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碩溫恪公主

和碩溫恪公主

和碩溫恪公主(1687年—1709年),清康熙帝玄燁第十三女(序齒為八公主),皇十三女和碩溫恪公主,康熙二十六年丁卯十一月二十七日丑時生,庶妃章佳氏即敬敏皇貴妃出,為怡賢親王允祥同母妹。由於公主的生母章佳氏出身低微,僅為庶妃,因此由宜妃撫養長大。

四十八年己丑六月卒,年二十三。康熙四十五年丙戌(1706年)年二十,七月封今位號,和碩溫恪公主下嫁蒙古博爾濟吉特氏翁牛特部杜棱郡王倉津。康熙四十八年六月二十一日,和碩溫恪公主產下一對雙胞胎女兒,不久薨逝,年二十三。和碩溫恪公主是官方記載的清朝唯一的死於難產的公主。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和碩溫恪公主
  • 別名:八公主
  • 國籍:中國(清朝)
  • 民族:滿族
  • 出生地:北京
  • 出生日期: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十一月
  • 逝世日期: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六月
  • 職業和碩公主
  • 母親敬敏皇貴妃
  • 父親:康熙帝
  • 哥哥:怡親王胤祥
  • 妹妹和碩敦恪公主
  • 丈夫:翁牛特部杜棱郡王倉津
  • 養母宜妃
人物生平,公主額駙,去世,公主殞命診治書:,康熙四十八年六月二十二日胤祉所上奏摺:,康熙四十八年六月二十四日胤祉所上奏摺:,公主陵,文獻資料,溫恪公主祭文,和碩溫恪公主祭文,和碩溫恪公主靈送往口外祭文,和碩溫恪公主碑文,壙志文,人物軼事,

人物生平

聖祖第十三女和碩溫恪公主敬敏皇貴妃章佳氏所出。生於康熙二十六年十一月,逝於四十八年六月,時年二十三歲。康熙四十五年(1706年)七月,二十歲的八公主被封為和碩溫恪公主,下嫁翁牛特部杜棱郡王博爾濟吉特氏。康熙四十八年六月二十一日,和碩溫恪公主產下一對雙胞胎女兒,不久薨逝,年二十三。和碩溫恪公主是官方記載的清朝唯一的死於難產的公主。

公主額駙

多羅杜棱郡王倉津之祖母郡主為英親王阿濟格第四女。博爾濟吉特氏生活在內蒙古赤峰市松山區皇太極入關時期,作為漠南蒙古曾給予了清朝極大的支持,尤其在軍事上。後為安撫邊疆,清朝採取懷柔之策,在長城以北設立40幾家蕃王,相互牽制,以維護國家安定。
其中四十幾家蕃王中,以翁牛特右翼旗實力較強,頗受恩寵。康熙四十五年(1706)和碩溫恪公主,下嫁蒙古翁牛特部杜棱郡王倉津。康熙四十八年六月,因難產生下一雙胞胎女兒後薨逝,年二十三歲。
溫恪公主逝世後,裕親王福全第六女郡主於康熙五十五年(1716)丙申九月,下嫁翁牛特多羅杜棱郡王倉津。
雍正五年,倉津革郡王、額駙。雍正十年壬子六月初一日子時,卒,年三十二歲。

去世

和碩溫恪公主於康熙四十八年六月卒,年二十三歲。

公主殞命診治書:

六月二十一日亥時,大人霍桂芳、戴君選請得八公主產下雙胎,六脈全無,牙關緊急,四肢逆冷。隨用人參湯及童便,不能下咽,即時暴脫。謹此啟聞。

康熙四十八年六月二十二日胤祉所上奏摺:

