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校訓(美國哈佛大學的校訓)

哈佛校訓(美國哈佛大學的校訓)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哈佛校訓,即美國著名私立大學哈佛大學的校訓。1643年最初為拉丁語“真理”(Veritas)1650年改為“榮耀歸於基督”(In Christ),1692年改為“為基督為教會”(Christo et Ecclesiae),後恢復為最初的“真理”(Veritas)。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哈佛校訓
  • 早期校訓:真理
  • 1650年:榮耀歸於基督
  • 1692年:為基督為教會
校訓發展,校訓事件,事件介紹,報導原文,原文批註,

校訓發展

早期校訓
美國哈佛大學最初的校訓是“真理”,即Veritas,出現於1643年。
基督教校訓
在上述校訓提出不久,哈佛大學更換了校訓。1650年後更改為“榮耀歸於基督”(In Christ ),1692年則是“為基督、為教會”(Christo et Ecclesiae)。哈佛早期印章展示三本翻開的書本,兩本面向上,一本面向下,象徵著理性(reason)與啟示(revelation)之間的動力關係。哈佛的一份最早期文獻——1642年的《學院法例》,如此寫道:“讓每一位學生都認真考慮以認識神並耶穌基督為永生之源,作為他人生與學習的主要目標,因而以基督作為一切正統知識和學習的惟一基礎。所有人既看見主賜下智慧,便當在隱密處認真借著禱告尋求他的智慧。”
早期校訓的恢復
美國建國後,消滅了基督宗教專制,實現了宗教信仰自由,以後追求真理和發展科學文化教育的事業才逐漸興盛起來。哈佛大學校訓恢復為最早確立的“真理”(Veritas),這個單詞就一直印在哈佛的標籤校徽上

校訓事件

事件介紹

雖然哈佛大學的校訓是存在的,不過關於中國廣為流傳的哈佛圖書館的20條校訓卻是假的,哈佛大學圖書館已經通過多種途徑進行了闢謠
2009年12月14日,有人根據哈佛大學圖書館官方網站上提供的信箱,發了封郵件,詢問哈佛圖書館是否有這類“訓言”或“警句”。哈佛大學圖書館研究員Deborah Kelley Milburn回復,稱這個問題已經有很多人向他們諮詢過。他個人認為這是一個網路流傳的都市傳奇,哈佛大學任何圖書館都沒有這種標語。此後,再次通過郵件向哈佛大學圖書館求證哈佛校訓是否為拉丁語Veritas即真理,對方給了肯定的答覆,並在回函中發過來一份掃描的文獻資料附屬檔案,從附屬檔案中可以了解到:哈佛的校訓是“真理”,來自於1640年前後的哈佛辯論文集。
2013年12月,哈佛大學校圖書館管理員也在回復留言時表示:“關於哈佛大學的校訓在網上早已盛傳,尤其是在中國,但我可以證明,哈佛任何牆壁上都沒有所謂的校訓。”這個回復最後還援引《華爾街日報》2012年11月15日的報導稱,新一代中國學生對所謂校訓的靈感僅僅來自於一個關於哈佛的騙局。
哈佛大學圖書館的留言(2013年12月)哈佛大學圖書館的留言(2013年12月)

