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領順

周領順

博士、教授、博士生導師和博士後合作導師、中國英漢語比較研究會常務理事、揚州大學領軍人才、揚州大學翻譯行為研究中心主任、江蘇省翻譯協會副秘書長、《翻譯論壇》雜誌執行主編和多所大學兼職教授、特聘教授等;主持國家社科基金重點項目和國家社科基金後期資助項目、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項目和省社科基金項目10餘項;構建“譯者行為批評”原創理論;在《外語教學與研究》、《中國翻譯》等學術期刊發表論文數十篇,並在商務印書館等出版機構出版專著、譯著10餘部;獲教育部全國第七屆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三等獎、省政府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一等獎(兩次)、三等獎、省教學成果獎一等獎、二等獎等獎項。《中國社會科學報》(2015年8月19日)對其作了人物專訪。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周領順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族
  • 出生日期:1963年3月
  • 代表作品:《漢語移動域框架語義分析》;《譯者行為批評:理論框架》;《譯者行為批評:路徑探索》等
人物經歷,研究方向,主要貢獻,專著,發表論文,出版著作,承擔課題,獲獎記錄,

人物經歷

1981年至1985年在河南大學外語系學習,獲學士學位;
1997年至2000年在河南大學中文系漢語言文字學專業學習,獲碩士學位;
2005年至2008年在上海師範大學對外漢語學院語言學及套用語言學專業學習,獲博士學位;
1985年—2001年在河南大學工作;2001年至今在揚州大學工作;
2012年8月至2013年1月獲國家留學基金資助,赴美國The University of Texas at Dallas訪學。
社會兼職
中國英漢語比較研究會常務理事、江蘇省翻譯協會副秘書長、《翻譯論壇》雜誌執行主編;三峽大學、青島大學、上海師範大學、蘇州科技大學、江蘇大學等校兼職教授和常州大學特聘教授。

研究方向

周領順的研究方向主要有兩個:語言學研究和翻譯研究。在語言學研究領域,形成了兩大研究特色,其一是英漢“轉類詞”研究;其二是框架語義學研究。

主要貢獻

專著

在《外語教學與研究》、《外語與外語教學》、《外語教學》、《外語學刊》、《山東外語教學》等主要外語類學術期刊發表7篇論文;代表作是《漢語移動域框架語義分析》(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2)專著,以及在《中國外語》、《外語研究》等重要學術期刊上發表的多篇論文。在翻譯研究領域,構建“譯者行為批評”原創理論,代表作是《譯者行為批評:理論框架》(商務印書館,2014)和《譯者行為批評:路徑探索》(商務印書館,2014)兩部專著,以及在《中國翻譯》、《中國外語》、《外語與外語教學》、《外語研究》、《外語教學》、《上海翻譯》等主要外語類學術期刊發表的數十篇系列研究論文。
周領順
周領順發表在《中國社會科學報》(2016年11月14日)的《拓展文化“走出去”的翻譯傳播機制研究》一文,被人民網、中國社會科學網、全國哲學社會科學規劃辦公室、中共中央編譯局、中國民族宗教網、搜狐網、今日頭條、中國社會科學雜誌社和中國出版網等主要網站廣泛轉載。他於2003年在《上海科技翻譯》發起的“翻譯理論與實踐關係”大討論,影響廣泛,“不僅對翻譯界意義重大,如果深入下去會對整箇中國學術界的,尤其是對人文社科領域的學術觀念和研究範式的變革產生重大而深遠的影響”(《上海科技翻譯》2003年第4期楊自儉教授文)。“周領順近年來提出的譯者行為批評思想在國內獨樹一幟,反映了我國學者理論創新的成果。”(《解放軍外國語學院學報》2015年第1期“卷首語”)[2]他構建的譯者行為批評理論為“國際前沿”(《山東外語教學》2014年第1期許鈞教授文)。