臣胤祉等謹奏:為奏聞事。
竊本月二十一日夜亥時,八公主產下雙胞胎,因甚虛弱,不省人事。在彼護理之大夫霍桂芳、戴君選等未及用藥,一面往報在京值班之臣胤祺胤祐,故皆未趕上,即時薨。今除臣胤祉、胤褀等與禮部、工部、內務府總管等共同按例料理喪事外,臣等叩請皇父,公主妹業已如此,聖躬甚屬要緊,務須精心養神。此不但我等之福,且又天下眾人之福。再者,公主之事,臣等尚未奏聞太后祖母,俟皇父命下之日,再行奏聞。所有大夫等奏書,謹並奏以聞。
臣胤祉、胤褀、胤佑、胤祹、胤禎。
朱批:著奏聞皇太后。近來朕體稍弱,不甚強健。公主乃已嫁之女,為彼令朕做何事?只是照常養身罷了。至隨朕來此之妃嬪等,匿而不令聞之。

康熙四十八年六月二十四日胤祉所上奏摺:

臣胤祉等謹奏:
竊於二十四日午時,捧回臣等本月二十二日奏聞折,奉御批:著奏聞皇太后。近來朕體稍弱,不甚強健。公主乃已嫁之女,為彼令朕做何事?只是照常養身罷了。至隨朕來此之妃嬪等,匿而不令聞之。欽此欽遵。奏聞太后祖母。臣等聞近來皇父聖躬稍弱,不甚強健,不勝憂慮。伏乞皇父,好生保養聖躬,以副天下眾人感激之情。人心誠切,感召天和。聞皇父照常養身罷了之旨,思念皇父不已。近兩日來,臣等急欲得知天顏萬安。為此謹具奏請萬安。臣等臨奏不勝仰望之至。
臣胤祉、胤祺、胤佑、胤祹、胤禎。
朱批:朕體安
直到四十八年七月初六日,康熙方才言於胤祉“公主之事不必再隱”,訊息匿而不發竟有半月余。

公主陵

有清一代,為了“滿蒙一家”的聯姻,許多公主皇女,都要遠嫁漠北。這種現象在清早期是很普遍的。我們假使去查看一下清代公主們的歸宿,可以發現康熙朝以前的大多數,都建陵漠北,正如淑慧公主、溫恪公主、端靜公主、以及榮憲公主等。但是,隨著滿族蒙古族宗族的慢慢漢化,不止清朝公主,就連外藩的蒙古王公們,也大多留戀北京城的熱鬧非凡,不再回到北地居住,而在京城建府營墓了。大概到乾隆朝的時候,我們就可以在京郊四下里見到許多的駙馬公主園寢了,直到民國時代,一些蒙古王公在京的生活無以為繼,才回到漠北祖先居住的草原上,重過起了逍遙的生活來。但不幸的是,無論漠北的或者京城的清代公主園寢,幾乎都沒有完整地保存下來,我們只有從支離片瓦上,尋到那個時代的一絲氣息了。
和碩溫恪公主深受康熙寵愛,死後康熙親自為其篆刻碑文。和碩溫恪公主墓,位於赤峰迤北的原翁牛特部遊牧地,即如今的內蒙古赤峰市以西約60公里的松山區大廟鎮公主陵村,老哈河支流陰河(英金河)北岸。最初是公主府,公主去世後改府為園寢。現已遭到破壞。
公主陵村的溫恪公主墓,如今只剩下一對青石的獅子。這青石獅子最初暫存在公主陵村中,後被大廟鎮政府借去以作震懾,現已歸還給了公主陵村。一對久經風霜的石獅子,從清朝至當代,已經幾易其址,不禁令人感到世事變遷、滄海桑田。
王府駐地在現赤峰市松山區王府鄉,原建築規模稱為喀沁旗王府,建國後由於保護不力,致使大批文物丟失,建築損毀。現今已成殘垣斷壁之狀,惟有幾座建築屹立。
赤峰市在偽滿期間,飽受日偽侵害,蒙古人屠殺驅逐殆盡。在赤峰市內,僅有十幾家與博爾濟吉特氏有親緣關係的蒙古族家庭得以倖存。
博爾濟吉特氏現大部分改姓鮑,仍在王府居住。