報導原文

人到底有怎樣的發揮潛力?人的意志,人的才情,人的理想,為什麼在哈佛能兌現?哈佛的學生餐廳,很難聽到說話的聲音,每個學生端著比薩可樂坐下後,往往邊吃邊看書或是邊做筆記。我就沒見過哪個學生光吃不讀的,更沒見過哪個學生邊吃邊閒聊的。感覺哈佛,餐廳不過是一個可以吃東西的圖書館,是哈佛正宗100個圖書館之外的另類圖書館。哈佛的醫院,同樣的寧靜,同樣的不管有多少在候診的人也無一人說話,無一人不在閱讀或記錄。醫院仍是圖書館的延伸。於是,哈佛產生的諾貝爾獎得主有33位。哈佛產生的美國總統有7位。
哈佛校園裡,不見華麗服飾,不見濃妝異彩,更不見晃里晃蕩,只有匆匆的腳步,堅實地寫下人生的篇章。哈佛不是神話,哈佛只是一個證明,人的意志、精神、抱負和理想的證明。
央視《世界著名大學》製片人謝娟曾帶攝製組到哈佛大學採訪。她告訴人們:到哈佛大學時,是半夜2點,可讓我們驚訝的是,整個校園當時是燈火通明的,那是一個不夜城。餐廳里,圖書館裡,教室里還有很多學生在看書。那種強烈的學習氣氛一下子就感染了我們。在哈佛,學生的學習是不分白天和黑夜的。那時,我才知道,在美國,在哈佛這樣的名校,學生的壓力是很大的。在哈佛,到處可以看到睡覺的人,甚至在食堂的長椅上也有人在呼呼大睡。而旁邊來來往往就餐的人並不覺得稀奇。因為他們知道這些倒頭就睡的人實在是太累了。在哈佛,我們見到最多的就是學生一邊啃著麵包一邊忘我地在看書。你到了哈佛,你就知道中國高校的差距在哪裡了。
在哈佛採訪,感受最深的是,哈佛學生學的太苦了,但是他們明顯也是樂在其中。是什麼讓哈佛的學生能以苦為樂呢?我的感覺是,他們對所學領域的強烈興趣。還有就是哈佛學生心中燃燒的要在未來承擔重要責任的使命感。從這些學生身上,你能感到他們生命的能量在這裡被迸發了出來。
在哈佛學習的一個北大女孩說,哈佛的本科生,每學期至少要選修4門主要課程,一年是8門課,4年之內修滿32門課並通過考試才可以畢業。一般而言,學校都要求本科生在入校後的頭兩年內完成核心課程的學習,第三年開始進入主修專業課程的學習。只有最聰明的天才學生可以在兩三年內讀完這32門課,一般的學生光應付4門課就已經忙得頭暈腦漲了,因為在課堂上教授們講的飛快,不管你聽得懂聽不懂,課下又留下一大堆閱讀材料,讀不完你根本就完成不了作業。那個北大女孩說,我在這裡一個星期的閱讀量是我在北大一年的閱讀量,而且,在哈佛的作業量要求很大,她說,我們課後要花很多時間看書,預習案例。每堂課都需要提前做大量的準備,課前準備充分了,上課時才能在課堂上和別人交流,貢獻您的個人思想,才能和大家一起學習,否則,你是無法融入到課堂的教學中的,當每個學生都投入了時間認真準備了,才可以快速推進課堂討論的進程,而之前如果不讀那么多的書,你就無法參加到課堂討論之中。哈佛學生的學習壓力也來自學校的淘汰機制。哈佛平均每年有大約20%的學生會因為考試不及格或者修不滿學分而休學或退學,而且淘汰的20%的學生的考評並不是學期末才完成,每堂課都要記錄發言成績,平均占到總成績的50%,這就要求學生均勻用力、不能放鬆。在哈佛不僅學生有壓力,老師一樣有壓力。在哈佛的課堂,要求老師講的東西都是新的。老師每年講課的內容都要跟住前沿科學的發展變化。因此,哈佛的老師必須處在最前沿科學的研究陣地。哈佛認為,教授首先應當是個學者,能夠享受挑戰和創新的樂趣,而且能與他人進行有說服力的交流。
哈佛大學終身教授丘成桐教授說:中國大學生的大學生活相比之下太輕鬆了,我們總是說,中國的孩子為了高考受了多少苦,其實,在美國一些著名的中學裡,高中的學習同樣是很苦的。我的孩子上中學的時候,也經常學到半夜。在美國,隨著年齡的增長,一點點加大學習的任務。到了大學時是最苦的,所有的精英教育全都必須是吃苦的。而中國的孩子到了大學,卻一下子放鬆下來了。他們放鬆的4年,恰好是美國大學生最勤奮的4年,積蓄人生能量的黃金4年。所以,美國的高科技人才一直是世界最多的。我們國內的一些重點大學很難讓人感受到哈佛那樣的學習氣氛和探究氛圍,到了哈佛,你才知道真正的精英並不是天才,都是要付出更多努力的人。
某教授對學生說,你學我這門課,你就一天只能睡兩小時。學生想,那么,我學四門課,我就沒有睡眠時間了,我就得倒貼睡眠時間了。哈佛的博士生,可能每3天要啃下一本大書,每本幾百頁,還要交上閱讀報告。哈佛過橋便是波士頓,前人類學系主任張光直在哈佛讀博士那幾年,沒有上過橋沒有去過波士頓。

