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田村(江西省贛州市尋烏縣澄江鎮周田村)

周田村(江西省贛州市尋烏縣澄江鎮周田村)

周田村地處江西省贛州市尋烏縣澄江鎮,東江源頭上游,是江西省首批歷史文化名村之一。周田一村通三省,廣東的平遠縣差乾鎮烽嶺牌村、福建的武平縣東留鄉龍溪村與周田一山之隔,一條穿村而過的古驛道將三省三村一脈相連。

尋烏縣澄江鎮周田古村的歷史可以追溯到明朝之前。明朝初年形成的會昌、安遠至尋烏的驛道,是由贛南進入廣東梅州等地的主要通道,也是明清贛粵客家人大遷徙、大回流的通道,而地處江西、廣東、福建三省交界處的周田村,就位於多條古驛道的交會點上。

周田村傳承著輝煌的客家文化,建造了遠近聞名的客家大屋。周田村分布著自明朝萬曆年間至清朝鹹豐年間所建的古民居28座、學堂4座、茶亭1間、客棧4棟、藥棧1間,水車油坊1座,古寺廟5處,形成了蔚為壯觀的周田客家古民居群落。

2018年12月,住房城鄉建設部擬將周田村列入第五批中國傳統村落名錄。2019年1月,周田村入選第七批中國歷史文化名村。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周田村
  • 行政區類別:自然村
  • 所屬地區:江西省贛州市尋烏縣澄江鎮
  • 年降水量:1650mm
基本信息,古村風貌,地圖信息,

基本信息

周田村位於尋烏縣澄江鎮東6公里處,因村子建於四周高山,中間低平的田疇中心而得名,屬江南丘陵地帶,地形是四面環山,呈“Y”字型的盆地。山勢南高北低,梯田滿山,周田河兩岸更是良田千畝,是林茂糧豐之地,其氣候特點是:溫暖濕潤,雨量充沛,冬無嚴寒,夏無酷暑。屬亞熱帶地區的氣候特徵。年平均氣溫為19攝氏度,有記載以來的最高氣溫是38.2攝氏度,極端最低氣溫是-5.5攝氏度。年均降水量1650毫米。降水量是春夏雨季多,秋冬兩季少,具體是4-6月多。
周田村

古村風貌

周田是江西省首批歷史文化名村之一。毛澤東在《尋烏調查》中引用了尋烏客家的俗語:“項山的糯,三標的貨,周田的屋,長畲的谷。”周田村從此為世人所熟知,這裡周田的屋是指的是“周田十八座大屋”,而至今仍完整保存的有十五座精美古民居,它雖然沒有樂安縣流坑之規模宏大,也沒有婺源縣江灣之秀麗景象,但周田的內容卻相當豐富多彩:它有雕龍畫棟、飛檐翹角、封火磚牆,還有文化內容深遠的門楣、題刻、功名柱、風水塘、浮雕壁畫、木雕、矽雕、石雕工藝精湛,栩栩如生,體現了客家先民精巧的技能和超凡的智慧,更有奇石、秀峰、古樹等自然景觀點綴其中,寧靜而祥和,一幅“小橋流水人家”的田園美景。村落交通發達,一共有五條道路進出村莊。東至溪尾,南至漁溪,西至團山,西北至澄江,北至族亨、長企。它一村通三省,廣東的平遠縣差乾鎮烽嶺牌村、福建的武平縣東留鄉龍溪村與周田一山之隔,一條穿村而過的古驛道將三省三村一脈相連。如今,驛道猶在,驛站殘猶,鹽商的故事仍在傳說。今天我們所指的尋烏是“贛閩粵三省通衢”,實際上具體所指的便是周田古村。它處於處於客家地區的中心地帶。有最具代表性的客家文化和客家古建築;也記載了明清兩朝贛、粵、閩“三省通衢”客家人的社會、經濟、文化的發展過程。
周田,這個五百多年歷史的古村,這是一條客家人的“鹽米之路”,肩挑、馬馱,鹽上米下,接駁筠門嶺與下壩的水運碼頭,直至毛澤東寫《尋烏調查》時,還依舊繁榮如昔:“從石城、瑞金來的米和豆子為大宗,從興國來的以茶油為大宗,在筠門嶺上岸,每天從筠門嶺至廣東下壩的大米、豆子、茶油共有四、五百擔。下壩運至筠門嶺的以海鹽、海味洋貨為多。腳夫們一擔貨去,一擔回。”正是這通達三省的古驛道,給周田帶來了明清五百多年的繁榮,培養了大批客家富商,同時也孕育了輝煌的客家文化。有一種說法是古時凡經過周田的達官貴人,都不約下馬步行,因為他們從村中建築的氣度判斷,這裡一定是非凡的地方。
周田村
據當地王氏族譜記載,該地古屋群最早建於明朝萬曆年間,此後歷明而清,子孫繁衍,先後建造古屋28棟之多,最晚一棟建於清朝鹹豐年間,前後時間跨度300多年。在眾多圍屋中,田塘灣圍屋是面積最大、建築藝術價值最高的一座方形圍屋。它建於清朝嘉慶19年(1814年),占地10餘畝,屬磚石土木結構,房屋設計為四進四廂,八廳十二井,共有50個房間,結構合理,造型美觀。每座圍屋依山而建,歷經幾百年的風雨考驗,依然雄偉壯觀,它們從設計建造到室內裝飾風格各異,無一雷同,充分體現了當時建築者獨具匠心的智慧。
周田的古建築群除有方形圍屋外,還有學堂、茶亭、客棧、藥棧、水車油坊、寺廟等多種古代建築,總計二十處景點。省市有關專家稱,這座古建築群規模之大,保存之完好,在省內罕見,是反映江南客家民居建築特色的“活標本”,有較高的研究價值。

地圖信息

地址:贛州市尋烏縣

地圖信息

打開百度地圖查看詳情

反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