文獻資料

皇十三女和碩溫恪公主,康熙二十六年丁卯十一月二十七日丑時生,庶妃章佳氏即敬敏皇貴妃出,為怡賢親王允祥同母妹,四十五年丙戌年二十,七月封今位號,下嫁博爾濟錦氏翁牛特杜棱郡王倉津,四十八年己丑六月卒,年二十三。
——《清皇室四譜》 (唐邦治輯)
【聖祖第十三女】庶妃即敬敏皇貴妃章佳氏生,和碩溫恪公主。康熙二十六年十一月生,四十八年六月薨,年二十三。
康熙四十五年七月,下嫁倉津。倉津,初名班第,博爾濟吉特氏,襲翁牛特部杜凌郡王。尚主。雍正五年,坐事奪爵。
——《清史稿—公主表》
康熙四十五年丙戌秋七月癸巳。上幸巴顏額爾追地方,翁牛特諸台吉及眾蒙古列跪道左奏言臣等翁牛特地方向來謀生甚艱,蒙皇上遣官訓以謀生之道,禁止盜賊加以養育,又賜牛羊使孳生蕃息,臣等俱已各得其所矣,今公主下嫁多羅杜楞郡王倉津,又蒙聖駕親臨光榮無比,合詞迎駕歡呼動地。是日,上駐驛和碩溫恪公主第。
——《清實錄》
《清皇室四譜》 (唐邦治輯)《清皇室四譜》 (唐邦治輯)

溫恪公主祭文

和碩溫恪公主祭文

康熙四十八年 臣王雲錦恭撰
肅雍之德美載扁草,淑慎之儀徽流史冊。承蒙作配冀茂錫以遐齡,介趾方新乃遽推於弱歲。驚聞訃問彌軫哀衷,爾公主秀毓深宮,祥徽天漢,初齡失恃,孝敬兼乎性成,訓旨無違,端莊孚於內則。洎乎下降在貴而能勤,爰及宜家履豐而守約,婦儀克茂柔嘉允葉乎。珩璜懿範,丕昭婉順,聿諧於閨閫,不謂沉疴增篤,逐致醫藥無功,眷念良深,追悼彌切。
於戲,繐帷初設,慨朝露之先零,舊邸空留痛星輝之長閉,庶備哀榮之禮,用申祭醊之儀,靈其有知,尚克歆享。

和碩溫恪公主靈送往口外祭文

康熙四十八年
誼篤懿親,爰抒哀而賜恤。仁由天性,尤增禮以明恩。爾公主質秉溫良,心存恭順,初而失恃,朕親加撫育之慈,長則有家,爾克遵義方之訓,德既勤而能儉,譽自邇以及遐。項者有事于歸寧,暫留京邸,詎意驟嬰。夫疢疾竟返夜台,茲以殯發。言旋特命皇子往護,輒藩封之域,監道路之儀。
嗚呼,雲轍漸遙,痛芳徽之,不復追思,靡已念淑跡之猶存,用設几筵再行奠醊,靈如不昧,尚克欽承。

和碩溫恪公主碑文

國家誼篤,夫懿親沒,存間恩隆乎,淑德典禮有加。爾和碩溫恪公主,秀毓深宮,祥徽天漢,初齡失恃,誠孝秉乎性成,嚴訓親承,端莊孚於內則。下嫁而肅雍,著美藩國,仰其德音,宜家而恭順自持,姻戚欽其令范,方期茂噟乎介福,何遽催折於芳年,深切悼懷,彌隆寵錫,更鑒額駙龥請之哀誠,益年公主生平之賢淑,特彰異數,哀表鴻文。
嗚呼!惠質柔嘉,名式垂於彤管,殊榮優渥,光復被於泉台,昭示來茲,不亦休歟。

