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培源故居

周培源故居

周培源故居位於宜興芳橋鎮後村,1996年11月宜興市人民政府公布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周培源故居
  • 地理位置:在宜興芳橋鎮後村
  • 景點級別: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 修建時間:清末至民國初年
周培源故居,人物生平,地圖信息,

周培源故居

周培源故居
周培源故居
周培源故居坐北朝南,建於清末至民國初年,現有建築三進,占地750多平方米。第一進面闊四間14米,進深六架8米,前後有卷棚。第二進四間二層樓,面闊14.3米,進深七架7.5米,南側有走廊一架。其樓下原為故居的廳堂,樓上為周培源和家人的臥室。二、三進之間有天井,天井內有水井一口,東西兩側為二層廂房,西側廂為樓梯間,可通達二、三進的二樓。第三進為轉樓,正面四間二層,進深六架6.4米,東西側各為三間二層樓,與主樓連成凹字形院落布局,院頂原用玻璃筒瓦覆蓋,冬天非常溫暖。後散失,1986年維修時改用平面玻璃。
1987年周培源將故居捐獻給宜興市政府。

人物生平

周培源(1902年8月28日1993年11月24日)著名流體力學家、理論物理學家、教育家社會活動家中國共產黨黨員。中國科學院院士,我國近代力學奠基人和理論物理奠基人之一。主要從事流體力學中的湍流理論和廣義相對論中的引力論的研究。奠定了湍流模式理論的基礎;研究並初步證實了廣義相對論引力論中“坐標有關”的重要論點。培養了幾代知名的力學家和物理學家。在教育和科學研究中,一貫重視基礎理論,同時關懷和支持新技術的研究。在組織領導我國的學術界活動、推進國內外交流合作方面作出了重要貢獻。1902年8月28日出生於江蘇宜興縣(今屬江蘇省無錫市)的一個書香之家。父親周文伯是清朝秀才。母親馮瑛生有一子三女,周培源排行第二。
周培源故居
1919年,他考入清華學校(今清華大學前身)中等科。學習期間,他對數學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並發表了論文《三等分角法二則》,受到當時數學教授鄭之蕃的讚許。
1924年,他由清華學校高等科畢業。同年秋天,由於他成績優秀,被清華學校派送去美國繼續完成大學課程,入美國芝加哥大學數理系二年級學習。周培源於1926年春、夏兩季分別獲學士和碩士學位。
1927年,周培源入美國加利福尼亞理工學院繼續攻讀研究生。他先從師貝德曼,後改從E.T.貝爾做相對論方面的研究,次年獲理學博士學位,並獲得最高榮譽獎(Summa cum laude)。
1928年秋,他赴德國萊比錫大學,在W.K.海森伯(Heisenberg)教授領導下從事量子力學的研究。
1929年,又赴瑞士蘇黎世高等工業學校,在S.泡利(Pauli)教授領導下從事量子力學研究。同年回國,被聘為國立清華大學(以下簡稱清華大學)物理系教授,其時年僅27歲,而後又先後在西南聯大、北京大學任教授。
1932年,周培源與王蒂澄女士結婚,生有四個女兒。王蒂澄退休前,一直在清華大學附屬中學教書。
1936年至1937年,根據清華大學休假規定,周培源再赴美國,在普林斯頓高等學術研究院從事理論物理的研究。其間他參加了愛因斯坦(Einstein)教授親自領導的廣義相對論討論班,並從事相對論引力論和宇宙論的研究。
第二次世界大戰開始後,美國國內急需科技人員,周培源一家剛入境,就收到移民局的正式邀請,給予全家永久居留權,周培源對此一笑了之。
1937年,他假滿回國。不久,抗日戰爭爆發。7月底,平津淪陷;8月,侵華日軍開進了清華園。周培源受校長梅貽奇之託,安排學校南遷,曾先後任長沙臨時大學和昆明國立西南聯合大學物理系教授。在這期間,他抱著科學家應為反戰服務,以科學拯救祖國危亡的志向,毅然轉向流體力學方面的研究。
周培源故居
1943年至1946年,周培源再次利用休假赴美國。他先在加利福尼亞理工學院從事湍流理論研究,隨後參加美國國防委員會戰時科學研究與發展局海軍軍工試驗站從事魚雷空投入水的戰事科學研究。
1945年末,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魚雷空投入水研究組的大部分人員被美國海軍部留用,成立海軍軍工試驗站,周培源也被應邀留下。由於該試驗站是美國政府的研究機構,應聘人員要有美國國籍。當時,周培源明確提出:不做美國公民,只擔任臨時性職務;次年即離美代表中國學術團體去歐洲參加國際會議。在美國有關方面接受了上述這些條件後,他在美國繼續工作不到一年,於1946年7月離職去歐洲參加牛頓誕生300周年紀念會和國際科學聯合會理事會;他還參加了在法國召開的第六屆國際套用力學大會,並被這次大會以及會後新成立的國際理論與套用力學聯合會選為理事。
1946年10月,周培源由歐洲重返美國,並於1947年2月與夫人攜三個女兒全家返回上海。1947年4月回到北平(今北京),繼續在清華大學擔任教授。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周培源曾任清華大學教務長、校務委員會副主任,北京大學教務長,副校長和校長,中國科學院副院長,中國科協主席、名譽主席,世界科協副主席,中國國際科技促進會會長,中國力學學會副理事長、名譽理事長,中國物理學會理事長、名譽理事長,歐美同學會名譽會長,中國人民外交學會副會長,中國人民爭取和平與裁軍協會會長,九三學社主席,第一、二、三、四屆人大代表,第五屆人大常委,第三、四屆政協常委,第五、六、七屆政協副主席。九三學社第七、八屆中央委員會主席(註:在九三學社七屆三中全會上,會議接受許德珩辭去主席職務的請求,一致推舉周培源為九三學社中央委員會主席。)
1980年獲美國普林斯頓大學名譽法學博士學位。
1980年和1985年兩次獲得美國加利福尼亞理工學院“具有卓越貢獻的校友”獎。
1981年因年事已高,周培源主動辭去了校長職務。
周培源教授還是國際理論與套用力學聯合會最早的委員之一,是亞洲流體力學大會的發起人之一,還是以反對核戰爭和核武器為目的PUGWASH(帕格沃什)科學與世界事務會議的理事。

地圖信息

地址:芳橋鎮後村154號

地圖信息

打開百度地圖查看詳情

反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