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田監獄舊址

周田監獄舊址

周田監獄舊址位於江西上饒市信州區茅家嶺鄉周村境內。1941年3月,上饒集中營在周田設立之初,打著“軍政訓練機關”的幌子,由兩個重要部分組成,簡稱“軍官大隊”和“特別訓練班”專門囚禁皖南事變中被俘的新四軍排以上幹部和從東南各省地方上搜捕來的共產黨員、愛國進步人士,共700餘人。周田大本營監獄舊址內設:各中隊舊址、大禮堂、操場、“特訓班”舊址、班本部舊址、“七君子”囚室舊址等。獄中革命志士在秘密黨組織的領導下,同敵人展開了英勇頑強、堅貞不屈的鬥爭,譜寫了可歌可泣的鬥爭篇章。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周田監獄舊址
  • 地理位置江西上饒市信州區茅家嶺鄉周村
  • 氣候類型:亞熱帶季風氣候
  • 景點級別:省級
  • 著名景點:監獄舊址、“七君子”囚室舊址
歷史,結構,地圖信息,

歷史

周田監獄是上饒集中營的大本營,設立於1941年3月。初期掛著兩塊牌子,一為“第三戰區司令長官司令部訓練總隊軍官大隊”(簡稱“軍官大隊”),下設5箇中隊,囚禁了皖南事變中被俘的新四軍排以上幹部650多人;另一為“第三戰區司令長官司令部特別訓練班”(簡稱“特訓班”),囚禁了從東南各省地方上搜捕來的共產黨員和其他愛國進步人士80餘人,加上5月份從皖南特訓處轉囚過來30多名新四軍幹部,共有110多人。再加上從七峰岩監獄、李村監獄和石底監獄轉囚過來的新四軍幹部,以及在鉛山“士兵大隊”里查出幹部身份後轉囚過來的新四軍幹部,周田監獄關押過的人員總數在850人以上(詳見《上饒集中營人物名錄》一書)。
周田監獄舊址
1942年4月,“軍官大隊”和“特訓班”兩個名稱均被取消,合併改編為“戰時青年訓導團東南分團”(簡稱“東南分團”),下設2個大隊6箇中隊,被囚人員重新編隊。兩個月後“東南分團”由上饒遷往福建,直到1945年10月解散垮台。
周田監獄分布在上周田和下周田兩個自然村。上周田有“軍官大隊”第1、2、3中隊和特訓班,下周田有“軍官大隊”第4、5中隊(包括一個女生分隊)和改編後的“東南分團”第6中隊。
這些監獄全是霸占老百姓的民房改造的。敵人對監獄控制得非常嚴,周圍的樹木全部砍光,並拉上了鐵絲網,還強迫“囚犯”們在牢房四周築起圍牆。國民黨憲兵第8團的一個加強連擔任警戒看守,四周布滿了崗亭崗哨。

