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誠(中國土地經濟學術界的主要代表人物)

周誠,原名劉起儒,1927年出生於遼寧義縣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周誠
  • 別名:劉起儒
  • 出生地:遼寧義縣
  • 出生日期:1927年
簡介,主要成就,教育事業,獨闢蹊徑勤鑽研,“一專多能”興趣廣,

簡介

少年時期因日寇侵華,被迫先後隨家遷居天津、西安、成都等地,顛沛流離。抗戰勝利後,他先後在北平輔仁大學、北京大學攻讀農學,1950年—1952年在中國人民大學計畫經濟系農業經濟研究生班學習,結業後留校任教。多年來,周誠教授一直從事農業經濟與土地經濟的教學與研究工作,是中國農業經濟學術領域中的資深學者、農業經濟系的“四大泰斗”之一,中國土地經濟學術界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
周誠
曾赴美國康奈爾大學做訪問學者1年。上世紀70年代末期,曾在中國農業部工作5年(借調)。曾任人大農經系副系主任、農業經濟教研室主任、土地經濟研究所所長、人大不動產研究中心主任,北京農業經濟學會會長、中國土地學會副理事長,現任中國土地學會顧問、北京農業經濟學會名譽會長。

主要成就

在50多年的教學生涯中,周誠教授曾為本科生、專科生、研究生開設過《農業基本部門》、《農業企業組織與計畫》、《農業經濟學》、《美國農業經濟學》(英文教材)、《農業經濟專題》和《土地經濟學》等課程。他首先提出農業經濟學的對象是“農業生產關係的協調與農業生產力的組織”的觀點。他是我國第一本和第二本社會主義農業經濟學的主要編寫者之一,對該課程的教學和學科建設做出了開拓性的貢獻。

教育事業

周誠教授對學生的期望是:“年輕學子們應當集中精力學好本專業,但是不要把自己僅僅局限於狹窄知識範圍中。希望同學們能夠特別注重基礎知識的學習,包括基本經濟理論、基本工具性學科,都應作為基本功”。
“嚴師出高徒”,周誠對學生的嚴格要求不僅體現在專業知識方面,而且從“斟字酌句”這些看起來微不足道的小事抓起。周老最近還應邀為農經學院的學生作了一次《如何克服寫作當中的語病》的報告,受到研究生和本科生的歡迎。長期以來,他對學生強調“文以載道”,督促他們注重寫作方面的修養,除了注重專業問題外,還從語法、邏輯、修辭的角度嚴格要求。他的許多學生感慨:“跟周老師學到的不僅是專業知識,而且文字表達能力也有很大的提高。”周老師在修改作業時還同學生互相探討,“教學相長,共同進步”。周老以其謙和的為人與嚴謹的治學風範,贏得了學生們的景仰和愛戴。
周誠言傳更重身教,不僅傳授專業知識與技能方面的知識,還經常強調做人的重要性:“做學問首先要學做人,社會人要有德性”。而且,他自己給學生們樹立了一個好榜樣:已是桃李滿天下,如今他卻是退而不休,筆耕不輟,堅持每天在家工作8小時。年近八旬的周老精力旺盛,思維活躍。近兩年發表了關於經濟學概念的正確使用、普通經濟學學科建設、“經濟人”、農村土地徵收補償等方面的文章十幾篇。

