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弦口琴

和弦口琴

口琴的基本結構為簧片、座板、琴格及蓋板。

簧片固定在座板上,一般口琴廠生產的口琴均採用鉚釘或點焊的方式來固定簧片;為求維修方便,有些人會對座板加工,改造成以螺絲來固定簧片。

半音階口琴在結構上除了簧片、座板、琴格及蓋板外,還有吹嘴、彈簧及按鍵滑條。其座板上黏有塑制膠片,可有效減少演奏時非發聲簧片間隙的空氣流通,增加氣密度。

常見的十孔口琴是不黏貼膠片的,但為滿足單簧片壓音的演奏技巧所需,也有隻在同一氣室(琴格位置)的高音簧片上黏貼膠片的設計。這種在十孔口琴上黏貼膠片的設計稱為Half-valving, 由紐西蘭的口琴演奏者暨改造者Brendan Power提出。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和弦口琴
  • 外文名:Chord harmonica
  • 性質:樂器
  • 拼音:He Xian Kou Qin
  • 種類:主要為48組和24組和弦口琴
  • 記譜方法:孔數符號記譜法
概述,特點,其他合奏口琴,國內口琴組織,口琴製造商,

概述

特點

和弦口琴和弦口琴
和弦口琴(Chord)最基本的功能是發出和聲,可在口琴重奏中使用。其簧片配置以和弦組成音為單位,每一組和聲由4~8片簧片組成。一般由口琴廠生產的和弦口琴可發出的基本和聲為大三和弦、小三和弦及屬七和弦, 依其型號不同,可能增加增三和弦及減三和弦。
由於結構上的限制,和弦口琴無法如吉它或鋼琴般自由地進行和弦轉位。

其他合奏口琴

銅角口琴(Horn)、中音口琴(Bariton)、上低音口琴(Octave)等;能使口琴合奏有更豐富的音色與效果。
和弦口琴和弦口琴

國內口琴組織

中華口琴會
王氏兄弟1930年創立於上海,後隨著政治變遷,分裂為台灣,大陸兩會,不過皆由王氏兄弟所領導。台灣的中華口琴會由王慶勛任會長,大陸的中華口琴會則是由王慶隆擔任會長。台灣的中華口琴會在1950~70年代相當興盛,並整合台灣原有的口琴人士,逐漸成為島內唯一的口琴團體,這也與當年威權政治下政府對單一項目只承認一個人民團體的不成文規定有關。在全盛時期,除了總會之外,有台灣省分會,台北支會,台中支會等等分枝,然而在1980年代以後,隨著主要領導人物的老化,規模漸走下坡。台中市中華口琴會,仍在持續運作中。
台灣口琴藝術促進會
在中華口琴會總會因故停止運作後,台灣區音樂比賽(俗稱省賽)亦取消了口琴項目,國內口琴環境遭受很大打擊,此時一批有識之士合組了台灣口琴藝術促進會,並成功地爭取到恢復省賽口琴項目。該會的代表人物有廖訓偵,沈友樵,盧鴻麟等人。
博凱愛樂口琴樂團
為中華口琴會(台灣)的後繼者,由中華口琴會總會的年輕一代所創立,主要成員為當年中華口琴會總會直接指導的北市各高中口琴社團與OB,創團理事長為林恆。
黃石樂器
亦是大眾口琴協會,代表人物為李孝明(即為眾人口中的小面老師)。

口琴製造商

[1]Hering Harmonica
[2]Hohner Harmonica
[3]Polle Harmonica
[4]Seydel Harmonica
[5]Suzuki Harmonica
[6]Tombo Harmonica
[7]Swan Harmonica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