結構

一、第1中隊監獄舊址,也是改編後的“東南分團”第1中隊舊址。先後在此關押過的新四軍幹部有陳安羽、汪海粟、趙天野、張世傑、丁公量、周奎麟(以上曾是中隊秘密黨支部成員)、洪雪村、邵宇、楊華年、李維賢等同志。
二、第2中隊監獄舊址,也是改編後的“東南分團”第2中隊舊址。先後在此關押過的新四軍幹部有沈韜、葉逢章(以上曾是中隊秘密黨支部成員)、肖正綱姜獻華、祝增華、周丕振、周越、吳必成等同志。
三、第3中隊監獄舊址,也是改編後的“東南分團”第3中隊舊址。原是上下周田村之間山坡上的一座小廟,後被毀,1995年村民們又把小廟修復了。1941年8月集中營重新編隊時,其他中隊被特務隊長認為“頑固不化”的許多革命志士集中編入這箇中隊,因此3中隊便被稱為“頑固隊”。集中營最兇殘的特務曾恭生擔任中隊長,他揮動拳頭威嚇說:“你們就是鋼鐵,我也要把你們熔化掉!”但革命志士們不怕高壓,進行了頑強不屈的鬥爭。這年10月初秘密黨支部醞釀舉行中秋暴動,不料有叛徒告密。曾恭生把策劃暴動的丁公量和汪海粟捆綁起來打得遍體鱗傷,死去活來,然後送茅家嶺村一個石砌穀倉里關押,準備呈報槍斃。所幸丁公量、汪海粟用皮帶銅扣撬開了腳鐐上的銷子,在當地民眾的幫助下,逃出了虎口。先後在此關押過的新四軍幹部有李勝、沈韜、丁公量、汪海粟、阮世炯、張文良(以上曾是中隊秘密黨支部成員)、肖正綱、吳越、陳文全、王傳馥、王鐵夫、王之燕、王白扉、黃迪菲、肖車、方徨、伍國才等同志。在赤石大屠殺中殉難的74名烈士中,第3中隊就多達30人。
周田監獄舊址
四、第4中隊監獄舊址,也是改編後的“東南分團”第4中隊舊址。先後在此關押過的新四軍幹部有肖正綱、史進、陳德榮(以上曾是中隊秘密黨支部成員)、鄧毅生、郭勝、孫秉泰、瞿白、蘇平、李桐銘等同志。
五、第5中隊監獄舊址,也是改編後的“東南分團”第5中隊舊址。先後在此關押過的新四軍幹部有陳茂輝、劉緒星(以上曾是中隊秘密黨支部成員)、張一陽、王慶福、孫賢義、干戈等同志。
這箇中隊的第3分隊是“女生隊”,囚禁了皖南事變中被俘的30名新四軍女幹部(其中1人為軍人家屬)。改編為“東南分團”後,女生隊隸屬於第4中隊,原“特訓班”的6名女囚也編進了這個女生隊。女生隊的革命志士在秘密黨支部的領導下,開展了反自首、考試集體交白卷等多項鬥爭。赤石大屠殺壯烈就義的有李捷、戴慶哲、瞿淑(以上為分隊秘密黨支部成員)、楊瑞年、徐韌、胡珍水、汪企求等7人,朱平被敵人槍殺在從赤石往建陽轉移的途中。
六、“特訓班”監獄舊址。開始囚禁的都是從地方上搜捕來的“政治犯”即共產黨人和其他愛國進步人士,其中有馮雪峰、郭靜唐、吳大琨、王聞識、計惜英、葉苓、楊良瓚(這7人後來被組成“文化組”另行關押,人稱“七君子”)、宿士平、鄭丹甫、陳平、林夫、項甡、季音、鞠耐秋等同志;兩個多月後增加了從皖南特訓處轉囚過來的30多名新四軍人員,組成“特訓班”第3區隊,其中有陳念棣、舒麗瑜、楊立平(以上為區隊秘密黨支部成員)、賴少其、蔡敏、汪鎮華、秦烽等同志。1942年4月“特訓班”與“軍官大隊”合併改編為“東南分團”後,原“特訓班”被囚志士被分別編入各箇中隊。
七、“七君子”囚室舊址。原是村民關牛的房子。“特訓班”的特務管理層勾心鬥角,爭權奪利,上校特務總幹事杜筱亭與中校特務隊長王壽山鬧矛盾,利用職權把馮雪峰、吳大琨、王聞識、郭靜唐、計惜英、葉苓、楊良瓚等7人抽出來另行關押,組成“文化組”,直接歸自己管理。“文化組”的革命志士巧妙地開展鬥爭,贏得了難友們的信任與稱讚,稱他們是“七君子”。1942年3月,馮雪峰等人策劃了計惜英、葉苓、楊良瓚3人成功越獄,“文化組”解散,馮雪峰等4人被分別編到各隊關押。
