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爾濱工業大學電工基礎教研室

哈爾濱工業大學電工基礎教研室成立於1952年。中國工程院院士俞大光(教研室第一任主任)、中國科學院院士馮純伯(教研室第二任主任)及周長源教授(哈工大原副校長、教育部課委會課程指導小組副組長)、馬國強教授(教育部課委會委員)都曾在該教研室執教,他們對教研室和電路課程建設作出了巨大貢獻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哈爾濱工業大學電工基礎教研室
  • 類別:教研室
  • 地點:哈爾濱
  • 學校:哈爾濱工業大學
教研室簡介,發展歷程,

教研室簡介

哈爾濱工業大學電工基礎教研室成立於1952年。中國工程院院士俞大光(教研室第一任主任)、中國科學院院士馮純伯(教研室第二任主任)及周長源教授(哈工大原副校長、教育部課委會課程指導小組副組長)、馬國強教授(教育部課委會委員)都曾在該教研室執教,他們對教研室和電路課程建設作出了巨大貢獻。哈工大校訓“規格嚴格,功夫到家”就是在俞大光院士等前輩的倡導下形成的,它對學校的建設和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在上世紀五十年代,該課程稱為電工基礎,是將電路和電磁場合併在一起。在七十年代,將電路和電磁場分開,分別設課。目前電路課程為面向全校電類專業本科生開設的技術基礎課。

發展歷程

本教研室對我國電工基礎課程建設中,起過並一直起著重大作用。(1)最早聘請蘇聯專家勃.巴沙闊洛夫來校任教並指導第一批研究生。負責修訂第一份“電工基礎”教學計畫;(2)建立第一個“電工基礎實驗室”(解放前國內各大學不開此實驗),開出實驗,並編寫了《電工基礎實驗指導書》,在國內推廣;(3)翻譯出版第一本蘇聯教材:1952-1953年由俞大光院士主持翻譯前蘇聯K.A.克魯格院士的《電工基礎》(龍門聯合書局)。(4)編寫第一本國內電工基礎教材:俞大光院士結合我國實際編著了國內第一本電工基礎教材,1958年起人民教育出版社陸續出版了他主編的《電工基礎》(上、中、下)教科書,和與之配套的教研室集體編著的《電工基礎例題與習題集》。這套教材在國內被廣泛使用,可以說50年代後期到“文革”前整整一代電工技術人員中,很大一部分是從這套書入門的。(5)1962年受教育部委託起草了《電工基礎教學大綱》,經教材編寫委員會討論通過。
從1962年7月教育部正式成立高等工業學校基礎課程和各類專業共同的基礎技術課程教材編審委員會以來,我校一直是委員單位。最初俞大光為委員,1980年周長源受聘為委員(1985年改為課程教學指導委員會)。1986年馬國強受聘為委員,周長源為電路與信號系統課程指導小組副組長。
周長源主編的《電路理論基礎》經電路理論信號分教材編審分組評審作為電類專業的基本教材,於1985年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翻譯蘇聯教材齊米爾強著《電工理論基礎》,於1990年由高教出版社出版。周長源主編《電路理論基礎》第二版,於1996年由高教出版社出版。在2004年,陳希有主編《電路理論基礎》(第三版)由高教出版社出版,該書為“十五”國家級規劃教材,而且圍繞此書的立體化教材平台建設立項已被高教出版社列入“高等教育百門精品課程教材建設計畫”立項研究項目。孫立山主編的輔助教材《電路名師大課堂》和《電路考研大串講》在2006年由科學出版社出版。在2006年,由高教社聯繫,經原著作者授權同意,陳希有、柴鳳、孫立山對教材《Introductory Circuit Analysis》(第十版)進行了改編,其目的是在保持原教材主要特色的前提下,使其更易於國內學生學習和掌握,並可作為雙語教學的教材或參考書。以上系列教材建設在2009年獲得黑龍江省教學成果一等獎。
1991年電路課程被評為哈爾濱工業大學首批校級優秀課程,2004年電路課程被評為黑龍江省精品課程。1994年教研室被評為黑龍江省優秀教學集體。
為了更進一步改革電工電子實踐教學體系和內容,加強實驗教學,整合學科優勢,在1998年6月,由電路、電工學和電子學實驗室為基礎合併擴建建立了哈工大電工電子實驗教學中心。實現了電工電子實驗教學中心師資、設備和實驗室空間資源的最佳化和共享。實驗中心在2005年被評為黑龍江省實驗教學示範中心。2007年被評為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
近年來,為了最佳化配置教師資源,使各門課程能相互銜接和配合,學校以電路、電工學、電子技術基礎、單片機原理四門課程為基礎建立了電氣工程系列課程教學團隊。教學團隊於2006年9月被評為哈工大“優秀教學團隊”,於2007年被評為黑龍江省高等學校優秀教學團隊。2008年10月被評為國家級優秀教學團隊。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