原文批註

到了哈佛,你才知道真正的精英並不是天才,都是要付出更多努力的人。)
這張的確是我們學校一個大家最愛去的圖書館,但是你也可以看出有很多空位,而且大家學習積極性跟中大沒什麼兩樣。這裡禮拜天晚上人超多,因為大家都把禮拜一要交的論文作業什麼的拖到最後一刻才做。。。
美國哈佛大學圖書館凌晨4點座無虛席
這張不是我們學校的任何圖書館,而是一開始寫這篇文章的人隨便找的。後經過考證,其實出自華盛頓大學,而時間也不是平常日子的凌晨四點,而是期末考試周前的晚上十點(大家都懂的,那個時間圖書館不滿都不正常)
接著是正文,我只截取了他作了評論的一些段落,【加粗字型】為他的評論:
日前,兩張美國哈佛大學圖書館凌晨4點多學生仍在學習的照片,在網上迅速傳播。照片顯示:凌晨4點的哈佛大學圖書館裡,燈火通明,座無虛席……圖片配文這樣寫道:哈佛是一種象徵。人到底有怎樣的發揮潛力?人的意志,人的才情,人的理想,為什麼在哈佛能兌現?【我覺得是人的懶惰和貪玩,如果平時時間安排好一點就不用熬夜寫論文了。】哈佛的學生餐廳,很難聽到說話的聲音,每個學生端著比薩可樂坐下後,往往邊吃邊看書或是邊做筆記。【如果你真的每天這樣的話,那在這裡算個怪喀。】我就沒見過哪個學生光吃不讀的,更沒見過哪個學生邊吃邊閒聊的。【我沒見過哪個學生不邊吃邊聊的,更沒見過幾個邊吃邊讀的。會讀書的人不需要時時刻刻都埋在書里。】感覺哈佛,餐廳不過是一個可以吃東西的圖書館,是哈佛正宗100個圖書館之外的另類圖書館。【我們從來沒有100個圖書館】哈佛的醫院,同樣的寧靜,同樣的不管有多少在候診的人也無一人說話,無一人不在閱讀或記錄。【我去過我們醫院,都在看雜誌什麼的,安靜不是因為大家都好學,而是因為是醫院。】醫院仍是圖書館的延伸。於是,哈佛產生的諾貝爾獎得主有33位。哈佛產生的美國總統有7位。
哈佛校園裡,不見華麗服飾,不見濃妝異彩,更不見晃里晃蕩,只有匆匆的腳步。【哈佛學生是正常人,正常人享受生活,欣賞校園裡秋天的紅葉和冬天的白雪,而且平均步行速度應該沒有國內快。】堅實地寫下人生的篇章。哈佛不是神話,【也從來不應該是神話,神話只是本文作者的一廂情願和中韓兩國電視劇界和補習界的幌子,搖錢樹。】哈佛只是一個證明,人的意志,精神,抱負,理想的證明。【這些不是透過表面的東西體現出來的。
央視《世界著名大學》製片人謝娟曾帶攝製組到哈佛大學採訪。她告訴人們:我們到哈佛大學時,是半夜2點,可讓我們驚訝的是,整個校園當時是燈火通明的。【沒那么誇張。】那是一個不夜城。餐廳里,圖書館裡,教室里還有很多學生在看書。【要不然就是之前玩太兇了,要不然就是夜貓子,早晨可能睡到12點。】那種強烈的學習氣氛一下子就感染了我們。【可憐的筆者。】在哈佛,學生的學習是不分白天和黑夜的那時,我才知道,在美國,在哈佛這樣的名校,學生的壓力是很大的。【這到沒錯。】在哈佛,到處可以看到睡覺的人,甚至在食堂的長椅上也有人在呼呼大睡。【你確定不是因為喝酒喝醉了???】而旁邊來來往往就餐的人並不覺得稀奇。因為他們知道這些倒頭就睡的人實在是太累了。在哈佛,我們見到最多的就是學生一邊啃著麵包一邊忘我地在看書。【僅在考試之前,但是那些人一般平時就不太care吃飯這件事。】你到了哈佛,你就知道中國高校的差距在哪裡了。
在哈佛採訪,感受最深的是,哈佛學生學的太苦了,但是他們明顯也是樂在其中。是什麼讓哈佛的學生能以苦為樂呢?我的感覺到,他們對所學領域的強烈興趣。還有就是哈佛學生心中燃燒的要在未來承擔重要責任的使命感。從這些學生身上,你能感到他們生命的能量在這裡被迸發了出來。
在哈佛學習的一個北大女孩說,哈佛的本科生,每學期至少要選修4門主要課程,一年是8門課,4年之內修滿32門課並通過考試才可以畢業。【沒有考試,除非你拿honors。】一般而言,學校都要求本科生在入校後的頭兩年內完成核心課程的學習,【沒有這樣荒唐的要求,我們學校更希望可以四年里均衡交叉地安排專業課程和核心課程。】第三年開始進入主修專業課程的學習。只有最聰明的天才學生可以在兩三年內讀完這32門課,一般的學生光應付4門課就已經忙得頭暈腦漲了,因為在課堂上教授們講的飛快,不管你聽得懂聽不懂,課下又留下一大堆閱讀材料,讀不完你根本就完成不了作業。【沒那么慘,我們一般讀個50%已經算很不錯了。】那個北大女孩說,我在這裡一個星期的閱讀量是我在北大一年的閱讀量。【這個我就不了解了。】而且,在哈佛的作業量要求很大,她說,我們課後要花很多時間看書,預習案例。