獨闢蹊徑勤鑽研

早在上世紀50年代,周誠就對農業企業經濟管理理論和方法作了全面與系統的探索,主編了《農業企業組織與計畫教程》(校內用書),並於1958年撰寫了《高級社勞動管理中的基本問題》一書。
在60年代,他研究的重點課題是農業經濟核算和經濟效果。他對社會主義農產品成本的內涵、實質、農產品的社會成本和個別成本等問題作了明確界定和深入論述;特別是在《經濟研究》上發表的《論農產品成本》一文中,力主以標準報酬對農產品成本中的活勞動消耗進行貨幣估價,即用等量貨幣代表等量勞動,從而使農產品成本更具真實性和可比性。這一主張後被有關部門採納。他提出了社會主義經濟活動的“滿足需要、符合可能與提高效果”的基本原則與講究社會主義經濟效果的三原則即:“最優效果優先、充分投資,總經濟效果最高,全部生產資源充分合理利用”;創造性地提出了考察農業生產經濟效果的“單產——成本”綜合指標。
在70年代,他強調要按客觀規律辦農業,探索了農業擴大再生產的規律,論述了農業現代化和“農業增產增收”的有關規律及實現增產增收的基本途徑。其代表作被譯成英文刊登在美國的《中國經濟譯叢》上。
1981年周誠撰寫了《農業擴大再生產》(教材)和《按客觀規律辦農業》(專著)。1982年至1983年他曾赴美國康奈爾大學訪問,在該校舉辦了《中國農村經濟體制改革》講座,並參加了全美農業經濟學家年會;回國後撰寫了《美國農場制度剖析》等文章,介紹和分析美國的農業經濟問題。1985年他主編了《社會主義農業經濟管理問題》一書。這本書在馬克思主義經濟理論指導下,借鑑國外的理論,闡述了我國農業經濟的基本問題。這些著述在我國農業經濟領域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同期,他還參加了以副主編身份《中國農業百科全書·農業經濟卷》的編寫,上世紀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周誠重點研究農業規模經濟問題,發表了《關於農業規模經營的幾個問題》等論文。90年代中期之後,周老重點研究農村基層組織、農民收入、農村土地制度等問題,他的學術觀點新穎、獨到,在學術界引起較大的反響。其中,《農民收入面面觀》一文被重要學術期刊《中國社會科學文摘》等轉載。
周誠教授是新中國研究土地經濟問題的主要學術帶頭人之一。進入80年代後,周老將土地經濟作為研究的重點之一,對於城鄉土地經濟問題進行了全面、系統的論述,對社會主義土地經濟理論的形成和發展起到了重要作用。1985年他受國家農業部門之託,作為中國的惟一代表,赴羅馬參加了聯合國糧農組織召開的農地問題專家評議會,收穫甚豐。1986年周老主編並印行了《土地經濟學初編》,這是我國建國以來第一本土地經濟學教材,受到普遍的歡迎。1987年又將美國農經教材《美國農業經濟學》中譯本出版;還主持翻譯出版了《城市土地經濟學》一書。不僅如此,周誠在中國大陸與海外同行的學術聯繫上也發揮了重要的作用。1989年他應全國政協委員、香港著名土地管理專家簡福貽先生的邀請,並受國家土地管理局委託,對香港土地問題進行了為期兩個月的考察,歸來後發表長篇考察報告,並向我國土地管理當局提出了一些建設性意見。上世紀90年代初,周老主動發函與台灣知名學者蘇志超、林英彥進行聯繫,促成了台灣土地經濟學界代表人物的首次大陸之行,開創了兩岸土地經濟學界交流的先河。
1994年他在《經濟研究》雜誌上發表了《論土地增值及其政策導向》的論文,標誌著對於土地經濟問題鑽研的日益深入;隨後出版了《土地經濟研究》文集。2003年8月由商務印書館出版的《土地經濟學原理》一書,是周老獨創的土地經濟學“三大板塊”理論架構的全面體現,目前這一構架正日益受到土地經濟學界的重視。該書在一系列重大問題上,顯示了作者的獨到、深刻的見解,在土地經濟學科建設史上居於承前啟後的地位。
目前周老正在編著《普通經濟學》,該書將一改以往政治經濟學和西方經濟學各自為政的格局,試圖將政治經濟學和西方經濟學相互貫通,開闢經濟學領域的“第三勢力”,從而更好地服務於我國改革發展的實踐,周老預計2014年完成初稿後交付出版。

“一專多能”興趣廣

周誠不僅是農業經濟、土地經濟的專家,而且對於理論經濟學、法學、社會學、語言學等等都有所涉獵。
20世紀60年代初,周老在《文匯報》上發表《試論喜劇》一文,引發了熱烈討論。80年代中期,在《理論月刊》上發表了富有哲理性的雜文《方便論》,錢學森院士的評語認為它與各門學科有關。周誠還在《中國經濟時報》上發表了《我國大城市交通擁堵問題剖析與建議》、《關於公平問題的探索》等等文章。
周誠對於寫作中語言的運用很重視。他從各種報刊雜誌上信手拈來病句,加以點評,寫成了《語病舉例淺析》一文在媒體上發表。前不久,他對著名美國學者T.W.舒爾茨所著、被翻譯為《窮人經濟學》一書的“窮人”這一中文詞(英文為“being poor”)提出了質疑。周老遍查最新中外詞典而無果,最終通過分析從網上下載的大量例句,判斷其確切中譯應為《貧困經濟學》。
此外,他還有一些“業餘愛好”,諸如構想將“五線譜”改為“十線譜”,並相應地改變音符使之更直觀易解、易用;設計“無方向 郵票”(不分上下左右)以利於任意貼上;設計“汽車追尾緩衝器”;等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