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龍市東城鎮

東城鎮地處和龍市區東北部,海蘭江中游,平崗河谷平原尾段,東南北面與龍井市接壤,西部與頭道鎮毗鄰。東城鎮距和龍市區40公里、延吉市25公里,東北東邊鐵路和松老公路橫貫鎮中部,交通極為便利。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和龍市東城鎮
  • 地理位置:和龍市區東北部
  • 面積:14899公頃
  • 原名:延吉縣守信鄉
政區概況,自然條件,經濟概況,社會發展,基礎設施,名勝旅遊,鎮區市政建設,

政區概況

東城鎮原名為延吉縣守信鄉;1948年7月以後歸屬為和龍縣,名為東城村;1983年7月30日更名為東城鄉;1992年1月22日正式更名為東城鎮。原東城鄉駐地於大成,因境內有東古城子而得名。東古城子約築於1115–1234年間(750年前)為金代海蘭路總管府開府之故地。30年代即叫此名,為州級文物保護單位。
東城鎮全鎮幅員14899公頃,其中林地面積為8990公頃,占60.3%,耕地面積為3308公頃,約占總面積的22.2%(水田1568公頃、旱田1740公頃),居民及工礦企業用地1373公頃,交通用地132公頃,水域面積277公頃,未利用地719公頃,其他用地100公頃,人均占有耕地面積0.36公頃。鎮轄8個行政村,45個自然屯,70個村民小組,總人口9314人,其中朝鮮族8479人,漢族858人,滿族52人,是典型的朝鮮族聚居鎮。

自然條件

東城鎮地處海蘭江平原,地勢以丘陵和平原為主,土地肥沃,四季分明,全年雨量豐沛,溫度適宜。東城鎮境內分布大小河流7條,總長度達 22公里以上。主要有:海蘭江、八浦江、興進溝、普成溝、明新溝、光東溝和琵岩溝。境內有泉水分布,水質優良、無污染,清澈甘甜,水量穩定,含有多種人體所必需的微量元素。東城鎮主要盛產水稻、玉米、大豆、蔬菜、黃煙、食用菌和黃牛養殖等。

經濟概況

東城鎮的經濟發展主要以農業產業發展為主,歷來就有“貢米之鄉”的美稱,近年來通過不斷加快農業產業化發展,整合資源,加大綠色、有機水稻的發展力度,全鎮1768公頃水稻全部為綠色、有機大米,並全部實現訂單化生產。旱田全部採用傳統農作物與經濟作物有機結合的種植模式。東城鎮現有吉林艾利特有機米業有限責任公司和延邊無公害農特產品有限公司兩家龍頭企業,專業合作組織13家,專業合作農場2家,協會3家,專業合作社8家,通過企業及“兩新組織”的帶動,實現了創富增收的目的。
東城鎮不斷加大固定資產投資和擴大新農村建設,注重綠化美化成效,多次獲得省州市級衛生村鎮等殊榮。

社會發展

東城鎮2010年投資完成改造鎮綜合文化站,全鎮八個行政村全部設立了農家書屋。東城鎮境內共有一個學校,東城鎮學校,學校是國小和國中合辦學校,基本滿足九年義務教育需要。鎮內建有一家衛生院,2011年全鎮5120人參加新型合作醫療保險,全年報銷金額達40餘萬元。
東城鎮不斷加大社會保障力度,2011年60周歲以上人員1454人全部參加新型農村養老保險,60周歲以下適齡人員中3590人參加新型農村養老保險。

基礎設施

東城鎮地處和龍市與龍井市交界處,“延和公路”、“八東公路”從鎮區內穿行而過,素有和龍市“東大門”之稱,近五年來,東城鎮在上級的扶持下,大力實施“村村通”公路計畫,交通運輸設施得到了明顯改善,客運班車通達率達100%。東城鎮郵政事業持續發展,形成了村級網路寬頻全覆蓋、傳輸快的信息網路平台。

名勝旅遊

東城鎮文化歷史悠久,境內有渤海國中景顯德府(今和龍西古城)東城牆遺址(今和龍東城鎮興城村)。經歷史變遷,約1115–1234年間(750年前),築有東古城子,為金代海蘭路總管府開府之故地,為州級文物保護單位。
東城鎮環境優美,生態環境保持良好,朝鮮民族文化底蘊豐厚。近些年,東城鎮憑藉便利的交通條件,加大招商引人力度,大力發展朝鮮民族村鎮旅遊項目,光東村作為東城鎮的先行先試點取得了優異的成績。

鎮區市政建設

東城鎮中心區為東城鎮普成村。建有東城鎮學校、東城鎮衛生院。2010年投資建設鎮辦公大樓。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