壙志文

翁牛特多羅杜棱郡王倉津所尚和碩溫恪公主 壙志文
和碩溫恪公主,朕之女也。生於康熙二十六年十一月二十七日丑時,薨於康熙四十九年六月二十日亥時,年二十三,卜以某年某月某日窆于山。
嗚呼,惟爾秀毓深宮,祥徽天漢,幼齡失恃,誠孝秉乎性成,訓旨親承,端莊孚於內則。心既存乎恭順,處貴持謙,德更合於柔嘉,履豐守儉,方期茂噟乎介福,何遽催折於芳年,眷念良深,悼懷彌切,爰稽古制,窀穸有文,勒諸貞珉,用志生死之年月,惟靈其永安於是焉。

人物軼事

“珠胎毀月,怨十里之無香,瓊萼凋春,忿雙童之秘藥。”
以上這段話來自《大唐故永泰公主志銘》。永泰公主是唐中宗李顯的女兒。她的死因,歷史上向來說法不一。有人認為她是被祖母武則天殺死的,也有人根據墓志銘中“珠胎毀月”一句,斷定她是因為難產而死。
而在清王朝三百年的歷史中,一共記載了兩位因難產而送掉性命的皇室女性。巧合的是,她們都跟康熙皇帝有著親密的關係。一位是康熙的嫡妻孝誠仁皇后,另一為正是康熙的十三女和碩溫恪公主。
十三女(1687—1709):和碩溫恪公主。清聖祖玄燁十三女。其母為庶妃章佳氏,即敬敏皇貴妃,與二十二子允祥、十五女和碩敦恪公主同母。康熙二十六年(1687) 十一月二十七日生。康熙四十五年(1706)20歲時受封為和碩溫恪公主。是年嫁與博爾濟吉持氏蒙古翁牛特部杜棱郡王倉津。倉津是蒙古翁牛持部札薩克多羅杜棱郡王畢里哀達齎次子,初名班第,後賜名倉津。康熙三十二年(1693)襲封郡王。雍正五年(1727)以擅請準噶爾使入藏熬茶奪淪罪削職。康熙四十八年(1709)六月公主去世,時年23歲。
翁牛特部漠南蒙古的一個部落,在古北口外,至京師七百六十里,屬於昭烏達盟。當時漠南蒙古六盟中(哲里木盟、昭烏達盟、卓索圖盟錫林郭勒盟烏蘭察布盟伊克昭盟),昭烏達盟無疑是除哲里木盟以外與清政府關係最為親近的盟派。從下嫁公主的情況就可見一斑。昭烏達盟各部在清朝統治時期共迎娶了八位皇室公主,她們是:哈達公主固倫敖漢公主固倫淑慧長公主固倫端獻長公主固倫榮憲公主、和碩溫恪公主、和碩和婉公主、固倫壽安公主
在溫恪公主下嫁翁牛特部之前,昭烏達盟中的主要部落巴林、敖漢、扎魯特都先後成為了皇家的姻親,有的甚至已經娶來了兩位公主。也許正是這個緣故,康熙皇帝有意平衡昭烏達盟各部之間的關係,這才決定將溫恪公主嫁到翁牛特。
清朝歷史上一共有兩位額附改過名字。一位就是倉津,另一位是和碩壽臧公主(道光第五女)的額附恩祟。恩崇初名思醇,他之所以改名是因為穆宗登基後,為避皇帝名諱而改為恩祟。
而倉津改名的原因大約是康熙對這位未來女婿有著不錯的印象。在封建王朝中,尤其是清朝,皇帝賜名對於臣子來說是一件非常重大的事件,它表現了皇帝給予的莫大的恩賜與榮寵。舉個例子來說,在乾隆朝時期,乾隆皇帝就曾為重臣傅恆的第三子賜名“福康安”,就因為皇帝的這個賜名,福康安的兩個哥哥的名字也都由原先的“傅”字頭改為了“福”字頭。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