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家壩船棺墓葬

周家壩船棺墓葬

周家壩戰國船棺墓葬群位於四川省德陽市羅江縣萬安鎮南塔村,四周為淺丘,凱江從該墓地東南邊緣經過。2012年2月8日考古隊對羅江縣鳳凰大道中段進行搶救性考古發掘, 2011年12月30日至2012年4月7日,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德陽市文物考古研究所、羅江縣文物管理所對羅江縣周家壩船棺墓地進行了搶救性考古發掘,發掘面積約18000平方米,發現戰國秦漢墓葬81座,出土器物260餘件,取得了重要的考古發掘成果。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周家壩船棺墓葬
  • 地理位置:四川省德陽市羅江縣
  • 氣候類型:亞熱帶季風氣候
  • 占地面積:18000平方米
  • 景點級別:暫無
  • 門票價格:免費
船棺墓葬的發現,遺址的價值和意義,資料:船棺,德陽地區另一處著名船棺墓葬群:什邡船棺,

船棺墓葬的發現

2009年,全國第三次文物普查時,四川省考古隊對於四川省德陽市羅江縣萬安鎮南塔村進行了考古鑽探,出土了時代較早的夾砂陶片,確定為周家壩遺址。2011年12月28日晚,羅江縣文管所接村民報告,在該縣鳳凰大道基建工地發現一座船棺墓,經現場確認為戰國墓地。為進一步了解羅江周家壩戰國船棺墓地性質,同時,按照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組織召開的船棺學術座談會上有關專家尋找墓地聚落址的建議,德陽市文物考古研究所聯合羅江縣文物保護管理所組織文物調查勘探隊於2011年9月初在周家壩船棺墓地周邊沿凱江流域兩岸開展了調查勘探。經過二十餘天的考古調查勘探,在臨近墓地南部區域勘探時發現有夾砂陶片、灰燼紅燒土等人類活動遺物及痕跡。後續勘探主要集中在這一區域,勘探結果表明這一區域地下均發現有夾砂陶片,可以確認,這一區域為墓地同時期、同族屬的遺址,遺址分布面積約2萬平方米。2011年12月30日,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德陽市考古研究所、羅江縣文物管理所組成聯合發掘工作隊,對鳳凰大道西段內的墓葬進行搶救性考古發掘。此次發掘,截止2012年1月17日,發掘船棺墓共21座。2012年2月8日開始對鳳凰大道中段進行搶救性考古發掘,截止2012年3月10日,發掘船棺墓共39座。發掘工作一直進行到2012年4月,共發現戰國至秦漢墓葬83座,出土器物260餘件,取得了重要的考古發掘成果。為進一步了解遺址文化堆積保存情況,2012年10月初至11月中旬,德陽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在遺址南部選擇了一塊農田作為試掘點進行了考古發掘。試掘點地層分三層,第二、三層均發現有船棺墓地同時期的夾砂陶片,並且包含有宋代陶、瓷片,文化層深50~85厘米,厚40~55厘米。發掘情況表明,試掘點位置及附近區域戰國至西漢文化堆積被宋代人類活動破壞,遺址整體保存情況需進一步發掘才能探明。
遺址發掘遺址發掘
出土青銅器出土青銅器
上述兩次共發掘清理船棺墓60座,保存較好的船棺有5具,其中最大的一具船棺長5.6米、寬1.4米。出土有、器蓋、罐等陶器;、劍、、彎刀、箭鏃、削、帶鉤、印章等銅器以及鐵斧、磨石等120餘件,取得了重要階段性成果。

