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氏春秋·本生

本文是《呂氏春秋·孟春紀第一》的第二篇,其主要內容可以概括為“民本思想、無為而治、適可而止、以人為本、勤儉養生”。從這幾個方面的內容可以看出,《呂氏春秋》確實兼有儒家、道家等多家流派的思想。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呂氏春秋·本生
  • 創作年代:約完成於公元前239年(戰國)
  • 作品出處:《呂氏春秋·孟春紀第一》的第二篇
  • 文學體裁:文學雜集
  • 作者:呂不韋及門客
原文,注釋,譯文,點評,

原文

本生始②生之者,天也;養成之者,人也。能養天之所生而勿攖(yīng)③之謂天子。天子之動也,以全天④為故者也。此官之所自⑤立也。立官者以全生也。今世之惑主,多官而反以害生,則失所為立之矣。譬之若修兵者,以備寇也。今修兵而反以自攻,則亦失所為修之矣。
夫水之性清,土者抇(gǔ)⑥之,故不得清;人之性壽,物者抇之,故不得壽。物也者,所以養性也,非所以性養也。今世之人,惑者多以性養物,則不知輕重也。不知輕重,則重者為輕,輕者為重矣。若此,則每動無不敗。以此為君,悖;以此為臣,亂;以此為子,狂。三者國有一焉,無幸必亡。
今有聲於此,耳聽之必慊(qiè)⑦,已聽之則使人聾,必弗聽;有色於此,目視之必慊,已視之則使人盲,必弗視;有味於此,口食之必慊,已食之則使人瘖(yīn)⑧,必弗食。是故聖人之於聲色滋味也,利於性則取之,害於性則舍之,此全性之道也。世之貴富者,其於聲色滋味也多惑者,日夜求,幸而得之則遁⑨焉。遁焉,性惡得不傷?
萬人操弓,共射一招⑩,招無不中;萬物章章⑾,以害一生,生無不傷;以便一生,生無不長。故聖人之制萬物也,以全其天也,天全則神和矣,目明矣,耳聰矣,鼻臭矣,口敏矣,三百六十節皆通利矣。若此人者,不言而信,不謀而當,不慮而得,精通乎天地,神覆乎宇宙,其於物無不受也,無不裹也,若天地然;上為天子而不驕,下為匹夫而不惛(mèn)⑿,此之謂全德之人。
無為貴富而不知道,適足以為患,不如貧賤。貧賤之致物也難,雖欲過之奚由?出則以車,入則以輦(niǎn)⒀,務以自佚,命之曰招蹶⒁之機;肥肉厚酒,務以自強,命之曰爛腸之食;靡曼皓齒⒂,鄭、衛之音,務以自樂,命之曰伐性之斧。三患者,貴富之所致也。故古之人有不肯貴富者矣,由重生故也,非夸以名也,為其實也。則此論之不可不察也。
本生本生
無為無為

注釋

①本生,楊朱的學說,即以養生為本。
②始,初始,開始
③攖,觸犯
④全天,即順天。
⑤自,從。
⑥抇,攪亂。
⑦慊,滿足,滿意。
⑧瘖,啞。
⑨遁,放縱,淫逸。
⑩招,箭靶子。
⑾章章,明美貌。
⑿惛,古通“悶”,鬱悶。
⒀輦,古代用人拉著走的車子,後多指天子或王室坐的車子。
⒁蹶,足病。太過逸樂,則血脈不通,骨幹不堅,自己就容易導致足病。
⒂靡曼,指美妙的聲色。皓齒,潔白的牙齒。靡曼皓齒,用來比喻美色。

