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圖莎(西臺城)

哈圖莎(西臺城)

哈圖莎(哈圖沙)城如今被稱為博阿茲柯伊,其中給人印象深刻的雙層城牆,正好圍繞在皇家大門、獅子門和葉爾卡皮(一個地下通道)的四周,環繞在希泰的哈圖莎城周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哈圖莎(西臺城)
  • 外文名:Hattusha
  • 國家土耳其
  • 所屬洲:亞洲
基本資料,批准標準,介紹,評價,

基本資料

中文名稱: 哈圖莎(西臺城)
批准時間: 1986

批准標準

1986年根據文化遺產遴選標準C(I),(II),(III),(IV)被列入《世界遺產目錄》

介紹

374-004
公元前三千年,哈圖莎城的地方性語言一直是希泰語,如果不是被後來的哈圖莎王國的居民先占了的話(哈圖莎是其王國的首都),他們有權首先用希泰語言來命名的。後來的王國或者新王國的城市和居民成為研究者集中精力研究的對象。新王國的人民主要說納希利語或者內薩姆尼利語,這種語言就是如今的希泰語,講希泰語言的人被當作希泰人。希泰語是印歐語系結構中的一種語言,它肯定是隨著印歐人的遷入而傳播到亞洲大陸上的。這些印歐人中有大量的哈圖莎人,他們定居下來以後,逐漸在人口上占了優勢,於公元前1750年,建立了哈圖莎王國,希泰語言在很大程度上逐漸的消亡了。只有用於某些神靈的禮拜儀式用語才得以延存。
哈圖莎城大概建立於公元前1900年,是從一個早期的居民定居點發展而來的。不久,由於商人殖民地和卡魯姆的存在,其地位日益重要。在這段時間裡,希泰人保存了一些紀念遺蹟,記錄了他們的國王統治庫薩拉城市的一些情況。考古學家目前還沒有發現庫薩拉城市的遺址。大約在公元前1800年,早期的一位國王阿尼塔斯,開始擴充其統治:首先征服了卡內希城,然後征服了哈圖莎城。他看上去好像已經把政府定在了卡內希城,但哈圖莎城遭到了毀壞,並且為人所拋棄。在阿尼塔斯和西臺城王國基地之間,有好幾代都存在著隔閡。後來,庫薩拉的另一個國王,繼續了擴展政策(他的兒子也是拉巴納斯人),決定重建並且占有哈圖莎什,使它成為一個天然要塞,保護北部的峽谷。這個城市後來就是著名的哈圖莎城,這個國王就是希泰王國的真正建立者。
從公元前1400 年到公元前1200年,哈圖莎成為西亞主要的政治和文化中心。公元前1400年,從北部和東部來的入侵者洗劫了這個城市,這是該城市第二次遭到洗劫。公元前14世紀早期,西臺的大國王素皮魯里亞馬斯對哈圖莎進行了重建和擴建工作,使其成為首都,一直持續了200多年。後來,由於受到內壓和外部侵略,哈圖莎城逐漸衰弱下來。
哈圖莎或者博阿茲柯伊遺址處於多岩石的戰略地理位置上,即位於一個寬闊而肥沃的山谷的頂部。哈圖莎老城建築位於這些小山的一個支脈上,這些小山在現代化城鎮博阿茲柯伊之上,對面矗立著高大的岩石基地--比於克卡雷。在其東南盡頭,古代城牆之間相互連線起來。公元前14世紀,由於首都面積的增大,這個防禦點在南部高地上得以擴展,總共擴展了300多英畝。一個世紀以後,被稱作比於克卡亞的小山東部幾乎都被包圍了,並且通過一個橋跟老城連線在一起。南部的新城牆非常堅固,並且有著極端複雜的設計。整個建築由於有外城牆和突圍口的石頭壁壘而顯得格外堅固。有著拱形的側面塔門還雕刻著一些裝飾性壁畫。

評價

哈圖莎是希泰王國從前的首都。它的城市結構,被保留下來的建築類型(寺廟、皇宮、要塞),獅子門和皇宮門上華麗的裝飾以及亞茲里卡亞的岩石藝術使它成為傑出的考古遺址。這座城市在公元2世紀時對安納托利亞及北敘利亞都產生了巨大的影響。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