遺址的價值和意義

周家壩戰國船棺墓地南部區域發現的遺址同船棺墓地應為同一族屬,遺址的發現對研究當時人們生產生活情況具有重要價值。同時該處遺址也是四川發現的唯一一處遺址和船棺墓地共存的文化遺存,對研究巴蜀文化具有重要的意義。
一、 周家壩船棺墓地是近年來發掘的最大的船棺墓地。
截止2012年4月7日,周家壩共發掘墓葬81座,其中船棺墓70座,土坑墓11座。船棺墓分布較有規律,絕大部分坐西南向東北,沒有相互打破關係,應是進行了合理規劃。墓坑多為狹長形,四角近直,坑口和坑底大小大致相當,長多在4.5米至7米之間,棺具上下及四周均用白膏泥密封,做防腐、防水處理。其中68號墓形制較大,平面呈“T”形,東部為器物坑,西部為墓坑。通長約9.5米;器物坑長約3.6米,寬約1.6米;墓坑長約7.9米,寬約1.1米。從發掘情況判斷,該墓歷史上被擾亂破壞,僅存墓坑和少量陶器。土坑墓墓坑多為長方形,四角近直,坑口和坑底大小大致相當,長多在2米至3米之間,少數有白膏泥保護層。
二、周家壩船棺墓地出土器物種類豐富。
周家壩船棺墓地共出土器物260餘件,類型豐富,其中陶器90餘件,器形有釜、器蓋、罐、盆、陶球等;銅器163件,器形有鍪、鉞、戈、矛、劍、鐓、彎刀、箭鏃、鋸、斤、鑿、削、帶鉤、印、半兩錢等;鐵器3件,器形有斧、劍;料珠5件;玉串珠2件。部分墓葬出土有漆器(僅見有漆皮痕跡)。出土器物保存較好,從不同角度反映了戰國時期蜀國在各方面的發展狀況和文化面貌,對研究蜀國文化及船棺葬制具有重要的價值。
三、周家壩船棺墓地是蜀國考古的重大發現,豐富了德陽地區的蜀國文化研究內涵。
船棺葬是蜀國文化特有的一種葬式。羅江周家壩船棺墓地是繼巴縣冬筍壩、昭化寶輪院、什邡城關、成都商業街之後,蜀國船棺出土數量最多的地區之一,是近年來蜀國考古的重大發現之一。
目前,船棺墓地在蜀國地區(今四川、重慶)僅發現5處,而德陽轄區就占2處,據此可推斷德陽在一段時期內曾經是蜀國文化的腹心地帶,極大地豐富了德陽地區的蜀國文化研究內涵。同時,周家壩船棺墓地的發現和發掘,對羅江縣的地方歷史文化和地方史研究具有里程碑意義。

資料:船棺

船棺葬是古代巴蜀人盛行的一種喪葬禮俗,同時,也是我國古代一些傍水而居、長於舟楫的民族特有的葬俗。我國長江以南的廣袤地區,河道縱橫,便於行舟,舟船是生活在那裡的人們從事生產與生活不可或缺的交通工具。人們生前善於用舟,死後以船安葬乃順理成章之事。但先秦時期使用船棺進行土葬的民族並不多見,惟有巴蜀地區是我國古代實行船棺葬相當集中的地區。
自上世紀50年代以來,三峽和四川東部屢有船棺出土,這裡是古代巴國的疆域,船棺也一度被認為是巴人獨有的安葬方式。2000年成都商業街船棺的出土,說明蜀人也曾經使用船棺下葬。當時專家普遍認為蜀人使用船棺下葬的具體時間在戰國時期。“船棺在金沙遺址墓葬區出現,證明早在西周中期成都地區就使用船棺葬。這一重要發現將蜀人使用船棺作為葬具的時間提前了500年。”在現場的考古專家指著一團深色的泥土,介紹說,由於年代久遠,金沙遺址墓葬區內並沒有遺留下船棺的實物,但通過船形的木質遺蹟,他們依然可以斷定,船棺在當時是普遍使用的喪葬器具。

德陽地區另一處著名船棺墓葬群:什邡船棺

1988年8月初到1990年春,文物工作者在什邡城西陸續發掘了22座船棺墓。船棺取東西方向葬位均為獨木刳鑿而成。最長的一具7.4米 ,底部寬0.47米,棺深0.15米。棺頭寬闊,棺尾窄小微翹。放置死者的棺框底呈凹狀並有深淺不勻的十分粗糙的原始挖掘痕,棺的背面樹皮依舊,整體形狀酷似一條漁船。根據專家綜合分析,鑑定為戰國初期的船棺墓葬,也是目前國內發現的最大一處船棺墓葬群。當時,包括《文物報》、香港《大公報》等媒體都作了及時報導。已故全國著名考古專家、北大教授俞偉超等國內考古界知名人士,以及美國、法國、義大利、日本、韓國、越南等國家和港台地區的考古專家們,也在當時紛紛踏足什邡,對船棺及其出土文物大加讚嘆。船棺器物先後參加了《四川省考古五十年成就展》、《四川省少數民族文物展》、日本東京舉辦的《中國文物精品展》以及新加坡舉辦的《四川精品文物展》等。什邡因船棺文化再次揚名在外。
什邡出土船棺什邡出土船棺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