八、第6中隊監獄舊址。1942年4月設立,特務們稱之為“政治頑固隊”。在此關押過的人員有沈韜、陳念棣、阮世炯、周奎麟、趙天野(以上曾是中隊秘密黨支部成員)、王達鈞、蔡敏、李鐵飛、陳慰慈、王聿先、黃迪菲、林夫、項甡、陳平等同志。1942年6月17日下午,該中隊秘密黨支部在集中營往閩北轉移途中到達崇安縣(今武夷山市)赤石鎮崇溪河邊時,成功地組織領導了全隊大暴動,即著名的“赤石暴動”。
九、“太平間”舊址。原是老百姓的柴草間,被用作臨時存放死難者遺體的場所。“太平間”低矮潮濕,呈長方形,寬5米,進深8米,高3米。原房大部分倒塌,1982年底進行了修復。我黨早期領導人之一張太雷烈士的兒子張一陽,入獄不久染上“回歸熱”病,因拒填“悔過自新書”不治病逝,遺體就曾放在這裡。老紅軍、原新四軍民運科長陳茂輝入獄不久也因病危被抬到這裡等死,所幸被村中一位農婦餵水救活,才送進缺醫少藥的“醫務室”。1941年4月24日晚,陳茂輝和張世傑一起從“醫務室”越獄,歷盡艱辛回歸革命隊伍。
十、“戰時青年訓導團東南分團”團部舊址。原“軍官大隊”大隊部舊址,也是“特訓班”班本部舊址,“軍官大隊”和“特訓班”合併改編為“東南分團”後為分團部舊址,是集中營當局——國民黨特務的辦事機構。特務頭子張超的辦公室就在這裡。張超是福建同安人,1904年出生,廣州中山大學畢業。在國民黨中央軍校接受過反共訓練,是軍統特務,長期從事反共反人民的特務活動。擔任過軍校軍委會別動隊中校指導員、上校指導員主任、三戰區政治部情報專員室上校專員。集中營設立後,任“軍官大隊”大隊長兼“特訓班”主任,不久晉升為少將軍銜。1942年4月“軍官大隊”和“特訓班”合併改編為“戰時青年訓導團東南分團”後,雖任分團副主任,但由於兼任東南分團主任的三戰區黨政軍聯席會議秘書處主任、中將高參盧旭並不常來主事,集中營實際上仍由張超主持,直至垮台。駭人聽聞的槍殺75名革命志士的赤石大屠殺,就是他一手策劃的。1945年10月集中營解散後,張超任過國防部新聞局主任督導專員、福建省保全司令部民眾組訓處處長、晉江專員兼同安縣長。解放前夕從泉州逃往台灣。
十一、“大禮堂”舊址。原是諸葛宗祠。周田村民多姓諸葛,據說是諸葛亮第三個兒子的後裔,建此宗祠以紀念先祖。集中營設立後這裡就變成了“大禮堂”,成為國民黨特務教官向被囚人員灌輸反共反革命思想的場所,進行所謂的“政治訓練”。所有被囚人員都得經常到這裡“上課”“洗腦”,受精神折磨。革命志士們譏笑反動教官不學無術,“信口雌黃、胡說八道”,有的就在課堂上駁斥教官謬論,弄得教官們瞠目結舌,醜態百出。特務教官為了檢查“政治訓練”的效果,摸清被囚人員的思想狀況,曾在此禮堂進行了一次“考試”,若按平日教官講課內容作答,無異於填寫一份悔過自新書。許多革命志士都是白卷送還,或在卷子上打叉,或批駁反動謬論,特務大為失望,也大為惱火。
十二、“大操場”舊址。由農田填平而成。“軍政訓練機關”的所謂“軍事訓練”,是經常性超強度的跑步、出操,實則肉體折磨。集中營四大特刑之一的“特別操”,也在這裡進行。馮雪峰就曾在出操跑步中暈倒在地。

地圖信息

地址:陵園路66號

地圖信息

打開百度地圖查看詳情

反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