每堂課都需要提前做大量的準備,課前準備充分了,上課時才能在課堂上和別人交流,貢獻您的個人思想,才能和大家一起學習,否則,你是無法融入到課堂的教學中的,當每個學生都投入了時間認真準備了,才可以快速推進課堂討論的進程,而之前如果不讀那么多的書,你就無法參加到課堂討論之中。哈佛學生的學習壓力也來自學校的淘汰機制。哈佛平均每年有大約20%的學生會因為考試不及格或者修不滿學分而休學或退學,【沒有這么慘,20%的人消失了的話我會察覺到。】而且淘汰的20%的學生的考評並不是學期末才完成,每堂課都要記錄發言成績,平均占到總成績的50%,這就要求學生均勻用力、不能放鬆。在哈佛不僅學生有壓力,老師一樣有壓力。在哈佛的課堂,要求老師講的東西都是新的。老師每年講課的內容都要跟住前沿科學的發展變化。因此,哈佛的老師必須處在最前沿科學的研究陣地。哈佛認為,教授首先應當是個學者,能夠享受挑戰和創新的樂趣,而且能與他人進行有說服力的交流。【本科生大部分的課討論部分sections都是由良優不齊的研究生主持,有些很認真,但是有一些也教的很爛。討論的質量嗎,也因人而異。以下是一個討論案例:
Teaching fellow: who fought whom in the opium war?
Students: uhh, China, and...uh....uh,,, someone?
Teaching fellow: someone?
Student: I don't know (and this is something that was taught in class)
Teaching fellow: Great Britain.
哈佛大學終身教授丘成桐教授說:中國大學生的大學生活相比之下太輕鬆了,我們總是說,中國的孩子為了高考受了多少苦,其實,在美國一些著名的中學裡,高中的學習同樣是很苦的。我的孩子上中學的時候,也經常學到半夜。在美國,隨著年齡的增長,一點點加大學習的任務。到了大學時是最苦的,所有的精英教育全都必須是吃苦的。而中國的孩子到了大學,卻一下子放鬆下來了。他們放鬆的4年,恰好是美國大學生最勤奮的4年,積蓄人生能量的黃金4年。所以,美國的高科技人才一直是世界最多的。我們國內的一些重點大學很難讓人感受到哈佛那樣的學習氣氛和探究氛圍,到了哈佛,你才知道真正的精英並不是天才,都是要付出更多努力的人。【努力是對,但是不能死學,哈佛的人並不一定都有多聰明,但是大家都有一些夢想,一些自己獨特的東西,一些與眾不同的思維
某教授對學生說,你學我這門課,你就一天只能睡兩小時。【從未聽聞,要知,教授也是會開玩笑的。】學生想,那么,我學四門課,我就沒有睡眠時間了,我就得倒貼睡眠時間了。哈佛的博士生,可能每3天要啃下一本大書,每本幾百頁,還要交上閱讀報告。【建議筆者不要本科和博士生不分,它倆還是有區別的,頗有用博士生的生活來誇大本科壓力之虞。】哈佛過橋便是波士頓,前人類學系主任張光直在哈佛讀博士那幾年,沒有上過橋沒有去過波士頓。【我們一個禮拜一次吧,大一在那邊做份臨時internship一個禮拜還去三四次呢。】
附錄:
之前網上流傳過“哈佛圖書館的20條訓言”,後來有人證實這20條訓言是杜撰的,我們且不管它的真實性如何,這20條訓言讀來還是有一定價值的,不妨附錄如下:【從來沒有的事,後來發現是韓國的一些補習業者,將韓文的原文翻譯成英文,後來搭上哈佛的名號。
人的時間和精力都是有限的,所以,要利用時間抓緊學習,而不是將所有的業餘時間都用來打瞌睡。【睡眠是很重要的,這個不是打不打瞌睡的問題。試想你要是不能保證睡眠,考試讀書結果不都得打折扣嗎?
在哈佛,雖然學習強度很大,學生們承受著很大的學習壓力,但他們也不提倡學生把所有的時間都用來學習。他們認為,學要盡力,玩也不能忽視。哈佛的學生也說,哈佛的課餘生活要勝過正規學習。【終於講出真話了。】而哈佛也意識到適度的課外活動不但不會背離教育使命,而且還會給教育使命以支持。因此,他們提出要像“紳士一樣地玩”。【如果筆者對紳士的定義是喝的大醉,放著吵到翻的音樂玩beer pong)。 玩的結果就是睡眠時間減少,還有作業拖到最後一刻做。】(我的注釋beer pong是一種遊戲,通過扔桌球入對方杯中令對方將杯中啤酒喝盡。)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