要燒青瓷,是唐五代著名窯場。

婺州窯

窯址在浙江金華,是浙江境內越窯以外著名瓷窯。浙江金華地區在唐朝時屬婺州,故名婺州窯。是唐代六大青瓷產地之一。始燒於三國,唐宋時窯場擴大,成為著名的青瓷生產地區。所用原料就地取材,以本地的粉砂岩紅色粘土為主。其原料配比精細,燒制工序繁複,製作流程主要包括原料配製、拉坯利坯、裝飾刻畫和施釉燒制等多個環節。每個環節又包含若干道工序,有的工序甚至需要交替進行。而釉料製作、拉坯利坯和燒制,是最為重要的環節。

岳州窯

岳州窯是隋唐五代時期的一處重要青瓷窯址,位於湖南省湘陰,窯址分布在窯頭山、白骨塔、窯滑里等地。湘陰在唐代隸屬岳州,故名“岳州窯”。岳州窯瓷胎一般較薄、輕,胎色早期呈紅或米黃,晚期灰白。釉色以青綠居多,釉薄而質細,玻璃質感強。釉面有不規則的細碎冰裂紋。有的器物胎釉結合不好,易脫落。器形有碗、盤、盤口壺、四系罐、瓶等。考古發掘在五代時期的堆基層內,燒窯工具幾乎都為匣缽,說明當時岳州窯的制瓷工藝已較為進步。此外,長沙窯是在岳州窯的基礎上發展來的。
青瓷青瓷

壽州窯

窯址在安徽省淮南市。安徽淮南在唐代屬壽州,故名。始燒於隋代,盛於唐,終於唐晚期。是唐代六大青瓷產地之一。

洪州窯

在江西省豐城縣的贛江西岸。江西豐城在唐代屬洪州。始於東漢晚期,終於晚唐。以燒青瓷為主,是唐代六大青瓷產地之一。

邢州窯

邢州窯也稱“邢窯”,窯址在河北省邢台市所屬的內丘縣、臨城縣一帶。唐代時屬於邢州,故稱“邢窯”。瓷器燒制於唐代,邢窯盛產白瓷,邢窯白瓷是中國唐代瓷窯產品。與同代著名越窯所產青瓷齊名。在唐代中國的瓷器出現了“南青北白”的局面。邢窯白瓷的生產,開始於隋,入唐以後又有了進一步的發展。至唐中後期已自成體系,並能與越窯青瓷平分秋色。
白瓷白瓷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