發表論文

語言學類:
1. 英漢名—動轉類詞對比研究,《外語教學與研究》2000,5.
2. 漢語方式動詞的移動狀態層級,《外語教學與研究》2011,6.
3. 試論transition的語法義與修辭義,《外國語》1997,4.
4. 英漢轉性詞的理論問題,《外語與外語教學》2000,8.
5. 英漢動詞中心說辯,《外語與外語教學》2002,2.
6. 對NMET的動態分析,《外語與外語教學》1999,5.
7. 含意本體論研究述評,《外語與外語教學》1997,2.
8. 名轉動詞變異的本與度,《外語與外語教學》2003,4.
9. 名轉動詞再研究,《外語學刊》2001,2.
10. 法語對英語拼寫的影響,《外語教學》1996,4.
11. 我國的英漢轉類詞研究,《外語教學》2006,4.
12. 施受組配變化與框架元素的顆粒度,《外語教學》2008,1.
13. 漢、英語義框架網路對比,《中國外語》,2009,4.
14. 社會理論的後現代轉向,《福建論壇》2002,8.
15. 英語語音嬗變考,《上海科技翻譯》1994,4.
16. 音誤現象的學理分析,《揚州大學學報》2010,1.
17. 動轉名詞引論,《山東外語教學》2003,4.
18. 參與構成移動事件的“非移動動詞+趨向詞”格式,《揚州大學學報》2011,5.
19. 漢語“移動”的框架語義認知,《揚州大學學報》2014,4.
翻譯學類:
20. 譯者語言與譯文語言的地緣性,《外語教學》2016,1.
21. 古典哲理思辨類文字的理解與翻譯,《中國翻譯》2016,2.
22. 漢語描寫文主觀描寫的英譯再現,《中國翻譯》2016,3.
23. “厚譯”究竟有多厚?——西方翻譯理論批評與反思,《外語與外語教學》2016,6.
24. 葛浩文式意譯,《中國外語》2016,6.
25. 拓展文化“走出去”的翻譯傳播機制研究,《中國社會科學報》2016,11,14.
26. “作者譯”與“譯者譯”——為“自譯”重新定性,《解放軍外國語學院學報》2016,6.
27. 鄉土語言翻譯及其批評研究,《外語研究》2016,4.
28. 漢語“鄉土語言”翻譯研究前瞻,《山東外語教學》2016,5.(專欄主持)
29. 論葛浩文翻譯本質之論,《當代外語研究》2016,5.(專欄主持)
30. 從英語人稱代詞的使用看譯者對原文風格的能動把握,《中國翻譯》2004,4.
31. 美國中餐館菜譜英譯評價原則——從譯者身份的角度談起,《中國翻譯》,2013,5.
32. 漢語散文英譯中的韻味再現原則,《中國翻譯》2014,5.
33. 翻譯之本與翻譯之為:在實踐中演繹,《中國翻譯》2015,1.
34. 翻譯批評第三季——兼及我的譯者行為批評思想,《解放軍外國語學院學報》2015,1.
35. 翻譯效果實證分析,《外語研究》2015,1.
36. 譯者行為批評視域下的《聖經》翻譯批評——譯者行為研究(其十一),《聖經文學研究》2014,8.
37. 譯者群體行為研究思路,《西安外國語大學學報》2014,4.
38. 漢英語法差異在漢詩英譯中的處理,《外語與外語教學》1999,3.
39. 由《錦瑟》看模糊漢詩的英譯,《外語教學》1999,3.
40. 文學翻譯中語言的民族風格的暗化,《外語教學》2003,4.
41. “譯內效果”和“譯外效果”:譯文與譯者行為的雙向評價——譯者行為研究(其六),《外語教學》,2011,2.
42. 行為批評視域與文本批評視域,《外語教學》2014,2.
43. 譯者行為與“求真-務實”連續統評價模式:譯者行為研究(其一),《外語教學》2010,1.
44. 譯者行為批評:翻譯批評新聚焦——譯者行為研究(其十),《外語教學》2012,3.
45. 學術翻譯研究與批評論綱,《外語研究》2008,1.
46.譯者“變譯”行為的自律和他評——譯者行為研究(其五),《外語研究》,2010,4.
47. 框架元素Cause的翻譯和認定,《外語研究》2009,6.
48. “變譯”之名與實——譯者行為研究(其九),《外語研究》2012,1.
49. 譯者行為批評中的“翻譯行為”和“譯者行為”,《外語研究》,2013,6.
50. 語言層面上的譯者主體性,《上海師範大學學報》(社科版)2007,2.
51. 翻譯的層次性、譯者的一致性和原則的可控性,《解放軍外國語學院學報》2005,1.
52. 兩則經典“翻譯”定義的漢譯與兩種譯評觀:譯者行為研究(其二),《上海翻譯》2010,1.
53. “求真-務實”:譯者行為評價——譯者行為研究(其三),《民族翻譯》2012,1
54. “求真-務實”譯者行為評價模式的辯證性:譯者行為研究(其四),《江蘇大學學報》(社科版)2010,2.
55. “求真-務實”譯者行為連續統評價模式:相關概念辨析——譯者行為研究(其七),《江蘇大學學報》(社科版),2011,6.
56. “神似”、“化境”之辨的譯者行為視角——譯者行為研究(其八),《外國語言文學》,2011,4.
57. 我和“編輯學”英文術語“Redactology”,《出版科學》2012,1.
58. “瓷(器)”是怎樣成為China的?——記音式音譯初探,《上海翻譯》2006,1.
59. High tea可作“大茶”,《上海科技翻譯》2003,2.
60. 翻譯觀的時代變革,《中國科技翻譯》2004,3.
61. 對南京巨型翻譯試題“正確答案”的質疑,《上海翻譯》2005,1.
62. 新史料求證嚴復的翻譯思想,《四川外語學院學報》2006,3.
63. 試論企業外宣文字中壯辭的英譯原則,《上海科技翻譯》2003,3.
64. 文學翻譯指導原則的新視角,《揚州大學學報》(社科版)2003,1.
65. 翻譯與文化信息的傳遞,《揚州大學學報》(社科版)2002,1.
66. 劉若愚漢詩英譯譯論述要,《河南大學學報》(社科版)1998,6.
67. 論文題目的英譯,《河南大學學報》(社科版)1995,1.
68. 譯者行為批評論綱,《山東外語教學》2014,4.
69. 套用翻譯之譯者角色化行為分析,《當代外語研究》2014,3.