譯文

適度最初產生萬物的,是天;養成萬物的,是人。能養成天所產生的萬物而不觸犯天道的,就是天子。天子的行為就是做順應天道和生命的事情的。這也就是設立官職的原因。設立官職是為了保全性命。當今那些糊塗的君主,亂設官吏反而塗炭生靈,這就失去了設立官吏的根本。就好像操練軍隊,本來是用來防備賊寇的,如果操練軍隊反用來攻打自己,就失去了操練軍隊的本意。
水的本性清澈,如果用泥土來攪和,就不會清澈;人的本性是希望長壽,如果用物慾去影響,就不能長壽。外物本來是用來供養性命的,而不是反過來用性命來供養它。如今的人,那些受迷惑的人大多都是用性命來供養外物,不知道孰輕孰重。不知道輕重,那么,就會把重的當成輕的,把輕的看作重的。如果像這樣,那么每次做的事沒有不失敗的。這樣當君主,是悖理的;這樣當大臣,是昏亂的;這樣當兒子,是狂妄的。這三樣中,一個國家只要有一樣,假如不幸運的話,就一定會滅亡。
假如有一種聲音,耳朵聽了以後一定會很滿足,但同時聽了以後就會使人變聾,人們就一定不會聽;假如有一種顏色,眼睛看了以後一定會很滿足,但同時也會變成盲人,人們就一定不會看;假如有一種味道,用嘴嘗了以後一定會很滿足,但同時也會變成啞巴,那人們也一定不會吃。所以,聖人對於聲色滋味這些東西,有利於修養性命的就選取,有害於修養性命的就捨棄,這就是保全性命的道理。世上那些富貴的人,沉迷於聲色滋味的人很多,他們日夜追求這些東西,一旦得到後,就會放縱、沉湎於其中。放縱、沉湎,性命怎么會不受到傷害呢?
一萬個人拿起弓箭,一起射一個目標,目標不可能不被射中。世上萬物多的讓人眼花繚亂,如果用來傷害一個生命,這個生命就不可能不受到傷害;如果用來修養一個人的生命,那么這個生命也就不可能不得到修養。所以聖人支配萬物,來順應天道。順應了天道,就會精神和暢,耳聰目明,鼻子靈敏,口齒伶俐,全身三百六十個關節都通暢利索。能做到這一點的人,不說話別人也會信任他,不刻意謀劃,事情也會做的很妥當,不刻意思慮,想要的也能得到。這樣的人,精神與天地相通,覆蓋宇宙,對於萬物沒有不接受的,沒有不包容的,就像天地一樣。這樣的人,身為天子不會驕傲,身為普通百姓也不覺得鬱悶。這樣的人,就是道德完美的人。
勤儉富貴了但是不知道養生的道理,這樣就足以成為禍患,還比不上貧賤的人更好。貧賤的人要想得到所有想得到的東西是很困難的,即使想犯過錯,哪裡有犯過錯的途徑呢?出去就坐車,回來就坐輦,致力於謀求讓自身逸樂的方法,我們把這樣的情況叫做招致足病的先機;對著肥肉烈酒使勁吃喝,企圖強壯自己的身體,我們把這樣的酒肉叫做使腸胃潰爛的食品;貪圖美色和淫靡之音,追求自己的享樂,我們把這些東西叫做砍伐本性的斧頭。這三種禍患,都是隨著富貴而來的。所以,古人有的不肯變得富貴,這是因為他們更看重自己性命的緣故,並不是為了博得清廉的美名,而是為了自己養生的實際需要。這些道理不可以不明察。
適度適度
勤儉勤儉

點評

無為本篇題目為“本生”。“生”有兩層意思,一是國家的生命,二是人的生命。本篇認為保養生命就應該做順應天道和生命的事情,否則只會“害生”。特別告戒了那些富貴的人和國家的當權者,不要在自己處於良好處境的時候就忘乎所以,以致於最後招來了傷害自身的禍患。
人在窮困的時候往往都是勤勉謹慎的,而在境遇變好後卻想入非非、欲望膨脹、忘乎所以,從而忽視了事物的內部規律,開始盲目的認為自己可以做到一切,這往往成為由勝至敗的轉折點。
無為無為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