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培源談科學和教育

周培源談科學和教育

周培源是我國著名的理論物理、流體力學家、社會活動家。1902年8月28日生於江蘇宜興,1993年11月24日卒於北京。1924年畢業於清華學校(今清華大學前身)。

基本介紹

  • 本名:周培源
  • 出生地:江蘇宜興
  • 出生時間:1902年8月28日
  • 去世時間:1993年11月24日
  • 主要成就:理論物理、流體力學家、社會活動家
1928年獲美國加州理工學院理學博士學位。1936年至1937年在美國參加A.愛因斯坦領導的廣義相對論討論班,並進行相對論引力論和宇宙論的研究。歷任北京大學教授、校長,中國科學院副院長、主席團成員,中國科協主席、名譽主席。並曾任中國物理學會理事長、名譽理事長,中國力學學會副理事長、名譽理事長,中國國際科技會議中心理事長,中國國際科技促進會會長等職。1955年被選聘為中國科學院院士(學部委員),並當選為物理學數學化學部常務委員。主要從事物理學的基礎理論中難度最大的愛因斯坦廣義相對論引力論和流體力學中的湍流理論的研究與教學,並取得出色成果。在發展中國教育事業和組織領導國家科學文化事業等方面作出了重要貢獻。  常言道:“三句話不離本行”。我是做科學工作和教育工作的,自然一開口也離不開科學問題和教育問題。我做科學工作、做教育工作和“做人”的“秘訣”,也就是我數十年所信奉的格言是“獨立思考,實事求是,楔而不捨,以勤補拙。” 自從我在清華學校(今清華大學)高等科(相當於目前的大學一、二年級)學習期間進行三分角的科學研究開始,近70年來我所研究的近百個科研課題,幾乎全都是我自己獨立思考選定的。我還清楚地記得,1928年我在美國準備博士論文時,曾有一位英國教授向我建議了一個博士論文題目。但是,我經過考慮之後,沒有採用英國教授的題目,而是自己選定了一個題目,並圍繞這個題目寫出了好的博士論文,加之平時學習和科學研究成果特別突出,因而獲得了美國加利福尼亞州理工學院的最高榮譽獎。  對於任何問題,譬如在對待科研工作中的論據和論點的科學性方面,我都十分注意實事求是問題,不能浮誇,不能摻入半點虛假。為此,我曾提出一個新的科學理論所必須同時滿足的三個條件:一要能夠說明舊的科學理論所能夠說明的科學現象;二要能夠解釋舊的科學理論所不能解釋的科學現象;三要能夠預見到新的科學現象並能夠用科學實驗證明它。如果某個理論或結論有不實之處,或人為地摻入了非科學成份,就不可能同時滿足這三個條件,特別是第三個條件。我想以此來檢驗我的科研工作結果的“純度”。20年代,我曾提出愛因斯坦廣義相對論引力論研究中的“坐標有關”論的觀點,這許多年來,“坐標無關”論與“坐標有關”論老是各執一詞,直至80年代後期“坐標有關”論觀點終於獲得科學實驗的支持;在流體力學的湍流理論研究中,我作出的均勻各向同性湍流運動的二元速度關聯函式與實驗結果相符,其二元速度關聯函式理論結果發表10年之後,才被兩個外國學者的實驗所證實;1975年,我曾提出研究湍流理論的“準相似性條件”,1986年已在北京大學湍流實驗室中被證實;70年代後期我採用近似方法計算出的湍流各階的關聯函式等理論結果,與當時國際上30多年來所發表的實驗數據基本符合;在湍流理論研究中,40年代我提出了聯立求解平均運動方程與脈動方程的新方法,直到高速電子計算機發明之後在80年代末才想到用逐級疊代法來實現這種聯立求解;等等。這些都是實事求是的科學例子,同時也是符合我提出的新科學理論的三條件的。亦即這些科學理論或論點,是符合科學實際的、實事求是的,它們可以在當時或許多年之後獲得科學實驗的證實。
周培源談科學和教育周培源談科學和教育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