出版著作

  1. 漢語移動域框架語義分析》,北京:社科文獻出版社,2012.
2. 《譯者行為批評:理論框架》,北京:商務印書館,2014.
周領順
周領順
3. 《譯者行為批評:路徑探索》,北京:商務印書館,2014.
周領順
4. 《翻譯識途:學·賞·用》,北京:國防工業出版社,2014.
周領順
5. 《中美同題英語作文》,鄭州:河南人民出版社,2003.
6. 《散文英譯過程》,北京:國防工業出版社,2012.
周領順
7.《散文自譯與自評》,蘇州:蘇州大學出版社,2017.
8.《英漢翻譯教程》,北京:中國人事出版社,2000.
9.《英語寫作》,北京:光明日報出版社,2001.
10.《英語寫作基礎》,北京:光明日報出版社,2001.
11.《大學英語短語集解》,開封:河南大學出版社,1995.
12.《中國古詩評析》,開封:河南大學出版社,1989. (譯著)
13.《中國詩學》,鄭州:河南人民出版社,1990. (譯著)
14.《輕鬆英語》,河南人民出版社,2004年(譯著)
15.《托福辭彙一點通》,河南人民出版社,2004(譯著)

承擔課題

1. 主持國家社科基金重點項目:漢語“鄉土語言”英譯實踐批評研究(項目編號:15AYY003)。
2. 主持國家社科基金後期資助項目:“譯者行為評價”(項目編號:11FYY006)。
3. 主持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規劃基金項目:“譯者行為研究”(項目編號:10YJA740132)。
4. 主持江蘇省社科規劃基金項目:“蘇籍翻譯家翻譯行為共性研究”(項目編號:14YYB002)。
5. 主持江蘇省重點高校建設項目“人文傳承與區域社會發展”之“漢語移動域框架語義分析”子項目。
6. 主持江蘇省社科基金項目:“面向信息處理的框架網路運動域框架語義對比研究”(項目編號:08YYD015)。
7. 主持河南省教委立項的省級教改項目:“面向21世紀高校非專業英語教學改革的研究與實踐”。(項目編號:64)
8. 主持河南省教育廳社會科學項目:“英漢新詞語產生途徑、存在基礎與發展趨勢研究”( 項目編號:092-GH-740)。
9. 主持江蘇省高校人文社科指導項目:“英漢新詞語發展探究”( 項目編號:02SJD740007)。
10. 主持河南大學教改項目:“對大學英語後續教學的可行性論證”。
11. 主持揚州大學教學改革項目:“提高大學生翻譯實踐能力研究”。

獲獎記錄

1.2015年專著《漢語移動域框架語義分析》獲全國第七屆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三等獎【教社科證字(2015)第394號】
2.2014年專著《漢語移動域框架語義分析》獲江蘇省政府第十三屆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一等獎。
3. 2016年《譯者行為批評:理論框架》獲江蘇省政府第十四屆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一等獎。
4. 2016年《譯者行為批評:理論框架》獲得江蘇省高校哲學社會科學高校哲學社會科學研究成果獎二等獎。
5. 2001年獲河南省教學成果獎一等獎。
6. 1997年獲河南省教學成果獎二等獎。
7. 2012年“譯者行為研究”系列論文獲江蘇省政府第十二屆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三等獎。
8. 2014年獲揚州大學“高端人才支持計畫”資助。
9. 2004年評為揚州大學優秀教師。
10. 獲2002年度揚州大學“新世紀人才工程”優秀青年骨幹教師。
11. 獲1999年度河南省社科聯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一等獎。
12. 獲2000年度河南省社科聯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一等獎。
13. 獲2000年河南省教育廳優秀社會科學二等獎。
14. 獲2000年河南省教育廳、社科聯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理論與實踐徵文二等獎。
15. 獲1992年河南省教委優秀社科譯著二等獎。
16. 2003年獲江蘇省第四屆語言文字工作優秀論文三等獎。
17. 2005年獲江蘇省第五屆語言文字工作優秀論文二等獎。
18. 1997年獲全國第九屆韓素音青年翻譯獎三等獎。
19. 獲1999年中南五省高校外語教學研究論文一等獎。
20. 獲2000年中南五省高校外語教學研究論文一等獎。
21. 獲1997-1998年度河南大學優秀科研成果獎。
22. 獲1999-2000年度河南大學優秀科研成果獎。
23. 2004年獲中國科學院中國科技翻譯協會第11屆討論會優秀論文二等獎。
24. 獲1989—1993年度河南大學教學成果二等獎。
25. 獲1993—1996年度河南大學教學成果一等獎。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